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碗对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996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对碗对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餐用碗、碟,尤其是可成对搭配使用,成为有盖贮物容器的对碗对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餐用碗、碟均以单件作为进餐用具,功能单一。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碗、碟功能单一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碗、碟,该碗、碟不仅能以单件作为进餐用具,而且能成对使用作为有盖的容器贮存食物或物料,并能多层迭放,有效地利用了存放位置的空间,同一规格的碗、碟之间也能互相搭配使用。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公的碗、碟口和母的碗、碟口可相扣啮合,成为有盖的容器,公的碗、碟座可套进母的碗、碟座中,便于层层迭放,碗、碟也可做成方形碗、碟口和方形碗、碟座。
公碗、碟口和母碗、碟口相扣啮合有四种技术方案,第一种啮合方案,公的、碟碗口内侧凸出部的外缘套进母的碗、碟口外侧凸出部的内缘;第二种啮合方案,母的碗、碟口外侧有外围,公的碗、碟口外缘套进外围的内缘;第三种啮合方案,公碗、碟口内侧内围,母碗、碟口外缘套进公碗、碟口内侧内围的外缘;第四种啮合方案,公碗、碟口直筒段套进母碗、碟口直筒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碗碟、碟不仅能单个使用,且能成对使用作为有盖贮物容器,能多层迭放,有效地利用了存放位置的空间,拓展了碗、碟的使用功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公碟剖视图。
图2是母碟剖视图。
图3是公碗剖视图。
图4是母碗剖视图。
图5是方形的碗、碟剖视图。
图6是方形的碗、碟的俯视图。
图7是有盖的碗、碟的迭放。
图8是碗、碟口的第一种相扣啮合方案。
图9是碗、碟口的第二种相扣啮合方案。
图10是碗、碟口的第三种相扣啮合方案。
图11是碗、碟口的第四种相扣啮合方案。
图中1.公的碗、碟口,2.母的碗、碟口,3.公的碗、碟座,4.母的碗、碟座,5.方形碗、碟口,6.方形碗、碟座 7.内侧凸出部,8.外侧凸出部 9.外围,10.公的碗口外缘,11.公碗口内侧内围,12.母碗口外缘,13.公碗口直筒段,14.母碗口直筒段具体实施方式
图1、2、3、4中,公的碗、碟口(1)和母的碗、碟口(2)可相扣啮合,成为有盖的容器,公的碗、碟座(3)可套进母的碗、碟座(4)中,便于层层迭放,如图7。碗或碟可做成如图5、6的方形,其方形碗、碟口(5)和方形碗、碟座(6)。
公的碗、碟口和母的碗、碟口相扣啮合有四种技术方案,图8是碗、碟口的第一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的碗、碟口内侧凸出部(7)的外缘套进母的碗、碟口外侧凸出部(8)的内缘;图9是碗或碟口的第二种相扣啮合方案,母的碗、碟口外侧有外围(9),公的碗、碟口外缘(10)套进外围(9)的内缘;
图10是碗、碟口的第三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碗、碟口内侧内围(11),母碗、碟口外缘(12)套进公碗、碟口内侧内围(11)的外缘;
图11是碗、碟口的第四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碗、碟口直筒段(13)套进母碗口直筒段(14)里。
权利要求1.一种对碗对碟,碗、碟有圆形碗、碟口,圆形碗、碟座,方形碗、碟口和方形碗、碟座,其特征是公的碗、碟口和母的碗、碟口可相扣啮合,公的碗、碟座可套进母的碗、碟座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碗对碟,其特征是公的碗、碟口内侧凸出部的外缘套进母的碗、碟口外侧凸出部的内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碗对碟,其特征是母的碗、碟口外侧有外围,公的碗、碟口外缘套进外围的内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碗对碟,其特征是公碗、碟口内侧内围,母碗、碟口外缘套进公碗、碟口内侧内围的外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碗对碟,其特征是公碗、碟口直筒段套进母碗、碟口直筒段里。
专利摘要一种对碗对碟,公的碗、碟口和母的碗、碟口可相扣啮合,成为有盖的容器,公的碗、碟座可套进母的碗、碟座中,便于层层叠放,碗或碟也可做成方形碗、碟口和方形碗、碟座,公碗、碟口和母碗、碟口相扣啮合有四种技术方案,第一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的碗、碟口内侧凸出部的外缘套进母的碗、碟口外侧凸出部的内缘;第二种相扣啮合方案,母的碗、碟口外侧有外围,公的碗、碟口外缘套进外围的内缘;第三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碗、碟口内侧内围,母碗、碟口外缘套进公碗、碟口内侧内围的外缘;第四种相扣啮合方案,公碗、碟口直筒段套进母碗、碟口直筒段里。
文档编号A47G19/00GK2792333SQ200520016280
公开日2006年7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6日
发明者杨人杰 申请人:杨人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