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52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技术领域[0001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尤其涉及人的睡眠用品。
背景技术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良好的睡眠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工作和生活。保持良好的睡 眠环境——温度、湿度和空间是提高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多少年来人们睡眠传统是夏睡 凉席,冬季盖棉被、垫棉褥保暖。现在炎热夏天辅以风扇、空调设备降低室内温度,冬天则用 暖气设备或空调来提高室内温度。其缺陷是冬季人睡在棉被里,睡眠空间有限,被子裹身, 身体受压,棉被还易滑落而受凉;被内温度、湿度无法调节,或温度不均勻、或干燥,或出汗 潮湿,刺激皮肤,无法入睡;用暖气或空调设备升高或降低室内温度,升降温的空间大,不该 升降温的家具和室内陈设也消耗能量,一夜下来浪费的能量太多;还有室内空气污浊、噪音 干扰,也影响睡眠。因此,人们为了获得更加舒适的睡眠环境,对睡眠用品进行研究和改进。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一种温控棚架罩被”(ZL01202138. 3)是由滑轮、支杆和棚 杆构成棚式支架,支架内面接有罩被,与风机连接的吹风管设于被罩的空间内。这种罩被有 充裕的睡眠空间和送风气流。其缺点是没有湿度调节装置;需要独立的冷暖风机,在冬季 人们需要的是能直接传导的热量,而不是热风;被罩与支架各自独立、支架下设滑轮,支架 杆的调整机复杂,装拆不便,拆后体积大,不易收藏;风直接吹进被罩,易污染,清洗困难。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开的“自动调温骨架被”(ZL200520090762. 1),被子内部夹层中 间均分布有电热线,电热线一端连接电源开关,电热线另一端构成闭合回路,与被子相配合 有起支撑作用的若干龙骨架。其缺陷是被子夹层中间设电热线,将被子固定在龙骨架上, 电热线产生的热量是由上而下传导,不符合热气流传导原则,不利于人体睡下部位接受到 热量;刚性支架和柔性被子组合,支架多,装拆不便;电热线置于被子夹层,拆洗困难。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开的“睡眠用恒温被”(ZL200520(^9192. 5),由骨架、顶盖、围 幔、电热丝、温度传感器、温度控制器组成,骨架穿在顶盖上,围幔缝在顶盖四周,电热丝穿 在顶盖内,温度传感器固定在围幔顶盖内表面,温度传感器接温度控制电路的电信号输入 端,电热丝接温度控制电路的驱动端,温度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入端接电源线。其缺陷与上述 两个实用新型专利相似。总之上述三个实用新型专利的被子,存在的缺陷是骨架与被子分别设置,起支撑 作用的支架构件多,装配调整、拆卸十分复杂;不用时,拆卸物件多、体积大,不利于存放; 电热线(或气)与被子结合,易污染,拆洗困难,不卫生;电热(暖风)仅在被子内部加热、 传热不合理,人体睡下部位仍然受凉;均无调湿装置,仍难获得良好的睡眠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湿度可调的中 空篷被,篷套自成中空腔体与床体固定,篷套与床垫结合,篷被与支撑结合,支撑与保温结 合,睡眠空间大、温度与湿度可任意调节,热传导合理,能耗低。使用方便,卸后体积少,易存放保管。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特点是充气的曲面形的篷套与下部矩形垫套活接,矩 形隔热的床垫置于垫套上,篷套与床垫接缝处由气密条阻塞,篷套两端设门帘,构成封闭的 中空腔体,以气体支撑篷套,且以气体隔热;床单活接在篷套上,垫单或垫单和电热毯铺在 床垫上;设置床单、垫单,方便拆洗,保持清洁、卫生;篷套一端设微型灯具、进气孔和进气 风扇,向篷套内送风、加湿气或送冷气,另一端设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排气风扇,监测 温度、湿度,进行排气,促进篷套内气体流动,均勻温度;篷套外设加湿器、空调机,由加气管 道与设在篷套内进气孔连接,加湿器、空调机产生湿气或冷气由加气管道通过进气风扇送 入篷套内;冬天电热毯提供热源,夏天供冷风;篷套外还设测温仪、测湿仪和控制器,自动 调节篷套内的温度、湿度;门帘一端外设一对安全气囊,固定枕头,并防止肩部受凉。所述的篷套由篷面布和篷里布缝接,篷面布与篷里布之间设充气气囊和保温材 料,保温材料置于在充气气囊内或外。充气气囊既支撑篷套,又起隔热保温作用,置于充气 气囊内或外的保温材料又增加保温和隔热效果;篷套一侧或两侧设固定进气孔和排气孔, 孔中设进气和排气风扇;排气孔设固定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篷套内还设微型灯具的 插袋;篷套、篷面布、篷里布、床单、床垫均设连接用系带或尼龙搭扣或拉链或暗扣或软磁 条,方便的拆换。所述的充气气囊由一定数量互不相通、充气后又紧紧靠接的弯条形气袋成排整体 压制而成,充气后呈弧面形,重量轻,支撑力大,气囊内气体隔热保温效果好,泄气后体积 小;每个弯条形气袋都设独立气阀,当少量弯条形气袋或气阀受损,篷被仍能正常使用。所述的气密条至少一根至三根或多根长条形气袋由包布集束成带双曲面的三棱 长条,既可以使篷套与床垫的连接缝阻塞严密,又能隔热,泄气后体积小。所述的前端门帘是带有竖向折皱、柔软且保温材料制成,其内穿设两个与篷套断 面相当的充气环柱支撑,门帘与篷套活接,充气环柱支撑篷套和门帘,门帘高度长于篷套, 对颈部和肩部进行保温。后端门帘是由多个长条形气袋整体制成的平展气囊密封体,密封 体附有保温材料和门帘包布,门帘内外是由两个与篷套断面形状相当的充气环柱固定,充 气环柱与篷套活接,置于脚所在一端,使用时至少一端采用折皱门帘。所述的篷套一侧设有窥视镜和软磁条拉门,方便老幼和病人进出,便于窥视篷被 内的人员睡眠情况,此为特殊用途而设置,常规情况下可以不设置窥视镜和软磁条拉门。所述的进气风扇和排气风扇为高静音微风扇。所述的活接是拉链或尼龙搭扣或按扣或软磁条连接,装拆方便。所述的篷套的断面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双峰形或等腰梯形。所述的电热毯、进气风扇、排气风扇、微型灯具、加湿器、空调机、温度传感器、湿度 传感器、测温仪、测湿仪及控制器电气连接,连接到电源上,构成一个完整的温度、湿度自动 调节系统。使用时,身体睡入篷被的内腔中,头部露出枕在枕头上。身体不接触篷里布,屈伸、 辗转自如,篷被内温度、湿度自动调节,温馨舒适。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是结构新颖、合理,篷套与床垫严密结合,篷被与支撑结 合,气囊的支撑与保温结合,重量轻,折叠后体积小,便于存放,材料省、造价低;篷被内腔宽 绰,身体与篷里布不接触,身体屈伸,辗转自如,无压迫感,特别适宜老幼及病人使用;夏季由空调机送冷风,冬季电热毯在身体下部供热,气流流向合理,封闭性能好,调节空间小,节 约能源;送风及加温气流均在篷被中空腔中流动,篷套不受污染,床单、垫单可以拆洗,保持 清洁、卫生。
下面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_E被立体图。图2是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_E被原理系统图。图3是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_E被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侧视图。图5是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_E后端门帘结构示意图。图6是A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B部放大示意图。图8是C部放大示意图。图9是支撑固定环柱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4之D-D断面呈半圆形状单线图。图11是图4之D-D断面呈半椭圆形状单线图。图12是图4之D-D断面呈双峰形状单线图。图13是图4之D-D断面呈等腰梯形形状单线图。图14是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之三棱长条立体图。图15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之气密条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由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可以看出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 被是由篷套1与垫套31连接,篷套1与床垫2接缝处由气密条5阻塞。篷套1由篷面布M 和篷里布25缝接,篷里布上设插袋,篷面布上设拉链,充气气囊沈和保温材料27由拉链口 装入篷面布M和篷里布25之间,予以固定,保温材料27附着在充气气囊沈上。气囊充气 后,挺起的气囊既起支撑作用,紧密靠接的气囊又起隔热保暖作用,附着在充气气囊上的保 温材料27是第二个保温层,篷套1两层保温,隔热性能好。篷里布25为手感柔软的布料, 床单32活接在篷里布25上,可以阻挡送风的灰尘对篷套1的污染,可以随时拆洗、更换,保 持篷被内的清洁、卫生。床垫2采用良好的隔热保温性材料制作。床垫2置于垫套31上, 上铺设垫单4或垫单4和电热毯3,垫单4的洗换可以保持床垫2、电热毯3的清洁、卫生。 篷套1前端设前端门帘13,门帘13由带竖向折皱的柔软的两层布料缝接,内设保温棉,弧形 边穿设充气环柱四支撑,连接在篷套1前端,增加支撑强度,门帘13长于篷套1的高度;后 端门帘14是由多个长条形气袋整体制成的平展气囊密封体,密封体附有保温材料27和门 帘包布33,门帘内外是由两个与篷套1断面形状相当的充气环柱四固定,充气环柱四与篷 套1活接,置于脚所在一端。至此,由篷套1、垫套31、床垫2、气密条5和门帘13、14构成封 闭的中空腔体,提供宽绰的睡眠空间,身体接触不到床单,皮肤不受刺激,被子不会滑落,睡觉自由舒适。篷套1 一端设微型灯具18,灯光射向篷顶,设进气孔16,进气孔内设进气风扇 9,风扇启动向篷被内送风、加湿或冷气;篷套1另一端设排气风扇10,温度传感器22、湿度 传感器23置于排气风扇10旁,监测排气扇处温度、湿度。篷套外设加湿器11、空调机12, 由加气管道与篷套设的进气孔16和加湿孔21连接,供给湿气和冷气,篷套外还设测温仪7、 测湿仪8和控制器6。由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测温仪7、测湿仪8、进气风扇9、排气风扇10、电 热毯3、空调机12、加湿器11及控制器6连接成温度湿度自动调节系统,对篷套内腔中的温 度、湿度进行控制。在进气风扇9及排气风扇10作用下,篷套内气流缓缓流动,温度湿度均 勻、可调,睡在篷被内尤如洗温泉浴那样舒适、爽快。由图4进一步看出,充气气囊沈由一定数量互不相通、密集排列的弯条形气袋整 体压制而成,充气后气囊袋紧相靠,呈弧面形,充气气囊装入篷套1后,坚挺地架起篷套1。由图10、11、12、13,为篷套1的D-D形状示意图,1为篷套,31为篷垫。由图14、图15可以看出,气密条5是三根长条形充气气袋观,约束在包布30里, 充气后呈双曲形三棱长条,阻塞严密,泄气后体积小易于存放。冬季,篷被定位后,以微型气泵对气囊充气,以电热毯3作为加热装置,同时对蓬 被内温度和湿度进行检测,信号传送到温度和湿度控制器。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停止加 热,当湿度低于设定值则微型加湿器11开始加湿;与此同时进气和排气风扇进行气流微循 环,使蓬被内环境均勻化,当温度湿度达到要求范围,微风扇停止工作。夏季,气囊篷被定位后,以微型气泵对气囊充气。对现有空调设备进行改装①制作空调冷气集气包,并留有通向各个篷被的冷气分配管道端口,实现一台空 调带多个篷被工作,节能降耗;②冷气管道与篷被进气孔相连;③将空调的温控系统切换至篷被的温控系统。当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空调制冷,当湿度高于设定值则空调通风排湿;与此同时 高静音进气和排气风扇进行气流微循环,使篷被内环境均勻化,当温度湿度达到要求范围, 风扇和空调停止工作。
权利要求1.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充气的曲面形的篷套(1)与矩形垫套(31)活 接,矩形隔热的床垫( 置于垫套(31)上,接缝处由气密条( 阻塞,篷套两端设门帘(13、 14),构成中空腔体;床单(3 活接篷套上,垫单(4)或垫单(4)和电热毯C3)铺在床垫(2) 上;篷套(1) 一端设微型灯具(18),进气孔(16)、加湿孔和进气风扇(9);另一端排气 孔(17),设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和排气风扇(10);篷套外设加湿器(11)、空 调机(12),由加气管道与设在篷内的进气孔(16)连接,篷套外还设测温仪(7),测湿仪(8) 与控制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套(1)由篷 面布04)和篷里布0 缝接,篷面布04)和篷里布0 之间设充气气囊06)和保温材 料(27),保温材料07)置于充气气囊上;篷套侧设固定进气孔(16)、加湿孔(21)、排气孔 (17),还设固定温度传感器(22)、湿度传感器(23)、微型灯(18)插袋、枕边安全气囊(15); 篷套四沿设系带或尼龙搭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充气气囊06) 由一定数量互不相通、充气后又紧紧相靠接的弯条形气袋整体压制而成,每个气袋均设独 立气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密条(5)至 少由1至3根长条形气袋08)由包布(30)集束成带双曲面的三棱长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端门帘(13) 由是带有竖向折皱、柔软且保温材料制成,垂帘高度长于篷套(1),门帘内穿设两个与篷套 (1)断面相当的充气环柱09)支撑,门帘(13)与篷套(1)活接;后端门帘(14)是由多个 长条形气袋整体制成的平展气囊密封体,密封体附有保温材料(XT)和门帘包布(33),后端 门帘(14)内外是由两个与篷套(1)断面形状相当的充气环柱09)固定,门帘(14)与篷套 (1)活接,置于脚所在的一端,使用时至少一端用折皱门帘。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接采用拉链或 尼龙搭扣或按扣或软磁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篷套(1)断面 呈半圆形或半椭圆形或双峰形或等腰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于篷被的上设 置窥视镜(20)和软磁条门(19)。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热毯(3)、进 气风扇(9)、排气风扇(10)、微型灯具(18)、加湿器(11)、空调机(12)、温度传感器(22)、湿 度传感器(23)、测温仪(7)、测湿仪(8)及控制器(6)电气连接,连接到电源上,构成一个完 整无缺自动调节系统。
专利摘要温度湿度可调的中空篷被涉及人的睡眠用品,特点是充气的曲面形的篷套与垫套活接,床垫置于垫套上,篷套两端设门帘,构成中空腔体;床单活接在篷套上,垫单或垫单和电热毯铺在床垫上;篷套设进排气孔和进排气风扇,测温、测湿传感器,篷套外设加湿器、空调机,由加气管道与进气孔连接,还设测温仪、测湿仪与控制器。使用时,身体睡在篷被的中空腔体中。优点是结构新颖、合理,篷套与床垫结合,篷被与支撑结合,气囊的支撑与保温结合,材料省,重量轻,折叠体积小,便于存放;送风与加湿气流在篷被中流动,篷套不污染,床单、垫单可以拆洗,清洁、卫生;篷被内腔空间大,身体屈伸、辗转自如,无压迫感,睡眠舒适,特别适应老幼及病人使用。
文档编号A47G9/00GK201822415SQ20092035136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26日
发明者刘文英, 曹霞, 杜先奎, 杜啸天宇, 杜承熙 申请人:杜啸天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