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和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734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动吸尘器和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动吸尘器使用的软管及电动吸尘器,尤其涉及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经由软管及管向吸入件等回流的排气回流(循环)式的电动吸尘器及软管。
在一般的地板移动型电动吸尘器中,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全部自在本体背面侧等形成的排气口排向外部,但是因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全部排出,故向外部强烈地吹出。因此,发生沉滞于地面或地毯上的尘埃因该排气风而扬起而向房间内扩散的不良。
为了减少这种吹向外部的排气风或提高集尘效果等目的,如自现有的例如在如实公昭39-36553号公报或特开平9-13579号公报等公开般,提出了一种电动吸尘器,在和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的一部分或全部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
在上述的电动吸尘器中,将软管及连结管构成双重构造,在内侧形成吸气流路、在外侧形成排气流路,在蛇腹状软管采用同心圆的双重构造的情况下,外侧软管为大直径,内侧软管为小直径。
因一般蛇腹状软管将用树脂形成的带状的长的构件卷绕成筒状,将相邻的长的构件的连接部熔接而形成螺旋状,故形成小直径的软管比形成大直径的软管易受到在管轴方向收缩的力,小直径的软管具有易于随着时间在管轴方向收缩的性质。
因此,如上述现有技术所示,软管采用双重构造的,将内侧软管及外侧软管组装成长度相同时,则在因老化而内侧软管收缩的情况下,随着内侧软管的收缩,因内侧软管自外侧软管受到向伸长方向拉伸的力,而外侧软管受到收缩方向的力,故内侧软管、外侧软管都变成总是承受负荷的状态,有内侧软管、外侧软管的耐久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吸尘器,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经由软管及管向吸入件等回流,具有可防止随时间推移而破损的软管。
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将连接部熔接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令内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内松弛。
又,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将连接部熔接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一端侧配设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另一端侧配设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使内侧软管比所述外侧软管长。
此外,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是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其特征在于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令内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内松弛。
又,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是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由外侧软管、内侧软管、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一端侧配设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另一端侧配设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使内侧软管比所述外侧软管长。
最好由所述内侧软管形成吸气流路而且在所述外侧软管和所述内侧软管之间形成排气流路。
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动吸尘器的整体构造的侧面剖面图,省略软管的中途部分;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本体部分的放大剖面图;图3是在该电动吸尘器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连接了软管的状态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本体侧软管连接部在省略了软管的状态下的剖面图;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软管的部分剖开图;图6是在图5的外侧软管的部分剖开图;图7是在图5的内侧软管的部分剖开图;图8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握部的剖面图9是该延长管的剖面图。
依照


本发明的实施例。
标号1是吸尘器本体,如图2所示,由上壳2、下壳3以及集尘盖4构成,在吸尘器本体1的前方侧形成和后述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连接的软管连接口5,在后方侧形成缝状的排气孔6。在该吸尘器本体1内的底部利用间隔壁7隔成吸尘器本体1内的上部空间,形成和该软管连接口5连通的排气流路B1及和该排气孔6连通的外部排气流路C。在该间隔壁7立设将间隔壁7的上方的空间区分成前后的区分壁8。
标号9是在该区分壁8的前方侧所形成的集尘室,在前方侧将软管插入口9a形成为和该软管连接口5成同心圆。在该集尘室9内将把集尘袋10固定成自由拆装的集尘袋安装箱11收藏成自由拆装,使得在该集尘袋安装箱11装在集尘室9的状态下,集尘袋10的开口和所述集尘室9的软管插入口9a相向。
标号12是装在该区分壁8的微尘过滤器,位于集尘袋10的后方侧,除去微细的尘埃。
标号13是在区分壁8的后方侧形成的电动风扇收藏室,内部装有电动风扇14。在该电动风扇收藏室13的下方侧形成有开口13,将电动风扇收藏室13和排气流路B1以及外部排气流路C连通,利用立设于下壳3而将开口13a分开的肋15将藉着驱动电动风扇14而来自电动风扇14的排气分流,自该开口13a经由排气流路B1导向软管连接口5侧,而且一部分自该开口13a经由外部排气流路C、设于排气孔6的排气过滤器16自排气孔6排向吸尘器本体1外。
标号17是和后述的软管21连接并装在软管连接口5的本体侧软管连接部,如图3及图4所示,采用由圆筒形的外侧管18和在该外侧管18利用多个支撑肋19a一体形成的内侧管19构成的双重构造。
在所述外侧管18的装在软管连接口5的一端侧形成和设于软管连接口5的被卡止部5a卡止的卡止爪18a,而在另一端侧相对于管轴方向倾斜地形成螺纹状的外侧肋18b。
所述内侧管19的装在软管连接口5的一端侧自软管插入口9a向集尘室9内突出,形成比外侧管18长。而,该内侧管19的另一端侧也形成比外侧管18长,在外周侧形成和外侧管18的外侧肋18b朝同方向倾斜的内侧肋19b。标号20是设置成覆盖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和软管21的连接部分的圆筒形的盖。
所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藉着将所述卡止爪18a和所述吸尘器本体1的软管连接口5卡止,使所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内侧管19向集尘室9内突出并和集尘室9内连通,内侧管19内成为吸气流路A2。又,外侧管18和吸尘器本体1内的排气流路B1连通,外侧管18和内侧管19之间成为排气流路B2。
标号21是一端装在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而且另一端装在后述的软管连接部27的软管,如图5所示,为由外侧软管22和内侧软管23构成的双重构造。
该外侧软管22如图6所示,藉着将形成带状的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管状,在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该长的构件的接合部22a各自形成螺旋状的突条22b、22c。
在本实施例中,长的构件用半透明的树脂(在本实施例为苯乙烯系合成橡胶)形成,而且突条22b、22c是在树脂(在本实施例为聚丙烯)添加了乳白色的着色剂后形成。
在该突条22b、22c各自内装作为信号线的导电性的线圈22d、22e。在该线圈22d、22e镀锡,在线圈22d、22e配设于乳白色的突条22b、22c内的状态下,难以看到线圈22d、22e。
该外侧软管22将预先配设线圈22e而且如覆盖该线圈22e般形成了突条22c的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同时卷绕成使线圈22e和相邻的长的构件的一侧即连接部22a偏离,还用成为突条22b的乳白色的树脂覆盖线圈22d,而且藉着将相邻的长的构件的连接部22a热熔接而形成。
因外侧软管22用半透明的树脂形成,而且突条22b、22c用乳白色形成,故可令软管21的外观看起来小,而且作为信号线的线圈22d、22e难以看到,可改善外观。又,因作为信号线的线圈22d、22e难以看到,故可抑制使用者的不安全感。
此外,因线圈22d、22e镀锡,故在形成乳白色的突条22b、22c内更不显眼,可更改善外观。又,因线圈22d、22e配设于偏离长的构件的连接部22a的位置,故在外侧软管22形成时,即使在相邻的长的构件有间隙的状态连接的情况下,线圈22d、22e也不会向外侧软管22内侧露出,可防止线圈22d、22e短路等不良。
而,内侧软管23如图7所示,藉着将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管状,在长的构件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及该长的构件的接合部23a各自形成螺旋状的突部23b、23c。
所述内侧软管23,在本实施例中,长的构件用藉着添加着色剂着色的树脂(苯乙烯系合成橡胶)形成不透明,而且突条22b、22c也用和该长的构件同色的树脂(聚丙烯)形成。
内侧软管23也和该外侧软管22一样,将预先形成了突条23c的长的构件卷绕成螺旋状,并用成为突条23b的树脂将相邻的长的构件的连接部22a热熔接而形成。
软管21首先将内侧软管23螺入内侧肋19b,但是此时,因内侧管19的连接软管21的一端侧比外侧管18的一端侧突出,故可一度使内侧软管23钩住该突出部分后插入安装。因此,内侧软管23容易安装。
其次,和内侧软管23的情况一样,将外侧软管22螺入外侧肋18b,完成软管21对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安装。此时,内侧软管23内和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吸气流路A2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3,而外侧软管22和内侧软管23之间和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排气流路B2连通,成为排气流路B3。
该内侧软管23设为比外侧软管长,在将内侧软管23及外侧软管22的两端各自和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及握部24的软管连接部27连接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组装成令内侧软管23在外侧软管22内松弛的状态。
标号24是在一端侧连接软管21,而在另一端侧安装后述的连结管32的握部,由安装连结管32的把手部35,及在一端侧和该把手部35连接成自由转动、而在另一端侧连接软管21的软管连接部27构成。
该软管连接部27采用由圆筒形的外侧管28及用支撑肋29a和该外侧管28一体形成的内侧管29构成的双重构造,设置盖31以覆盖连接软管21侧。
在该外侧管28及内侧管29的外周各自形成和所述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的外侧肋18b及内侧肋19b一样倾斜的外侧肋28a及内侧肋29a,因可将软管21的外侧软管22和内侧软管23朝同方向拧而安装,故组装作业容易。
此时,外侧管28和内侧管29之间和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连通,成为排气流路B4。又,内侧管29内和软管21内的吸气流路A3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4。
所述把手部35由ヘ字形的管状部25和在管状部25的上方延设的把手26构成,形成安装连结管32的安装口25a,在安装口25a的上部设置夹25b。又,在内部和安装口25a连通,形成插入该内侧管29的端部的圆筒部30,将圆筒部30内和内侧管29的吸气流路A4连通,成为吸气流路A5,而且将圆筒部30的外侧和握部24的外围之间与由内侧管29和外侧管28形成的排气流路B4连通,作为排气流路B5。
标号32是和夹25b卡止并装在握部24的安装口25a的连结管,藉着连结2根管32a而形成。该连结管32如图9所示,由截面近似圆形的外侧筒状部32b和与该外侧筒状部32b偏心且上部和外侧筒状部32b一体形成的内侧筒状部32c构成,外侧筒状部32b和内侧筒状部32c形成新月形的空间。而,在该连结管32装在握部24时,内侧筒状部32c和握部24的吸气流路A5连通,在内部形成吸气流路A6,而且外侧筒状部32b和内侧筒状部32c之间与握部24的排气流路B5连通,形成排气流路B6。
又,因通过所述排气流路B6的排气是经由吸尘器本体1的集尘袋10或微尘过滤器12滤除了尘埃的清净的空气,故着眼于不必如内侧筒状部32c般顾虑到尘埃阻塞而形成截面近似圆形这一点,在本实施例中如上述将该排气流路B6设为截面近似新月形,将外侧筒状部32b形成为截面近似圆形,将连结管21小型化。
标号33是和连结管32连接的吸入件,和连结管32连接的连接管33a、33b形成同心圆状的双重构造,和连结管32的嵌合部分采用和连结管32一样的形状。
而,在使用如上述构成的电动吸尘器时,藉着电动风扇14的吸力,自吸入件33吸入的混合了尘埃的空气通过连结管32的吸气流路A5、软管21的吸气流路A3,被吸入吸尘器本体1内。在吸尘器本体1内,用集尘袋10滤除尘埃,再经由微尘过滤器12洁净化的空气被电动风扇14吸入,冷却该电动风扇14。
而,来自电动风扇14的排气的一部分自吸尘器本体1的排气孔6向外部排出,其他自吸尘器本体1的排气流路B1通过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此时,因外侧软管22的突部22b、22c的方向和内侧软管23的突部23的方向形成同方向,故突部23所引起的对于在外侧软管22和内侧软管23之间流动的空气的透气阻力减少,可抑制在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内的损失。
而,通过软管21的排气流路B3后,通过连结管32的排气流路B6,向吸入件33回流,和因该排气风而扬起的尘埃一起再向连结管32的吸气流路A6循环。
藉着如上述令排气的一部分回流,向外部吹出的排气风减少而变弱,故可有效地抑制在扫除中房间的尘埃扬起。
内侧软管23设为比外侧软管长,在将内侧软管23及外侧软管22的两端各自和本体侧软管连接部17及握部24的软管连接部27连接的状态下,组装成内侧软管23在外侧软管22内松弛的状态,故在内侧软管23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22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23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22及内侧软管23的破损。
如本实施例所示,在为了令电动风扇14的排气回流而将软管采用双重构造的结构中,因即使内侧软管23破损了也难以确认,故如本实施例所示,藉着将内侧软管23组装成松弛的状态构成可防止内侧软管23破损的结构是极重要的。
此外,虽然由于令内侧软管23在外侧软管22内松弛,内侧软管23和外侧软管22之间的截面形状会变形,但是因将内侧软管23内作为吸气流路、将内侧软管23和外侧软管22之间作为不含尘埃的排气流路,故在外侧软管22内不会发生灰尘阻塞。
因将内侧软管23的卷绕方向和外侧软管22的卷绕方向设为同方向,故内侧软管23及外侧软管22易弯曲或易扭转的方向变成同方向。因此,在吸尘器本体1使用中,软管21弯曲或扭转时,因外侧软管22及内侧软管23彼此追踪地弯曲或扭转,故外侧软管22及内侧软管23对于各自的弯曲或扭转不会相抵抗,确保了软管21的柔软性。
若依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即使在内侧软管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破损。
又,即使在外侧软管因老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因在软管的组装阶段将内侧软管设成松弛的状态,故内侧软管可适应外侧软管的伸长,可防止内侧软管破损。
若依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即使在内侧软管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破损。
又,即使在外侧软管因老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因内侧软管形成为比外侧软管长,故内侧软管可适应外侧软管的伸长,可防止内侧软管破损。
若依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即使在内侧软管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破损。
又,即使在外侧软管因老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因内侧软管形成为比外侧软管长,故内侧软管可适应外侧软管的伸长,可防止内侧软管破损。
若依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即使在内侧软管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破损。
又,即使在外侧软管因老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因内侧软管在软管的组装阶段被设定为松驰的状态,故内侧软管可适应外侧软管的伸长,可防止内侧软管破损。
若依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即使在内侧软管因老化而收缩的情况下,也不会对外侧软管施加负荷,可用内侧软管本身吸收收缩,可防止外侧软管破损。
又,即使在外侧软管因老化而伸长的情况下,也因在软管的组装阶段将内侧软管设成松弛的状态,故内侧软管可适应外侧软管的伸长,可防止内侧软管破损。
此外,虽然因令内侧软管在外侧软管内松弛,内侧软管和外侧软管之间的截面形状会变形,但是因将内侧软管内作为吸气流路、将内侧软管和外侧软管之间作为不含尘埃的排气流路,故在外侧软管内不会发生灰尘阻塞。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将连接部熔接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令所述内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内松弛。
2.一种电动吸尘器用软管,由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构成,且各软管由将长的构件卷绕后将连接部熔接而形成筒状的挠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一端侧配设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另一端侧配设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其特征在于使所述内侧软管比所述外侧软管长。
3.一种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其特征在于用外侧软管和内侧软管构成所述软管,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令所述内侧软管在所述外侧软管内松弛。
4.一种电动吸尘器,在和内藏电动风扇的吸尘器本体连结的软管、连结管以及吸入件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由外侧软管、内侧软管、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一端侧配设的第一连接管以及在外侧软管及内侧软管的另一端侧配设的第二连接管构成,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使所述内侧软管比所述外侧软管长。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动吸尘器,其中在所述内侧软管形成吸气流路而且在所述外侧软管和所述内侧软管之间形成排气流路。
全文摘要
一种电动吸尘器,使得来自吸尘器本体所内藏的电动风扇的排气经由软管及管向吸入件等回流,可防止软管破损。这种电动吸尘器是在和内藏电动风扇14的吸尘器本体1连结的软管21、连结管32以及吸入件33形成吸气流路和将来自电动风扇14的排气回流的排气流路而成的,用外侧软管22和内侧软管23构成所述软管21,形成排气流路和吸气流路,而且组装成令内侧软管23在外侧软管22内松弛的状态。
文档编号A47L9/24GK1281682SQ00121689
公开日2001年1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23日
发明者藤吉俊行, 齐藤和雄, 福岛定男, 小林利造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