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重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852阅读:15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承重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承重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各类承重柱着地方式有五种其一,在承重柱体底端安装高度调节脚,由单个调节脚着地;其二,在承重柱体底端直接使用受力零件钉固在地面上;其三,承重柱直接与地面接触着地;其四,在承重柱体底端使用多爪形零件着地;其五,在承重柱体底端使用圆盘形或矩形板着地;上述前三种承重柱着地方式是单点着地,少于三根承重柱则无法形成稳态;后两种承重柱着地方式的不足之处是承重力较小,着地零件若用钢质材料焊接加工外观粗糙,若用模具加工则因成本较高而往往大小规格没有变化,着地零件占地面积较大,否则不稳。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重柱,该承重柱为两点着地,由两根或两根以上的承重柱组成的承重系统承重稳定且承重力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所述的两个支承脚其中一个为长脚而另一个为短脚。
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的支承结构还包括一个柱套,该柱套安装于所述承重柱体的底端,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与该柱套相联接。
所述的承重柱体呈圆柱形,内壁设有小槽;所述的柱套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隔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用自攻螺丝穿过隔面上的螺钉孔,攻入承重柱体内壁的小槽内咬紧;所述两个支承脚与柱套相接的一端有肩,肩上设有螺钉孔,用螺钉穿过肩上的螺钉孔,拧入柱套隔面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
所述的承重柱体中空,所述柱套的隔中间有大圆孔。
所述的承重柱体、柱套和支承脚之间还通过楔形销来联接,承重柱体的外壁设有大槽,柱套壁上对称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槽口,两个支承脚与柱套壁上槽口对应的部位也有槽口,与该槽口相邻的是安装坑,该安装坑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的楔形销由长头、颈、短头三部分组成,短头的外形呈楔形,短头上有螺钉沉孔,楔形销的长头可导入承重柱体外壁的大槽中,楔形销的短头可沉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螺钉穿过楔形销短头上的螺钉沉孔,拧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的螺孔。
所述两个支承脚尾部的底面设有着地的可调节高度的圆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两点着地,有长脚和短脚两种长短规格根据需要组合搭配,支承结构组件采用锌合金材料,模具压铸,使用螺钉收拧楔形销而拉紧相关组件,安装和拆卸方便,承重力大;本实用新型与屏风板结合,形成稳定的支承系统,适合挂吊柜等;还可从地面引入电线,电线通过柱套的隔的圆孔而引入到中空的承重柱体。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套的细部展示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
图1、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的承重柱包括一根铝质挤型柱体10和一底部支承结构。支承结构包括一个柱套13、两个长脚12(或一个长脚12加一个短脚30)、两个楔形销11、两个高度可调脚14以及相应的标准螺钉15、16和17。柱体10外观呈圆柱形,中空,四分方向上外壁有大槽101,与四分方向偏45度方向上内壁有两小槽100;柱套13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130,隔130中间有大圆孔132,方便支承脚组件安装好后柱体10内可从地面引入电线,隔130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131和133,柱套13安装于柱体10的底端,用自攻螺丝15穿过隔130面上两个专门的螺钉孔131,攻入柱体10内壁的小槽100内咬紧,柱套13壁上对称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槽口134;长脚12和短脚30的结构相同,只是长短不同,其与柱套13相接的一端有肩120,肩120上设有螺钉孔121,用内六角螺钉16穿过长脚12或短脚30肩120上的螺钉孔121,拧入隔130面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133,并拧结实;长脚12和短脚30与柱套13壁上槽口134对应的部位也有槽口122,与该槽口122相邻的是安装坑123,安装坑123底部设有螺钉孔;楔形销11由长头112、颈111、短头110三部分组成,短头111的外形呈楔形114,短头110上有螺钉沉孔113;楔形销11的长头112可导入柱体10外壁的大槽101中,楔形销11的短头110可沉入长脚12或短脚30的安装坑123内,内六角螺钉17穿过楔形销11短头110上的螺钉沉孔113,拧入长脚12或短脚30安装坑内123的螺孔,因为楔形销11的短头110外形呈楔形114,所以随着螺钉17拧紧,楔形销11能将长脚12或短脚30与柱套13拧合为一结实的整体;长脚12和短脚30的尾部124底面也设有螺钉孔,用于安装高度可调脚14。
请参阅图2和图4,本实用新型的支承结构,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采用“长脚12+长脚12”或“长脚12+短脚30”的组合搭配。
请参阅图6和图7,本实用新型适合于与屏风板60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61等收纳装置或其它可能有的重物。
请一并参阅
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通过高度可调脚14两点着地,长脚12和短脚30两种长短规格根据需要组合,组件采用锌合金模具压铸,使用螺钉16、17收拧楔形块11而拉紧相关组件10、12、13、30,安装和拆卸方便,承重力大;适合于与屏风板60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61等;可从地面引入电线到柱体10内。
尽管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这种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描述,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其他变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可以预料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不会脱离所属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及精神。
权利要求1.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承脚其中一个为长脚而另一个为短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位于同一直线上。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承结构还包括一个柱套,该柱套安装于所述承重柱体的底端,所述的两个支承脚与该柱套相联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柱体呈圆柱形,内壁设有小槽;所述的柱套呈筒状结构,上下开口,腰部有隔,隔面上相应位置设有螺钉孔,用自攻螺丝穿过隔面上的螺钉孔,攻入承重柱体内壁的小槽内咬紧;所述两个支承脚与柱套相接的一端有肩,肩上设有螺钉孔,用螺钉穿过肩上的螺钉孔,拧入柱套隔面上相应位置的螺钉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柱体中空,所述柱套的隔中间有大圆孔。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重柱体、柱套和支承脚之间还通过楔形销来联接,承重柱体的外壁设有大槽,柱套壁上对称的两个方向各有一槽口,两个支承脚与柱套壁上槽口对应的部位也有槽口,与该槽口相邻的是安装坑,该安装坑底部设有螺钉孔;所述的楔形销由长头、颈、短头三部分组成,短头的外形呈楔形,短头上有螺钉沉孔,楔形销的长头可导入承重柱体外壁的大槽中,楔形销的短头可沉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螺钉穿过楔形销短头上的螺钉沉孔,拧入支承脚的安装坑内的螺孔。
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承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支承脚尾部的底面设有着地的可调节高度的圆盘。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承重柱,它包括承重柱体和设在该承重柱体底端的支承结构,所述的支承结构包括两个着地的支承脚。本实用新型为两点着地,承重稳定且承重力大。本实用新型适合于与屏风板结合,形成稳定的承重系统,挂吊柜等收纳装置或其它可能有的重物。
文档编号A47G5/00GK2817597SQ20052006214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5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05年7月28日
发明者梁纳新 申请人:梁纳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