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0364阅读:8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豆浆机,具体地说是一种直接在桶体内制作饮品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
背景技术
现有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或米糊机,均是把豆子或米加在过滤网罩之内,然后进行制浆,都是采取小空间粉碎,高速旋转甩浆的方法。这种粉碎方法存在一定的缺点过滤网罩的清洗困难;当向过滤网罩内添加的豆子稍多时,会造成安装困难,如果安装不好,当电机工作时刀片可能打碎过滤网罩出现事故;豆浆机在运输过程中,如果过滤网罩安装不好,也会造成过滤网罩划伤或划破;当豆浆煮熟后,拆卸过滤网罩进行清洗时,过滤网罩过热不易拆卸;过滤网罩网孔刷洗不干净而部分堵孔时,豆浆或米糊出浆效果不好。
为了改变容器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在现有技术的某些化工容器中设置了折流板。但在豆浆机中设置折流板尚无先例。至于如何将折流板用于豆浆机中,根据制浆的特殊要求进行设置,使之达到理想的制浆效果,更是一个有待探讨、研究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一种直接在桶体内制作饮品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结构,方便制作豆浆、米糊、菜汤等使用。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在豆浆机桶体里直接制作豆浆、米糊的豆浆机),包括有电机、刀片、机头、桶体、加热装置和电路控制器件,电机和电路控制器件均装置在机头内,机头下盖扣装在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桶体底部设置有折流板(9),电机轴上固定的刀片位置低于折流板的上边缘。
一般可以在桶体内均匀设置有2~6个折流板,折流板形式可以为竖式折流板、指形折流板,竖式折流板的截面形状可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截面形状的结合,折流板与桶体内壁的间隙(Sb)为0≤Sb<0.5Wb(Wb为折流板的宽度),最佳值(Sb)为0≤Sb<0.2Wb。
当粉碎装置的刀片沿桶体的中心线安装,物料的黏度不大,且刀片的转速较高时,水和物料将随着刀片旋转方向一起运动,现有技术桶体中间部分的混合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涌向桶体内壁面并上升,中心部分液面下降,形成漩涡,降低了物料的粉碎、混合效果。为提高粉碎、混合效率,现有技术豆浆机、米糊机采用了用过滤网罩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带来清洗困难等新问题。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在豆浆机桶体内安装折流板,电机轴上固定的刀片位置低于折流板的上边缘,折流板使豆浆机桶体内的空间形成不规则形状,从而改变了流体循环的方向,使受到刀片径向力的作用而流向桶壁的物料再回到桶体内的刀片附近,接受刀片的绞碎作用,使物料得到充分的粉碎、与水混合,同时还能降低搅拌负载的波动,使功耗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当电机开始工作时,电机带动刀片旋转使桶体内的水和物料也随之旋转,水和物料在旋转过程中,受到刀片径向力的作用而流向桶体内壁并沿其上升时,桶体内的折流板将对流体的循环方式有所影响,在桶体内的折流板的扰流作用下,可使物料再回到桶体内的刀片附近,接受刀片的绞碎作用,使物料得到充分地粉碎、与水混合,同时还能降低搅拌负载的波动,使功耗保持稳定。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桶体形状最好为非同转体形状或异型结构,对桶体内旋转流体有扰流作用,这种桶形再加折流板扰流作用更强,更有利物料的粉碎和混合。如果豆浆机的刀片的安装方式(即电机的安装方式)为偏置式,粉碎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折流板与桶体内壁的间隙为0≤Sb<0.5Wb(Sb为折流板与桶体内壁的间隙,Wb为折流板的宽度),在不影响折流板扰流效果和刀片对物料的粉碎作用的同时,可降低物流沿桶体内壁上升程度。最佳值(Sb)为0≤Sb<0.2Wb。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竖式折流板或指形折流板的上边缘最好不高于豆浆机桶体内静止最低液面,折流板扰流效果好,竖式折流板或指形折流板的下边缘与桶体底的切线平齐固定设置在桶体底部,电机轴上刀片的位置低于竖式折流板或指形折流板的上边缘,折流板上边缘一般设置的与液面平齐,当液面上有轻质易浮的固体物料时,折流板上边缘可低于液面。
直流电动机在起动开始时,将产生较大的起动电流,大的起动电流将导致电枢绕组和换向器损坏,同时大电流产生的转矩和加速度对机械转动部件也将产生强烈冲击,易损坏机械部件。因此,直流电动机起动时,必须都采取措施来限制起动电流。调节直流电动机转速的方法有电枢回路串电阻;改变电枢回路的电源电压等等。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采用的是串励电动机,串励电机属交直流两用电动机,故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采用的是改变电枢回路的电源电压来调节电机转速,限制电机起动电流和转矩的。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豆浆机桶体及折流板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梯形截面竖式折流板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5为三角形截面竖式折流板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D1-D1剖视图;图7为椭圆形截面竖式折流板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D2-D2剖视图为图7的C-C剖视图;图9为豆浆机桶体及指形折流板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C-C剖视图;
图11为豆浆机桶体及底部折流板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
图11的B-B剖视图;
图13为竖式折流板与底部折流板结合形式实施例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
图13的E-E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电机平滑启动和制动电路原理实施例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零部件的名称1、机头上盖;2、机头下盖;3、加热管;4、电机轴;5、刀片;6、防溢电极;7、温度传感器;8、桶体;9、折流板;10、底部折流板;11、电加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
图1-15所示,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包括有电机、刀片5、机头、桶体8、加热装置和电路控制器件,电机和电路控制器件均装置在机头内,机头下盖2扣装在桶体8上,桶体8底部设置有折流板9,电机轴4上固定的刀片5位置低于折流板9的上边缘,加热装置采用加热管3,加热管3、防溢电极6、温度传感器7均装在豆浆机的机头下盖2上,加热管3、温度传感器7伸入桶体8内液体中,也能起到扰流作用,温度传感器7采集液体温度信号给电路控制器件,控制豆浆机按设计程序工作,已是公知技术,不另说明。一般可以是在豆浆机桶体8内均匀设置有2~6个折流板9,折流板9形式为竖式折流板、指形折流板,竖式折流板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截面形状的结合,折流板9与桶体8内壁的间隙(Sb)为0≤Sb<0.5Wb(Wb为竖式折流板的宽度),最佳值(Sb)为0≤Sb<0.2Wb。
折流板也可以采用底部折流板10形式或竖式折流板9与底部折流板10结合形式,如
图11-14所示,此时电机轴4上刀片5的位置可高于底部折流板10的上边缘。底部折流板10设置在桶体底部,也能起到扰流作用,同时它对促进固体悬浮很有效,可避免在桶体的底部形成固体颗粒堆积。
加热装置也可采用加热盘,无扰流作用;温度传感器7也可设置在桶体8外侧壁,位置在桶体8内最低液位以下,也无扰流作用。此两种技术为公知技术,不另赘述和附图。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电机平滑启动和制动电路原理实施例如
图15所示,当启动和制动电机的时候,先将常闭继电器K3断开,通过二极管D8实现半波供电,使电机两端的电压降低达到低压平滑启动和制动,然后再将常闭继电器K3闭合,使电机两端电压恢复到全波供电,达到全速工作。电机启动和制动时均采用降压启动和制动,一是使电机启动平滑,不致使桶体8内的浆液溅出,二是使电机运行平稳,降低电机运行时的噪音,减少电机启动时的电流冲击,降低启动过程造成的较大机械磨损。
用本实用新型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制作米糊、菜汤类熟热饮品,倒出即可饮用,使用方便;制作豆浆,倒出时可用过滤装置加以过滤,豆浆更加细腻,由于过滤装置未在豆浆机桶体内与豆浆一起被加热,因此过滤装置过滤豆浆后容易清洗,与现有技术有本质的区别,是家用全自动豆浆机结构的新形式。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包括有电机、刀片、机头、桶体、加热装置和电路控制器件,电机和电路控制器件均装置在机头内,机头下盖扣装在桶体上,其特征在于桶体(8)底部设置有折流板(9),电机轴(4)上固定的刀片(5)位置低于折流板(9)的上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在桶体(8)内均匀设置有2~6个折流板(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折流板(9)形式为竖式折流板、指形折流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竖式折流板(9)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梯形、三角形、半圆形、半椭圆形、圆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截面形状的结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折流板(9)与桶体(8)内壁的间隙(Sb)为0≤Sb<0.5Wb(Wb为折流板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其特征在于折流板(9)与桶体(8)内壁的间隙(Sb)为0≤Sb<0.2Wb(Wb为折流板的宽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全自动豆浆机包括有电机、刀片、机头、桶体、加热装置和电路控制器件,电机和电路控制器件均装置在机头内,机头下盖扣装在桶体上,桶体底部设置有折流板,电机轴上固定的刀片位置低于折流板的上边缘,折流板使豆浆机桶体内的空间形成不规则形状,从而改变了流体循环的方向,使受到刀片径向力的作用而流向桶壁的物料再回到桶体内的刀片附近,接受刀片的绞碎作用,使物料得到充分的粉碎、与水混合,实现在豆浆机桶体里直接制作豆浆、米糊。
文档编号A47J43/04GK2722791SQ200420053238
公开日2005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25日
发明者朱泽春, 王丽军, 魏云杰 申请人:朱宏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