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408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特别涉及一种超薄型的连续出水的 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饮水机,其一般结构主要供水箱、加热腔与电热管,该电热管 处于加热腔内,且通过加热电热管对加热腔内的饮用水进行加热,从而供给人们饮用开水。 但是,常见的饮水机随着使用时间增长,其存在以下的缺陷(1)加热管凝结水垢越来越严 重,导致热效率低。(2)该常见的饮水机存在“升滚水”现象,不仅严重影响饮用者的健康, 而且耗能严重。(3)该常见的饮水机虽然达到加热腔连续出水,但是造成饮用水前为开水, 而后面流出的水并非是开水。然而,本申请人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曾提出一项申请号为200910039951. 9公 开连续出水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发生装置,该产品虽然可以克服上述的不足,但是,该结构 的产品是通过在水汽分离器上设有蒸汽出汽口将蒸汽排出外部,白白浪费蒸汽本身的能 量。并且,该结构的进水口直接与供水箱连接,造成水压不稳定,难以真正实现连续输出开 水的饮水机,而且,该产品的体积未能得到较好优化,制备所消耗的原材料较多。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充分利用蒸汽 达到节能省钱、热效率高、体积薄小、大量节省原材料的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包括壳体与 设置于壳体上的进水管、开水管、出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开水管的入水端连接,且开水 管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入水端通过连接块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的入水端上设有 水位控制装置,与进水管连接的开水管为外壁有电热膜的外膜式非金属电热管,电热膜的 两端接电,且开水管的出水端上设有蒸汽回收装置,该蒸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水位控制 装置连通,从而确保连续输出开水之外,还形成充分利用蒸汽的循环回路。所述开水管为若干根,该若干根的开水管并排分布于壳体里,而出水管并排于若 干根的开水管中。所述连接块接近出水管向两端自低逐渐升高且呈阶梯状布置。所述水位控制装置上设有空腔,该空腔上设有控制喷水口,该控制喷水口对应蒸 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该蒸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空腔相通。所述蒸汽回收装置远离其的出水口方向自高逐渐降低布置。所述蒸汽回收装置与壳体外壁之间设有间隙。本实用新型对现有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进行改进,它通过在进水管上增设水位 控制装置,将开水管设为外壁有电热膜的外膜式非金属电热管,电热膜的两端接电,且在开 水管上增设蒸汽回收装置,这样,不仅稳定水压,保证连续输出开水之外,还能形成充分利用蒸汽的循环回路,即合理利用饮用水沸腾时所产生的蒸汽的热能,使饮用水得到提前的 预热效果,减少耗电量,且通过蒸汽遇冷凝水,使其通过蒸汽回收装置流到进水管上,从而 得到充分利用,减少饮用水量,降低金钱的使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将精密水位控制给水装 置、蒸气回收装置与热水发生装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相同功能的产品下,可实现整体产 品超小型、超薄化,可大量节省原材料,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外观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根据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现有提供开水的饮水机,特别是针对一 种超薄型的饮水机的电热开水机构部分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它包 括壳体1、进水管2、开水管3、出水管4。该进水管2设置于壳体1外缘上,进水管2的出水 端与开水管3的入水端连接,开水管3与出水管4安置于壳体里,且开水管3的出水端与出 水管4的入水端通过连接块5并排连接,该出水管4的出水端与外部出水管连接。其中, 进水管2上设有水位控制装置6,该水位控制装置6的入水端与外部供水管连接,水位控制 装置6的出水端则与进水管2的入水端连接,且与进水管2的出水端连接的开水管3设为 外壁有电热膜的外膜式非金属电热管,电热膜的两端接电,即可对开水管3里的饮用水进 行加热。以及,该开水管3设为若干根,该若干根的开水管3并排分布于壳体里,而出水管 4并排于若干根的开水管3的中间,并且,连接开水管3与出水管4之间的连接块5由出水 管4的方向向其两端自低逐渐升高且呈阶梯状布置,从而使开水由开水管3的出水端沸出, 沿着连接块5向低处的出水管4的入水端方向流进。此时,该饮水机工作时,通过水位控制 装置6稳定水压,实现开水管3输出多少开水,随即可从外部供水管得到补充,保证开水管 3有充足的可用于烧开的饮用水,避免出现水位过高或过低的现象,确保连续输出的饮用水 为开水。再者,本实用新型壳体1里还设有蒸汽回收装置7,根据实际管路连接中,本实用 新型的蒸汽回收装置7设置于开水管3的上端,且蒸汽回收装置7与壳体1之间存在一定 的间隙,该间隙与开水管3的入水端连通,而蒸汽回收装置7的出水口则与水位控制装置6 连通,并且,该蒸汽回收装置7远离出水口方向自高逐渐降低布置。该水位控制装置6上设 有空腔8,空腔8上设有控制喷水口 9,该控制喷水口 9对应蒸汽回收装置7的出水口,且空 腔8与蒸汽回收装置7的出水口相通。由于水位控制装置6、进水管2、开水管3以及蒸汽 回收装置7可连接成连通器,即形成了充分利用蒸汽的循环回路。当饮水机工作时,开水管 3里的饮用水沸腾时产生蒸汽,蒸汽通过间隙流向蒸汽回收装置7。同时,水位控制装置6 的控制喷水口 9向蒸汽回收装置7释放饮用水,使蒸汽与饮用水进行热交换,使饮用水提前 预热,且蒸汽遇冷凝水,其沿着蒸汽回收装置7流回水位控制装置6的空腔8,进而进入进 水管4中,使蒸汽得到回收利用,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更好地实现节能省 钱。并且,本实用新型将精密水位控制给水装置、蒸气回收装置与热水发生装置有机的结合
4在一起,在相同功能的产品下,可实现整体产品超小型、超薄化,可大量节省原材料,获得巨 大的社会效益。
权利要求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包括壳体(1)与设置于壳体(1)上的进水管(2)、开水管(3)、出水管(4),进水管(2)的出水端与开水管(3)的入水端连接,且开水管(3)的出水端与出水管(4)的入水端通过连接块(5)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入水端上设有水位控制装置(6),与进水管(2)连接的开水管(3)为外壁有电热膜的外膜式非金属电热管,电热膜的两端接电,且开水管(3)的出水端上设有蒸汽回收装置(7),该蒸汽回收装置(7)的出水口与水位控制装置(6)连通,从而确保连续输出开水之外,还形成充分利用蒸汽的循环回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水管(3)为若干 根,该若干根的开水管(3)并排分布于壳体(1)里,而出水管(4)并排于若干根的开水管 (3)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5)接近出 水管(4)向两端自低逐渐升高且呈阶梯状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位控制装置(6) 上设有空腔(8),该空腔(8)上设有控制喷水口(9),该控制喷水口(9)对应蒸汽回收装置 (7)的出水口,该蒸汽回收装置(7)的出水口与空腔⑶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装置(7) 远离其的出水口方向自高逐渐降低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收装置(7) 与壳体(1)外壁之间设有间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即开式饮水机的开水器,包括壳体与设置于壳体上的进水管、开水管、出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与开水管的入水端连接,且开水管的出水端与出水管的入水端通过连接块连接,进水管的入水端上设有水位控制装置,与进水管连接的开水管为外壁有电热膜的外膜式非金属电热管,电热膜的两端接电,且开水管的出水端上设有蒸汽回收装置,该蒸汽回收装置的出水口与水位控制装置连通,从而确保连续输出开水之外,还形成合理利用蒸汽热能,使饮用水提前预热,减少耗电量。并且,本实用新型将精密水位控制给水装置、蒸气回收装置与热水发生装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可实现整体产品超小型、超薄化,可大量节省原材料,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624533SQ20102016361
公开日2010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3日
发明者刘永义, 陈苏 申请人:刘永义;陈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