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6775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载泡茶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泡茶杯,特别涉及一种车载泡茶杯。
背景技术
现在人们在车上使用的泡茶杯,一般可以通过电源插座与点烟器电源连接,但现在常用的这种泡茶杯,在与电源连通后,仅仅可以保持茶杯内水的温度不便,不能起到快速体升水温,加热的目的,不能满足人们在没有开水时,通过泡茶杯引用热水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迅速提高杯内水温到一定高度,并保证杯体不烫手的车栽泡茶杯。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载泡茶杯,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发热管,在发热管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杯胆,发热管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所述的发热管为发热铝管,其管外径为44-50mm,在所述杯胆外粘贴有一层隔热层。
所述发热铝管的外径可以为46mm。
所述的隔热层可以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厚度可以为0.8-1.5mm,可以为1mm。
所述的壳体可以包括杯壳,在杯壳的下面安装有杯底,在杯壳的上面安装有杯盖,杯盖外旋接有盖壳。
在所述杯胆外侧的底部位于发热管中心的位置可以安装有温控器。
在所述杯壳上还可以设有电源插座槽,在杯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凹陷,在杯壳与杯胆之间形成一个空间,所述电源插座设置在该空间内。
所述壳体的外直径可以为66mm。
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原有的发热管改为外管径为44-50mm的发热铝管,由于铝质材料较好的传热效果,在44-50mm的管径范围内泡茶杯内的水可以迅速的升温,而且由于在杯胆外粘贴有一层隔热层,可以保证手握杯体外不被烫伤。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车载泡茶杯,包括杯壳6,杯壳6的外直径为66毫米,在杯壳6的下面安装有杯底7,在杯壳6的上面安装有杯盖2,在杯盖2外旋接有盖壳1。在杯壳6内设置有发热铝管4,发热铝管4通过电线与电源插头10连接,发热铝管4为圆盘形,围绕杯壳6内壁设置,其中发热铝管4的管外径为44-50mm,最优值为46mm,在所述发热铝管4的上部设置有杯胆3,在杯胆3外粘贴有一层隔热层11,隔热层11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材料,厚度可以为0.8-1.5mm,最优值为1mm。这样,可以避免杯壳6上的温度过高,烫伤使用者。
为了对发热铝管4的温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在杯胆3外侧的底部位于发热铝管4中心的位置可以安装有温控器5。
在所述杯壳6上还可以设有电源插座槽8,在杯胆3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凹陷,在杯壳6与杯胆3之间形成一个空间,电源插头10设置在该空间内。这样,避免了电源插头10突出与杯体之外,使用法干,增强美感。
权利要求1.一种车载泡茶杯,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发热管,在发热管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杯胆,发热管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热管为发热铝管,其管外径为44-50mm,在所述杯胆外粘贴有一层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铝管的外径为46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0.8-1.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4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层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括杯壳,在杯壳的下面安装有杯底,在杯壳的上面安装有杯盖,杯盖外旋接有盖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胆外侧的底部位于发热管中心的位置安装有温控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杯壳上还设有电源插座槽,在杯胆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凹陷,在杯壳与杯胆之间形成一个空间,所述电源插座设置在该空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泡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直径为6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载泡茶杯,包括壳体,在壳体内设置有发热管,在发热管上方的壳体内设置有杯胆,发热管通过电线与电源连接,所述的发热管为发热铝管,其管外径为44-50mm,在所述杯胆外粘贴有一层隔热层。这种车载泡茶杯可以是杯中的水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升温,方便人们饮用,并且杯体不会烫伤人们的手。
文档编号A47J31/00GK2761099SQ20042011253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15日
发明者高桂棠 申请人:高桂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