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3900阅读:3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特别是一种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
背景技术
分体式电热水壶为人们日常煮水尤其是泡茶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分体式电热水壶,所采用的壶身与壶座的对接方式, 多为以壶身底部的平面导电环与壶座导电柱的对接,其最明显的缺点 是,壶身与壶座分离时,裸露于壶座面的导电柱尚呈带电状态,因此 在手指、水滴或杂物接触到导电柱时,便会产生触电、漏电、短路等 现象,客观上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 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安全型分 体式电热水壶,包括壶身和壶座,所述壶座上设置有壶座导电体,所 述壶身中设置有发热体,壶身的底部设置绝缘底座,在所述绝缘底座 上设置有与所述壶座上的壶座导电体对应相接触的壶身导电体,所述 壶身导电体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壶身的底部设置有压力顶杆, 底座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压力触头,所述压力触头顶压在一个微动开关 上,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所述壶座导电体与电源之间的回路上。所述壶座上可设置有与壶身的壶身导电体位置相对应、且略大于
所述壶身导电体尺寸的凹槽,所述壶座导电体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 部。所述壶身上的壶身导电体可为直立的导电环,所述壶座上设置有 与导电环相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略宽于所述导电环 的厚度。所述导电环和环形凹槽都可为同心圆环形。所述压力顶杆可设置在壶身底部中心位置,对应的所述压力触头 也设置在所述壶座的中心位置,所述压力触头上安装有反力弹簧。所述壶座上可设置有限位沿,所述限位沿包围所述壶座导电体, 对应的所述壶身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卡环。所述壶身底部限位卡环的下边缘可低于壶座上所述环形凹槽的 上边缘。所述壶身的限位卡环和壶座的限位沿可为与所述环形凹槽同心 的圆形,且所述限位卡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限位沿的外径。所述壶座上的限位沿外围设置可有防水槽,所述防水槽中设置有 排水孔。所述导电柱上可设置有反力弹簧。本实用新型在组合工作时,通过所述壶身底部的所述压力顶杆顶 压在所述壶座的所述压力触头上,进而控制所述壶座内部的微动开关 动作,接通电源供给,从而实现所述壶身与所述壶座组合时,壶座内 电源接通,壶座导电体带电,接通壶身导电体使壶身中的发热体工作; 壶身与壶座分离时,所述壶座内部电源断开、所述壶座上的壶座导电 体不带任何电量,避免了触点危险。此外所述壶座导电体设置于由多 个同心圆组成的所述环形凹槽中,并予限位,保证任何情况下手指和 其它杂物不会接触到所述导电柱;在壶座限位沿的外围还设置有防水 槽,若加水超量或热水沸腾时外溢,多余的水流入防水槽中,不致流 入壶座内部发生漏电短路危险,再通过所述排水孔可将外溢之水排 出,达到方便、安全的效果。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壶身底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壶座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主要由壶身1和壶座7两部分构成。所述壶身1中设置有发热体2,所述壶身1的底部设置有绝缘底 座12,所述绝缘底座的中心设置有压力顶杆3,再结合附图2,所述 绝缘底座上设置有三个同心的直立导电环4和限位卡环13,且包围 在所述直立导电环4的外围,所述三个直立导电环4可分别作为火线、 零线和地线的输入端,与所述壶身中的发热体电2连接。所述壶座7的中心设置有与所述压力顶杆3相对应的压力触头8, 所述压力触头顶压在一个微动开关9上,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所述导 电柱6与电源之间的回路上,所述压力触头上安装有反力弹簧(图中 未标示),给所述压力触头8提供向上的力,在所述压力触头8失去 压力顶杆3向下的压力时,能够回复到原位,使微动开关9也恢复动 作。再结合附图3,所述壶座7上设置有与所述导电环4相对应的三 个同心环形凹槽5,所述环形凹槽5的宽度略宽于所述导电环4的厚 度,所述环形凹槽5的底部设置有导电柱6,使所述导电环4能够刚
好嵌入所述环形凹槽5中,同时与所述导电柱6接触导通,所述导电 柱6上也可安装反力弹簧(图中未标示),给所述导电柱提供向上的 力,使导电柱6和导电环4之间保证足够的接触力。所述壶座7上还 设置有与所述环形凹槽5同心的圆形限位沿,所述限位沿14包围在 各环形凹槽5的外围。所述限位卡环13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限位沿14 的外径,且所述限位卡环13的下边缘低于所述环形凹槽5的上边缘。 在所述壶座上的限位沿14的外围设置有防水槽11,所述防水槽11 中还设置有排水孔21。
如图4中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壶座中,电源 端的输入依次串联微动开关9和电源开关10后,连接到所述导电柱 6,壶身中,所述导电环4的输出端连接有所述发热体2,此外,所 述电源的火线和零线之间还跨接有一个指示灯23,在所述发热体2 的回路中还串联有一个温控器22。
根据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盛装有一定量水 的壶身1放置在所述壶座7上时,通过所述壶身1底部的所述压力顶 杆3顶压在所述壶座的所述压力触头8上,进而控制所述壶座内部的 微动开关9动作,接通电源供给,通过导电柱6与导电环4接触导通, 使壶身中的发热体工作,给壶身1中的水加热;当壶身与壶座分离时, 压力顶杆3不再顶压压力触头8,所述微动开关恢复原始位置,使导 电柱与电源断开,导电柱不再带任何电量,因此避免了裸露的带电体 导致的触点危险。
此外所述导电柱6设置在由多个同心圆组成的所述环形凹槽中, 并实现限位,保证任何情况下手指和其它杂物不会接触到所述导电 柱,若加水超量或热水沸腾时外溢,多余的水顺着限位卡环流入到限
位沿的外围的防水槽中,不致流入壶座内部发生漏电短路危险,再通 过所述排水孔可将外溢之水排出,达到方便、安全的效果。而且,由 于所述导电环、环形凹槽、限位沿、限位卡环等都为同心的圆环形, 压力顶杆和压力触头都设置在上述同心圆环的圆心上,所述壶身可在 所述壶座上任意角度旋转,对与壶身的安放也比较方便。因此,本实 用新型充分考虑到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因素,加以合理的解决 和有效的防范,集多重安全装置于一体,具有安全可靠、结构简单、 新颖、使用方便等鲜明特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进行了详细 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 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
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 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 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 一种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身和壶座,所述壶座上设置有壶座导电体,所述壶身中设置有发热体,壶身的底部设置绝缘底座,在所述绝缘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壶座上的壶座导电体对应相接触的壶身导电体,所述壶身导电体与所述发热体电连接,所述壶身的底部设置有压力顶杆,底座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压力触头,所述压力触头顶压在一个微动开关上,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所述壶座导电体与电源之间的回路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座上设置有与壶身的壶身导电体位置相对应、且略大于所述壶 身导电体尺寸的凹槽,所述壶座导电体设置在所述凹槽的底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身上的壶身导电体为直立的导电环,所述壶座上设置有与导电 环相对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的宽度略宽于所述导电环的厚 度。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环和环形凹槽都为同心圆环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顶杆设置在壶身底部中心位置,对应的所述压力 触头也设置在所述壶座的中心位置,所述压力触头上安装有反力弹 簧。
6.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 特征在于所述壶座上设置有限位沿,所述限位沿包围所述壶座导电 体,对应的所述壶身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卡环。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身底部所述限位卡环的下边缘低于壶座上所述环形凹槽的上 边缘。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身的限位卡环和壶座的限位沿为与所述环形凹槽同心的圆形, 且所述限位卡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限位沿的外径。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座上的限位沿外围设置有防水槽。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水槽中设置有排水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热水壶,特别是一种安全型分体式电热水壶,包括壶身或壶座,所述壶身的底部设置有压力顶杆,底座的对应位置设置有压力触头,所述压力触头顶压在一个微动开关上,所述微动开关串联在所述壶座导电体与电源之间的回路上。本实用新型在组合工作时,通过所述壶身底部的所述压力顶杆顶压在所述壶座的所述压力触头上,进而控制所述壶座内部的微动开关动作,接通电源供给,从而实现所述壶身与所述壶座组合时,壶座内电源接通,壶座导电体带电,接通壶身导电体使壶身中的发热体工作;壶身与壶座分离时,所述壶座内部电源断开、所述壶座上的壶座导电体不带任何电量,避免了触点危险。
文档编号A47J27/21GK201079284SQ20072017687
公开日2008年7月2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陈俊平 申请人:陈俊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