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596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料供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饮料供应装置,储存冷却水,在冷却器所冷却的水槽内配设饮料冷却管,使饮料或该饮料的原料通过饮料冷却管内而抽出。
背景技术
传统技术中,冷却原汁等的饮料原料及冷却水或者是啤酒等的饮料而供给的饮料供给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示,将冷却水储存于水槽内,由该冷却装置的蒸发管冷却而在其周围产生冰的同时,在该水槽内将饮料冷却管配设成线圈状,借由通过该饮料冷却管内而将饮料原料等抽出,将饮料原料瞬间冷却供给的构造。

发明内容
在传统的饮料供给装置中,用于冷却装置的冷媒为现今一般的HFC冷媒。然而,该冷媒为破坏臭氧层的原因,就保护地球的观点而言,要求开发出使用对地球环境影响少的冷媒的冷媒回路。
于此,未解决传统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由使用对地球环境影响较少的冷媒的冷却装置,将配设有饮料冷却管的水槽内的水做冷却。
本发明的饮料供给装置,储存冷却水,在冷却器所冷却的水槽内配设饮料冷却管,使饮料或该饮料的原料通过上述饮料冷却管内而抽出,其中将压缩机、放热器、减压装置以及上述冷却器等以配管连接而构成冷媒回路,并包括以二氧化碳做为冷媒而填充的冷却装置。
权利要求第2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上述的发明中,还包括检测上述压缩机负荷的负荷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压缩机的转数的控制装置。
权利要求第3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上述的发明中,还包括供上述放热器做空冷的送风机,其中上述控制装置为根据上述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送风机的风量。
权利要求第4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2或3项的发明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放热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第5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2或3项的发明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水槽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第6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2或3项的发明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第7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2或3项的发明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压缩机的通电电流的电流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第8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2或3项的发明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冷媒回路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权利要求第9项的饮料供给装置为在权利要求第4、5、6、7或8项的发明中,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温度上升、上述电流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电流值上升或者是上述压力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压力上升时,使上述压缩机的转数降低,或者是使上述压缩机的转数降低且使上述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
根据本发明,储存冷却水,在冷却器所冷却的水槽内配设饮料冷却管,使饮料或该饮料的原料通过上述饮料冷却管内而抽出,其中将压缩机、放热器、减压装置以及上述冷却器等以配管连接而构成冷媒回路,并包括以二氧化碳做为冷媒而填充的冷却装置,借此不使用如传统有氟氯碳化物限制的对象冷媒,可用配设于水槽内的饮料冷却管而冷却。
用作冷媒的二氧化碳,具有不燃性、无腐蚀性的同时,不会破坏臭氧层,温暖化系数也在氟氯碳化物系冷媒的千分之一以下,因此提供一种对环境适当的饮料供给装置,即实现无氟氯碳化物化的装置。另外,二氧化碳与其它冷媒相比相当容易取得,因此具有便利性。
另外,根据权利要求第2项的发明,还包括检测上述压缩机负荷的负荷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压缩机的转数的控制装置。借此,可避免压缩机过负荷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即,如上述的发明,即使使用临界温度低的二氧化碳做为冷媒,由负荷检测装置检测出压缩机的负荷,预先使冷媒回路的高压侧的压力升高,可避免冷媒循环量减少,借此,可预先避免冷冻能力的降低。因此,可使压缩机的运转效率适当化,达到提升冷却效率。
另外,借由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借由安全装置的动作,可避免压缩机停止的问题。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3项的发明中,还包括供上述放热器做空冷的送风机,其中上述控制装置是根据上述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送风机的风量。借此,即使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变高时,借由使放热器的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加,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借此,更进一步可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4项的发明中,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放热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权利要求9项的发明,在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上升时,借由使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可预先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另外,伴随此状态,借由使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有效地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5项的发明中,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水槽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权利要求9项的发明,在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上升时,借由使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可预先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另外,伴随此状态,借由使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有效地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6项的发明中,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权利要求9项的发明,在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温度上升时,借由使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可预先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另外,伴随此状态,借由使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有效地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7项的发明中,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压缩机的通电电流的电流检测装置,根据权利要求9项的发明,在电流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电流值上升时,借由使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可预先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另外,伴随此状态,借由使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有效地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在权利要求第8项的发明中,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冷媒回路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根据权利要求9项的发明,在压力检测装置所检测到的压力上升时,借由使压缩机的转数降低,可预先避免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另外,伴随此状态,借由使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可促进放热器的空冷,有效地抑制压缩机的过负荷运转。


图1为利用本发明的饮料供应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饮料供应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饮料供应装置的概略构造图。
图4为水槽及冷却装置的概略构造说明图。
图5为冷却装置的概率构造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R~冷却装置;1~饮料供应装置;2~本体;3~槽体;4~槽体单元;6~原汁供给线;7、21、44~饮料冷却管;8~流量调整器;9~原汁电磁阀;10~驱动马达;11~控制部;12~多瓣阀;14~台座;15~气体调节器;16~气体供给线;17~稀释水供给配管;18~水入口电磁阀;19~水泵;20~碳酸气储气瓶;21~稀释水冷却管(饮料冷却管);22~稀释水流量计;24~稀释水供给线;25~稀释水电磁阀;27~操作部;28~开闭窗;29~水槽;29A~底壁;30~蒸发管;32~转子;33~磁性编码器;38~水分歧线;39~电磁阀;40~碳酸化器;41~气体调节器;42~气体供给线;43~碳酸水流量计;44~碳酸水冷却管;45~碳酸水电磁阀;46~碳酸水供给线;50~绝热壁;51~压缩机;52~放热器;53~送风机;54、55~第一、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6~冷媒配管;57~中间热交换器;58~内部热交换器;58A~放热部;58B~吸热部;59~毛细管;60~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4~搅拌机;66~导板;67~冰传感器;68~马达;69~冷却水温度传感器;70~外气温度传感器;71~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2~压力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面相数本发明的实施型态。图1为利用本发明的饮料供应装置1的正视图,图2为饮料供应装置1的侧视图,图3为饮料供应装置1的概略构造图。
实施例1实施例一的饮料供应装置1为餐厅或咖啡馆所使用的BIB用饮料供应机,其为具备供应乌龙茶、柳橙汁等的无碳酸饮料的未图标的BIB单元以及连接于供给强弱无碳酸系的目的饮料的槽体单元4的装置。该饮料供给装置1的构造为在本体2内配置上述BIB单元,在本体外部连接槽体单元4。然后,BIB单元由位于前面的可开闭的窗28遮盖。另外,槽体单元4的详细构造如后所述。
在开闭窗28的前面,设有操作从槽体单元4及BIB单元做饮料供给的操作部27,并设有对个别的单元供给的饮料选择饮料供给量或饮料供给方法的操作按钮,例如按钮S、按钮M、按钮L、按钮C/P等。按钮S、M、L系操作既定饮料供给的按钮,按钮C/P为仅于操作该按钮期间进行饮料供给的按钮。
然后,在该开闭窗28的下部后方,设有将个别的饮料从槽体单元4吐出的多瓣阀12(仅图3表示),在该喷嘴12的下方设有一台座14,在该台座14上放置有一杯。
另一方面,由槽体单元4所供给的饮料原料,收容于密封的容器中,例如,收容于槽体3内的原汁(饮料原料)与稀释水。此时,若使用作为稀释水的冷却水,则供给无碳酸系的饮料,若使用碳酸水,则供给强弱碳酸系的饮料。槽体单元4配设有如图3所示的从槽体3供给原汁的原汁供给线6、原汁冷却管(饮料冷却管)7、由驱动马达10所驱动的流量调整器8以及原汁电磁阀9。另外,在该原汁供给线6的端部,其它的供给线,即冷却水供给线24及碳酸水供给线46一起连接于多瓣阀12。该多瓣阀12将原汁、稀释水或碳酸水混合作为目的饮料而排出至杯50中。
槽体3借由设有气体调节器15的气体供给线16连接于碳酸气储气瓶20。借此,作为减压阀的气体调节器15由于经常是开放的,位于原汁供给线6下游侧的原汁电磁阀9被开放,从碳酸气储气瓶20供给既定压力的碳酸气,将原汁送出至原汁供给线6。
上述原汁冷却管7借由浸于储存由后述之冷却装置R所冷却的冷却水的水槽29,而冷却流入该管7内的原汁。
上述流量调节器8借由收容于内部的一组转子32、32,将一定容积量的原汁连续地送出至原汁供给线6。在一边的转子32的轴上,连接有上述驱动马达10,在该马达10上,安装有磁性编码器33,其产生对应于该马达10的转速频率的脉冲。
借此,对原汁电磁阀9及流量调整器8的转子驱动马达10通电,由后述的控制部11所控制,送出至从槽体3连接于原汁供给线6端部的多瓣阀12,而控制原汁的供给。
另一方面,在本体2内,配设有供给自来水作为稀释水的稀释水供给配管17。在该稀释水供给配管17上,依次连接有水入口电磁阀18、水泵19、稀释水冷却管(饮料冷却管)21、稀释水流量计22及稀释水供给线24。另外,稀释水冷却管21借由与上述原汁冷却管7相同的后述的冷却装置R所冷却的冷却水对该稀释水冷却管21内流通的稀释水做冷却。
稀释水流量计22将对应于流入的稀释水的流量的流量讯号输出至上述控制部11。另外,在稀释水供给线24上,设有稀释水电磁阀25,借此,进行稀释水供给线24的开闭控制。另外,该稀释水供给线24也与上述原汁供给线6相同,连接于上述多瓣阀12。借此,稀释水电磁阀25由控制部11所控制,而控制送出至多瓣阀12的稀释水的供给。
另外,在稀释水供给线24上,位于稀释水流量计22与稀释水电磁阀25之间,连接于设有电磁阀39的水分歧线38。该水分歧线38连接于制造碳酸水的碳酸化器40,同时在该碳酸化器40上,一端连接于连接至上述碳酸气储气瓶20的气体供给线42。在气体供给线42上,设有气体调节器41。借此,在碳酸化器40上,经由水分歧线38供给稀释水的同时,经由气体供给线42供给碳酸气,将该稀释水与碳酸气混合而生成碳酸水。
然后,在该碳酸化器40上,连接有碳酸水流量计43、碳酸水冷却管(饮料冷却管)44、以及设有碳酸水电磁阀45的碳酸水供给线46,该碳酸水供给线46的端部连接于上述多瓣阀12。
碳酸水流量计43将对应于流入的碳酸水流量的流量讯号输出至上述控制部11。另外,碳酸水冷却管44借由与上述原汁冷却管7相同得后述的冷却装置R所冷却的冷却水,对流通于该碳酸水冷却管44内的碳酸水进行冷却。另外,借由设于碳酸水供给线46的碳酸水电磁阀45,实施碳酸水供给线44的开闭控制。另外,该碳酸水供给线44也与上述原汁供给线相同,由于连接于上述多瓣阀12,碳酸水电磁阀45由上述控制部11所控制,控制送出至多瓣阀12的碳酸水的供给。
借由上述的构造,说明饮料供应装置1的饮料供给动作。另外,在碳酸化器40上,从气体供给线42碳酸气储气瓶20内的碳酸气被供给的同时,经由稀释水供给线24从水分歧线38供给稀释水,而制造收容既定浓度的碳酸水,而成为贩卖待机状态。
在上述贩卖待机状态中,当按下操作部27任何的操作钮时,根据该按钮操作而进行饮料的供给。于此,在操作无碳酸系饮料的按钮时,控制部11使水入口电磁阀18开放,由水泵19将自来水经由稀释水冷却管21及稀释水流量计22流入稀释水供给线24。另外,控制部11进行对驱动原汁电磁阀9及流量调整器8的转子驱动马达10做通电控制,将槽体3所供给的原汁经由原汁冷却管7及流量调整器8,流入原汁供给线6。借此,将原汁在既定比例下以稀释水稀释而产生目的饮料,并由多瓣阀12供给至杯50中。
当操作碳酸系饮料的按钮时,控制部11使水入口电磁阀18开放,由水泵19将自来水经由稀释水冷却管21及稀释水流量计22流入稀释水供给线24。而且,借由控制电磁阀39及碳酸水电磁阀45的开闭,既定量的碳酸化器40排出至多瓣阀12。在此情况下,与上述相同,将既定量的原汁供给至原汁供给线6,将原汁以碳酸水稀释成既定比例,而生成目的饮料,由多瓣阀12供给至杯50。
接着,参照图4、图5,说明上述水槽29及冷却装置R。水槽29开口于上方,在内部储存冷却水的同时,在其周围设置绝热壁50以隔热。在该水槽29的下方,配设有由压缩机51、放热器52以及供放热器52空冷的送风机53等所构成的冷却装置R。
冷却装置R,如图5所示,使用具有在密闭容器内未图标之电动组件与第一及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4、55的内部中间压型多段(2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作为压缩机51。该压缩机51采用反相方式,由所连接的控制部11可任意调整转数。
然后,冷却装置R经由冷媒配管56依次连接压缩机51的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中间热交换器57、压缩机51的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5、放热器52、内部热交换器58的放热部58A、作为减压装置的毛细管59、作为冷却器的蒸发管30以及内部热交换器58的吸热部58B。
于此,内部热交换器58的放热部58A设计成与使蒸发管30流出之冷媒循环的冷却部58A做热交换。在该冷却装置R的冷媒回路内,对于地球环境适宜的冷媒而考虑可燃性及毒性而填充自然冷媒的二氧化碳。另外,在放热器52中设有通风用的送风机53。在图5中,60为检测放热器52温度的放热器温度传感器(作为负荷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该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0的输出,实施压缩机51及送风机53的运转控制。
与上述压缩机51与放热器52一起构成冷却装置R的冷冻循环的蒸发管30呈线圈状插入水槽29内,没入水槽29内的冷却水而冷却。另一方面,在水槽29内,线圈状的饮料冷却管7、21、44从上方插入配设,而没入冷却水内。另外,在图4中,虽然仅图示原汁冷却管7,还有稀释水冷却管21及碳酸水冷却管44也插入而配设。
另外,在蒸发管30的内部,设有冰传感器67。该冰传感器67由二个电极构成,由两电极之间的阻抗值的变化而检测蒸发管30周围的冰层I。即,在电极间是水时阻抗值便低,是冰时阻抗值变高,由该阻抗值的变化而检测冰层I的产生。
在水槽29内安装有搅拌机64。该搅拌机64由马达68旋转驱动。另外,在水槽2的底壁29A上面安装有放射状延伸的四片导板66,后述的蒸发管30及饮料冷却管7的下端部的管系分别保持于各导板66的上缘。
在以上的构造中,说明本发明的饮料供给装置1的动作。饮料供给装置1被安装而供给电源时,控制部11启动冷却装置R的压缩机51而开始运转。当通电于压缩机51的上述电动组件时,电动组件启动而转子旋转。借由该旋转,嵌合于未图示的上下偏心部(与未图示之旋转轴一体设置)的上下转子在构成第一及第二旋转组件54、55的上下汽缸内偏心旋转。借此,吸入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的下汽缸的低压室侧的低压的冷煤气,借由下转子与叶轮的作用而压缩成中间压力,从下汽缸的高压室侧吐出至压缩机51的密闭容器内。因此,密闭容器成为中间压力。
然后,密闭容器的中间压力的冷煤气,流出密闭容器外并通过中间热交换器57,冷媒在此被空冷,接着被吸入密闭容器内的第二旋转组件55的上汽缸的低压室侧,借由上转以与叶轮的作用进行第二段的压缩而成为高温高压的冷煤气,从高压室侧吐出至外部。此时,冷媒大约在86℃,并压缩至适当的临界压力。
此时,压缩机51为如上所述的具备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及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5的内部中间压型多段(二段)压缩式旋转压缩机。即,吸入第一转压缩组件54而压缩的冷媒,由于可被吸入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5而压缩,将二氧化碳冷媒有效地压缩至超临界压力。
而且,从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吐出的冷媒,借由中间热交换器57放热,可取得热量的平衡。另外,在中间热交换器57,借由使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吐出的冷媒放热,吸入第二旋转压缩组件55的冷媒密度变高,而可改善压缩效率。
从上述的压缩机51吐出的冷媒气流入放热器52,于此借由送风机53的通风而放热,另外,此时,放热器52的温度由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0检测出,据此控制后述之压缩机51的转数及送风机53,而调整至既定的温度。
然后,从放热器52流出的冷媒,流入热交换器58的放热部58A,于该处与设计成与该放热部58A做热交换的吸热部58B做热交换,借此,将热取走而冷却。另外,于此本发明的冷却装置R由于使用压缩至超临界压力的冷媒(二氧化碳),在该放热部58A中,冷媒不会液化,可在维持于气体的状态下降低温度。
然后,由放热部58A所冷却的高压侧的冷煤气,到达毛细管59。另外,在毛细管59的入口冷煤气尚未成为气体状态,借由在毛细管59中的压力降低,成为气体与液体的二相混合体,在该状态下,流入蒸发管30内。于此,冷媒被蒸发,此时所产生的吸热作用将水槽29内的冷却水冷却。(此时的冷媒温度为-5℃)借由此冷却,在蒸发管30外周生成冰层I,冰传感器67的电极间成为冰。由于前述的电极间的阻抗值提高,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停止。之后,电极间的冰融解,而由于前述的电极间的阻抗值降低,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启动。借由其控制,在蒸发管30的周围产生一定厚度的冰层I,饮料冷却管7、21、44由该冰层I的潜热冷却。
然后,从蒸发管30流出的冷媒流入内部热交换器58的吸热部58B,在该处与设计成与该吸热部58A做热交换的放热部58A做热交换。又在此,冷媒与冷却水及放热部58A做热交换而成为气体状态,再度地吸入压缩机51的第一旋转压缩组件54中。
在本发明中,在冷却装置R的冷媒回路中,由于充填作为冷媒的二氧化碳,该二氧化碳由于是非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可实现非氟氯碳化物化,温暖化系数也在氟氯碳化物系冷媒的千分之一以下。另外,二氧化碳与其它冷媒相比容易取得,因而提高便利性。
于此,在电源投入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成为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对此,在本发明中,冷却装置R的冷媒回路的冷媒系使用二氧化碳。因此,由于该二氧化碳的临界温度约降低成+31℃,在放热器52中,在一般的外气温度下,会产生即使二氧化碳的冷媒放热也不会液化的超临界压力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冷媒回路的高压侧的压力变高,冷媒循环量减少而冷冻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压缩机51为过负荷运转状态,进行低效率的冷冻运转循环。
在该处,在本实施例中,由上述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0检测出的温度,例如在比+20℃高,比+40℃低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的转数成为上述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然后,由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0检测出的温度上升至+40℃以上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下降至40Hz,使送风机53以既定的高转数运转。
借此,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由放热器52的温度判断于未然,使压缩机51的转数降低,抑制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的上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51,可实现冷却效率佳的运转。因此,借由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上升,可避免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另外,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达到界限,安全装置等作动而避免停止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另外,在该情况下,伴随放热器52温度的上升,送风机53的转数以高速运转,可促进放热器52的空冷而进一步抑制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由上述放热器温度传感器60所检测出的温度在例如低于+20℃以下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上升至60Hz,使冰的生成迅速化。
实施例2以下,第二实施例是针对负荷检测装置使用外气温度检测器的情况作说明。另外,为了检测如图5所示的该饮料供应装置1设置的外气温度,上述控制部11连接于外气温度传感器70,其作为设于该本体2上的负荷检测装置。
在该实施例中,由上述外气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温度,例如在比+10℃高,比+30℃低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的转数成为上述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然后,由外气温度传感器70检测出的温度上升至+30℃以上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下降至40Hz,使送风机53以既定的高转数运转。
借此,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由外气温度判断于未然,使压缩机51的转数降低,抑制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的上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51,可实现冷却效率佳的运转。因此,借由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上升,可避免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另外,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达到界限,安全装置等作动而避免停止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另外,在该情况下,伴随外气温度的上升,送风机53的转数以高速运转,可促进放热器52的空冷而进一步抑制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由上述外气温度传感器70所检测出的温度在例如低于+10℃以下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上升至60Hz,使冰的生成迅速化。
实施例3以下,第三实施例是针对负荷检测装置使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的情况作说明。在此情况下,在水槽29内,设有检测所储存的冷却水的温度的冷却水温度传感器69,该冷却水温度传感器69连接于上述控制部11。
在该实施例中,由上述冷却水温度传感器69检测出的温度,例如在比+1℃高,比+5℃低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成为上述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然后,由冷却水温度传感器69检测出的温度上升至+5℃以上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下降至40Hz,使送风机53以既定的高转数运转。
借此,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由水槽29内冷却水的温度判断于未然,使压缩机51的转数降低,抑制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的上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51,可实现冷却效率佳的运转。因此,借由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上升,可避免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另外,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达到界限,安全装置等作动而避免停止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另外,在该情况下,伴随水槽29内冷却水的温度的上升,送风机53的转数以高速运转,可促进放热器52的空冷而进一步抑制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由上述外气温度传感器70所检测出的温度在例如低于+1℃以下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上升至60Hz,使冰的生成迅速化。
实施例4以下,第四实施例是针对负荷检测装置使用压缩机51的通电电流检测装置的情况作说明。在此情况下,在压缩机51内,设有如图5所示的检测压缩机51的通电电流的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1,该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1连接于上述控制部11。
在该实施例中,由上述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1检测出的通电电流值在比既定的下限低且比既定的上限高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成为上述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然后,由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1检测出的通电电流值上升至既定的上限值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下降至40Hz,使送风机53以既定的高转数运转。
借此,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由压缩机51的通电电流值判断于未然,使压缩机51的转数降低,抑制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的上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51,可实现冷却效率佳的运转。因此,借由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上升,可避免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另外,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达到界限,安全装置等作动而避免停止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另外,在该情况下,送风机53的转数以高速运转,可促进放热器52的空冷而进一步抑制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由电流值检测传感器71所检测出的通电电流值在既定的下限值以下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上升至60Hz,使冰的生成迅速化。
实施例5以下,第五实施例是针对负荷检测装置使用检测冷媒回路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的情况作说明。在此情况下,在放热器52内,设有如图5所示的放热器52之压力的压力传感器72,该压力传感器72是连接于上述控制部11。
在该实施例中,由上述压力传感器72检测出的放热器52内的压力在比既定的上限低且比既定的下限高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成为上述50Hz,放热器52的送风机53以一般的转数运转。然后,由上述压力传感器72检测出的压力上升至既定的上限值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下降至40Hz,使送风机53以既定的高转数运转。
借此,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由放热器52内的压力判断于未然,使压缩机51的转数降低,抑制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的上升,在稳定的状态下运转压缩机51,可实现冷却效率佳的运转。因此,借由冷媒回路的高压侧压力上升,可避免消耗电力增加的问题,另外,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达到界限,安全装置等作动而避免停止运转的问题于未然。
另外,在该情况下,送风机53的转数以高速运转,可促进放热器52的空冷而进一步抑制压缩机51的过负荷运转。
另外,由上述压力传感器72所检测出的压力在既定的下限值以下时,控制部11使压缩机51的转数上升至60Hz,使冰的生成迅速化。
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本发明虽然适用于抽出果汁等种种饮料的饮料供给装置,但不限于此,抽出冷水及啤酒的饮料供给装置也适用于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饮料供应装置,储存冷却水,在冷却器所冷却的水槽内配设饮料冷却管,使饮料或该饮料的原料通过上述饮料冷却管内而抽出,其中将压缩机、放热器、减压装置以及上述冷却器等以配管连接而构成冷媒回路,并包括以二氧化碳做为冷媒而填充的冷却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上述压缩机负荷的负荷检测装置以及根据该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压缩机的转数的控制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上述放热器做空冷的送风机,其中上述控制装置根据上述负荷检测装置的输出而控制该送风机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放热器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水槽内的冷却水的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外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中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压缩机的通电电流的电流检测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负荷检测装置为检测上述冷媒回路内的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饮料供应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控制装置,在上述温度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温度上升、上述电流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电流值上升或者是上述压力检测装置所检测出的压力上升时,使上述压缩机的转数降低,或者是使上述压缩机的转数降低且使上述送风机的送风量增大。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饮料供给装置,由使用对地球环境影响较少的冷媒的冷却装置,将配设有饮料冷却管的水槽内的水做冷却。本发明的饮料供给装置1,储存冷却水,在蒸发管30所冷却的水槽29内配设饮料冷却管(原汁冷却管7、稀释水冷却管21、碳酸水冷却管44),使作为饮料原料的原汁、稀释水、碳酸水通过上述饮料冷却管7、12、44内而抽出,其中将压缩机51、放热器52、毛细管59以及上述蒸发管30等以配管连接而构成冷媒回路,并包括以二氧化碳做为冷媒而填充的冷却装置R。
文档编号A47J31/00GK1818522SQ200610006388
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2日
发明者齐藤和秀, 大塚有也, 五十岚丈夫, 白石直行, 后饭塚晃, 上山正裕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