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帘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18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帘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用作窗帘、浴帘、门帘等遮挡用的帘子。
背景技术
由于窗帘既可以调节室内光线,又可以美化室内环境,而浴帘和门帘能方便地起到遮蔽和分隔空间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学校和办公室等场所,它们通常包括帘布和间隔设置在帘布上边沿部位处的多个固定圈。使用时,在支撑杆上套设有多个钩子,各固定圈挂设在相应的钩子上,使帘布悬挂于支撑杆,再通过钩子在支撑杆上的滑动,达到帘布展开或收合的目的。显然,固定圈是帘布使用中的一个重要连接部件。而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固定圈为封闭的金属圈或塑料圈,金属圈、塑料圈压制成型在窗帘上,与帘布成一体件。其中塑料圈又可以与帘布之间呈分体式结构,如中国专利号为02273057.5的《一种分体式窗帘圈》就披露了这样一种固定圈,其由呈圆环状的上盖板和下盖板组成,并在上盖板、下盖板相对应的端面上分别设有相互卡合的圆锥形卡齿和环形凹槽,使用时,将帘布的穿孔部分卡设在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即可。采用上述两种的固定圈,虽然均能达到连接的作用,但与帘布压制成型的固定圈,出于其呈封闭环状结构,使用时还必需借助于钩子才能完成,因而使得帘子的部件多,制作成本高,同时与钩子之间的装拆很不方便,且操作次数多了,还容易损坏钩子,以致影响帘子的进一步使用。而采用分体式的窗帘圈,虽然其与帘布之间的装拆方便了,但由于该窗帘圈仍为封闭状结构,将帘布装拆于支撑杆上仍然显得吃力、不方便,因而现有技术中的帘子仍需有待于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挂设帘布轻松、方便的新型帘子。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新型的帘子包括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穿孔的帘布和卡设在各穿孔处的固定圈,所述各固定圈的中部设置有用来供支撑杆穿设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固定圈上部边沿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帘布的上边缘相对应的平直上侧边,且所述帘布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各固定圈的上侧边而与所述的各固定圈之间形成左、右端,该左、右端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中心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与该通孔相贯穿的径向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径向通道最好偏离所述通孔中心的垂直轴线,以防意外而使帘布脱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相邻的径向通道以相反设置为佳。该径向通道可以位于其对应的所述左端与通孔的连线上,而与其相邻的径向通道可以位于各自所述右端与所述通孔中心的连线上。这样的改进可以达到帘布可靠地挂设在支撑杆上的目的。
在上述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圈可以由相互脱卸连接的前、后盖体组成,使得固定圈与帘布之间呈分体结构,以便于更换和拆装。而前、后盖体的脱卸连接可采用以下方式实现所述的前盖体内壁上可以依次间隔分布有圆柱形定位柱,而在所述的后盖体上则可以设置有与该定位柱相插接的定位凹槽,这样通过一一对应的插接,连接起来更加牢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限定的区域内设置了与通孔相贯穿的径向通道,因而在安装时,只需将径向通道的两侧部位扳开而形成允许支撑杆通过的通道,然后松手后,在固定圈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状,从而达到帘布快速、方便且轻松地挂设于支撑杆上的目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其中一固定圈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侧视图;图4为图2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图1中另一个固定圈的主视图;图6为图5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该帘子包括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穿孔的帘布1和卡设在各穿孔处的固定圈2(2′),其中,各固定圈的中部设置有用来供支撑杆3穿设的通孔22,其上部边沿还向外延伸出与帘布1的上边缘相对应的平直上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帘布的上边缘略低于各固定圈的上侧边而与各固定圈之间形成了左端A、右端B,该左、右端与各自的通孔中心O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与所述通孔22相贯穿的径向通道21。
考虑到外形的美观,上述固定圈的上侧边与固定圈的左、右侧边之间呈圆弧过渡。且各径向通道偏离各自的通孔的垂直轴线。同时,将帘布上排序第一的径向通道位于其通孔垂直轴线的左侧,也就是位于对应的所述左端与其通孔中心的连线上;而排序第二的径向通道位于其通孔垂直轴线的右侧,即位于对应的所述右端与其通孔中心的连线上,其它的各固定圈依次类推,使得帘布上的相邻径向通道相反设置,这样可确保帘布可靠挂地挂设在支撑杆上。
为了便于更换和拆装,将各固定圈与帘布之间也设计成分体结构,在这里,主要以帘布上排序第二的固定圈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2至图4,而与其相邻的固定圈见图5和图6,即各固定圈由前盖体23、后盖体24组成,并在前盖体23内壁上依次间隔分布有圆柱形定位柱25,而在后盖体24上则设置有与该定位柱25相对应定位凹槽26。这样,当帘布1穿孔部分卡设在前盖体23和后盖体24之间后,通过定位柱25与定位凹槽26的插接,将固定圈与帘布1紧固成一体。
安装时,只需将各固定圈的径向通道21两侧部位扳开,以形成允许支撑杆通过的通道,然后松手后,在各固定圈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状,即可快速、轻松地实现挂设帘布的作用。
实施例2如图7所示,其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帘布的上边缘与各固定圈的上侧边相平齐,而各固定圈的上侧边与各自的左、右侧边之间呈90°的夹角,这样,帘布与各固定圈的之间形成的左、右端即为上侧边的两端,并在本实施例中,在帘布上排序第二的固定圈的径向通道设置在上侧边左端与其通孔中心的连线上,而与其相邻的固定圈的径向通道位于其上侧边右端与其通孔中心的连线上。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帘子,其包括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穿孔的帘布和卡设在各穿孔处的固定圈,所述各固定圈的中部设置有用来供支撑杆穿设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固定圈上部边沿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帘布的上边缘相对应的平直上侧边,且所述帘布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各固定圈的上侧边而与所述的各固定圈之间形成左、右端,该左、右端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中心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与该通孔相贯穿的径向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通道偏离所述通孔的垂直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的径向通道相反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径向通道位于其对应的所述左端与所述通孔中心的连线上,而与其相邻的径向通道位于各自所述右端与所述通孔中心的连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圈由相互脱卸连接的前、后盖体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体内壁上依次间隔分布有圆柱形定位柱,而在所述的后盖体上则设置有与该定位柱相对应插接的定位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圈由相互脱卸连接的前、后盖体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盖体内壁上依次间隔分布有圆柱形定位柱,而在所述的后盖体上则设置有与该定位柱相对应插接的定位凹槽。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帘子,其包括上部间隔设置有多个穿孔的帘布和卡设在各穿孔处的固定圈,所述各固定圈的中部设置有用来供支撑杆穿设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固定圈上部边沿向外延伸出与所述帘布的上边缘相对应的平直上侧边,且所述帘布的上边缘不高于所述各固定圈的上侧边而与所述的各固定圈之间形成左、右端,该左、右端与其对应的所述通孔中心之间所形成的区域内开设有与该通孔相贯穿的径向通道。所述的径向通道最好偏离所述通孔中心的垂直轴线。由于本实用新型在限定的区域内设置了与通孔相贯穿的径向通道,因而在安装时,只需将径向通道的两侧部位扳开而形成允许支撑杆通过的通道,然后松手后,在固定圈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恢复成原状,从而达到帘布快速、方便且轻松地挂设于支撑杆上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H13/02GK2855249SQ20052011716
公开日2007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5日
发明者胡立功 申请人:胡立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