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油烟炊具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664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油烟炊具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炊具,是关于一种由防油烟炒菜锅及防油烟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
背景技术
:炒菜时常用的爆炒是在短时间内完成对食物的加热过程,其热量来自于受热锅底不断吸收并被传递到食用油,当油温超过22(TC240'C时将产生油烟,这也是人们炒菜时的极限高温范围。食用油达到气化温度出现油烟,不仅造成浪费和污染,更重要的是高温食用油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为了解决厨房炒菜时产生的油烟,人们研制了各种不同的无油烟炒菜锅,其主要结构是复合层结构锅体及加厚到3^6mm锅底的结构,此类炒菜锅有的重量达1800克,也有在锅体表层设置热传导系数低的非金属材料。上述结构的锅体虽有防油烟的效果,但是其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在锅体内加热食物时,其热传导效率降低,影响了烹炒时爆炒的效果。本人曾于2007年7月6曰及2008年9月28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名称为"防油烟锅f产"及"防油烟锅专产及其应用"两项专利,对于炒菜时产生油烟的问题做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对于防止油烟的产生起到了明显有效的作用。存在的问题是防油烟锅铲其面积较小时防油烟效果差,达到理想的防油烟效果时,因其尺寸较大,给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采用简捷、有效的方法解决厨房炒菜时产生的油烟,并保留烹炒时所需的爆炒效果,适应传统炒菜的习惯,操作简便。在厨房炒菜加热的过程,简单地说是由发热源提供热量传递给炊具,炊具吸收的热量传递给被加热食物。传统烹炒时产生的油烟,是在炒锅内加热食用油,锅底高温区被加热的食用油温度超过22CTC24CrC时,食用油气化产生油烟,当锅内放入蔬菜或食物后吸收了大量的热量使温度降低,油烟将不会继续出现。家庭用燃气灶灶头最外围燃烧出气孔部位的直径在O90mraOl30mm范围。在灶头支架上放置内轮廓为球冠状、锅口直径30cm、重1600克的炒菜锅,材质为普通钢板,锅底部壁厚为1.87nmi,球冠状炒菜锅半径R-175mm,燃气灶灶头最外围燃烧出气孔部位的直径为116腳,开大火加热空锅,测锅内距锅底中心各点温度的变化如表1:表l加热时间。70mm。115mmOl62mm<J>215ram0秒25。C22。C28。C24°C25°C30秒52。C43。C55°C50。C44。C60秒100。C9(TC100。C90。C70。C90秒156。C144。C150。C126。C102。C105秒182。C170。C172°C15CTC124。C120秒210。C192。C195°C176。C149。C4同上述条件,在该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开大火加热,锅内食用油温度变化如表2: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如同表1、表2的试验条件,其它条件不变,将炒锅锅底壁厚减薄为L18ram时,在该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食用油由8CTC开始开大火加热,加热时间仅54秒时,就开始出现油烟,此时油温为180°C,加热至60秒时,油温为192°C,加热时间为64秒时,油烟加大,油温为210。C。如上述相同的试验条件,以锅底壁厚为1.18咖的炒菜锅内放入600ml水,由20'C加热升温至90r需用时122秒,其热效率为20.66大卡/分钟;以锅底壁厚为1.87mm的炒菜锅内放入600ml水,由2(TC加热升温至9(TC,需用时129秒,其热效率为19.53大卡/分钟;将炒菜锅锅底壁厚减薄为Iran时,其热效率与锅底厚为1.18mm相比增加较少,但是在放入食用油加热时,相同条件,出现油烟的时间提前到49秒,加热时间为61秒时,油温已达21(TC。经过观察分析证明,普通炒菜锅出现油烟在开火后50秒70秒,煎炒肉丝、肉片在20秒左右就可完成,因此,在开火后50秒至100秒是产生油烟的时间范围。采用燃气灶火焰炒一盘500750克的菜,需要开大火用时3分30秒4分30秒,为实现防止油烟的产生,并保留烹炒时的爆炒效果,设计制成如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的采用钢铁材料制造的、由防油烟炒菜锅及防油烟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防油烟炒锅的主体也可分解成防油烟金属圈及锅体两个独立部件。其炒锅锅体内部的轮廓形状为球冠状,炒锅的壁厚是在锅底中心部位直径巾90關巾130mni以上至锅体外面直径。215ram处以下部位的壁厚比锅底中心部位的壁厚加厚0.2-2.4腿,其加厚部位是凸现在锅体外侧,炒锅锅底中心部位的厚度及炒锅上边口至凸现加厚处以上的厚度为1.0~2.5咖;炒勺的外轮廓为球冠状,与炒锅的内轮廓相吻合,炒勺的直径为。90,O165mra,炒勺勺柄有定位孔与炒锅锅柄定位销配合。经试验得知,当炒锅锅底壁厚为2,5mm,防油烟金属圈壁厚为0.2^0.4mm时,虽然具有了防油烟的作用,但是由于其锅底较厚,影响了热量的传导,热效率相对较低。采用炒锅锅底壁厚为1.01.15ran,防油烟金属圈壁厚为2.4mm时,在炒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油温由8(TC开始,开大火加热100秒,油温达到21(TC,仍无油烟出现。利用上述防油烟炊具的特征,将炒菜锅锅体内部球冠状轮廓形状的底部改变为平底,炒锅的壁厚是在平底锅底的中心部位直径O90ira^O130隨以外至锅体外面直径O215mm处以下部位的壁厚比锅底中心O90nnO130mm以内处壁厚加厚0.2~2.4咖,其加厚部位是凸现在锅体外侧,炒锅锅底中心部位直径O90raraOl30mm以内处的厚度及炒锅上边口至凸现加厚处以上的厚度为1.02.5mm;炒勺为圆形平板状,可放入炒锅内与锅底吻合,炒勺的直径为。90mm^。165mm,炒勺勺柄有定位孔与炒锅锅柄处定位销配合。在炒锅内放入炒勺,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止油烟产生的效果,炒勺移动后可以增加爆炒的效果。利用防油烟炊具解决了炒菜时锅内产生油烟的问题,但是应特别指出炒菜锅的外部极易挂满油渍,它也会产生油烟,油渍积累过多时影响导热效果。炒锅外的油渍是在锅内完成炒菜出锅时,将炒锅倾转,锅内的食用油流到炒锅上边口处,将炒锅再翻转回水平状态时,粘在炒锅上边口的一部分油将由上向下流淌到锅外。采用上述0165咖的防油烟炒勺,将炒好的菜盛到盘子里,尤其是当炒锅内剩余的食用油较多时,可以避免锅外挂油的问题。在需要倾转炒锅出菜时,炒菜出锅后应及时清洗炒锅,或用抹布擦拭锅外的油渍,以免油渍积存在炒锅外面。热传导性能好、洁净的无油烟炒锅是烹炒时所需要的条件。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防油烟炊具,在保留传统炒菜爆炒效果的条件下,消除了炒菜时产生的油烟,本发明炒菜锅制成重量为13601500克时,与现有的无油烟炒锅相比,重量相对较轻,其操作方法简单,对于传统的普通炒菜锅,配置适宜的防油烟金属圈就可以达到防油烟的效果,其制造成本低。图l是炒菜锅内轮廓为球冠状、锅体外焊接防油烟金属圈、锅内放入炒勺的剖视图,图2是炒菜锅内轮廓为球冠状、锅体外以螺丝杆联结防油烟金属圈及螺母的剖视图,图3是平底炒菜锅锅体外焊接了防油烟金属圈、锅内放入炒勺的剖视图,图4是平底炒菜锅锅体外以螺丝杆联结防油烟金属圏及螺母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l为锅体,2为防油烟金属圈,3为炒勺,4为螺丝杆,5为螺母,6为定位销,7为定位孔。具体实施例方式如说明书附图1及附图3所示的防油烟炒菜锅,将炒菜锅锅体1及防油烟金属圈2采用铸造或锻造的生产方式一次整体制造出其组合体。炒锅的壁厚加厚处下端直径,也就是防油烟金属圈的下端开口处的内径应小于或等于燃气灶灶头最外围燃烧出气孔部位的直径。已知铜的瑢点为1083°C,铝的熔点为660'C,铜的热传导系数为0.9卡/厘米'秒.度,比铝的热传导性能更好,铜的热传导系数是铝的1.786倍,因此,选择铜、铝材料做防油烟金属圈2,其效果更好。实施例1、采用平均壁厚为1.87mm,锅口直径为30cm,炒锅总重量为1600克,以普通钢板材质制成的炒菜锅,炒锅内轮廓为球冠状,半径R475imm锅体1外焊接上口直径为197ram,下口直径为lllmm,其平均壁厚为1.32mm,重量为238克的防油烟金属圈2,炒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食用油在炒锅内所占面积的直径为105mm,燃气灶灶头最外围出气孔处直径为116ram,开大火加热试验如表3:表3<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采用上述条件进行炒菜,在燃气灶开大火60秒后放入葱花,稍后放入经酱油、淀粉浸泡过的肉丝或肉片,待肉丝或肉片颜色改变后,将蔬菜倒入锅内翻炒,与传统炒菜方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冷锅炒第一锅菜时,需增加30秒的升温时间,在连续热锅炒菜时,因其热储量的增加,其用火时间可适当縮短。采用上述炒锅及防油烟金属圈的结构特征,在炒锅内放入炒勺3,炒勺3的外轮廓为球冠状,与炒锅的内轮廓相吻合,炒勺3的直径在090,0165ram范围内,选择直径为OlOOmm^O120mm的炒勺3放入锅内,将炒勺3勺柄的定位孔7与炒锅锅柄定位销6配合,可以限制炒勺的移动,加入炒勺3可以进一步提高炒锅的热量储藏,增加了爆炒效果。在炒锅内煎炸食物用油量较多时,可选用直径165mm的大炒勺,在炒勺3上均匀分布钻孔,孔径为35mm,钻孔的炒勺3兼有漏勺的功能。实施例2、采用平均壁厚为1.15mm,锅口直径为30.5cm,炒锅总重量为1130克,以普通钢板材质制成的炒菜锅,炒锅锅体1内轮廓为球冠状,半径R=170mm;在燃气灶灶头支架上放置防油烟金属圈2,防油烟金属圏2的形状、尺寸、重量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炒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食用油在炒锅内所占面积的直径为110mm,燃气灶灶头及其支架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开大火试验如表4:表4<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3、采用平均壁厚为1.2mm,锅口直径为30cra,炒锅总重量为1190克,以普通钢板材质制成的炒菜锅,炒锅锅体1内部主要部分是球冠状轮廓形状,其锅底为平底,炒锅平底外侧直径为160nrai,在锅体1外焊接防油烟金属圈2或将防油烟金属圈2放置在燃气灶灶头的支架上,防油烟金属圈2内轮廓与炒锅锅体1外面直径0215mm处以下部位的外轮廓吻合,防油烟金属圈2的下端开口处内径为Oll0m迈,其平均壁厚为1.32mm,重量为240克,燃气灶灶头及其支架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在炒锅内放入40ml食用油,由于是平锅底,食用油所覆盖锅底的面积较大,油温由8CTC开始,开大火加热至89秒时,油温达到21(TC无油烟发生。在本实施例的条件下,撤掉防油烟金属圈2进行对比试验,油温由8CTC开始,开大火加热至55秒,油温达到180'C时,己发现油烟发生。实施例4、如说明书附图2及附图4所示,防油烟金属圈2由铜、铝材料制成,在锅体1的外面均匀分布焊接34个螺丝杆4,防油烟金属圈2在相应的位置钻孔后放入,以螺母5将防油烟金属圈2紧固在锅体1上。实施例5、如说明书附图1及附图3所示,炒菜锅的锅体1与防油烟金属圈2是两个可分离的独立部件,防油烟金属圈2放置或固定在燃气灶灶头的支架上,防油烟金属圈2由钢、铁、铜、铝材料制成。实施例6、如说明书附图1及附图3所示,在炒锅锅体1内放置炒勺3,球冠状或平板状的炒勺3均可以进一步控制调整食用油的升温速度,增加烹炒时爆炒的效果,为限制炒勺3在炒锅内的移动,炒勺3勺柄设置定位孔7与炒锅锅柄定位销6配合,在炒勺3上均匀分布钻孔,钻孔后的炒勺3兼有漏勺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以钢、铁材料制造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锅锅体(1)内部的轮廓形状为球冠状,炒锅的壁厚是在锅底中心部位直径Φ90mm~Φ130mm以上至锅体(1)外面直径Φ215mm处以下部位的壁厚比锅底中心部位的壁厚加厚0.2~2.4mm,其加厚部位是凸现在锅体(1)外侧,炒锅锅底中心部位的厚度及炒锅上边口至凸现加厚处以上的厚度为1.0~2.5mm;炒勺(3)的外轮廓为球冠状,与炒锅的内轮廓相吻合,炒勺(3)的直径为Φ90mm~Φ165mm,炒勺(3)勺柄有定位孔(7)与炒锅柄定位销(6)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防油烟金属圈(2)及锅体(1)组合成炒锅的主体,防油烟金属圈(2)由铜、铝材料制成,在锅体(l)的底部均匀分布焊接34个螺丝杆(4),防油烟金属圈(2)在相应的位置钻孔后放入,以螺母(5)将防油烟金属圈(2)紧固在锅体(1)上;在炒勺(3)上均匀分布钻孔,孔径为3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锅体部分是采用钢板将锅体(1)与防油烟金属圈(2)分别下料冲压成型后,以焊接的方式将锅体(l)与防油烟金属圈(2)组合为一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的锅体(i)及防油烟金属圈(2)采用铸造或锻造的生产方式一次整体制造出其组合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的锅体(1)与防油烟金属圈(2)是两个可分离的独立部件,防油烟金属圈(2)放置或固定在燃气灶灶头的支架上,防油烟金属圈(2)由钢、铁、铜、铝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锅体(i)内部球冠状轮廓形状的底部改变为平底,炒锅的壁厚是在平底锅底的中心部位直径O90mm^O130ram以外至锅体(1〉外面直径O215mm处以下部位的壁厚比锅底中心O90nm^0130mm以内处壁厚加厚0.22.4mm,其加厚部位是凸现在锅体外侧,炒锅锅底中心部位直径O90mmO130mm以内处的厚度及炒锅上边口至凸现加厚处以上的厚度为1,02.5咖;炒勺(3)为圆形平板状,可放入炒锅内与锅底吻合,炒勺(3)的直径为090,0165mm,炒勺(3)勺柄有定位孔(7)与炒锅柄处定位销(6)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防油烟金属圈②及锅体(i)组合成炒锅的主体,防油烟金属圈(2)由铜、铝材料制成,在锅体(i)的外面均匀分布焊接36个螺丝杆(4),防油烟金属圈(2)在相应的位置钻孔后放入,以螺母(5)将防油烟金属圈(2)紧固在锅体(1)上;在炒勺(3)上均匀分布钻孔,孔径为35ram。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的锅体部分是采用钢板将锅体U)与防油烟金属圈(2)分别下料冲压成型后,以焊接的方式将锅体a)与防油烟金属圈(2)组合为一体。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的锅体(U及防油烟金属圈(2)采用铸造或锻造的生产方式一次整体制造出其组合体。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菜锅的锅体(1)与防油烟金属圈(2)是两个可分离的独立部件,防油烟金属圈(2)放置或固定在燃气灶灶头的支架上,防油烟金属圈(2)由钢、铁、铜、铝材料制成。全文摘要一种以钢、铁材料制造的由炒菜锅及炒勺组成的防油烟炊具,其特征是炒锅锅体(1)内部的轮廓形状为球冠状,炒锅的壁厚是在锅底中心部位直径Φ90mm~130mm以上至锅体(1)外面直径Φ215mm处以下部位的壁厚比锅底中心部位的壁厚加厚0.2~2.4mm,其加厚部位是凸现在锅体(1)外侧,炒锅锅底中心部位的厚度及炒锅上边口至凸现加厚处以上的厚度为1.0~2.5mm;炒勺(3)的外轮廓为球冠状,与炒锅的内轮廓相吻合,炒勺(3)的直径为Φ90mm~165mm,炒勺(3)勺柄的定位孔(7)与炒锅锅柄定位销(6)配合。选择适宜尺寸的炒勺(3)与炒锅配合可获得最佳效果。本炊具可以控制调整食用油的升温速度,增加了烹炒时爆炒的效果,完全可以防止油烟的产生,其操作方法简单,产品制造成本低。文档编号A47J27/00GK101474035SQ20091000346公开日2009年7月8日申请日期2009年1月1日优先权日2008年9月28日发明者刘年路申请人:刘年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