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47914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尤其是一种用于将医用三通固定在患者身体上的减压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手术过程中通常需要将两个医用三通连接起来使用,如图1和2所示,并且,还需要将三通固定在患者体表。传统的做法是用胶带直接把三通绑扎并粘贴在患者身体上,不仅操作繁琐,不易规范,而且,还容易产生三通移位而导致管路滑脱,以及由于三通的压迫而造成皮肤压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即可有效固定三通,又能避免产生皮肤压疮的固定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当前手术过程中使用医用三通时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操作简单,易于规范,不仅能够有效固定三通,而且还能大幅减压,避免产生皮肤压疮,为提升医疗品质创造有利条件。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薄板状,由软质减压材料制成,其上设有两个圆形凹槽,其底面设有粘结层,其两侧设有若干个侧翼;该侧翼表面设有粘结层。
[0006]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大小与医用三通的底部相适应,并在该凹槽的底面上设有粘结层。
[0007]进一步的,所述侧翼为四个,两两相对而置,每个侧翼由加压材质制成,长度为6-8cm0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09]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有效固定三通,而且还能大幅减压,避免产生皮肤压疮,为提升医疗品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易于规范操作,提高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一个医用三通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两个医用三通连接使用时的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卜底板;2-侧翼;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如图3所示。
[0016]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包括底板I。所述底板I为矩形薄板状,由软质减压材料制成,例如海绵。该底板I上设有两个圆形凹槽3,且该凹槽3的大小与医用三通的底部凸出的部分相适应,可使医用三通的底部稳固的嵌入其中。进一步的,所述凹槽3的底面上设有粘结层,可使医用三通与凹槽3的连接更加牢固。所述底板I的底面也设有粘结层,使其可以粘贴在患者体表,进而使医用三通稳固的固定在患者身上。所述底板I的两侧还设有若干个可进一步固定医用三通的侧翼2。该侧翼为四个,两两相对而置,其中两个位于底板I的一端,另两个位于底板I的中间位置。每个侧翼2均由纱布或无纺布制成,长度为8-10 cm,其表面设有粘结层,可以两两相对的从上方越过医用三通的连接管或者连接留置针的端部后,以交叉的形式粘贴在患者体表,使医用三通得到进一步的固定住。优选的,所述两个凹槽3之间的距离与常规的两个医用三通连接时底部的距离相当。同时,所述凹槽3底面、底板I底面以及侧翼2表面等凡是设有的粘结层的表面上均覆盖一层薄膜,可避免在未使用时该粘结层被污染而丧失粘性。使用时,只需将该薄膜揭去即可进行粘贴,方便快捷。
[0017]使用时,将两个医用三通组装好后,安装到底板的凹槽中,并将底板粘贴在患者体表适当的位置。然后,将该医用三通组合的两端分别连接留置针和输液管,再将两对侧翼分别从两个三通的连接部及连接留置针的端部上方越过并交叉的粘结于患者体表上。如此,不仅使两个医用三通以及留置针得到稳固的固定,而且由于增大了接触面,使三通对患者体表的压强得到了大幅降低,从而可避免压疮的发生,为医疗品质的提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0018]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主权项】
1.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包括底板,其特征是所述底板为矩形薄板状,由软质材料制成,其上设有两个圆形凹槽,其底面设有粘结层,其两侧设有若干个侧翼;该侧翼表面设有粘结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凹槽的大小与医用三通的底部相适应,并在该凹槽的底面上设有粘结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侧翼为四个,两两相对而置;每个侧翼由纱布或无纺布制成,长度为8-10 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三通减压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为矩形薄板状,由软质减压材料制成,其上设有两个圆形凹槽,其底面设有粘结层,其两侧设有若干个侧翼;该侧翼表面设有粘结层。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仅能够有效固定三通,而且还能大幅减压,避免产生皮肤压疮,为提升医疗品质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还易于规范操作,提高管理水平。
【IPC分类】A61M39/22
【公开号】CN205360241
【申请号】CN201620043264
【发明人】吕雪青, 苗素琴, 张琼, 汪慧娟, 叶伟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6年1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