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6256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事烹饪设备,是一种炒制中餐菜肴的机械。
背景技术
中餐菜肴使用小锅快炒做出的菜味道好,但需依靠厨师的技艺和经验,无法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生产,而且各项卫生要求也较难达到;而快餐业和团体食堂制做的大锅菜,虽然生产率高一些,但味道较差。因此长期以来很多人探索用机械炒制中餐菜肴的方法,试图解决菜肴味道和生产效率的矛盾。但目前未见有实用的机械研制成功。特别是文献中未见记载有配套完善、使用灵活、炒制品种多样的机械设备系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餐饮业提供一种能够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洁净化、多品种地大量炒制中餐菜肴的机械,利用机械设备实现厨师的技艺,达到中餐菜肴制作过程中味道、卫生、多品种、高效率的统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机由若干个主料定量加料罐、芡汁定量加料罐,酱类辅料定量加料罐、固体辅料定量加料罐、液体辅料定量加料罐、移动翻转炒锅、翻炒机、刷锅机、火力控制机构组成。移动翻转炒锅两侧固定着一对轴线同心的锅轴,锅轴支撑在一对轮架上,可以在轮架上的轴承孔中转动;轮架上装有车轮;轮架上还装有移动动力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其中移动动力装置上装有齿轮,齿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条啮合,翻转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一端的锅轴连接。翻炒机由翻炒机座和机座上的大锥齿轮、带动力驱动的回转架、回转架上的小锥齿轮、回转架上的翻炒臂及其上的翻炒勺、将小锥齿轮转动传递给翻炒臂的传动机构组成;大锥齿轮固定在翻炒机座上,其轴线与回转架的轴线同轴;回转架由固定在翻炒机座上的动力装置驱动旋转,回转架上端装有一根上横轴,小锥齿轮套装在该轴上,与大锥齿轮啮合,回转架下端装有下横轴,下横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小锥齿轮同步转动,下横轴的轴线位置在炒锅球心平面上;下横轴上固定着翻炒臂,翻炒臂前端活动地绞接着翻炒勺,翻炒勺前边缘距下横轴轴线的距离等于炒锅的球半径,回转架和翻炒臂的转动合成了翻炒勺的球面螺旋运动。刷锅机由带动力驱动旋转的刷轴及其上的刷子组成;刷轴两端支撑在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支座轴承孔中,刷轴的轴线与锅轴的轴线平行,刷子有一个刷子架,刷子架通过刷子座固定在刷轴上,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轮廓与炒锅内表面的轴截面母线形状相同。火力控制机构由燃气灶进气管路上并联的通径大小不同的两个电磁控制阀组成。
该机工作时,各定量加料罐按菜肴配方向炒锅中添加主料、辅料,然后翻炒机启动,将菜肴翻炒均匀。菜肴成熟后,机架上的气缸拉动翻炒机的机座,回转架摆动升起后,轮架带动炒锅向机架前部移动,并停在预定位置,轮架上的转动装置启动,使炒锅翻转将菜肴倒出。菜肴倒出后炒锅转回原位,轮架带动炒锅移动到机架后部预定位置停下,轮架上的转动装置再次启动,使炒锅翻转朝向刷子,刷子启动将炒锅刷净后,停在原位。炒锅再翻转回原位,轮架接着带动炒锅移动回机架中部炒菜位置,这样就可以炒下一道菜了。
本实用新型的独特功能和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采用既可移动又可翻转的炒锅,使出菜和刷锅实现了连续的机械化操作,节约了时间,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特殊设计的翻炒机构使菜料在锅中处于类似手工小锅快炒的状态,且整个炒制工艺过程都是在遵循厨师操作要点的基础上,用标准化的程序控制的,炒出的菜肴能够有好的口味,而且又能达到高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为餐饮业提供一种新型实用设备,实现中餐的工厂化生产,在保证菜肴质量前提下,满足大量人群集中用餐的需要,改善烹饪过程的食品卫生条件,降低餐饮业经营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附


图1是炒菜机整体配置轴侧示意图。
附图2是炒锅移动、翻转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翻炒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刷锅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5是燃气灶火力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这些图中,主料定量加料罐2、芡汁定量加料罐3,酱类辅料定量加料罐4、固体辅料定量加料罐6、液体辅料定量加料罐7,安装在机架1的顶部,这些加料罐可按菜肴的配方向炒锅中加入各种主料、配料。炒锅12两侧固定装有一对炒锅轴11,炒锅轴11的另一端支撑在轮架5的轴承孔中,轮架5上装有移动动力装置14,该装置可使齿轮13旋转,齿轮13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齿条15啮合,当齿轮13旋转时,将推动轮架5,使其上的车轮16在机架1中部的横梁滚动,从而实现炒锅12的移动。轮架5上还装有翻转动力装置10,该装置的输出轴与炒锅轴11连接可带动炒锅轴11转动,从而实现炒锅12的翻转。机架1中部横梁后部装有一个刷锅装置8,该装置由两个支座36固定在机架1上,支座36的轴承孔支撑着刷轴34,刷轴34可由动力装置35驱动旋转,刷轴34的轴线与炒锅12的轴线平行,刷轴34上固定着刷子座33,刷子座33上固定着刷子架32,刷子架32及其上的刷毛31的轮廓与炒锅12内表面的轴截面形状相同,当炒锅12移动到机架1后部预定位置,且翻转朝向刷锅装置8时,动力装置35驱动刷轴34旋转将炒锅12内部刷净。翻炒机构9也安装在机架1上,其结构详见图3。图3中机架4上装有轴23,轴23支撑着翻炒机的机座17,机座17由机架上的气缸25拉动下可绕轴23摆动。机座17上固定着一个带有电动机的减速箱18,减速箱18的输出轴可以带动回转架24转动,回转架24上端装有上横轴21,上横轴21上套装着小锥齿轮20,上链轮22与小锥齿轮20固定在一起。在机座17上固定着一个与小锥齿轮20啮合的大锥齿轮19,大锥齿轮19的轴线与减速箱18输出轴的轴线同轴。当减速箱18的输出轴带动回转架24转动时,回转架24上的小锥齿轮20绕固定的大锥齿轮19公转,同时两个齿轮的啮合又使小锥齿轮20及其上的上链轮23自转。回转架24下端还装有一根下横轴27,该轴上固定着下链轮28和翻炒臂29,下链轮28通过链条26与上链轮22联结,在翻炒臂29的下端铰接着炒勺30。这样,当回转架24转动时翻炒臂29既随同回转架24绕回转架24的轴线转动,又绕回转架24上的下横轴27转动。由于下横轴27的轴线位置设计在炒锅12球心平面上,且炒勺30的前端到下横轴27的轴线的距离等于炒锅12的球半径,在翻炒臂29转动时炒勺30就贴着炒锅12内壁做球面螺旋运动,对锅内的菜逐次翻炒。起到可靠的翻炒功能。图6是燃气灶火力控制原理图。气源38经过管路41和并联在一起的大通径电磁阀39、小通径电磁阀40向燃气灶37供气。当两个电磁阀都断开时,燃气灶37熄灭;当大通径电磁阀39断开,小通径电磁阀40开启时,燃气灶37为小火;当大通径电磁阀39开启,小通径电磁阀40断开时,燃气灶37为中火;当两个电磁阀都开启时,燃气灶37为大火。
权利要求1.一种机械化炒菜机,其特征在于该机由若干个主料定量加料罐、芡汁定量加料罐,酱类辅料定量加料罐、固体辅料定量加料罐、液体辅料定量加料罐、移动翻转炒锅、翻炒机、刷锅机、火力控制机构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移动翻转炒锅两侧固定着一对轴线同心的锅轴,锅轴支撑在一对轮架上,可以在轮架上的轴承孔中转动;轮架上装有车轮;轮架上还装有移动动力装置和翻转动力装置,其中移动动力装置上装有齿轮,齿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齿条啮合,翻转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一端的锅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翻炒机由翻炒机座和机座上的大锥齿轮、带动力驱动的回转架、回转架上的小锥齿轮、回转架上的翻炒臂及其上的翻炒勺、将小锥齿轮转动传递给翻炒臂的传动机构组成;大锥齿轮固定在翻炒机座上,其轴线与回转架的轴线同轴;回转架由固定在翻炒机座上的动力装置驱动旋转,回转架上端装有一根上横轴,小锥齿轮套装在该轴上,与大锥齿轮啮合,回转架下端装有下横轴,下横轴通过传动装置与小锥齿轮同步转动,下横轴的轴线位置在炒锅球心平面上;下横轴上固定着翻炒臂,翻炒臂前端活动地绞接着翻炒勺,翻炒勺前边缘距下横轴轴线的距离等于炒锅的球半径,回转架和翻炒臂的转动合成了翻炒勺的球面螺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炒菜机,其特征在于刷锅机由带动力驱动旋转的刷轴及其上的刷子组成;刷轴两端支撑在固定在机架上的两个支座轴承孔中,刷轴的轴线与锅轴的轴线平行,刷子有一个刷子架,刷子架通过刷子座固定在刷轴上,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轮廓与炒锅内表面的轴截面母线形状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化炒菜机,其特征在于火力控制机构由燃气灶进气管路上并联的通径大小不同的两个电磁控制阀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化炒菜机。该机由一套加料机构,移动翻转炒锅、翻炒机、刷锅机、火力控制机构组成。其中,移动翻转炒锅支撑在轮架上,可以翻转并在机架移动,锅在机架中部炒熟菜肴后,移动到机架前部翻转倒出菜肴,再移动到机架后部刷锅,再翻转回直立位置并移动回机架中部,重新加料炒下一道菜。翻炒机通过锥齿轮传动机构带动翻炒勺做球面螺旋运动,对锅中的菜料进行翻炒。刷锅机由动力驱动,刷子架及其上的刷毛的轮廓与炒锅内表面的轴截面母线形状相同,实现自动刷锅。火力控制机构由燃气灶进气管路上并联的通径大小不同的两个电磁控制阀组成,打开不同的电磁控制阀,燃气流量不同以改变火力大小。
文档编号A47J36/24GK2688181SQ20042000754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30日
发明者王春光, 马建群, 张春才, 王志全 申请人:北京新联铁科贸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