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饼铛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019阅读:8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饼铛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厨房用电热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烤制煎饼类产品的电饼铛。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电饼铛产品,主要由可以上下夹合烤制食品的上下铛体及固 定在每一^N当体外的外壳体组成;每一,当体及与其相连的外壳体之间的内部空间 采用石棉(又称为硅棉)作为铛体的保温材料,从而使铛体的高温不会大量传导至 外壳体,使外壳体上的鹏位于安全驗范围内,使用人在《顿电饼铛时不至于被 铛体的高温烫伤。为了减少铛体的热量向外壳体传递,有人采用在铛体及外壳体之 间的内部空间内设置隔热SM,如专利号为200520128506.7,名称为"一种电饼铛" 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金属隔热 与电热发热管之间设置为空腔,金属隔热基板 与铛体的外壳体之间i真充硅棉,使电热体上的热量不会通过石棉直接并大量地被传 导到外部,减少传导性散热,使铛体内保持足够的皿。其中隔热基板的主要功能 是隔离石棉与电热体使其之间不能直皿触,减少传导性散热。
但上述方案的共同特点是在电饼铛中使用了石棉作为隔热材料,并主要以减少 传导性散热为目的作出的设计,禾U用石棉隔离传导性热量,而石棉是一种不利于身 体健康的材料,在产品的生产、运输或{顿过程中,如果其被人食用将导M人身 损害的后果。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的热力学实验理i仑,热量传递一般有直接4专导、辐射和对流交换等方 式。传统的石棉材料虽然其阻碍热量的直銜专导非常有效,但由于其表面具有的毛 刺和呈纤维状,其反射辐射性热量的能力就比较差。家用电器产品一般比较小,相
对于工业上锅炉等大能量设备,总体用热量比较小,因iW家用电器产品的热量控
制,必须在相对精确分析热量传递方式的基础谓应采取隔热措施。传统电饼铛产
品采用的隔热方式,是应用传统的大用能设备的隔热方法。
我们根据对现有技术及产品特点的分析,我们提出一种具有新型内部隔热结 构,可以使电饼铛内的热量能够被较好的保留不被大量散发,电饼铛外壳MS也
4能够被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且不用使用石棉作为隔热材料的电饼铛,包括铛体、固 连在戶腿铛体外侧的外壳体和设置在^M铛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电加热元件,其 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紧固在所述铛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外壳 体之间设置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具有由底壁和侧壁所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罩
盖所述电加热元件,所述聚热罩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内侧面是平滑的表面;所 述聚热罩与所述电加热元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腔。
所述铛体是电饼铛的主体部分,其外侧被电热体加热而其内侧可以煎烤食物, 一般电饼铛包含有上下两^N当体,在所述铛体的外侧再设置有外壳体,从而使电饼 铛工作时其高温能够被保持也不会灼伤使用人。
为了使所述电加热元件的热量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给铛体并且寿命高,所述电加 热元件一般是金属管状的电热器,发热金属管体贴在铛体的夕卜侧并予以固定。为了 提高热传导效果,其中一种改进的方案是,可以将呈管状的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横截 面设计为基本呈半圆形的形状,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下平面即非弧形的部分贴在 所述铛体上。呈管状的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半圆形弧段的弧度可以稍稍大于冊度, 也可以小于稍稍180度,这样由于所述电加热元件与铛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加大,可 以傲万述电加热元件的热量更加充分地,趙衝专导给铛体。另一种改进的方案是, 在所述铛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沟槽,所述电加热元件可拆卸地嵌装在戶皿铛体的外 侧沟槽内,这样也可以增加电热元件与铛体之间的热传导效率。
热量传递一般有直接传导、辐射和对流交换等方式。其中电热管加热器的热量 主要以热传导和热辐射的方式向周围传递。因此在铛体上安装的电加热元件的热量,
不仅大部分M:接传导给铛体本身,而且还有部分热量以辐射和传导方式向周围传
递。为此,戶腿电加热元件与戶腿外壳体之间设置聚热罩,戶脱聚热罩具有由底壁 和侧M^形成的容纳腔,F脱容纳腔罩M^述电加热元件;戶腿聚热罩与所述电加 热组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腔。为提高对辐射热量的反射功能,所述聚 热罩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内侧面具有平滑的表面。所谓平滑的表面,在实际应 用中并不表明内侧面完全不能具有加工顿lj、为安装其它配件而具有的孔、凸台、 台阶等辅助结构,而是齡反射内表面比较光滑,除所述聚热罩本身的壁体外,内 表面没有添附其它如可以吸热或散热的辅助筋条等辅助部〗牛。首先不考虑罩体材质
5的情况下,所述聚热罩内的辐射热量能够大量地被反射到内部容腔所包容的铛体上 或电加热元件上。
因此,所述聚热罩与所述电加热元件之间具有间隔腔而没有直皿触从而不会 直接吸收电加热元件的传导热量,而且由于戶,容纳腔罩盖所述电加热元件,通过 所述聚热罩将电加热元件的辐射热予以反射到铛体或电加热元件上而不会向铛体外 侧的外壳体传递。所述聚热罩仅仅只会吸收部分辐射热及通过空气交换吸收部分交 换热量;由于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也具有间隔腔,戶腐聚热罩上积累的热 量也不会直銜专导给所述外壳体。这样铛体外侦啲外壳体仅仅只能交换到通过内部 空气交换和传导的热量,从而外壳体的,比较低,控制在人体能够接触的安全温 度范围内。所述罩盖,是指由于所述聚热罩具有由底壁和侧壁所形成的容纳腔,从 而戶腐容纳腔不仅可以盖在所述电热元件的上面,而且可以全部包容所述电热元件, 使电热元件的热量基本上可以被汇聚在臓容纳腔所覆盖的区域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戶脱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部位具有凹陷区域,通 过该凹陷区域可以为放置或安装电饼铛的电控制器^il供平台。所述凹陷区域的凹 陷方向是向所述聚热罩的内部方向凹陷。在戶,凹陷区域内还可以设置一些与电控 制器件安装装配有关的支架、安装 L等。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戶,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区域设置有聚热罩中心 孔,进而为将所述聚热罩本身固定或定位提供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铛体的夕卜侦睏连有与所述聚热罩中心孑虚配
的凸出柱,所述聚热罩通过戶;M聚热罩中心 L套在戶;M凸出柱上,所述凸出柱的顶 端顶在戶脱外壳体的内侧。通过戶脱凸出柱不仅可以将戶脱铛体与戶脱外壳体连接 起来,有效防止所述外壳体的中空部位在摔击时产生破裂,提高所述外壳体的结构 强度,而且可以为所述聚热罩定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凸出柱的顶 端设置有凸出柱螺孔,螺钉穿过戶;M外壳体并旋入紧固在所述凸出柱螺孔内进而将 戶,外壳体固定在戶;M凸出柱上。其次,所述凸出柱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还可以设置 隔热垫,减少两者之间的热传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戶;M凸出柱上具有外径尺寸大于戶;M聚热罩中心
6孔内径的台阶,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具有套通孔并通过所述套通孔套在位于
所述台阶上部的戶万述凸出柱上;所述聚热罩通过戶;M聚热罩中心孔套在位于所述台 阶上部的所述凸出柱上,所述定位套两端分别顶压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这样通过套在位于戶腿台阶上部的所述凸出柱上的戶腿定位套,将所述聚热罩可靠 地予以定位固定,在使用不会晃动或脱落。其中所述定位套可以用隔热材料制成, 也可以在所述定位套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隔热垫。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热罩的侧壁沿口基本接近所述铛体的夕卜侧 周边或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周边,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所述聚热罩内热空气和腔外空气 之间的热传导和交换,又可以减少所述聚热罩与所述铛体^^f^外壳体之间的直接 热传导。所述聚热罩的侧壁沿口,是所述聚热罩的侧^^f形成的罩口部位,该罩口 部位的尺寸基本上与戶腿铛体外侦啲周边^^f述外壳体的内侦l调边的尺寸接近,进 而可以使该罩口部位基本接近但不直接连接或不完全连接所述铛体外侦啲周边或所 述外壳体的内侧周边,仅仅预留松配合安装间隙即可。由于,铛体一般设置为平 板状,四周具有与戶脱外壳体配合安装定位的凸沿边,所以戶腿铛体的夕卜侦调边是
指所述铛体外侧的四周凸沿外轮廓部位;而由于所述外壳体一般设置为罩做,所 以所述外壳体的内侦l调边是指戶脱外壳体的沿口部位。在装配时,戶腿铛体夕刚的 周边与戶皿外壳体的内侧周边的沿口部位上下抿合定位,所述聚热罩的侧壁沿口也 基本接近该抿合定位部位或所述铛体的夕刚周边。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位于戶脱电加热元件所在区域之外的戶脱铛体的 外侧设置有小凸台,戶皿,热罩搁置在所述小凸台上。这样戶,聚热罩虽然设置在
所述铛体的外侧但搁置在高于戶;M铛体的外侧平面的所述小凸台上,使所述聚热罩 的沿口部位或其它部位不会^p直接与戶;M铛体的夕卜侧平面接触,M^、所述铛体向 戶,聚热罩传导热量。
所述聚热罩在0M电饼铛内需要定位固定,除了上面已经提出的采用所述凸出 柱与定位套配合定位的方案外,还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定位方案
i.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小凸台上设置有定位螺孔,所述聚热罩
上设置有罩体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罩体通孔并旋入所述定位螺孔内进而将所述聚热
罩固定在所述小凸台上。可以是,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上设置2个以上的支撑 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所述聚热罩上设置有罩体通 L螺钉穿
过所述罩体通 L并旋入紧固在所述支撑柱螺孔内进而将戶;M聚热罩固定在各个戶;M 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聚热罩之间设置隔热垫。
3.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上设置2个以上的支撑柱, 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在所述聚热罩的侧壁外表上固连固定支架, 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固定支架孔,所述螺钉穿过戶;M固定支架孔并旋入紧固在所述 支撑柱螺孔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的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 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置隔热垫。
4.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螺钉穿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将所述聚热罩固 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所述外壳体的内侧与所述聚热罩之间设置隔热垫。
上述的隔热垫不仅在旋紧时起到缓冲作用,而且在使用时可以起到隔热作用, 减少戶;M聚热罩向戶,外壳体的热传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聚热罩的内侧面是镜面或具有光滑的电镀 层。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对电热元件的热辐射能量的反射能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聚热罩为镀锌铁板、不锈钢板或抛光铝板制成。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填充 无石棉隔热材料。这样即使在铛体内填充隔热材料,也不含石棉,减少对人身的损 害。特别还可以是,设置可耐高温的封闭包装袋,所述封闭包装袋内填充无石棉隔 热材料并设置在戶,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 以是,戶;f^闭包,呈环形并s^戶;M凸出柱上;戶;^闭包装袋内±真充无石棉 隔热材料并设置在戶,聚热罩与戶;M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这样可以将隔热材料 预先在特定的工序统一组装密封,不仅會^做到定量,而且由于专业协作成本减低, 有利于提高后工序装配时的效率和对车间环境的污染。
禾拥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i.由于所述聚热罩与所述电热元件之间具有间隔腔而没有直^触从而不会
8吸收电热元件的传导热量;由于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也具有间隔腔,戶腿
聚热罩上积累的热量也不会直銜专导给戶;M外壳体。
2. 由于所述聚热罩具有容纳腔并罩盖、容纳所述电加热元件,可以通过所述 聚热罩将电热元件的辐射热予以反射到铛体或电热元件上而不会向铛体外顶啲外壳 体传递,使电热元件的热量基本上可以被汇聚在所述容纳腔所覆盖的区域内。
3. 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横截面设计为基本呈半圆形的形状,其中所述电加热元 件的下平面即非弧形的部分贴在所述铛体上,所述电加热元件与铛体之间的接触面 积加大,可以{妙万述电加热元件的热量更加充分地!趙銜专导给铛体。
4. 所述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部位具有凹陷区域,通过该凹陷区域可以为放置 或安装电饼铛的电控制器mi供平台。
5. 由于所述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区域设置有聚热罩中心孔,进而为将所述聚 热罩本身固定或定位提供方便。
6. 由于所述铛体的外侧固连有凸出柱,通过所述凸出柱不仅可以将所述铛体 与戶;M外壳体连接起来,有效防lh^f述外壳体的中空部位在摔击时产生破裂,提高 所述外壳体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为所述聚热罩定位。
7. 由于所述凸出柱上设置了定位套,这样通过所述定位套,可以将所述聚热 罩可靠地予以定位固定,在4tffi不会晃动或脱落。
8. 由于所述聚热罩的侧壁沿口基本接近所述铛体的外侧周边或所述外壳体的 内侧周边,这样可以尽量M^戶脱聚热罩内热空气和腔外空气之间的热传导和交换, 又可以减少戶诚聚热罩与戶诚铛体^^脱外壳体之间的直接热传导。
9. 由于在所述铛体的夕卜侧设置有小凸台,所述聚热罩可以搁置在所述小凸台 上,f妙万述聚热罩的沿口部位或其它部位不会全部直接与戶腐铛体的外侧平面接触,
减少戶;M铛体向所述聚热罩传导热量。
10. 由于戶脱聚热罩与戶服外壳体之间定位體上设置隔热垫,不仅在旋紧时 起到缓冲作用,而且在使用时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减少戶腿聚热罩向所述外壳体的 热传导。
11. 由于所述聚热罩的内侧面是镜面或具有光滑的电镀层。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对电热元件的热辐射能量的反射能力。
12.由于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填充无石棉隔热材料特别是 采用封闭包装袋予以包装,这样可以将隔热材料预先在特定的工序统一组装密封, 不仅能够做到定量,而且由于专业协作成本减低,有禾盱提高后工序装配时的效率 和对车间环境的污染。
由于本发明具有上述优点,使本发明可以用于电饼铛等具有类似结构的电热器 具。下面结合附图对应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予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所述电饼铛的分解结构示意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的电加热元件3的一种改进方案的结构示意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聚热罩4与外壳体2及铛体1 之间连接结构的剖视示意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聚热罩4内侧面设置电镀层14 的剖视示意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聚热罩4与外壳体2之间的间 隔腔内设置环形封闭包装袋10及无石棉隔热材料9的剖视示意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S—步方案中铛体1的外侧设置小凸台6的 剖视示意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用螺钉将聚热罩4固定在铛体 1上的小凸台6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s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戶;^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在用螺钉穿过聚热罩4侧壁外
表面的固定支架8和外壳体2内侧面20上的支撑柱21将聚热罩4固定在外壳体2 上的剖视示意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牵,一步方案中用螺钉穿过聚热罩4上的罩体 通孔45并将聚热罩4固定在外壳体2上的支撑柱21上的分解结构示意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所述电饼铛进一步方案中用螺钉穿过聚热罩4的中心 孔44并将聚热罩4固定在外壳体2内侧的剖视示意图。
10具体实 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 一种电饼铛,包括铛体1、固连在所述铛体1夕卜侧的外壳体2和 设置在所述铛体1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的电加热元件3,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3紧 固在戶;M铛体1上;在所述电加热元件3与所述外壳体2之间设置聚热罩4,如图3 和图4所示,聚热罩4具有由底壁41和侧壁42所形成的容纳腔40,所述容纳腔40 罩盖所述电加热元件3,所述聚热罩4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3的内侧面411是平 滑的表面;所述聚热罩4与所述电加热元件3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腔。
戶诚铛体1是电饼铛的主体部分,其夕卜侧被电热体3加热而其内侧可以煎烤食 物,电饼铛包含有上下两^f当体l,在所述铛体1的夕卜侧在设置有外壳体2,从而使 电饼铛工作时其高温能够被保持也不会灼伤使用人。
为了^妙万述电加热元件3的热量能够高效率地传导给铛体1并且寿命高,所述 电加热元件3 —般是金属管状的电热器,发热金属管体紧紧贴在铛体的外侧并予以 固定。为了提高热传导效果, 一种改进的方案是,如图2所示,可以将呈管状的所 述电加热元件3的横截面设计为基本呈半圆形的形状,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下平 面即非弧形的部分贴在所述铛体1上。这样由于戶服电加热元件与铛体之间的接触
面积加大,可以使所述电加热元件3的热量更加充分地Mi:接传导给铛体1。
戶皿聚热罩4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3的内侧面411具有平滑的表面,从而实 I舰辐射热量的反射功能。所谓平滑的表面,在实际应用中并不表明内侧面完全不 能具有加工顿U、为安装其它配件而具有的孔、凸台、台阶等辅助结构,而是齡 反射内表面比较光滑,除所述聚热罩本身的壁体外没有其它辅助筋条等部件,在首 先不考虑罩体材质的情况下,所述聚热罩内的辐射热量能够大量地被反射到内部容 腔所在的铛体上或电加热元件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1所示,所述聚热罩4的底壁41的中央部 位具有凹陷区域43,通过该凹陷区域43可以为放置或安装电饼铛的电控制器f顿 供平台。,如图i所示,戶;M聚热罩4的底壁4i的中央区
域设置有聚热罩中心孔44,进而为将所述聚热罩4本身固定或定位提供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1所示,所述铛体1的外侧固连有与所述聚 热罩中心孔44适配的凸出柱11,所述聚热罩4通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44套^^f述 凸出柱11上,所述凸出柱11的顶端顶在所述外壳体2的内侦U。通过所述凸出柱11 不仅可以将所述铛体1与所述外壳体2连接起来,有效防止戶皿外壳体2的中空部
位在摔击时产生破裂,提高戶;M外壳体2的结构强度,而且可以为所述聚热罩4定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1所示,所述凸出柱11的顶端设置有凸出柱 螺孔111 ,螺钉B穿过戶腿外壳体2并旋入紧固在所述凸出柱螺孔111内进而将所 述外壳体2固定在所述凸出柱11上。所述凸出柱11与所述外壳体2之间还可以设 置隔热垫7,减少两者之间的热传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3所示,所述凸出柱11上具有外径尺寸大 于所述聚热罩中心 L 44内径的台阶12;还包括定位套5,所述定位套5具有套通孔 50并通过所述套通孔50套在位于胸丞台阶12上部的所述凸出柱11上;所述聚热 罩4通过戶皿聚热罩中心孔44套在位于所述台阶12上部的所述凸出柱11上,戶皿 定位套5两端分别顶压在戶脱聚热罩4与戶脱外壳体2之间。这样通过套在位于所 述台阶12上部的所述凸出柱11上的所述定位套5,将0M聚热罩4可靠地予以定 位固定,在使用不会晃动或脱落。其中戶腿定位套5可以用隔热材料制成,也可以 在所述定位套5与戶;M外壳体2之间设置隔热垫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4所示,在戶皿聚热罩4的内侧面具有光滑 的电镀层14。这样的结构可以有效提高对电热元件的热辐射能量的反射能力。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3所示,所述聚热罩4的侧壁沿口 421基本 接近所述铛体1的夕卜侧周边13,这样可以尽量减少所述聚热罩4内热空气和腔外空
气之间的热传导和交换,又可以M^、戶;f^聚热罩4与所述铛体1之间的直接热传导。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5所示,设置可耐高温的封闭艘袋10,所 ^if闭包装袋10呈环形并套在所述凸出柱11上;戶JMM闭爐袋10内填充元石棉
12隔热材料9并设置在所述聚热罩4与所述外壳体2之间的间隔腔内。这样可以将隔 热材料9预先在特定的工序统一组装密封,不仅能够做到定量,而且由于专业协作 成本减低,有利于提高后工序装配时的效率和对车间环境的污染。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6所示,在位于所述电加热元件3所在区域 之外的所述铛体1的外侧设置三个小凸台6,所述聚热罩4搁置在所述小凸台6上。 这样所述聚热罩4虽然设置在所述铛体1的外侧但搁置在高于所述铛体1的外侧平 面的所述小凸台6上,使戶皿聚热罩4的侧壁沿口 421及其它部位不会全部直接与 所述铛体1的外侧平面接触,减少所述铛体1向所述聚热罩4传导热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7所示,所述小凸台6上设置有定位螺孔61, 所述聚热罩4上设置有罩体通 L 45;螺钉B穿过罩体通 L 45并旋入所述定位螺孔 61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4固定在所述小凸台6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9所示,在所述外壳体2内侧面20上设置4 个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211,所述聚热罩4上设置有 罩体通 L 45,螺钉B穿过罩体通孔45并旋入紧固在戶,支撑柱螺孔211内进而将 所述聚热罩4固定在各个所述支撑柱21上,所述支撑柱21与所述聚热罩4之间设 置隔热垫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8所示,在所述外壳体2内侧面20上设置4 个支撑柱21,所述支撑柱21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在戶,聚热罩4的侧壁外 赴固连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支架8设置有固定支架孔,戶脱螺钉B穿过》谜固 定支架孔并旋入紧固在戶腿支撑柱螺 L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4固定在戶脱外壳体2 内侧面的支撑柱21上;所述支撑柱21与戶皿固定支架8之间设置隔热垫7。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如图10所示,螺钉B穿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44 将戶,聚热罩4固定在所述外壳体2的内侧,所述外壳体2的内侧与所述聚热罩4 之间设置隔热垫7。隔热垫7不仅在旋紧时起到缓冲作用,而且在使用时可以起到 隔热作用,减少戶,聚热罩4向所述外壳体2的热传导。
权利要求
1. 一种电饼铛,包括铛体、固连在所述铛体外侧的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铛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电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紧固在所述铛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具有由底壁和侧壁所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罩盖所述电加热元件,所述聚热罩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内侧面是平滑的表面;所述聚热罩与所述电加热元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部位具有凹陷区域。
3.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底壁的中央区域设置有聚热罩中心孔。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铛体的外侧固连有与所述聚热罩中心孔适配的凸出柱,所述聚热罩通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套在所述凸出柱上,所述凸出柱的顶端顶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柱的顶端设置有凸出柱螺孔,螺钉穿过所述外壳体并旋入紧固在所述凸出柱螺孔内进而将所述外壳体固定在所述凸出柱上。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柱上具有外径尺寸大于所述聚热罩中心孔内径的台阶,还包括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具有套通孔并通过所述套通孔套在位于所述台阶上部的所述凸出柱上;所述聚热罩通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套在位于所述台阶上部的所述凸出柱上,所述定位套两端分别顶压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侧壁沿口基本接近所述铛体的外侧周边或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周边。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电加热元件所在区域之外的所述铛体的外侧设置有小凸台,所述聚热罩搁置在所述小凸台上。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凸台上设置有定位螺孔,所述聚热罩上设置有罩体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罩体通孔并旋入所述定位螺孔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固定在所述小凸台上。
10.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上设置2个以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所述聚热罩上设置有罩体通孔,螺钉穿过所述罩体通孔并旋入紧固在所述支撑柱螺孔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固定在各个所述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与所述聚热罩之间设置隔热垫。
11. 根据权利要求l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上设置2个以上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设置有支撑柱螺孔,在所述聚热罩的侧壁外表上固连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有固定支架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固定支架孔并旋入紧固在所述支撑柱螺孔内进而将所述聚热罩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侧面的支撑柱上;所述支撑柱与所述固定支架之间设置隔热垫。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螺钉穿过所述聚热罩中心孔将所述聚热罩固定在所述外壳体的内侧,所述外壳体的内侧与所述聚热罩之间设置隔热垫。
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的横截面基本呈半圆形,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的下平面贴在所述铛体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的内侧面是镜面或具有光滑的电镀层。
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罩为镀锌铁板、不锈钢板或抛光铝板制成。
16.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填充无石棉隔热材料。
1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耐高温的封闭包装袋,所述封闭包装袋内填充无石棉隔热材料并设置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
1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饼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耐高温的且呈环形的封闭包装袋,所述封闭包装袋套在所述凸出柱上;所述封闭包装袋内填充无石棉隔热材料并设置在所述聚热罩与所述外壳体之间的间隔腔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饼铛,包括铛体、固连在所述铛体外侧的外壳体和设置在所述铛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的电加热元件,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紧固在所述铛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加热元件与所述外壳体之间设置聚热罩,所述聚热罩具有由底壁和侧壁所形成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罩盖所述电加热元件,所述聚热罩的朝向所述电加热元件的内侧面是平滑的表面;所述聚热罩与所述电加热元件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分别具有间隔腔。通过所述聚热罩将电热元件的辐射热予以反射到铛体或电热元件上而不会向铛体外侧的外壳体传递,使电热元件的热量基本上可以被汇聚在所述容纳腔所覆盖的区域内。本发明可适用于电饼铛等具有类似结构的电热器具。
文档编号A47J37/06GK101480319SQ20091003689
公开日2009年7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2日
发明者吴培胜, 陆社本 申请人:佛山市富士宝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