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731027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气体循环模块、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利用二元制剂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氯;所述气体循环模块使生成的气体二氧化氯充分均布到待消毒空间内部;所述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用于排除吸收待消毒空间及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内部的气体二氧化氯;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器、控制器和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器连接,为控制器提供指令和显示装置运行状态。本实用新型结合气体二氧化氯的特性,可广谱、高效、安全地对小型空间,尤其是含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等复杂物体表面的小型空间实施消毒或灭菌。
【专利说明】
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毒装置,更具体地说,是集成了气体二氧化氯现场发生、动力循环、残气吸收和自动控制的一体化装置,可应用于生物安全实验室、制药车间等设施内的小型密闭空间及其内部物体表面消毒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气体二氧化氯作为一种高效消毒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与过氧化氢不同,二氧化氯的沸点为110C,在常温下为气态,具有优秀的穿透性和分布特性,与304不锈钢、316不锈钢、常见塑料等具有良好的材料兼容性。因此,气体二氧化氯特别适用于空间内空气及物体表面的消毒。来自世界上许多学者和企业的文献报道表明,气体二氧化氯可实现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手套箱式隔离器、制药反应器、牙科诊室等空间的消毒或灭菌。
[0003]在对小空间进行消毒时,虽然也可使用大型消毒设备实现,但是设备金额和消毒成本较高,无法快捷搬运、移动。实用新型专利ZL201420342605.4公开了一种可遥控的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利用二元反应气体二氧化氯制剂对空间进行消毒,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但对于某些需要消毒后才能打开设备门的装备(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排风高效过滤单元)进行消毒时,上述方法无法适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气体二氧化氯现场发生、动力循环、残气吸收及自动控制的一体化装置,利用二元制剂生成气体二氧化氯,动力循环使生成的气体二氧化氯充分分布到待消毒空间内部,消毒完成后排除吸收空间内部的气体二氧化氯,自动控制模块实现人机交互及过程自动化控制。
[0005]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将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气体循环模块、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和控制模块集成于壳体内。
[0006]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A剂溶液储罐、B剂溶液储罐、N剂溶液储罐、A剂阀门3剂阀门4剂阀门、反应腔体;反应腔体包括A剂进液接口 3剂进液接口 4剂进液接口、反应罐、废液排放口、废液排放阀门、反应腔出气口、反应腔进气口和外围壳体,A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A剂阀门、A剂进液接口 $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B剂阀门、B剂进液接口 ;N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N剂阀门、N剂进液接口 ;A剂进液接口、B剂进液接口和N剂进液接口在反应罐上部并对准反应罐上部开口。
[0007]A剂溶液储罐和B剂溶液储罐分别盛放用于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氯的二元制剂的A剂溶液和B剂溶液,N剂溶液储罐盛放用于中和A剂溶液与B剂溶液反应后溶液的N剂溶液;在A剂阀门、B剂阀门和N剂阀门分别打开时,A剂溶液、B剂溶液和N剂溶液分别依靠重力流入反应罐。
[0008]气体循环模块包括循环风机、I号三通阀门、2号三通阀门、装置出风口和装置回风口;其中循环风机为带有出口端和进口端连接端的气密性风机。
[0009]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自上而下依次是进口、I号初效过滤器、活性炭、2号初效过滤器、进口,竖直放置。
[0010]气体循环模块利用I号三通阀门和2号三通阀门的切换,控制气体二氧化氯是否经过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
[0011]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器、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电源转换器为控制器、人机交互界面、A剂阀门、B剂阀门、N剂阀门、I号三通阀门、2号三通阀门供电;控制器控制A剂阀门、B剂阀门、N剂阀门的开与关,控制I号三通阀门和2号三通阀门的左通与右通,控制循环风机的启动与停止;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器连接,为控制器提供指令和显示装置运行状态。
[0012]反应罐材料可以是导热性较差的耐腐蚀材料且具有较大尺寸厚度,也可以在外部包裹隔热材料或辅助加热材料。
[0013]在装置出风口、装置进风口,以及A剂阀门、B剂阀门和N剂阀门关闭状态时,同时不论I号三通阀门和2号三通阀门分别是左通或是右通,气体循环模块是一个气密性气体通道,满足指标:在2500Pa正压情况下小时泄露率小于0.1 %。
[00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本实用新型集成了气体二氧化氯现场发生器、动力循环和残气吸收,配合气体二氧化氯二元制剂即可实现小型空间的消毒,移动便捷、使用简单。气体二氧化氯在一个气密性空间内反应发生、循环和吸收,对环境和人员均无不利影响。结合气体二氧化氯的特性,可广谱、高效、安全地对小型空间,尤其是含有高效空气过滤器等复杂物体表面的小型空间实施消毒或灭菌。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模块连接示意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毒过程气体通路示意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收过程气体通路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对高效空气过滤单元的具体实施例示意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对高效空气过滤单元的具体实施例中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和相对湿度监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包含了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气体循环模块和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
[0024]其中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A剂溶液储罐101、B剂溶液储罐102、N剂溶液储罐103、A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N剂阀门106和反应腔体。上述反应腔体包括A剂进液接口107、8剂进液接口 108、N剂进液接口 109、反应罐110、废液排放口 112、废液排放阀门113、反应腔出气口 114、反应腔进气口 115和外围壳体111,A剂进液接口 1 7、B剂进液接口 108、N剂进液接口 109设置在外围壳体111上部,对准反应罐110上部开口,反应罐110上沿与外围壳体111的上部留有一定间隙,反应罐110底部设置废液排放口 112并连接废液排放阀门113,反应腔进气口 115设置在外围壳体111底部,反应腔出气口 114设置在外围壳体111侧壁;A剂溶液储罐101、B剂溶液储罐102和N剂溶液储罐103底部分别通过设置A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和N剂阀门106的液体管路连接至反应腔体的A剂进液接口 107、B剂进液接口 108和N剂进液接口 109。
[0025]反应罐110的材料为导热性较差的耐腐蚀材料,且具有较大尺寸厚度,或者采用隔热材料包裹外壳,防止热量损失。也可以设置辅助加热材料,以保证反应溶液的温度。
[0026]A剂溶液储罐101、B剂溶液储罐102和N剂溶液储罐103分别盛放A剂溶液、B剂溶液和N剂溶液。其中A剂溶液和B剂溶液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氯并释放热量和水蒸汽,N剂溶液用于中和A剂溶液与B剂溶液反应后的残液。在A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和N剂阀门106分别打开时,A剂溶液、B剂溶液和N剂溶液分别依靠重力流入反应罐110。
[0027]气体循环模块包括循环风机201、I号三通阀门202、2号三通阀门203、装置出风口204和装置回风口 205。循环风机201为带有出口连接端和进口连接端的气密性风机,循环风机的出口连接端连接至反应腔进气口 115,循环风机的进口连接端连接至I号三通阀门202的公共端,I号三通阀门202的左通端连接至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的出口 305,I号三通阀门202的右通端连接至2号三通阀门203的左通端,2号三通阀门203的右通端连接至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的进口 306,2号三通阀门203的公共端连接至装置回风口 205 ;装置出风口 204连接至反应腔出气口 114。
[0028]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示意图。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包括壳体301、活性炭304、I号初效过滤器302、2号初效过滤器303、出口 305和进口 306,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竖直放置,自下而上依次是进口 306、2号初效过滤器303、活性炭304、I号初效过滤器302、出口 305。
[0029]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控制模块连接示意图。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器401、控制器402、人机交互界面403,其中电源转换器401可以是开关电源或控制变压器,为控制器402、人机交互界面403、六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N剂阀门106、I号三通阀门202、2号三通阀门203及循环风机201供电。控制器402可以是PLC或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板,控制A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N剂阀门106的开与关,控制I号三通阀门202和2号三通阀门203的左通与右通,控制循环风机201的启动与停止。人机交互界面403可以是触控屏,也可以是液晶显示屏与按键的组合,与控制器402通信,为控制器402提供操作指令,显示整个装置的运行状态。
[0030]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消毒过程气体通路示意图。由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生成的气体二氧化氯在循环风机201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反应腔出气口 114、装置出风口 204、待消毒空间501的消毒入口 502、待消毒空间501、待消毒空间501的消毒出口 503、装置回风口 205、2号三通阀门203、I号三通阀门202、循环风机201、反应腔进气口 115,形成一个气体回路。
[0031]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收过程气体通路示意图。消毒完成后,需要将残余的气体二氧化氯吸收。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及待消毒空间501内的气体在循环风机201的作用下,依次经过反应腔出气口 114、装置出风口 204、待消毒空间501的消毒入口 502、待消毒空间501、待消毒空间501的消毒出口 503、装置回风口 205、2号三通阀门203、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依次是进口 306、2号初效过滤器303、活性炭304、1号初效过滤器302、出口 305)、I号三通阀门202、循环风机201、反应腔进气口 115,形成一个气体回路。
[0032]在封闭装置出风口 204、装置回风口 205,以及A剂阀门104、B剂阀门105和N剂阀门106关闭状态时,同时不论I号三通阀门202和2号三通阀门203分别是左通或是右通,气体循环模块是一个气密性气体通道,即在2500Pa正压情况下小时泄露率小于0.1 %。
[0033]实施例1
[0034]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的使用过程和效果,列举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高效过滤单元消毒的实施例。
[0035]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10的装置出风口 204和装置回风口 205分别连接至高效过滤单元20的消毒入口 21和消毒出口 22,关闭高效过滤单元20的送风阀门25和排风阀门26;在过滤器23后端的消毒验证口 24内放置三片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ATCC 9372)滤纸菌片29进行消毒验证;在高效过滤单元20内过滤器23后端设置温湿度变送器31;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32与微型隔膜栗33串联,然后分别连接至过滤器23的前端和后端;数据记录仪34分别连接温湿度变送器31和气体二氧化氯浓度传感器32,用于显示、记录相对湿度和浓度的变化。
[0036]分别向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10的A剂溶液储罐101、B剂溶液储罐102和N剂溶液储罐103倒入相应溶液。
[0037]准备工作完成后,通过人机界面403启动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10的消毒过程。消毒过程中高效过滤单元20内气体二氧化氯浓度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如图7所示。
[0038]消毒结束后,取出滤纸菌片29直接放入营养肉汤中,在37°C恒温培养箱中连续培养7天。通过观察培养液是否浑浊判断有无细菌生长。消毒结果:消毒时间90min,三个试管均无细菌生成,即实现了对高效过滤单元20的消毒灭活。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气体循环模块、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和控制模块;所述气体二氧化氯发生器包括A剂溶液储罐、B剂溶液储罐、N剂溶液储罐、A剂阀门、B剂阀门、N剂阀门和反应腔体;所述反应腔体包括A剂进液接口、B剂进液接口、N剂进液接口、反应罐、废液排放口、废液排放阀门、反应腔出气口、反应腔进气口和外围壳体;A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A剂阀门、A剂进液接口 ;B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B剂阀门、B剂进液接口 ; N剂溶液储罐底部向下依次连接N剂阀门4剂进液接口 ; A剂进液接口 3剂进液接口和N剂进液接口在反应罐上部并对准反应罐上部开口 ;溶液依靠重力流入反应罐;电源转换器为A剂阀门、B剂阀门、N剂阀门供电;控制器控制A剂阀门、B剂阀门、N剂阀门的开与关;所述气体循环模块包括循环风机、I号三通阀门、2号三通阀门、装置出风口和装置回风口;循环风机的出口连接端连接至反应腔进气口,循环风机的进口连接端连接至I号三通阀门的公共端,I号三通阀门的左通端连接至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的出口,I号三通阀门的右通端连接至2号三通阀门的左通端,2号三通阀门的右通端连接至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的进口,2号三通阀门的公共端连接至装置回风口;装置出风口连接至反应腔出气口;电源转换器为I号三通阀门、2号三通阀门供电;控制器控制I号三通阀门和2号三通阀门的左通与右通,控制循环风机的启动与停止;所述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包括壳体、活性炭、I号初效过滤器、2号初效过滤器、出口和进口;气体二氧化氯吸收器竖直放置,自下而上依次是进口、2号初效过滤器、活性炭、I号初效过滤器和出口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电源转换器、控制器和人机交互界面,人机交互界面与控制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一体化气体二氧化氯空间消毒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反应罐在外层包裹隔热材料或辅助加热材料。
【文档编号】A61L101/06GK205411738SQ201521053816
【公开日】2016年8月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15日
【发明人】衣颖, 郝丽梅, 吴金辉, 王涛, 祁建城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