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及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34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及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吸尘器,尤其涉及将由内藏于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介由软管及硬管回流于吸入件等的排气回流(循环)式的电动吸尘器及软管。
一般的地板移动型的电动吸尘器,是将由内藏于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全部由形成于本体背面侧等的排气口排出外部,但因为将电动送风机所产生的排气全部排出,所以将排气以相当强的风势往外部吹出。因此发生此排气风将沉滞于地面或地毯上的尘埃吹起而扩散于室内空间的问题。
为了减少如此吹出外部的排气,或提升集尘效果的目的,有例如日本实公昭39-36553号公报或特开平9-135795号公报等所揭示的方案,提出了在连结于吸尘器本体的软管、硬管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的同时,形成将由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给予回流的排气流路的电动吸尘器。
然而,上述的电动吸尘器将软管及硬管构成双层构造,在内侧形成吸气流路而在外侧形成排气流路,但对于软管的具体构造并无任何的考虑。
而且,上述的电动吸尘器系将软管及硬管作成双重构造,以致形成软管难于挠曲而软管的操作性不佳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减低操作性的恶化的软管的电动吸尘器,将从内藏于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介由软管及硬管等回流至吸入件等。
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是将电动吸尘器用软管作成为由外软管及内软管所构成,各软管由长的构件卷绕并将接合部接合形成管状的可挠性软管,并将上述内软管形成为较外软管更易于挠曲。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之中,最好上述内软管以较外软管更易于挠曲的材料形成。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之中,最好使用以接合上述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比用以接合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更薄。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之中,最好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比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一方案之中,最好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比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更窄。
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在连结于内藏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的软管及连结硬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以及使由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将上述软管由外软管与内软管构成以形成排气流路与吸气流路,并且,上述各软管使用由长的构件卷绕并将接合部接合而形成管状的可挠性软管,且将上述内软管形成较外软管更易于挠曲。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之中,最好上述内软管以较外软管更易于挠曲的材料形成。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之中,最好使用以接合上述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比用以接合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更薄。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之中,最好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比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
在为解决上述课题的第二方案之中,最好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比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更窄。
图8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握把部的剖视图。


图1至图8,显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以下根据这些附图加以说明。
图中,标号1为吸尘器本体,如图2所显示,由上箱2与下箱3及集尘盖4所构成。吸尘器本体1的前方形成有连接后述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软管连接口5,后方侧形成有缝隙状的排气孔6。此吸尘器本体1内的底部,由间隔壁7形成与吸尘器本体1内的上部空间隔开,并形成有与上述软管连接口5连通的排气流路B1,以及与上述排气孔6连通的外部排气流路C。间隔壁7上直立设置有将间隔壁7上方的空间区隔成前后室的区隔壁8。
标号9是形成于上述区间隔壁8的前方的集尘室,其前方在与上述软管连接口5的同心圆上形成有软管插入口9a。该集尘室9内,可装卸自如地收容有可将集尘袋10装卸自如地固定的集尘袋安装箱11,并在装置完成的状态之下,使集尘袋10的开口部面向上述集尘室9的软管插入口9a。
标号12为安装于上述区隔壁8的微尘过滤器,位于上述集尘袋10的后方的位置,以去除微细灰尘。
标号13是形成于上述区隔壁8后方的电动送风机收容室,其内部收容有电动送风机14。此电动送风机收容室13的下方形成有开口13a,以连通电动送风机收容室13与上述排气流路B1及外部排气流路C,而由于电动送风机14的驱动,由电动送风机14所排出的排气,由直立设置于下箱3的肋15给与分流,一部分由上述开口13a经上述排气流路B1导入软管连接口5侧,另一部分则由上述开口13a经外部排气流路C,并经设于排气孔6的排气过滤器16而由排气孔6排出于吸尘器本体1之外。
标号17是连接于后述的软管21而装置于软管连接口5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是如图3及图4所示,由圆筒状的外硬管18以及与该外硬管18以多个支撑肋19a形成一体的内硬管19而构成的双重构造。
连接安装于上述外硬管18的软管连接口5的一端侧,形成有用以卡止设于软管连接口5的被卡止部5a的卡止爪18a,而另一端侧则对于管轴方向倾斜形成有呈螺栓状的外肋18b。
上述内硬管19将要安装连接于软管连接口5的一端侧作成较外硬管18更长,以使该端部由软管插入口9a突出于集尘室9内。而另一端侧亦作成较外硬管18更长,而其外周侧则形成有与外硬管18的外肋18b倾斜于同方向的内肋19b。图中,标号20是设成用以覆盖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连接软管21侧的圆筒状盖体。
上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通过将上述卡止爪18a卡止于上述吸尘器本体1的软管连接口5,使上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内硬管19突出于上述集尘室9内而与集尘室9内连通,而内硬管19内即成为吸气流路A2。而且,外硬管18与吸尘器本体1内的排气流路B1连通,而外硬管18与内硬管19之间即成为排气流路B2。
标号21是安装连接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及后述的软管连接部27的软管,如图5所示,构成由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所形成的双重构造。
上述外软管22如图6所示,将由苯乙烯系合成橡胶(elastomer)所制成的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并将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接合部22a,以聚丙烯所制成的接合剂接合形成管状,并在该接合部22a及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各形成螺旋状的突条22b及22c。而在此突条22b内装有做为信号线的导电性线圈线22d,并在突条22c内装有具有保形性的线圈线22e。利用外软管22的线圈线22d及22e使软管21的强度获得确保。另外,该外软管以半透明的材料制成。
另一方面,内软管23如图7所示,与外软管相同,以苯乙烯系合成橡胶制成,将较外软管22厚度薄的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并将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端部的接合部23a,以聚丙烯所制成的接合剂接合从而形成管状,并在该接合部23a及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各形成螺旋状的突条23b及23c。
另外,上述内软管23通过在苯乙烯系合成橡胶添加着色剂而形成不透明,构成可透过外软管22看到内软管的结构。
安装此软管21时,首先,使内软管23的卷绕方向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内肋19b的倾斜形成同方向,然后将内软管23拧入内肋19b之内。此时,由于用以连接软管21的内硬管19的一端侧较外硬管18突出,所以在此突出部分先将内软管钩住而后插入即可安装。因而,内软管23的安装连接容易。
其次,与安装连接内软管23的情形相同,使外软管22的卷绕方向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外肋18b的倾斜形成同方向,然后将外软管22拧入外肋18b之内,则软管21对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安装连接即完成。
此时,内软管23内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吸气流路A2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3,另一方面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之间的空间则与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排气流路B2连通而成为排气流路B3。
内软管23的卷绕方向与外软管22的卷绕方向为相同方向,所以内软管23及外软管22的易被挠曲的方向或易被扭转的方向相同。因而,在吸尘器本体1的使用中,软管21被扭转或被挠曲时,外软管22及内软管23将互为追随扭转或挠曲,所以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对于各自的扭转或挠曲不致于互成为阻力,而可确保软管21的柔顺性。
标号24是一端侧连接于软管21,另一端侧装设有后述的连接硬管32的握把部,由安装连接硬管32的把手部35与一端侧连接软管21另一端侧安装于把手部35的软管连接部27所构成。
上述软管连接部27为由圆筒状的外硬管28以及与此外硬管28以支撑肋29a形成一体的内硬管29所构成的双重构造,并设有盖体31,以覆盖连接软管21的端部。
上述外硬管28及内硬管29的外周各形成有与上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外肋18b及内肋19b相同倾斜的外肋28a与内肋29a,形成将软管21的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往相同方向旋转即可装上的结构。因而,装配作业简单而容易。
于是,外硬管28与内硬管29之间的空间与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连通,成为排气流路B4。而内硬管29内与软管21内的吸气流路A3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4。
上述把手部35由呈ヘ字形状的管状部25,以及延设于管状部25上方的把手26所构成,而形成有安装连接硬管32的安装口25a,并在安装口25a的上部设有夹持器25b。而且,内部形成有与安装口25a连通并将上述内硬管29端部插入的圆筒部30,将此圆筒部30内与内硬管29的吸气流路A4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5;并将圆筒部30的外侧与握把部24的外廓之间的空间与内硬管29与外硬管28所形成的排气流路B4连通,成为排气流路B5。
标号32为卡止于夹持器25b并且安装于握把部24的安装口25a的连接硬管,通过连接2根硬管32a而形成。此连接硬管32由剖面略呈圆形的外筒状部32b以及与该外筒状部32b形成偏心而上部与该外筒状部32b形成一体的内筒状部32c所构成,并由内筒状部32c与外筒状部32b形成新月形的空间。将此连接硬管32安装于握把部24时,内筒状部32c与握把部24的吸气流路A5连通而在内部形成吸气流路A6,且外筒状部32b及内筒状部32c之间则与握把部24的排气流路B5连通,而形成排气流路B6。
通过上述排气流路B6的排气是已经过吸尘器本体1的集尘袋10或微尘过滤器12去除灰尘的干净空气,所以本实施例着眼于无需顾虑到内筒状部32被尘埃堵塞而作成大致圆形剖面这一点,而如上所述将上述排气流路B6形成剖面大致大致呈新月形,外筒状部32b则形成剖面大致圆形。
标号33是连接于连接硬管32的吸入件,其与连接硬管32连接的接头33a、33b为同心圆状的双重构造,而与上述连接硬管32嵌合的部分,则与连接硬管32为相同的形状。
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在使用时,利用电动送风机14的吸引,由吸入件33所吸入的混有尘埃的空气,经连接硬管32的吸气流路A5,软管21的吸气流路A3,而进入吸尘器本体1内。在吸尘器本体1内,先由集尘袋10去除尘埃后再经过微尘过滤器12净化的空气被电动送风机14吸引,并冷却该电动送风机14。
然后,由电动送风机14所排出的排气的一部分由吸尘器本体1的排气孔6排出于外部,而其余则由吸尘器本体1的排气流路B1经过排气流路3。此时,因外软管22的突条22b及22c的方向与内软管23的突条23b及23c的方向形成于相同方向,所以,突条23b及23c对于流在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之间的空气的流通阻力减低,可抑制在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内的流通损失。
对软管21,在吸尘器操作中,外力作用于管轴方向,或误被践踏等以致有将软管21压扁的力量作用时,该力量将由外软管22所承受,所以不致于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于内软管23,而,即使将构成内软管23的长的构件的厚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22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使内软管23较外软管22更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23破损。
而且,通过使内软管23易于挠曲,挠曲内软管23的力量减低,随之挠曲软管21全体的力量减低,所以可减低软管21的操作性的恶化。
通过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之后的排气,经连接硬管32的排气流路B6而回流于吸入件33,与随此排气风所卷吹起的尘埃,再循环到连接硬管32的吸气流路A6。
如上所述,通过使排气的一部分回流,吹出外部的排气风减少而变弱,所以可有效抑制吸尘作业中尘埃弥漫于房间空气之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是使构成内软管23的长的构件的厚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22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但,使构成内软管23的长的构件的宽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22的长的构件的宽度更窄,使接合部23a间之间隔缩短,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亦可,而如此构成亦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上述实施例中,使构成内软管23的长的构件的厚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22的长尺寸材料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但使接合内软管23的接合部的突条23b(接合部件)的厚度作成较接合外软管22的接合部的突条22b(接合部件)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亦可,而如此构成亦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软管21一般以氯乙烯制成。但于焚烧处理时会产生对于环境有不良影响的6-乙酸基-2,4二甲基间二烷,所以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环境问题,外软管22与内软管23均采用苯乙烯系合成橡胶。
为使内软管23较外软管22为更易于挠曲,将外软管22以苯乙烯系合成橡胶制成,而内软管23则以较外软管22更易于挠曲的材料,例如以烯烃系合成橡胶制成,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亦可,并且,采用此构成仍可获得与上述实施例相同的作用效果。
再者,软管21所使用的材料,只要使用于内软管23的材料较使用于外软管22的材料易于挠曲,以使内软管23更易于挠曲即可,并非仅限定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合成橡胶。
按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内软管形成较外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内软管以较外软管易于挠曲的材料制成,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接合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形成较接合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为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构成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五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构成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六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内软管形成较外软管为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七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内软管以较外软管易于挠曲的材料制成,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八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接合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作成较接合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九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构成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形成较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更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按本发明第十方面的结构,则有外来力量加诸软管时,由外软管承受该力量,所以不致有不良影响的力量加诸内软管,即使将构成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作成较构成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窄,以使内软管易于挠曲,亦不会使内软管破损。
而且,由于使内软管易于挠曲,所以挠曲软管所需的力量即减少因内软管易于挠曲的份量的力量,而获得可减低软管的操作性的恶化等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软管及内软管所构成,而各软管由以长的构件卷绕并将接合部接合而形成管状的可挠性软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使上述内软管作成较外软管易于挠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软管以较外软管易于挠曲的材料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接合上述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形成较接合上述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形成较构成上述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形成较构成上述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窄。
6.一种电动吸尘器,在连接于内藏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的软管、连接硬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以及使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其特征在于,上述软管由外软管与内软管构成而形成排气流路与吸气流路,并且,上述各软管使用由长的构件卷绕并将接合部接合而形成管状的可挠性软管,且使上述内软管形成较上述外软管易于挠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内软管以较上述外软管易于挠曲的材料形成。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接合上述内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形成较接合上述外软管的接合部的接合部件的厚度薄。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形成较构成上述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厚度薄。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构成上述内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形成较构成上述外软管的长的构件的宽度窄。
全文摘要
一种具备可减少操作性恶化的缺点的软管的电动吸尘器,将从内藏于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排出的排气介由软管及硬管回流于吸入件等。在连结于内藏有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的软管及硬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使由电动送风机所排出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上述软管由外软管与内软管构成,形成排气流路与吸气流路,并使用将上述外软管及内软管以长的构件卷绕成管状而成的可挠性软管,上述内软管形成为较外软管更易于挠曲。
文档编号A47L9/24GK1281681SQ0012167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3日
发明者福岛定男, 齐藤和雄, 中井康一, 小林利造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