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光餐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48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发光餐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餐具,具体指一种能够发光的餐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和人们就餐时所使用的餐叉是由功能头、手柄组成的或由功能头、手柄和连接杆铸造而成,材质多采用不锈钢,也有少量餐叉由竹子等木质材料雕刻而成;其中一部分餐具通过改变手柄的形状或整体的弧度来增加新鲜感。但遗憾的是他们给人的感觉仍然是单调,乏味,毫无新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烘托气氛,增加食欲,并且能够把用餐与浪漫、玩乐有机融为一体的餐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餐具,其包括功能头、手柄,所述的手柄还包括控制开关、上下管体、电源、盒体、发光体,所述的电源、所述的发光体以及所述的开关构成一串联电路。
所述的电源置于盒体的内部,发光体置于所述的盒体一端,所述的电源、盒体以及所述的发光体置于上下管体内部,将所述的上下管体连接一体,并将其一端与控制开关连接,其另一端与手柄连接。
总上所述,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中涉及到置于上下管体内的发光体发出各种彩光与现有技术中餐具相比较可知,不仅可以增添娱乐氛围,使用餐融入了趣味性,并将用餐与浪漫、玩乐有机融为一体。


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具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餐具手柄上串联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例请参考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餐具,其餐具包括功能头1、手柄2、固定套3,其功能头1是由不锈钢制成;其手柄2部分由塑胶透明材料制成,该手柄2一端开设有一凹孔21;其手柄2还包括控制开关4、垫圈5、上下管体6、7、电源8、盒体9、发光体10,其控制开关4是由帽状组成的,从该帽状的顶部延伸出一圆环状挂钩41、所述的上下管体6、7是由两个圆环状体组成的,在所述的上下管体6、7上分别带有螺纹,与控制开关4相连接的管体为上管体6,与手柄2相连接的管体为下管体7,上下管体6、7通过螺纹相连接而构成一封闭的空腔小室,在所述的上下管体6、7的外壁开设有导线槽61;其盒体9是一圆形桶体,在盒体9的外壁开设有一导线槽91;其发光体10是高频电子元件。
将所述的电源8置于所述的盒体9内部,接着将所述发光体10置于下管体6、7的一端,接着将所述的盒体9置于所述上下管体6、7形成的空腔小室内部,接着将垫圈11、接触片12、控制开关4置于上管体6上并固定,接着将功能头1置于手柄2上凹孔21内部,接着固定套3将手柄2与功能头1。固定一起。
从所述的发光体10的正负两极101、102分别引出两个导线13,该导线13经过盒体9外壁的凹槽91、垫圈11内壁上凹槽111到达上管体6上接触片12上,所述的接触片12与控制开关4相互接触,所述的电源8与控制开关4相接触,这样一来,所述的发光体10、所述的导线13、所述的接触片12、所述的控制开关4构成一串联电路。
当上述的零件连接好后,第一次按下控制开关4,电路接通,发光体10发光,即手柄2呈发光状,当再次按下挂钩状控制开关4时,电路断开,发光体10停止发光,即手柄恢复无光正常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功能头1可以由叉头、刀头、羹匙头代替;所述的发光体10可以采用二极管、灯泡、晶体管、三极管等;这些技术简单变换更替对一般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轻而易举得知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餐具,其包括功能头、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还包括控制开关、上下管体、电源、盒体、发光体,所述的电源、所述的发光体以及所述的开关构成一串联电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置于盒体的内部,发光体置于所述的盒体一端,所述的电源、盒体以及所述的发光体置于上下管体内部,将所述的上下管体连接一体,并将其一端与控制开关连接,其另一端与手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具,其特征在于通过替换不同的功能头与手柄连接,可以组合成餐刀、餐叉、勺子等不同的餐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光体可以采用二极管或灯泡或晶体管或三极管或化学方式构成的,所述的控制开关呈挂钩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管体外壁两侧与垫圈的内壁两侧有导线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餐具,其特征在于功能头和手柄可由固定套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餐具,其包括功能头、手柄,所述的手柄还包括控制开关、上下管体、电源、盒体、发光体,所述的电源、所述的发光体以及所述的开关构成一串联电路,所述的上下管体内的发光体发出各种彩光不仅可以增添娱乐氛围,使用餐融入了趣味性,并将用餐与浪漫、玩乐有机融为一体。
文档编号A47G19/00GK2684676SQ200420007218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5日
发明者刘承丰 申请人:刘承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