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油炸锅内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772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油炸锅内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油炸锅。
惟,因为油料具黏稠附著性,以致在油料被倒出后,残留油料通常都会在内锅10锅底电热管附近形成积油,当再将内锅10放正后,若有操作者操作不当,或是温控装置未断电导致电热管102对内锅10持续加热,令电热管102附近积油的温度快速上升,此时过热保护装置若来不及自动切断电油炸锅的电流,即会导致积油著火(即一般业界俗称的发火)的现象产生,不仅会烧毁电油炸锅,甚至有酿成火灾的危险;而追究习知内锅之所以会产生发火现象的原因,不难发现其主要乃是因为内锅10在倒出油料后,仍会在锅底电热管102附近形成积油所致,换言之,只要内锅10锅底电热管102附近不会形成积油并能配合过热保护装置加以控制,就不会产生发火现象。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遂构思针对电油炸锅内锅进行改良,经过长期研发及修改后终有本实用新型的问世。
为达上述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手段是一种电油炸锅内锅结构,在内锅锅底嵌置有一道加热用的电热管,该电热管二端端部之间相距形成有一间隙,在锅内底面内缘与该间隙同侧形成一最冷端;其特征在于该内锅的锅内底面最冷端具有一下凹的聚油槽,该聚油槽与锅内底面中央之间是以一油料通道相连接,该油料通道通过电热管二端端部间所形成的间隙,且内锅与外锅结合的位置是内锅的锅底被限定呈朝聚油槽端下倾的倾斜状态。藉此,内锅中残留的油料可以沿著内侧壁面及锅底的油料通道流到聚油槽中,避免内锅锅底电热管附近形成积油。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由于该油料通道是通过凸垣及电热管二端端部间的间隙,且当内锅与外锅合后,内锅的锅底是被限定呈朝聚油槽端下倾的倾斜状态,内锅中残留的油料可以沿著内壁及锅底的油料通道流到最冷端的聚油槽中,进而具有防止在内锅锅底接近电热管发热处形成积油及避免内锅发火;即使操作者操作不当使电热管并未断电而持续加热,仍可延缓聚油槽内的积油温度快速上升,并在积油著火之前,由过热保护装置先行切断电热管的电流,如此一来,便不会产生发火现象,可以有效提升电油炸锅的使用安全性。
图4 本实用新型内锅的仰视图;图5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件号说明10、1内锅101、11 凸垣102、12 电热管103、13 凹面14 聚油槽15 油料通道20、2外锅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一种电油炸锅(计有内、外锅为可分离式及内、外锅为整体式两种型式)的内锅1结构;其中该内锅1锅底朝锅体内部隆起一环状但是头及尾端不相连的凸垣11,凸垣11中嵌置一道加热用的电热管12,凸垣11与电热管12二端端部并未连接,遂在二端部之间形成一间隙,由于该间隙并未设置电热管12,俾在锅内底面同侧内缘形成内锅1的最冷端,另于锅底中央形成有一片被凸垣11及电热管12所围绕的圆形凹面13;又,内锅1内侧的最冷端凹设一下凹状聚油槽14,该聚油槽14与锅底中央的凹面13间是以一下凹的油料通道15相连接(如图4所示),该油料通道15是通过凸垣11及电热管12二端端部间的间隙,且当内锅1与外锅2结合后,内锅1的锅底是被限定呈朝聚油槽14端下倾的倾斜状态(如图5所示)。
藉由以上设置,当本实用新型的内锅1在油料倒出后再放正时,如图5所示,由于锅底是呈朝聚油槽14端下倾的倾斜状态,故附著在内锅1内侧壁面及锅底上的残留油料遂可沿著倾斜状态的内侧壁面及锅底流到聚油槽14集中,而不会在内锅1内侧锅底电热管附近形成积油,藉之,即使操作者操作不当使电热管12并未断电而持续加热,仍可延缓聚油槽14内的积油温度快速上升,并在积油著火之前,由过热保护装置先行切断电热管12的电流,如此一来,便不会产生发火现象,可以有效提升电油炸锅的使用安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油炸锅内锅结构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确能有效解决习知内锅的问题,并达致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申请前未见诸于刊物亦未曾公开使用,同时具有增进功效的事实,洵已兼具新颖性与实用性而为专利法所称的新型无误,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电油炸锅内锅结构,在内锅锅底嵌置有一道加热用的电热管,该电热管二端端部之间相距形成有一间隙,在锅内底面内缘与该间隙同侧形成一最冷端;其特征在于该内锅的锅内底面最冷端具有一下凹的聚油槽,该聚油槽与锅内底面中央之间是以一油料通道相连接,该油料通道通过电热管二端端部间所形成的间隙,且内锅与外锅结合的位置是内锅的锅底被限定呈朝聚油槽端下倾的倾斜状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油炸锅内锅结构,在内锅锅底嵌置有加热用的电热管,电热管管体二端端部相距形成有一间隙,以在锅内底面同侧内缘形成一最冷端,锅内底面最冷端具一下凹的聚油槽,该聚油槽与锅内底面中央间是以一油料通道相连接,该油料通道是通过电热管二端端部间的间隙,且内锅与外锅结合后,内锅的锅内底面是被限定呈朝聚油槽端下倾的倾斜状态藉此,内锅中残留的油料可以沿著内壁及锅底的油料通道流到最冷端的聚油槽中,进而具有防止在内锅锅底接近电热管发热处形成积油及避免内锅发火的高度安全性。
文档编号A47J37/12GK2579305SQ0228225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5日
发明者黄晋益 申请人:亚弘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