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水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031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水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带照明功能的水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水杯多不带照明功能。在夜间饮水时,很不方便,特别是住公共宿舍等,开台灯等会影响其他 人的正常休息;同时,部分人工作、学习有带水杯的习惯,但是却会忘了带照明设备。用了带照明的水杯 后,从而可以解决上述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充电、可在夜间提供光源的饮水杯。从而解决人们在夜间公共场所 等饮水不便、夜间出行忘记带照明设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可多次充电、带夜间照明装置的照明水杯。利用杯盖侧面 的充电插口,将市电通过已置于杯盖中的电源变压器,转存到盖中的蓄电池中。夜间,只需将杯盖顶面的 按钮式开关按下,接通杯盖内的二极管闭合电路,就可以利用发光二极管照明。
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非常方便实用、便于外出携带,产品易于商品化,进一步扩大了水杯的使用范 围。是人们理想的生活用品。


附图的图面及标记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照明水杯的电源变压器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照明水杯的二极管发光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照明水杯的整体外观图(l表示按钮式开关,2表示充电插口, 3表示杯体,4表 示发光二极管(LED), 5表示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如图l、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充电、照明功能水杯的电路原理图。通过杯盖图3—5侧面的充电插口图 3—2,输入220V交流,通过内置于圆柱形杯盖图3~5中的电源变压器 一端用一个4007半波整流,另 一端经过一个10欧的保护电阻后,由10uF电容滤波。右边的4007、 4700pF电容、82KQ电阻,构成一个 高压吸收电路,当开关管13003关断时,负责吸收线圈上的感应电压,从而防止高压加到开关管13003上 而导致击穿。13003为开关管,用来控制原边绕组与电源之间的通断。左端的510KQ为启动电阻,给开关 管提供启动用的基极电流。
13003下方的10Q电阻为电流取样电阻,电流经取样后变成电压,电压经二极管4148后,加至三极 管C945的基极上。当取样电压大约大于1.4V,即开关管电流大于0.14A时,三极管C945导通,从而将开 关管13003的基极电压拉低,防止电流过大而烧毁。变压器左下方的绕组的感应电压经整流二极管4148 整流,22uF电容滤波后形成取样电压。
取三极管C945发射极一端为地,这取样电压就是-4V左右。取样电压经过6.2V稳压二极管后,加至 开关管13003的基极。当采样电压负到一定程度后,6.2V稳压二极管被击穿,从而将开关13003的基极电 位拉低,实现了稳压输出的功能。下方的lKQ电阻跟串联的2700pF电容,则是正反馈支路,从取样绕组 中取出感应电压,加到开关管的基极上,以维持振荡。从而输出6V/0.5A。
此输出电流电压经杯盖图3—5内节点P,将电能储存在杯盖图3—5中的蓄电池中。在通过图2是本 实用新型带照明水杯的二极管发光原理图。经过Rl的分压作用使电压及电流达到置于杯盖图3—5顶面二 极管的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从而使LED正常工作。
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照明水杯的整体外观图。在使用时,按下杯盖图3—5顶面的按钮式开关图3—1, 接通内部二极管发光原理图电路即可。从而可达到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可多次充电、带夜间照明装置的照明水杯,其特征在于内置于圆柱形杯盖(图3-5)中的电源变压器、蓄电池,杯盖(图3-5)侧面的充电插口(图3-2),杯盖(图3-5)顶面的按钮式开关(图3-1)、发光二极管(LED)(图3-4),圆柱形水杯(图3-3、5)所构成的照明饮水装置。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水杯,其特征在于,电源变压器、蓄电池均内置于杯盖(图3—5)中。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水杯,其特征在于,杯盖(图3—5)侧面的充电插口 (图3—2)连接 着内置于杯盖(图3—5)中电源变压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照明水杯,其特征在于,置于杯盖(图3—5)顶面的发光器件是二极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带照明功能的照明水杯。人们在夜间饮水时,很不方便,特别是在公共宿舍,开台灯等会影响其他人的正常休息;同时,部分人工作、学习有带水杯的习惯,但是却会不带照明设备。此实用新型利用置于水杯盖中的电源变压器将市电转存到盖中的蓄电池中,利用蓄电池为LED供电,从而使水杯有了照明的功能,进而解决上述问题,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该产品结构简单,方便使用,可供人们夜间出行、饮水。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1185815SQ20082000716
公开日2009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08年3月3日
发明者张森森 申请人:广西省桂林市广西师范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