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枕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
背景技术:
枕头是人睡眠必不可少的床上用品,枕头的舒适性对人的睡眠具有重要影响,其 中,因年龄、身体尺寸和睡眠习惯不同,适合于具体个人的适当的枕头高度之间存在很大差 异,有人习惯睡高枕头,有人则必须用低枕头才能入睡。 现有的枕头高度通常是固定的,人们在使用枕头时常常感觉高度不合适,影响睡 眠的舒适性,枕头高度偏差严重时还会引起颈部扭伤。为了满足不同个人对枕头高度的不 同要求,出现了可调节高度的枕头,该枕头将枕头芯分为多个独立的重叠枕头芯,使用者可 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枕头芯的个数达到基本合适的枕头高度。这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存在 如下不足 1、通过增加或减少枕头芯个数实现枕头高度的调节,只能实现高度分级调节,往 往难以将枕头高度调节到最合适的高度; 2、调节时需要将增加的枕头芯塞入枕头套内或将减少的枕头芯从枕头套内取出、 并将枕头整理平整,操作比较麻烦; 3、多余的枕头芯需要收好存放,增加了保管管理的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枕头,通过特别设计的高度调节机 构实现枕头高度的准确调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位 于该枕套内的枕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套内的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 构包括上下间隔的上组件、下组件、连接该上下组件的剪式支撑架和螺杆调节件;所述上组 件包括形状和尺寸与该枕套内部尺寸相适应的上支撑件和设置在该上支撑件下侧的一对 平行滑道A ;所述下组件包括一对平行滑道B、连接该平行滑道B的两滑道每一端之间的滑 道B横向连接件;所述剪式支撑架包括相互间隔平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杆和支杆横向连 接件,每组所述支撑杆包括中部相互交叉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所述支撑杆首端支杆的首端 转动连接在所述平行滑道A和平行滑道B延伸的同一端,所述支杆除所述首端支杆的首端 外的支杆端沿滑道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平行滑道A和平行滑道B上;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 与所述上组件一侧和/或下组件一侧的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调节件包括螺杆、 螺杆轴向定位结构和设置在螺杆端部的手柄,该螺杆调节件转动支承在所述上组件的支撑 结构件上并位于所述平行滑道A之间或转动支承在所述下组件的支撑结构件上并位于所 述平行滑道B之间,该手柄位于该上组件或下组件端部,该螺杆螺纹与该螺杆调节件转动 支承的上组件或下组件同侧的一组所述剪式支撑架的一根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螺纹连接; 所述枕芯位于该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侧或上侧。
4[0009]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上支撑件为支撑板或支撑格栅;所述滑道B横向连 接件为下支撑板或下支撑格栅。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撑件下侧的上支撑框架,所述平行 滑道A设置在该上支撑框架上;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或下支撑格栅上侧的下支撑框 架,所述平行滑道B设置在该下支撑框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该螺杆位于支撑结构件两侧的 轴肩、弹簧卡圈或定位销。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螺杆调节件包括两个所述手柄,所述螺杆转动支承 在所述上组件或下组件上两端的所述支撑结构件上,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所述两手柄 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件分别沿螺杆轴向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螺杆调节件轴向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长度方向,所
述剪式支撑架为沿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螺杆调节件的螺杆的
所述螺纹包括旋向相反螺距相同的两螺纹段,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该螺杆的所述两螺
纹段分别与所述两组剪式支撑架相邻的两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螺纹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与所述上组件一侧和/或下组件一
侧的末端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 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横截面为工字形,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 与该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嵌套滑动连接的滑块支座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 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与 该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滑套滑动连接的横向连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中,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 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包括在立面设置的滑槽,所述支杆的末 端结构与该滑槽滑动连接。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枕头,与现有技术比较,其有益效果是 1.可以实现枕头高度的无级调节,准确满足使用者对枕头高度的要求; 2.调节时无需增加或减少枕芯,使用方便; 3.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A-A剖面图。 图4是图2中B-B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二的俯视图。 图7是图6中C-C剖面图。[0030] 图8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中支撑杆的一种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中螺杆调节件10的轴向定位的一种实施方式。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枕头的高度调节机构实施例三的辅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包括枕套、位于枕套内的枕芯和设置于枕套内的高度调节机 构。枕芯可以放置在高度调节机构的上下两侧,或者仅放置在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侧,该侧即 为枕头的上侧。 如图1至4所示,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下间隔的上组件20、下组件40、连接该上 下组件的剪式支撑架30和螺杆调节件10。 上组件20包括上支撑板21和设置在上支撑板21下侧的一对平行滑道22,上支 撑板21的形状和尺寸与枕套内部尺寸相适应,以便安装在枕套内并支撑枕芯,本实施例上 支撑板21的形状采用最为常用的长方形。当枕套为圆形时,支撑板21形状可以采用圆形。 同理,枕套为其他形状,上支撑板21随之采用相适应的形状。 当上支撑板21具有足够刚度时,可将平行滑道22直接设置在上支撑板21下侧。 也可以设置上支撑框架,将平行滑道22设置在上支撑框架上,将上支撑框架设置在上支撑 板21下侧。 下组件40包括一对平行滑道42,该平行滑道42用具有足够刚度的下支撑板41横 向连接,也可以设置下支撑框架,将平行滑道42设置在下支撑框架上,将下支撑框架设置 在下支撑板41上侧。 剪式支撑架30包括两组相互间隔平行设置的支撑杆和支杆横向连接件34,每组 支撑杆包括一对中部相互交叉并转动连接的支杆32,支杆32的首端通过连接在平行滑道 22和平行滑道42延伸的同一端(支杆32的首端也可以直接连接在上组件和下组件的平行 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同方向延伸的其他结构上)的固定支座31与上组件20和下组件40 转动连接,支杆32末端通过滑动连接在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的同一端上的滑动支座 33沿滑道方向滑动连接在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上。支杆横向连接件34连接在平行 滑道42上的两个滑动支座33上(当螺杆调节件10设置在上组件20上时,支杆横向连接 件34连接在平行滑道22上的两个支座33上),实现与支杆32的末端的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的横截面为工字形,滑动支座 33与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嵌套滑动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平行滑道22和/或平行 滑道42采用在结构件立面上设置滑槽,将支杆横向连接件34的两端设置与滑槽滑动配合, 支杆32末端与支杆横向连接件34转动连接,也可以直接在支杆32的末端设置与滑槽滑动 配合的铆钉等结构,实现支杆32与滑槽的滑动配合(支杆32末端与滑槽的滑动配合包括 但不限于上述结构形式)。此外,支杆32末端与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的滑动连接可 以采用其他常用滑动结构实现。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三组或四组相互间隔平行设置的支撑杆。
6[0043] 本实施例采用单对交叉支杆32组成的支撑杆30。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杆可以采 用两对交叉支杆32组成的支撑杆30 (如图8所示)、或采用三对交叉支杆32组成的支撑杆 30,以满足较长枕头的调节需要。采用两对交叉支杆32组成的支撑杆30时,支撑杆30中 首端支杆的首端转动连接在延伸的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同一端。除首端支杆的首端 外,其他支杆端沿滑道方向滑动连接在平行滑道22和平行滑道42上,支杆横向连接件34 与上组件20 —侧和/或下组件40 —侧的一根支杆的末端或多根支杆(支杆可以是首端支 杆、中间支杆或末端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以便螺杆调节件10设置在上组件20或下组件 40上时与一根支杆横向连接件34螺纹连接。 螺杆调节件10包括螺杆15、连接该螺杆的定位部分和设置在该定位部分尾部的 手柄ll。定位部分转动支承在下组件40的下支撑框架横梁43上(也可以转动支承在下组 件40的其他横向结构件上),并位于平行滑道42之间,该定位部分包括与横梁43配合的轴 肩12和卡装在环槽14内的弹簧卡13实现轴向定位(还可以使用弹簧卡与弹簧卡、弹簧卡 与定位销、定位销与定位销、轴肩与定位销、轴肩与轴肩等组合实现螺杆调节件10的轴向 定位,定位部分使用轴肩与轴肩结构时,横梁43的对应配合孔需采用可分为两半圆的组合 孔,以便定位部分的装配)。螺杆头端15与同在下组件40 —侧的支杆横向连接件34螺纹 连接。 当螺杆调节件10的定位部分转动支承在上组件20的横向结构件上时,螺杆头端 15与同在上组件20 —侧的支杆横向连接件螺纹连接。 本实施例螺杆调节件10的手柄11设置在支杆32的首端(即固定端) 一端,此时 旋转螺杆调节件10的手柄11拉动支杆横向连接件34时高度调节机构升高,旋转螺杆调节 件10的手柄11推动支杆横向连接件34时高度调节机构降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螺杆 调节件10的手柄11设置在支杆32的末端(即滑动端) 一端,此时旋转螺杆调节件10的 手柄11拉动支杆横向连接件34时高度调节机构降低,旋转螺杆调节件10的手柄11推动 支杆横向连接件34时高度调节机构升高。 螺杆调节件10的手柄11可设置在枕套内,也可以设置在枕套外。 如图9所示,螺杆调节件10的轴向定位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实现螺杆调节件10的
螺杆头端15穿过右侧横梁44,螺杆头端15端部与右侧手柄16插接(手柄16与螺杆头端
15不能相互转动),用定位销17对手柄16在螺杆头端15端部轴向定位(右侧手柄16的
轴向定位还可以采用其他常用结构实现),螺杆调节件10通过左侧手柄11端面在左侧横梁
43轴向限位、右侧手柄16端面在右侧横梁44轴向限位,实现轴向限位。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包括枕套、位于枕套内的枕芯和设置于枕套内的高度调节机 构。枕芯可以放置在高度调节机构两侧,或者仅放置在高度调节机构的一侧,该侧即为枕头 的上侧。 如图5至7所示,本实施例的高度调节机构与实施例一的高度调节机构大致相同, 区别在于 1、支撑板21用支撑格栅203代替; 2、工字形滑道22、42用圆形滑道202代替; 3、固定支座31用套装在上组件20的横向连接件201 (或上组件40的横向连接件)上的转动套301代替,支杆32连接在转动套301上。 4、滑动支座33与支杆横向连接件34用套装在圆形滑道202上的滑套303、连接滑 套303的支杆横向连接件304和套装在支杆横向连接件304上的转动套302代替,支杆32 连接在转动套302上。支杆横向连接件34设置轴肩(或使用弹簧卡或定位销)实现定位。 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在上、下组件之一采用支撑板,另一采用支撑格栅。上述实 施例中的支撑板、支撑格栅可以采用其他支撑结构代替。 实施例三 如图10、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 1、取螺杆调节件轴向为高度调节机构长度方向。在高度调节机构长度方向上,对
称采用两组剪式支撑架30 ; 2、两组剪式支撑架30共用同一个螺杆调节件10,螺杆调节件10螺杆包括两段旋 向相反、螺距相同的螺纹151U52分别与两组剪式支撑架30的支杆横向连接件34螺纹连 接,去掉螺杆调节件10的定位部分,螺杆调节件10的轴向定位由螺杆头端螺纹151U52与 两组剪式支撑架30的支杆横向连接件34螺纹连接实现。这样,在旋转手柄11时,螺杆调 节件10使两支杆横向连接件34同时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方向移动,推动两组剪式支撑 架30同时降低或同时升高。
8
权利要求一种枕头,包括枕套和位于该枕套内的枕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枕套内的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下间隔的上组件、下组件、连接该上下组件的剪式支撑架和螺杆调节件;所述上组件包括形状和尺寸与该枕套内部尺寸相适应的上支撑件和设置在该上支撑件下侧的一对平行滑道A;所述下组件包括一对平行滑道B、连接该平行滑道B的两滑道每一端之间的滑道B横向连接件;所述剪式支撑架包括相互间隔平行设置的至少两组支撑杆和支杆横向连接件,每组所述支撑杆包括中部相互交叉并转动连接的支杆,所述支撑杆首端支杆的首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平行滑道A和平行滑道B延伸的同一端,所述支杆除所述首端支杆的首端外的支杆端沿滑道方向滑动连接在所述平行滑道A和平行滑道B上;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与所述上组件一侧和/或下组件一侧的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所述螺杆调节件包括螺杆、螺杆轴向定位结构和设置在螺杆端部的手柄,该螺杆调节件转动支承在所述上组件的支撑结构件上并位于所述平行滑道A之间或转动支承在所述下组件的支撑结构件上并位于所述平行滑道B之间,该手柄位于该上组件或下组件端部,该螺杆螺纹与该螺杆调节件转动支承的上组件或下组件同侧的一组所述剪式支撑架的一根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枕芯位于该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侧或上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件为支撑板或支撑格栅;所述滑 道B横向连接件为下支撑板或下支撑格栅。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支撑件下侧的上支撑框 架,所述平行滑道A设置在该上支撑框架上;包括设置在所述下支撑板或下支撑格栅上侧 的下支撑框架,所述平行滑道B设置在该下支撑框架上。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该螺杆位于支撑 结构件两侧的轴肩、弹簧卡圈或定位销。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调节件包括两个所述手柄,所述螺 杆转动支承在所述上组件或下组件上两端的所述支撑结构件上,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 所述两手柄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件分别沿螺杆轴向配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调节件轴向为所述高度调节机构 长度方向,所述剪式支撑架为沿所述高度调节机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组,所述螺杆调 节件的螺杆的所述螺纹包括旋向相反螺距相同的两螺纹段,所述螺杆轴向定位结构为该螺 杆的所述两螺纹段分别与所述两组剪式支撑架相邻的两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螺纹配合。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横向连接件与所述上组件一侧和/ 或下组件一侧的末端支杆的末端转动连接。
8. 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 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横截面为工字形, 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与该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嵌套滑动连接的滑块支座上。
9. 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 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横截面为圆形,所述支杆转动连接在与该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滑套滑动连接的横向连杆上。
10.如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杆与所述平行滑道A和/ 或平行滑道B的滑动连接是这样实现的所述平行滑道A和/或平行滑道B包括在立面设 置的滑槽,所述支杆的末端结构与该滑槽滑动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包括枕套、枕芯和位于枕套内的高度调节机构,该高度调节机构包括上下间隔的上组件、下组件、连接该上下组件的剪式支撑架和螺杆调节件,所述枕芯位于该高度调节机构上下两侧或上下之一侧。本实用新型的枕头可以实现枕头高度的无级调节,准确满足使用者对枕头高度的要求,调节时无需增加或减少枕芯,使用方便,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文档编号A47G9/10GK201452504SQ20082023594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30日
发明者徐建 申请人: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