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防风衣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20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空防风衣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衣架,尤其是一种高空防风衣架。
市面常见衣架挂钩通常有一开口,风大时会将衣物连衣架一起吹落,目前有些技术对此作了改进,但仍有些缺陷。如中国专利局于2001年11月14日授权公告的专利号为ZL00251853.8的实用新型专利文件就披露了一种防风衣架,该衣架挂钩呈封闭状,通过安装在挂钩上的弹性伸缩装置的伸缩运动来调节衣绳出入口开合。该衣架不足之处是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弹性伸缩装置只能保持一种伸展的常态而不能保持压缩的常态,相应使得衣绳出入口也只能保持闭合常态而无法保持开启常态。在此种情况下,无法通过衣架杆将衣架挂到高空的衣绳上,使得该衣架无法在高空使用,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绝对防风又能通过衣架杆在高空挂取使用的新型高空防风衣架。
为达致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防风衣架包括有架臂和防风钩,防风钩由主杆、主钩和伸缩装置组成,由伸缩装置控衣绳出入口开合。防风衣架上还设有一阻力构件,该阻力构件位于伸缩装置其伸缩运动的轨迹上,可对伸缩装置的伸缩运动产生阻力。与此相适应,伸缩装置上也设有一与该阻力构件相配合的用于承受该阻力构件阻力的承阻构件。阻力构件与承阻构件均可以是凹孔或凸块之类的可以互相配合对伸缩装置的伸缩运动形成阻力的障碍物。
当阻力构件对承阻构件产生阻力的时候,衣绳出入口可保持开启或闭合这两种常态其中的某一种常态;当通过衣架杆将阻力构件与承阻构件分离而消除上述阻力的时候,衣绳出入口则转换成与之相对应的另一种常态。如此一来,通过衣架杆调节阻力构件与承阻构件之间的阻力状况即可实现衣绳出入口在开启或闭合这两种常态之间互相转换。当衣绳出入口开启时,可用衣架杆在高空挂取;当衣绳出入口闭合时,可起到防风作用。
由于衣架上设置了阻力构件及与之配合的承阻构件,通过衣架杆调节该阻力构件与承阻构件之间的阻力状况,即可实现衣绳出入口在开启与闭合这两种常态之间互相转换,从而达到既能绝对防风又能在高空衣绳上挂取使用的目的。
下面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一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图2是图1所示高空防风衣架沿A-A线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高空防风衣架沿B-B线剖视放大图。
图4是图1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衣绳出入口开启时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二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开启时的状态。
图6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三例实施方式正面剖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图7是图6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衣绳出入口开启时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四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图9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五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图10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主杆正面剖视图。
图11是图10所示主杆其对应部分主杆主视图。
图12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主杆沿C-C线剖视放大图。
图13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主杆正面剖开后主杆与伸缩装置的主视图,出示了主杆与其内部伸缩装置各构件的配置状况。
图14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沿D-D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3所示伸缩装置其伸缩构件主视图。
图16是图15所示伸缩构件沿E-E线剖视图。
图17是图15所示伸缩构件仰视图。
图18是图13所示伸缩装置其承阻构件主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承阻构件沿F-F线剖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承阻构件俯视图。
图21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沿G-G线剖视图。
图22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沿H-H线剖视图。
图23是图15所示伸缩构件与图18所示承阻构件完全吻合时的主视图。
图24是图23所示伸缩构件其构件之一上卡耳处于图23所示承阻构件其构件之一下卡耳正上方时该伸缩构件与承阻构件的主视图。
图25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衣绳出入口处于开启状态时其主杆及伸缩装置的主视图。
图26是图25所示主杆及伸缩装置其伸缩装置进一步向下压缩时的主视图。
图27是图9所示高空防风衣架其主杆及伸缩装置主视图。
图28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六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图29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七例实施方式主视图,出示了衣绳出入口闭合时的状态。
如图1、2、3、4所示,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包括有架臂1和防风钩2,防风钩2由主杆3、主钩4和弹性伸缩装置5组成,弹性伸缩装置5包括有弹力构件6、伸缩构件7、受力构件8和承阻构件9,弹力构件6落在中空的主杆3里面,伸缩构件7下半部从主杆3顶部开口处伸进主杆3内与弹力构件6上端接触,其上半部伸出主杆3外封闭衣绳出入口10,顶端伸进主钩4末端凹进部分,以达到完全防风效果。受力构件8从主杆3上部的条形槽孔11处横向伸进主杆3内与伸缩构件7连接,受力构件8可沿条形槽孔11上下移动并可带动伸缩构件7随之作相应的运动。承阻构件9为条形弹片,其上端与受力构件8连接,下端带有反钩12。反钩12钩尖部分伸进主杆3上的凹孔13内,其斜边与主杆3之间形成一导口14。主杆3上凹孔13下边相应处另有一凹孔15。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开启时,只需用衣架杆前端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受力构件8即带动整个伸缩装置5一齐向下运动,承阻构件9其反钩12钩尖部分即伸进凹孔15内,钩住凹孔15的上沿,此时可放开衣架杆,由于弹力构件6的弹力不超过凹孔15的阻力,承阻构件9其反钩12钩尖被阻住,与之相连的整个伸缩装置5也随之被阻住,保持压缩常态,衣绳出入口10也随之相应地保持开启常态,此时可以使用衣架杆在高空衣绳上挂取。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闭合时,只需将衣架杆前端置于导口14内,上举衣架杆,由于分力的作用,承阻构件9反钩12被衣架杆向外挤出并脱离凹孔15,整个伸缩装置5在弹力构件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伸缩构件7也随之向上伸展,并与主钩4末端接触,此时,衣绳出入口10保持闭合常态,起到防风效果。
图5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二例实施方式,出示了衣绳出入口10保持开启时的状态。此时,去掉了凹孔13和15,设置了凸块215取代凹孔15充当阻力构件,此外,高空防风衣架其余部件结构以及动作过程均与第一例实施方式相同。
图6与图7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三例实施方式。此时,去掉了承阻构件条形弹片9,主杆3上细长槽孔11下边另设有一弹性软片306,其下端与主杆固定连接,上端带有反钩307,反钩307从主杆3细长槽孔11下边的小孔处向主杆3内伸进,其尖端部分在主杆3内形成一弹性阻力构件凸块315,主杆3内的伸缩构件7有上下两个与弹性凸块315相吻合的凹槽309与308,由上凹槽309充当承阻构件,反钩307其斜边与主杆3之间形成导口314。此外,高空防风衣架其余部件结构均与第一例实施方式相同。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开启时,只需用衣架杆前端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受力构件8即带动伸缩构件7向下运动,凸块315被向外挤出,当承阻构件凹槽309运动到与凸块315相应的位置时,凸块315向内弹进复原,并反扣住承阻构件凹槽309下沿,由于弹力构件6的弹力不超过阻力构件凸块315的阻力,因而整个伸缩装置5无法向上伸展复原而保持压缩常态,相应地衣绳出入口10也保持开启常态,可以使用衣架杆在高空衣绳上挂取。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闭合时,只需将衣架杆前端置于导口314内往下压,由于分力作用,反钩307带动凸块315被向外挤出并脱离承阻构件凹槽309,整个伸缩装置5在弹力构件6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伸缩构件7也随之向上伸展,并与主钩4末端接触,此时,衣绳出入口10保持闭合常态,起到防风效果。
图8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四例实施方式,出示了衣绳出入口10处于闭合时的状态。此时去掉了弹力构件6,细长槽孔11下边设置了一与弹性软片306方向相反的弹性软片406。弹性软片406上端固定在主杆3上,其下端带有反钩407。反钩407与反钩307方向相反,钩底在上,其钩尖部分凸出于主杆3内,形成一弹性阻力构件凸块415。伸缩构件7其底端409充当承阻构件。此外,衣架其余部件结构均与第三例实施方式相同。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闭合时,用衣架杆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上的压力,受力构件8即带动伸缩构件7向上运动,当伸缩构件7底端409或相应的凹槽向下越过弹性凸块415时,弹性凸块415弹进并扣住伸缩构件7,此时可放松衣架杆,由于弹性凸块415的阻力,伸缩构件7无法下落,保持与主钩4接触,衣绳出入口10保持闭合常态,可起到防风效果。
当要使衣绳出入口10开启时,将衣架杆置于反钩407与主杆3构成的导口414内,上举衣架杆,反钩407在分力作用下被向外挤出,带动弹性凸块415脱离伸缩构件7,伸缩构件7即自由下落,衣绳出入口10保持开启常态,可在高空衣绳上挂取。
图9至图27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五例实施方式。
先参看图9至图12。如图所示,主杆3上去掉了凹孔13、15和凸块215,受力构件8在衣绳出入口10处与伸缩装置505上部的伸缩构件507连接。主杆3内壁上部设置有两组完全相同的从杆壁上凸起的阻力裙515,阻力裙515绕主杆3内壁呈中心对称规则排列,彼此首尾相应,中间由两条竖向伸缩通道516间隔。阻力裙515分别由三个凸起于主杆3杆壁的竖向凸条517、518、519按顺序排列组成,凸条517、518、519与伸缩通道516宽度相等。中间的凸条518凸起于杆壁的下度比两边的凸条517、519凸起于杆壁的下度小,因而在凸条518上形成了一条浅槽520,浅槽520的深度比伸缩通道516的深度小。凸条517、518、519的底边521、522、523呈倾斜状,其倾斜的方向与角度均相同。底边521与523处于相同的高度,底边522处于底边523向上的延伸线上,因而其高度超过底边521与523。
主钩3的顶盖524中间为一圆孔525,凸条517、519的外立面顶端水平线526、527与圆孔525相应的部分重合。
结合参看图13至图22。伸缩装置505由弹力构件6、伸缩构件507、受力构件8及承阻构件509组成。伸缩构件507中空,其上部外沿与圆孔525吻合,刚好可以从圆孔525中向上穿过,其下端呈锯齿状,平均分列有四个相同的等边上锯齿528、529、530、531,上锯齿528、529、530、531其左斜边分别为532、533、534、535,右斜边分别为536、537、538、539,上锯齿528与529之间结合点即向上凹进去的最高端点上凹尖为540,其余各上凹尖依次分别为541、542、543。左斜边532、533、534、535与凸条517、518、519的底边521、522、523的长度及倾斜角度均相等。两个对应上锯齿528、530的上边正中位置分别设有凸起的上卡耳544。上卡耳544与伸缩通道516及浅槽520宽度相等,可以在伸缩通道516及浅槽520内作上下运动。受主杆3的顶盖524阻挡,上卡耳不能通过圆孔525。上卡耳544上端为尖形,中间高,两边低,其两斜边545、546长度相等,右斜边546可与凸条517、518、519的底边521、522、523的长度和倾斜角度相等。
承阻构件509上小下大,其上部转芯510外沿与伸缩构件507内部中空处吻合,刚好可以从下面伸进伸缩构件507的内部中空处,其下部承阻裙511外沿可与伸缩构件507外沿等大。承阻裙511其上端呈锯齿状,平均分列有四个相同的等边下锯齿512、513、514、550,下锯齿512、513、514、550其左斜边分别为551、552、553、554,右斜边分别为555、556、557、558,下锯齿512与513之间结合点即向下凹进去的最低端点下凹尖为559,其余各下凹尖依次分别为560、561、562。右斜边555、556、557、558与凸条517、518、519的底边521、522、523的长度及倾斜角度均相等。两个对应下锯齿512、514的右斜边555、557正下边分别设有凸起的下卡耳563。下卡耳563与伸缩通道516及浅槽520宽度相等,但其深度大于浅槽520的深度不大于伸缩通道516的深度,因而下卡耳563可以在伸缩通道516内作上下运动,但不能进入浅槽520内。下卡耳563上端倾斜,与下锯齿512右斜边555重合,其左边564不超出下锯齿512,右边565不超出下凹尖559。
此外,防风衣架其余部件结构均与第一例实施方式相同。
结合参看图23、24。承阻构件509与伸缩构件507各锯齿、斜边、凹尖之间可以彼此完全吻合。当上述各构件吻合且上卡耳544与下卡耳563处于接近位置时,上卡耳544与下卡耳563错位,上卡耳544左半边部分落在下卡耳563右半边部分的正上方。
当在外力作用下上卡耳544整体处于下卡耳563正上方时,上下锯齿、斜边、凹尖之间出现错位,上锯齿528、529、530、531的左斜边532、533、534、535的右下半部分分别与下锯齿512、513、514、550的右斜边555、556、557、558的左上半部分重合,上锯齿528、529、530、531分别与下锯齿512、513、514、550的右斜边555、556、557、558的中点重合,下锯齿512、513、514、550分别与上锯齿528、529、530、531的左斜边532、533、534、535的中点重合,其余斜边均不重合,因而在上下锯齿之间出现了四个错位孔566,错位孔566的里面是转芯510。
结合参看图25、26、27。
图25所示的是衣绳出入口10保持开启状态时主杆3与伸缩装置505各构件之间的配置状况。此时,上卡耳544可以处于下卡耳563正上方,上下锯齿、斜边、凹尖之间处于前述错位状态,下卡耳563左上端点512处于上锯齿528左斜边532的中点上。由于受阻力裙515上的凸条517及518阻止,下卡耳563既不能往左移动,也不能往上或往右移动,与下卡耳563相连的承阻构件509处于压缩状态,伸缩构件507自由落在承阻构件509上。
当用衣架杆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时,与受力构件8相连的伸缩构件507随之向下移动,承阻构件509受上面伸缩构件507传递的压力也相应地向下移动。当伸缩构件507运行到其下端上锯齿528的左斜边532的左上部分与凸条517的底边521的右下部分重合时,凸条517不再对下卡耳563形成阻力,在上边伸缩构件507向下的压力与下边弹力构件6向上的弹力的共同挤压作用下,承阻裙511往左边力的中空地带错位孔566方向移动,直到伸缩构件507与承阻构件509之间各锯齿、斜边、凹尖完全吻合从而使得错位孔566完全消失为止。此时,下锯齿512的右斜边555的左上部分也与凸条517的底边521的右下部分重合。
图26显示了这种伸缩构件507受到向下的压力直至与承阻构件509完全吻合时的状况。
此时可放松衣架杆,来自上部受力构件8的向下的压力消失,下边弹力构件6向上伸展,推动承阻构件509向上运动。由于凸条517对下卡耳563有向下的阻力,下卡耳563不能直接向上伸展,而是沿着凸条517的底边521向左上方滑动,直至落入竖向伸缩通道516中,再笔直向正上方运动,从而推动伸缩构件507也随之向上运动,直至伸缩构件507上端与主钩4尾端接触、衣绳出入口10闭合为止。此时,伸缩构件507与承阻构件509之间重新错位,错位孔566重新出现。
图27显示了这种衣绳出入口10闭合时伸缩构件507与承阻构件509之间错位的状况。
与上述动作过程相同,当再次用衣架杆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时,与受力构件8相连的伸缩构件507向下运动,并推动下面的承阻构件509一起向下运动,当上锯齿531的左斜边535的左上部分与凸条519的底边523的右下部分重合时,下卡耳563沿着凸条519的底边523向左上方滑动,此时错位孔566消失,伸缩构件507与承阻构件509完全吻合。放松衣架杆,下卡耳563即运行至凸条518正下方,也即处于上卡耳544的正下方。由于左边凸条517及上边凸条518的阻力,下卡耳563既不能向左运动,也不能向上或向右运动,承阻构件509处于一种压缩状态,伸缩构件507自由落在承阻构件509上,衣绳出入口10保持开启状态。至此,又回到了如图25所示的衣绳出入口10保持开启状态时伸缩装置505整体处于压缩常态的状况。
由上述循环动作过程可知,通过衣架杆对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可以使衣绳出入口10分别保持闭合与开启状态,且可以任意在此二种状态之间互相转换,从而使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实现既能完全防风又可通过衣架杆在高空挂取使用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
图28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六例实施方式,出示了衣绳出入口10处于闭合时的状态。此时防风钩2其主杆3向左倾斜,伸缩装置505随之相应倾斜,主钩4在主杆3的底端与主杆3连接,其尾端随伸缩装置505作相应倾斜,并与伸缩装置505其伸缩构件507相吻合接触。如此,防风钩左右对称,受力更均匀。此外,高空防风衣架其余部件结构以及动作过程均与第五例实施方式相同。
图29所示是本发明高空防风衣架第七例实施方式,出示了衣绳出入口10处于闭合时的状态。此时主钩4底端直接向下与架臂1连接。此外,高空防风衣架其余部件结构以及动作过程均与第五例实施方式相同。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变换方式,如防风钩的主钩可以是圆形中空管,从而可以将伸缩装置设在主钩内,同样可以起到调节衣绳出入口开合的作用;凹孔与凸块也不限于在主杆上;阻力裙也可以不限于两组,等等。诸如此类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等同替代或变换改型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高空防风衣架,包括有防风钩(2),衣架上装有伸缩装置(5、505),由伸缩装置(5、505)控衣绳出入口(10)开合,其特征在于高空防风衣架上设置有可对伸缩装置(5、505)的伸缩运动产生阻力的阻力构件(15、215、315、415、515),伸缩装置(5、505)上设有与该阻力构件(15、215、315、415、515)相匹配的承阻构件(9、309、409、509)。
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构件(15、215、315、415、515)位于所述防风钩(2)上。
3.由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构件(15、215、315、415、515)位于所述防风钩(2)之主杆(3)上。
4.由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构件是凹孔(15)。
5.由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力构件是凸块(215、315、415、515)。
6.由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15、415、515)位于所述防风钩(2)中空钩体的里面。
7.由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15、415、515)位于所述防风钩(2)之中空主杆(3)的里面。
8.由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5、505)上设有弹力构件(6)。
9.由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空防风衣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是阻力裙(515),所述伸缩装置(505)上有与所述阻力裙(515)相匹配的构件(507、509)。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空防风衣架,它包括有架臂1和防风钩2,防风钩2由主杆3、主钩4和伸缩装置505组成,由伸缩装置505控衣绳出入口10开合。主杆3中空,其内壁设有凸起的阻力裙515。借助阻力裙515的调节作用,只需通过衣架杆对伸缩装置505上的受力构件8施以向下的压力即可在高空衣绳上任意调节衣绳出入口10的闭合与开启状态,既能完全防风,又能在高空挂取使用,克服了现有衣架的缺陷,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A47G25/00GK1437907SQ03101110
公开日2003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8日
发明者张全风 申请人:张全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