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223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尤指对传统闷烧器之结构可获得恒温性的结构改良。按一般闷烧锅的应用,由于仅将内锅由一般火力加热之后, 即放入闷烧锅体的里部,藉由该保温的特性,而使该热温可对菜肴作持续性的闷热,达到节省瓦斯或是电力能源,并且在特定的菜肴熟化程度需求之下,可得到正面性的烹调效果。再该闷烧锅烹煮方式的前身,系为细火慢炖,如以电饭锅或是以微小火力加热,由于该传统以电饭锅或是以微小火力加热的方式所烹调出的料理,具有一定美味的口感,以及该80度温度的工作对该料理的营养素不会破坏,因此闷烧锅的开发是有对能源以及食物料理作进步性的效果提供,然一般闷烧锅所差别的是,由于传统闷烧锅会有温降的效应,使料理烹调的熟化程度会因温度不足产生不均,而肉类的熟化温度一般要接近80度以上,才有办法得到完全的熟化,而且需经长时间的闷热,才会达到熟透的程度。又由于该肉块的体型大小不一,所以所需闷烧的时间长度不等,又依肉块的大小,其中心里部熟化的程度相同要达到约80度左右,因此若以传统的闷烧锅,时常在肉块中心的地方无法完全熟透,以至于产生口感不均,又各个菜肴质地的受热程度不同,如脂肪类、蛋白类、纤维类或是蔬菜类,其熟化所需的热值不同,也因各个料理耐热的程度不同,如不耐温者若持续加温则会破坏该菜肴的质地,又在同一料理锅里部,以中华料理习惯以不同的菜肴同锅烹调,因此熟化的程度不同,为良好烹饪,必须以分开前后时序方式分程置入,如肉类较难熟化的要先行闷煮,而较易于熟化的菜肴,如蔬菜或蛋白质类,则作后续补入性的烹调,然以传统闷烧锅,在后续补入因必须打开锅盖,因此其热温会大量消散,使肉块的熟化程度降低,无法达到理想烹饪,以致传统闷烧锅的应用,尚无法广应性的被采用到所有的料理。
有关传统闷烧锅,其温降情况曲线如


图1所示,当将该内锅煮沸之后放入闷烧锅里部,大约会残存有95度的高温,在接近3小时的时候即降为85度,在达到7小时的时候只降为70度,该曲线为接近正比的方式下降,而对肉类熟化温度仅维持在约3.5个小时,又以肉块的不等,在3.5个小时之内,并无法使该热温完全作用于肉块的中心底部,因此超过3.5个小时之后,其温降到80度以下,则难以对肉块进行完整性的渗入烹煮,使其熟化不均,又以炖卤排骨的方式,接近于80度以下温度,则难对骨头里部的精髓养份分解出,失去高汤美味。本实用新型主要系由一阻热外锅体,上方设有阻热上盖,里部供内锅体所承纳,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外锅体的内底部设有一以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为热源之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特别提供了一恒温性的闷烧器,使在闷烧过程的前段温度可控制在恒温的情况,而可避免后续补入性料理对之前料理于操作上产生温降的可能,也就是当烹调肉类食物的时候,可采由该恒温的效果持续加热,使之完全熟化,而后续补入的料理,则可停止该恒温效应,而使其产生温降再置入。温降后的余温,尚可提供肉类完成熟化的可能。并且由于该温度的保持,而可缩减该熟化的时间,使闷烧锅在应用效率上可提升,以及可广应性应对多种料理同锅烹调。
图1为传统闷烧锅温降曲线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依传统闷烧烹调方式所表现之温度时间功率曲线图,上曲线为温度变化曲线,下曲线为PTC功率补偿曲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所形成之温度时间功率曲线图,上曲线为温度变化曲线,下曲线为PTC功率补偿曲线。
图号说明闷烧器................1阻热外锅体............11阻热上盖..............12
底盘................13端口围体............14内锅体..............2内锅盖..............21把手................22恒温装置............3底座................31电线................32导热板..............33发热器..............34[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特别应用一恒温装置合理装设于闷烧器的里部,而可获得显著性多功能的闷烧表现。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详细内容,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之闷烧器1,相同设有一阻热外锅体11,里部提供内锅体2纳入,又该阻热外锅体11下方设有底盘13,上端口设有端口围体14,最上有一阻热上盖12所盖封,而内锅体2经由把手22跨置于端口围体14的上方,而使内锅体2可悬空于阻热外锅体11的里部,本实用新型特别在该阻热外锅体11的内底部设有一恒温装置3,该恒温装置3系由一底座31所支持,该底座31对上设有一以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所构成之发热器34,经由电线32导通电力而发生热温,并经由导热板33而带放出温度,该导热板33所发生之热辐射波可直接以传递方式传达于内锅体2的里部,或是在里部向四面八方放射热波,使热阻外锅体11的里部充满该恒定的热温,相同可对内锅体2作外围性的导入温度。
该内锅体2上方相同设有内锅盖21以盖封住,避免蒸气大量外泄。
又该恒温装置3所设的位置,除了在阻热外锅体11的内底部中央之外,相同可设为周缘性的位置安装,其主要条件乃该热发生器34所产生的热温,可提供内锅体2所吸收带换即可。
又该导热板33与内锅体2之间除了以贴着方式导热之外,同可采间隔的方式传递温度,该内锅体2之高度,可藉由把手22关系于端口围体14的上端,使内锅体2的底部与导热板33的上表面形成贴着或是间隔。
请再参阅图3所示,依本实用新型之实施,该恒温的效应为当将内锅加以额外火力加热煮沸之后,可在约93度左右的温度即置入阻热外锅体11的里部,在该半小时之内,由于恒温装置3产生有温度,因此会有部分的升温,之后大约到第9到第13小时之间, 即产生约80度的恒温表现。
请再参阅图4所示,依本实用新型之应用,同可不需经由额外火力预热,而可将常温之料理直接置入锅体里部,经由电线32导通电力之后,使该恒温装置3产生热温发生,而热温发生之初,该功率曲线所需求的功率约在27W,依温度曲线的升温约到达12小时之后,即可升温到25度,并继续以低功率加温到22小时,则其曲线温度即接近80度,以如此的闷热方式,其烹调出的菜肴其口感非常独特,如肉质类的闷烧,其肉质可得入口即化的柔顺,而若以海鲜类的肉质,则可得到保有新鲜原味的美味效果。
得是,依本实用新型之实施,除了可以改良传统闷烧锅温降效应,所产生的熟化程度不均问题,以及前后料理顺序,对于中途打开锅盖产生明显温降的缺点,以及对肉感细腻美化的口感和新鲜原味的保持,皆具有非常正面的效应提供,而且所应用的功率不高,于是在应用上可提供一全新领域,有别于电饭锅和一般传统闷烧锅的烹调料理效应,实为一革新理念的应用创举,当然该功率应用大小,可依工作容积比例作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主要系提供闷烧器可得到恒温烹调之结构改良,其主要系由一阻热外锅体,上方设有阻热上盖,里部供内锅体所承纳,其特征在于该阻热外锅体的内底部设有一以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为热源之恒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正温度系数陶瓷电阻对外可经由一导热板带换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导热板与内锅体的底部之间可形成间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恒温闷烧器之结构改良。其主要系在闷烧器所设的阻热外锅体内底部,设有一恒温发生装置,藉由该恒温发生装置可对内锅体作恒温式的温度保持,提供闷烧的熟化程度,可接近一般高速率氧化之热源所烹调的口感。
文档编号A47J27/00GK2609460SQ03223978
公开日2004年4月7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5日
发明者巫嘉雄 申请人:巫嘉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