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双人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082阅读:5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合式双人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双人被。
技术背景公知,从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被子来看,除去质地因素,其外形仅有两种, 即单人被与双人被,它们有各自的优缺点,如果从使用者的角度看,其优缺点 如下 一是单人被只能一个人使用,不适合两个人合用,因无意中相互影响, 容易使身体受凉,即使一个大人再抱一个小孩使用也有困难;二是双人被的购 买者主要是为结婚的原因而购买被子的人,这种被子对于新婚的夫妇来说可以 满足要求,如果对于三口之家来说,它就不适用了,因为在不能给小孩分床的 时候,按照习惯小孩多数是要睡再父母中间的,而现有市售的双人被的宽度无 法满足三个人的要求,因此它的实用性大受限制,若将两个单人被合在一起用, 比一个双人被宽一些,但是存在两个单人被的连接问题,到目前位置,还没有 一种连接简单、加工方便、使用效果较好的组合式双人被。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单人被和双人被在使用中存在上述各自缺点的 问题,提供一种组合式双人被。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双人被,包括两个单 人被,其中一个单人被一侧边开有与之长度相等的长条凹槽,另一个单人被一 侧边设有与之长度相等且与长条凹槽相互插接的长条凸块,长条凹槽与长条凸块边缘分别设有互锁拉链。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使得两个单人被结合 紧密、但又便于拆卸,而且拉链位于结合部内侧,在使用过程中不易与人体接 触,感觉舒适。所述长条凸块或长条凹槽的上、下侧边内设有填充层,该填充层可为棉花、 鸭绒等,与现有普通单人被所用的填充物一样,这样,两个单人被的接合处与 任意一条单人被厚度基本相等,在使用过程中,接合处不易透风,仍能达到保 暖效果。为了进一步使两个单人被结合更紧密,拆卸更方便,所述长条凹槽的上、 下内侧分别分布有子母扣,长条凸块上分布有与子母扣位置相对应的通孔。使 用时,可将子母扣穿过通孔后相扣,所述子母扣及通孔的位置及数量可根绝需 要及被子长度确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在单人被和双人被 之间转换,而且组合得到的双人被比普通双人被要宽,完全能满足三口之家的 需要,接合处紧密、不透风、保暖,又易于拆卸,所用拉链不会与人体接触, 使人感觉舒适,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等特点, 可广泛应用于日常家庭生活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两个单人被的连接接口放大示意图图中l、2-单人被3-长条凹槽4-长条凸块5-互锁拉链6-子母扣7-通孔具体实施方式
组合式双人被,如图1、 2所示,包括两个单人被l、 2,其中一个单人被l 一侧边开有与之长度相等的长条凹槽3,另一个单人被2 —侧边设有与之长度 相等且与长条凹槽3相互插接的长条凸块4,长条凹槽3与长条凸块4边缘分 别设有互锁拉链5,长条凸块4或长条凹槽3的上、下侧边内设有填充层,该 填充物为棉花、鸭绒等,长条凹槽3的上、下内侧分别分布有子母扣6,长条 凸块4上分布有与子母扣6位置相对应的通孔7。若三人使用时,可将一个单人被的长条凸块插入另一单人被的长条凹槽内, 并将互锁拉链拉上,然后将长条凹槽内的子母扣穿过长条凸块上的通孔内,并 紧扣,即将两个单人组合为一个双人被;相反,若想单个使用时,按上述操作 反方向进行即可。另外,与被子成套的床上用品,比如褥子、枕头等都可以采 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结构连接。
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双人被,包括两个单人被(1、2),其特征是其中一个单人被(1)一侧边开有与之长度相等的长条凹槽(3),另一个单人被(2)一侧边设有与之长度相等且与长条凹槽(3)相互插接的长条凸块(4),长条凹槽(3)与长条凸块(4)边缘分别设有互锁拉链(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双人被,其特征是长条凸块(4)或长条 凹槽(3)的上、下侧边内设有填充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双人被,其特征是长条凹槽(3)的上、 下内侧分别分布有子母扣(6),长条凸块(4)上分布有与子母扣(6)位置相 对应的通孔(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双人被,解决现有单人被和双人被在使用中存在各自缺点的问题,包括两个单人被,其中一个单人被一侧边开有与之长度相等的长条凹槽,另一个单人被一侧边设有与之长度相等且与长条凹槽相互插接的长条凸块,长条凹槽与长条凸块边缘分别设有互锁拉链;长条凹槽的上、下内侧分别分布有子母扣,长条凸块上分布有与子母扣位置相对应的通孔。可根据环境需要,在单人被和双人被之间转换,组合得到的双人被比普通双人被要宽,完全能满足三口之家需要,接合处紧密、不透风,易于拆卸,所用拉链不会与人体接触,使人感觉舒适,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加工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日常家庭生活中。
文档编号A47G9/00GK201216388SQ200820077740
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27日
发明者郝子慧 申请人:郝子慧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