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647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的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
目前,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人们探讨开发了多种尾气处理方法装置,但由于其降污效率不高,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较好解决,尾气污染仍是困扰、危害市民身心健康的一大环境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它能更高效率的减、降机动车尾气对城市街区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城市街道的行车道的路面正中置设集气管,一条行车道可置设一条集气管,一条街道若有多个行车道可置设多条集气管,集气管沿行车道方向延伸,每隔一定距离,集气管向下接通一地下导气管,并由此连通构筑在街道侧旁的地下废气道,地下废气道顺街道方向延伸,它的横截面是矩形或圆形,地下废气道连通烟囱。在机动车辆底部或尾部安装滑杆、排气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管接通排气壶的上口,排气壶下段插入置设在路面上的集气管的上壁的开口中,由于开口两侧乃泡沫塑料,泡沫塑料的弹性使开口在排气壶未插入时呈封闭状态,机动车在行驶中,排气壶在集气管开口中滑行,机动车尾气沿机动车排气管进入排气壶,由排气壶(排气壶下端有溢孔)溢入集气管中,当排气壶划过后,集气管上侧开口之两侧壁因泡沫塑料之弹性又压合在一起,呈封闭状态,从而不使尾气溢入外界,集气管内的尾气沿地下导气管进入地下废气道,由地下废气道内置设的风机将尾气排输入置在城外的烟囱,由烟囱排入高空。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使机动车尾气不溢入城市街区空气中,而通过集敛、排输,排到城外高空,避免了机动车尾气对城市街区的污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排气壶、集气管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气管、地下导气管、地下废气道联接状态横截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集气管B型横截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拢合条立体斜视图图中1、滑杆 2、电机 3、丝齿面4、滑套 5、连接杆 6、竖杆7、横轴 8、滑杆 9、排气壶 10、橡胶条 11、压条 12、轮 13、托片14、立页 15、通透孔 16、立页 17、上壁 18、底壁 19、立页 20、路面21、垫片 22、集气管 23、溢孔 24、泡沫塑料条 25、通透孔26、泡沫塑料条 27、立页 28、立页 29、通透孔 30、通透孔 31、立页32、上壁 33、托片 34、泡沫塑料条35、轮 36、滑套37、套筒38、弹簧39、套筒40、软管 41、外排管 42、滑杆43、阀门44、阀门45、阀门46、阀门 47、电磁阀 48、阀门49、软管 50、电磁阀 51、软管 52、阀门53、地下导气管54、 形管 55、除水池 56、地下废气道 57、蓄水腔 58、上壁59、开口60、集气管 61.上壁 62.右侧壁63.路面 64.底壁65.左侧壁 66.路面 67.开口缝68.侧面楞69.俯视中线70.底面 71.拢合条 72.侧面楞在街道的行车道路面上,顺行车道方向铺设集气管,参照
图1,在街道路面(20)上,固定垫片(21),在垫片(21)上固定集气管的底壁(18),底壁(18)垂直连接立页(31)、(29)、(27)、(14)、(16)、(19),立页(14)上端连接以 形折弯, 形折弯连接集气管上壁(17)的左端,上壁(17)的右端连接底壁(18)的右端,上壁(17)呈弧形,立页(14)上有通透孔(15),在立页(16)、(19)上也有通透孔,在立页(14)上段固定托片(13),托片(13)呈 形,托片(13)左侧粘贴泡沫塑料条(24),其横截面形状为 形,在泡沫塑料条(24)左侧粘橡胶条(10),橡胶条(10)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托片(13)的上、下端。立页(27)上有通透孔(25),立页(27)上端以“ 形折弯连接集气管的上壁(32),上壁(32)呈弧形,在立页(27)右侧固定托片(33),托片(33)呈 形,在托片(33)右侧粘泡沫塑料条(26),其横截面呈 形,在泡沫塑料条(26)右侧粘接橡胶条(34),橡胶条(34)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托片(34)的上、下端,立页(27)上有通透孔(25),在橡胶条(34)、(10)之间嵌入排气壶(9),排气壶(9)的两边线平行(
图1为其横截面),其底端呈尖状,并有溢孔(23)、排气壶(9)的上口连接软管(40),排气壶(9)的上段连接滑杆(8),滑杆(8)下端垂直连接横轴 (7),横轴(7)两端分别安装两个轮(35)、(12),轮(35)、(12)分别压在集气管上壁(32)、(17)上,滑杆(8)的上段套在滑套(36)中,滑套(36)连接竖杆(6),竖杆(6)套在滑套(4)中,竖杆(6)上段有螺纹面(3),滑套(4)焊接连接杆(5),连接杆(5)上端固定电机(2),电机(2)向下的轴固定螺纹杆并使其与螺纹面(4)咬合,连接杆(5)与套筒(39)、(37)连接,套筒(39)、(37)分别套在滑杆(42)、(1)上,并分别在套筒(39)、(37)两侧的滑杆上套弹簧[如(38)],滑杆(42)、(1)两端,由竖杆连接于机动车辆底部。滑杆(42)、(1)平行于机动车辆的车轴的中线。机动车辆的排气管连接电磁阀(50)[排气管与电磁阀(50)的阀门(52)相联接]电磁阀(50)的阀门(44)通过软管(49)连通电磁阀(47)的阀门(45),电磁阀(50)的另一阀门(43)连通外排管(41)、与外界相通,电磁阀(47)的另外两个阀门(48)、(46)分别连通软管(51),(40),软管(51)连通置在机动车车体上的储气包、软管(40)连通排气壶(9)的上口,机动车在城市街道上(铺设有集气管)行驶时,机动车底部安装的排气壶插入在橡胶条(34)、(10)夹成的开口中,关闭电磁阀门(43)、(48)(电磁阀的电路开关在驾驶室内供驾驶员操作),尾气沿排气管、电磁阀(50)、阀门(44)、软管(49)、阀门(45)、阀门(46)、软管(40)进入排气壶(9),通过溢孔(23)排入集气管(22)腔内,并经立页(27)、(14)等立页上的通透孔[如(25)、(15)]弥散于整个集气管管腔。随着车辆的向前方向运行(向前方向指垂直于
图1平面指向视图者的方向)。排气壶也随车体运行而在橡胶条(34)、(10)所夹成的开口中向前滑行。排气壶(9)不断的划开橡胶条(34)、(10)所夹成的呈封闭状态的开口缝,[因泡沫塑料条(26)、(24)的弹性作用,使橡胶条(34)、(10)贴合在一起]将尾气溢入集气管中,随着排气壶(9)的滑行,排气壶(9)后面的橡胶条(34)、(10)受泡沫塑料条(26)、(24)的弹性作用而贴合在一起,使集气管封闭,使其中的尾气不向外界溢散。
参照排气壶、集气管的侧视示意图图2,排气壶(9)的底边呈直线,左侧边、右侧边呈弧线,沿底边有溢孔(23),排气壶的A-A横截面呈梭形,参照图3,集气管(22)向下连通地下导气管(53),并由此连通除水池(55),除水池(55)下端连通蓄水腔(57),上端连通 形管,并由此连通于地下废气道(56),集气管(22)内的尾气通过地下导气管(53)进入除水池(55),尾气中的水份流入蓄水腔(57),尾气通过导管(54)进入地下废气道(56),沿此流入与之相连通的置在城外的烟囱中,由烟囱排入城外高空。集气管的造型还有B型新构筑的街道硬化路面,在构筑时沿每条行车道的中间位置构筑出一条 形沟,( 形沟的深度小于路面上的伸缩缝的深度), 形沟顺行车道延伸,将集气管固定于该 形沟中,参照集气管B型的横截面示意图图4所示在路面(63)的 沟中固定集气管(60),集气管(60)的底壁(64),侧壁(65)、(62)分别紧贴于 沟的底面和两侧面,(图中没有再绘出 沟的底面线和两侧面线)集气管的两侧壁(65)、(62)呈垂直状,并垂直连接底壁(64),侧壁(65)连接上壁(58),连接点与路面(63)相平,侧壁(62)连接上壁(61),连接点与路面(63)相平,上壁(58)、(61)呈弧形,在上壁(58)、(61)与底壁(64)之间连接有多个立页,立页的构造同于
图1中的集气管的立页的构造,立页上有通透孔,立页垂直于底壁(64),在上壁(58)、(61)之间有供排气壶(9)插入的开口(59)、开口(59)的构造同于
图1中的集气管的供排气壶(9)插入的开口之构造,即图4中的集气管B型有相同于
图1中所示的集气管的橡胶条(34)、(10)泡沫塑料条(26)、(24)托片(33)、(13)的构造、形状和联接方法。
铺设在街道路面上的集气管在街道交叉口处有端头,在其端头处铺设有拢合条,参照图5,在集气管(22)的端头的路面上铺设拢合条(71),其底面(70)俯视呈在“△”形,底面(70)垂直连接两个侧面楞(72)、(68),两侧面楞(72)、(68)夹成缺口(67),缺口(67)对准集气管(22)的供排气壶插入的开口缝(66),拢合条(71)的俯视中线(69)与集气管(22)的开口缝(66)处于同一垂直的平面内。
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街道路面正中置设集气管,一条行车道置设一条集气管,集气管沿行车道方向延伸,集气管向下连通地下导气管,地下导气管连通地下废气道,地下废气道顺街道方向延伸,地下废气道的横截面呈矩形,地下废气道相通于置在城外的烟囱;在机动车辆底部安装滑杆、排气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气管连通排气壶的上口,地下废气道横截面呈圆形,地下废气道内置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街道路面上固定垫片,在垫片上固定集气管底壁,底壁向上垂直连接立页,立页上端连接集气管上壁的左端,集气管上壁呈弧形,立页上有通透孔,在立页上段固定托片,托片呈 形,托片左侧粘贴横截面呈 形的泡沫塑料条,在泡沫塑料条左侧粘橡胶条,橡胶条的上、下缘分别固定在托片的上、下端,立页上端连接集气管的上壁,上壁呈弧形,在立页右侧固定托片,托片呈 形,在托片右侧粘贴横截面呈 形的泡沫塑料条,在泡沫塑料条右侧粘接橡胶条,橡胶条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托片的上、下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排气壶的两边线平行,底端呈尖状,上有溢孔,侧视中排气壶的底边呈直线,左侧边、右侧边呈弧线,排气壶的A-A横截面呈棱形,排气壶的上口连接软管,排气壶上段连接滑杆,滑杆下端垂直连接横轴,横轴两端分别安装两个轮,滑杆的上段套在滑套中,滑套连接竖杆,竖杆套在滑套中,竖杆上段有丝齿,滑套焊接连接杆、连接杆上端固定电机,电机向下的轴固定螺杆,螺杆与丝齿咬合,连接杆连接套筒,套筒套在滑杆上,在套筒两侧的滑杆上套弹簧,滑杆两端由竖杆连接于机动车辆底部;机动车辆的排气管连通电磁阀的阀门,电磁阀的阀门通过软管连通又一电磁阀的阀门,电磁阀的阀门连通外排管,电磁阀的阀门连通软管,软管连通置在机动车车体上的储气包,软管连通排气壶上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集气管向下连通地下导气管,地下导气管连通除水池,除水池下端连通蓄水腔,除水池上端连通 形管, 形管连通地下废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集气管底壁为平面,底壁垂直连接侧壁,侧壁连接上壁,连接点与路面相平,上壁呈弧形,上壁与底壁间连接立页,立页垂直于底壁,立页上有通透孔,在立页上段固定两托片,托片呈 形,托片左侧粘贴横截面呈 形的泡沫塑料条,在泡沫塑料条左侧粘橡胶条,橡胶条的上、下缘分别固定在托片的下、下端;托片呈 形,托片右侧粘贴横截面呈 形的泡沫塑料条,在泡沫塑料条右侧粘接橡胶条,橡胶条的上、下端分别固定在托片的上、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处理装置,其特征是在集气管端头处铺设拢合条,拢合条底面俯视呈 形,底面垂直连接两个侧面楞,两侧面楞夹成缺口,缺口对准集气管的开口缝,拢合条的俯视中线与集气管的开口缝处于同一垂直平面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尾气处理装置,它是在街道路面上的行车道,中线的中间线位置(显然平行于行车道两边线)铺设集气管,车行时,按置在车底部的排气壶将尾气喷入集气管,再由此溢入与之相连的地下废气道,再通过与地下废气道连接的烟囱排入高空。
文档编号B08B15/00GK2587537SQ01221570
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3日
发明者燕飞 申请人:燕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