炖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7241阅读:7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炖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炖锅,属于生活用品类。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炖锅,如图1所示,大致上是设有一锅体1及锅盖2,其中所述锅体1顶部周缘是设有一挡缘11,挡缘11的内缘则是设为平面的承盖部12,锅体1的底部13是设为平面,锅体1的侧壁面设有二凸耳14,而锅盖2的周缘则为一平整的盖缘21,于锅盖2的顶面设有一由上至下渐缩状的提耳22;当在炖煮时,锅体1内置入食物(诸如鸡或米饭)及汤,将锅盖2盖于其上(如图2所示),通过锅盖2本身具有相当的重量,使其盖缘21盖贴于承盖部12上而具有一压密的效果,内部的汤汁和鸡肉、米饭经长时间的密封烧滚后,能炖煮出香浓美味的佳肴;然而,所述这种现有的炖锅在炖煮时,因锅体1内的蒸汽量极多,会使得锅盖2左右移动,而锅盖2盖缘又无任何阻止其移动的卡固构造,故锅盖2受蒸汽的推动会左右前后移动而发出″喀喀喀″的摩擦碰撞声;事实上,传统炖锅炖煮食物时有若干原则,即一方面所述炖锅必须具备初步的密合效果,使内部的汤汁反复的炖滚而达肉质鲜美汤汁浓醇的炖煮效果,但一方面又不能完全密封,必须能让内部的高温蒸汽部份持续泄出,使锅内气体压力保持于一安全性的平衡点,而避免爆发的危险;因此传统炖锅的锅盖均具有一基本的重量,使具有初步的压密效果,而当内部的气体压力超过平衡点时,锅盖即左右移动以泄出部份的气体而保持锅内压力的平衡;又因盖缘21是与承盖部12完全密贴,因此欲掀开锅盖2时,锅内会形成一状似真空的阻力(压力),而使锅盖不易掀开,且由于必须用力,所以锅盖2一掀开时即会迅速脱离锅面,使内部的高温蒸汽冲出而容易产生危险,此等皆为其使用不方便之处;而锅体1的底部13是设为平面,在炖煮时,其火源易四散无法集中,极为浪费燃料,且因火源不集中,其炖煮的时间则必须较长;因此,本实用新型人从事于炖锅的制造多年,有鉴于习知炖锅在使用上有若干既存的缺失,乃思加以改良,几经构思设计修改试验,遂得以首创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使其炖煮时锅盖不会移动,且容易掀开锅盖而仍保有密合炖煮的效果,并可集中火源加热,节省燃料的炖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锅体,顶部周缘内侧设有平板状的承盖部,所述承盖部的外缘向上突设有环护部,所述锅体的侧壁设有凸耳,而锅体的底部是设为内凹弧面;锅盖,是盖合于锅体上,锅盖外缘是平伸设为平板状的盖合部,盖合部的外径是略小于锅体环护部的内径,而盖合部的内缘向下突设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的外径是略小于承盖部的内径,所述盖合部的底面设有若干个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从盖合部外缘向内侧延伸至卡固部内缘,于锅盖的顶面设有提耳,所述提耳的外周壁设有环凹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的功效(一)锅盖的盖合不仅稳定不会移动,且具有极佳的密合功效,而又能稳定泄放过多的蒸汽以保持安全平衡的蒸汽压力。
(二)锅盖只要左右略为旋动几下,即可轻易掀开,不会发生危险,且锅盖的提耳上设有环凹槽,可供手指稳固抓取,不滑脱。
(三)本实用新型于烹煮完后仍具有长时间的保温效果,因为所述等透气槽于烹煮完后皆充塞了凝结的水份,可隔绝与外面的流通,再加上其它部位绝佳的密合效果,自然具有完善的密合而可长时间保温,且本实用新型各部位经精密加工制造后,确能使各项功能平衡,发挥其功效。
(四)锅体的底部是设为内凹弧面,在炖煮时,其火源会集中于锅体的底部,增加加热效果,可大为节省燃料,并可缩短炖煮的时间。


图1为现有炖锅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炖锅的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锅体;11挡缘;12承盖部;13底部;2锅盖;21盖缘;22提耳;3锅体;31承盖部;32环护部;33凸耳;34凹槽;35底部;4锅盖;41盖合部;42卡固部;43透气槽;44提耳;45环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设有一锅体3,可供承装食物,所述锅体3顶部周缘内侧设有一平板状的承盖部31,所述承盖部31的外缘向上突设有一壁状的环护部32,所述锅体3的侧壁设有二凸耳33,于凸耳33的底面设有凹槽34,而锅体3的底部35是设为内凹弧面;一锅盖4,是盖合于锅体3上,锅盖4的外缘是向四周平伸为一平板状的盖合部41,所述盖合部41的外径是略小于锅体3环护部32的内径,使锅盖4恰可盖合于承盖部31上,而盖合部41的内缘向下突设有一卡固部42,所述卡固部42的外径是略小于承盖部31的内径,使锅盖4盖于锅体3上时,卡固部42恰可卡于承盖部31的内缘,所述盖合部41的底面设有若干个透气槽43,所述等透气槽43从盖合部41外缘向内侧延伸至卡固部42内缘(即盖4内缘),于锅盖4的顶面设有一提耳44,所述提耳44的外周壁设有一环凹槽45。
当烹煮食物时,锅盖4盖在锅体3上,请参阅图5所示,锅内与锅外之间有数个很小的透气槽43相通,且又因锅盖4的盖合部41外缘与锅体3的环护部32非常贴近,故透气槽43的相通程度很低(可说是微通),而除了所述透气槽43外,锅盖4的卡固部42又恰卡合于锅体3的承盖部31内缘,其不仅具有卡固锅盖4的效果,不致产生左右移动的现象,且又具有第一层密合的效果,而另外一层密合之处,则是锅盖4的盖合部41底面与锅体3的承盖部31顶面二平板密贴之处,因此,当内部的汤汁开始沸滚时,锅盖4具有相当的重量,侧向又受到卡制,因此稳定而不会震移,而此时些微的蒸汽则持续从透气槽43排出,以保持锅内气压的稳定平衡(若无这些透气槽43,锅盖4因无法侧移,最后必将上下跳动以平衡内部气压),而煮完欲掀开锅盖4时,仅须将锅盖4稍微正、反时针地来回旋转,使因表面张力凝结于各透气槽43间的水分产生破坏,而令较多的气体内外流通,即可轻易掀开锅盖4而不会感到类似黏附的阻力,且提耳44上设有环凹槽45,可供手指稳固抓取,不滑脱;此外,其锅体3的底部35是设为内凹弧面,在炖煮时,其火源会集中于锅体3的底部35,使火源不会四散,以增加加热效果,可大为节省燃料,并可缩短炖煮的时间。
权利要求1.一种炖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顶部周缘内侧设有平板状的承盖部,所述承盖部的外缘向上突设有环护部,所述锅体的侧壁设有凸耳,而锅体的底部是设为内凹弧面;锅盖,是盖合于锅体上,锅盖外缘是平伸设为平板状的盖合部,盖合部的外径是小于锅体环护部的内径,而盖合部的内缘向下突设有卡固部,所述卡固部的外径是略小于承盖部的内径,所述盖合部的底面设有若干个透气槽,所述透气槽从盖合部外缘向内侧延伸至卡固部内缘,于锅盖的顶面设有提耳,所述提耳的外周壁设有环凹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炖锅,其主要是在锅盖周缘平伸有一平板状的盖合部,盖合部底面设有若干个透气槽,而盖合部内缘向下突设有卡固部,使锅盖具有定位及密合的效果,可极易掀开锅盖而不会有阻力,且在锅体的底部设为内凹弧面,可供火源集中加热,节省燃料。
文档编号A47J27/00GK2820005SQ20052011832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6日
发明者王陈秀兰 申请人:王陈秀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