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盖和该锅盖所用的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85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锅盖和该锅盖所用的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炊事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锅盖,并且还涉及这种锅盖所 用的锅。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炊事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将锅内的固体物与汤水一 并倒出,二是将汤水倒出,而固体物依然保留在锅内,前一种情况只要掀起锅盖,使锅体缓 慢倾斜,即可完成,而后一种情况则表现十分麻烦。现以后一种情况而言,若要将锅内的汤 汁倒出,具体的操作方式通常将锅盖人为地挪移,使锅盖与锅体的敞开部位之间产生一道 缝隙,汤汁(也可称汤水)从缝隙内流出,这种操作方式虽然也能奏效,但是至少存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缺点一是缝隙的大小程度难以把握,若缝隙过于狭窄,一方面会影响汤汁滗出 的效率,另一方面容易出现由锅内的细小固体物堵塞缝隙,导致滗液失败,而如果缝隙过于 大,那么便会使本应该留在锅内的固体物随汤汁一并窜出,不仅降低汤汁的质量,而且还伴 随有危险性,因为一旦体积较大的固体物随汤汁从锅内窜出会引起飞溅而伤及操作者的肢 体如手等;二是操作效率低下,因为汤汁滗出锅体的通道仅靠唯一的一道缝隙,在滗出过程 中,静候时间长;三是具有危险性,因在为操作(滗汁)过程中,操作者的双手难以对锅盖有 效管束,锅盖往往会出现游动现象,乃至锅盖产生滑动或翻转,存在使操作者的手直接与滚 烫的物料如菜肴接触之虞,等等。本申请人认为,迄今为止,不论是宾馆、酒家、单位食堂、学校和家庭等等,在炊事 过程中采用上述原始的滗汁方式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操作方式,根源在于没有合适的锅 盖所致。因此,如果有一种结构合理的锅盖既能体现与锅体实施良好封闭,又能满足只将锅 内的汤汁倒出并且将固体物留在锅内(固液分离)的要求,还能满足汤汁和固体物一并倒 出要求的锅盖,则不失为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良好办法。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文献检 索,然而在已公开的专利及非专利文献中均未见有相应的可借鉴的技术启示。鉴此,申请人 进行了持久的探索与实践,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基 于前述背景下产生的。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锅盖,该种锅盖在无需掀离锅体的情况下既能将 锅内的汤汁连同固体物一并倒出,又能与锅体之间形成理想密封,还能同样在不掀离锅体 的状态下只将锅内的汤汁倒出。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在于提供一种锅盖所用的锅,该锅能与锅盖相配合并且保 障所述锅盖的所述技术效果的全面体现。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锅盖,包括一锅盖本体,特点是所述锅 盖本体包括一盖圈和一透明的盖体,在盖圈上设置有一用于供汤汁和固体物一并流出的一 豁口和用于供汤汁流出而对固体物阻挡的由一组过滤孔构成过滤区,并且在盖圈的外壁上 构成有第一、第二密封体,豁口、过滤区和第一密封体三者彼此相间隔,盖圈的上沿构成为盖圈法兰边,并且在该盖圈法兰边的内壁设置有盖体嵌置槽,所述的透明的盖体的盖体边 缘嵌入于所述的盖体嵌置槽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盖圈为硅胶材质制作的盖圈,所述 的盖圈法兰边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第一确认标记对应于所述的豁口, 第二确认标记对应于所述的过滤区,而第三确认标记则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密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是不相 同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豁口、过滤区和第一封体在所述 盖圈上彼此以120°相间隔。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盖体具有一个把手,并且在盖体的 中央开设有一个把手固定孔,在把手固定孔内置入有把手固定螺钉,该把手固定螺钉携盖 体与所述的把手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密封体为表面光滑的平面 密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密封体为圆弧的凸条状密 封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过滤孔均为圆形孔,并且 直径为0. 5-10mm。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锅,包括锅体,在该锅体上部并且位 于锅沿的部位形成有一锅体缺口。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锅体缺口由所述锅体的锅沿 向外扩展而构成。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当要使汤汁及固体物一同引出时,则由 豁口引出;当仅需使汤汁引出时则由过滤区的一组过滤孔引出,并且将固体物阻挡在锅 内;当要密封时,则由第一密封体配合第三密封体密封,从而能体现锅盖分别起到所需的作 用。提供的锅体能保障所述锅盖的作用的体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给出的锅盖本体1由盖圈11和透明的盖体12构成(两者组合)而成, 盖圈11也可称之为围护圈或围护套,优选使用硅胶材料制作,以保障卫生和安全。在盖圈 11上设计有一个空缺部位,藉由该空缺部位构成为豁口 111,豁口 111的优选形状为η形或 称拱形。在盖圈11上并且与豁口 111相隔120° (以盖圈11的中心为基准)的位置设置 有一过滤区112,过滤区112也可称为过滤区域,在该过滤区112的部位开设有数量不受图 示限制的过滤孔1121,过滤孔1121的形状优选为圆形孔,并且,过滤孔1121的尺寸在本实 用新型中虽然不需要准确限定,因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增大或缩小,但在通常情形优选 的孔径(直径)为0. 5-10mm,较好地为l_6mm,更好地为l_4mm,最好为1. 5_3mm。在盖圈
411的外壁构成有第一、第二密封体113、114,第一密封体113为表面光滑的平面密封体,而 第二密封体114则为圆弧状的凸条形密封体,图中示出了上、中、下三道第二密封体114,第 一、第二密封体113、114的平面应当是平齐的。除了前述的豁口 111、过滤区112和第一密封 体113的区域外,其余部分均具有第二密封体114。盖圈11的上沿扩设即向外扩展而形成 为盖圈法兰边115,在盖圈法兰边115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 1154,并且,第一确认标记1152与豁口 111的上方对应,即对应于豁口 111的上方,第二确 认标记1153对应于过滤区112的上方,而第三确认标记1154对应于第一密封体113的上 方。更确切地讲,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1154在盖圈法兰边115的圆周方向 上彼此以120°相间隔,也可称等距离间隔,这是因为前述的豁口 111、过滤区12和第一密 封体113也呈120°间隔,即等距离间隔。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1154是彼 此不同的,以便供使用者方便确认。优选的方案可将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 1154采用英文字母如A、B和C表示,或采用阿拉伯数字1、2和3表示,或者用中国汉字的 “汤物”、“汤”和“封闭”表示,或者用颜色红、黄和蓝表示,等等。在盖圈法兰边115的内壁 构成有一圈贯通的盖体嵌置槽1151,前述的透明的盖体12的盖体边缘123镶嵌到盖体验生 活嵌置槽1151内,从而使盖体12与盖圈11结合为一个整体。盖体12用耐高温的透明玻 璃充任,在带有把手122的盖12的中央开设有一个把手固定孔121,并且在对应于把手固 定孔121的部位用把手固定螺钉1211将前述的把手122与盖体12固定。 继续见图1,给出的锅体2是与前述的锅盖本体1相匹配的,具体是在锅体2上 部并且位于锅沿21 (即锅体2的上沿)的部位形成有(加工有)一个锅体缺口 22,实际上, 该锅体缺口 22是由锅沿21向外扩展构成的。锅体缺口 22的大小与前述的第一密封体113 相一致,以便由第一密封体113对其封闭。当使用者手捏把手122转动时,则由盖体12携 盖圈11 一起转动,当豁口 111对准锅体缺口 22时,并且在倾斜锅体2的状态下(连同锅盖 本体1)则可将锅体2内的汤和固体物一并缓慢倒出;当由一组过滤孔1121构成的过滤区 112对准锅体缺口 22时,同样在锅体2连同锅盖本体1 一并倾斜的状态下,将锅体2内的 汤汁倒出,而锅体2内的固体物则留在锅体2内,不会随汤汁离开锅体2 ;当第一密封体113 对准锅体缺口 22时,则对锅体缺口 22封闭,以利锅体2内的食物的加工,避免热量从锅体 缺口 22逃逸;同例,当第二密封体114对准锅体缺口 22时,则表现出与前述的第一密封体 113相同的作用。转动捏手122使盖圈11上的豁口 111、过滤区112和第一、第二密封体 113、114对应锅体缺口 22的把握要求则按申请人在上面详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 1152、1153、1154来识别,也就是说,只要第一确认标记1152对准于锅体缺口 22,则可将锅 体2内的汤汁和固体物一齐倒出;同例当第二确认标记1153对准锅体缺口 22,则仅可将汤 汁倒出;而第三确认标记1154对准锅体缺口 22,则处于对锅体缺口 22的封闭状态;第一、 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1154均不对准于锅体缺口 22,则表明由第二密封体114对 锅体2处于封闭状态。通过上述说明,锅盖本体1能够可靠地盖住(盖闭)锅体2,并且还 可方便地脱离;可非常方便地控制锅体2内的气体、汤和物体的流动;整体结构紧凑和操作 方便;有助于减小锅盆炊具的空间占用率。
权利要求一种锅盖,包括一锅盖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本体(1)包括一盖圈(11)和一透明的盖体(12),在盖圈(11)上设置有一用于供汤汁和固体物一并流出的一豁口(111)和用于供汤汁流出而对固体物阻挡的由一组过滤孔(1121)构成过滤区(112),并且在盖圈(11)的外壁上构成有第一、第二密封体(113、114),豁口(111)、过滤区(112)和第一密封体(113)三者彼此相间隔,盖圈(11)的上沿构成为盖圈法兰边(115),并且在该盖圈法兰边(115)的内壁设置有盖体嵌置槽(1151),所述的透明的盖体(12)的盖体边缘(123)嵌入于所述的盖体嵌置槽(115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圈(11)为硅胶材质制作的盖圈, 所述的盖圈法兰边(115)的上表面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1153、1154),第一 确认标记对应于所述的豁口(111),第二确认标记(1153)对应于所述的过滤区(112),而第 三确认标记(1154)则对应于所述的第一密封体(1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第三确认标记(1152、 1153、1154)是不相同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豁口(111)、过滤区(112)和第 一封体(113)在所述盖圈(11)上彼此以120°相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12)具有一个把手(122),并且 在盖体(12)的中央开设有一个把手固定孔(121),在把手固定孔(121)内置入有把手固定 螺钉(1211),该把手固定螺钉(1211)携盖体(12)与所述的把手(122)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密封体(113)为表面光滑的平 面密封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密封体(114)为圆弧的凸条状 密封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组过滤孔(1121)均为圆形孔,并 且直径为0. 5-10m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盖所用的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2),在该锅体(2)上 部并且位于锅沿(21)的部位形成有一锅体缺口(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锅盖所用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体缺口(22)由所述锅 体(2)的锅沿(21)向外扩展而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锅盖和该锅盖所用的锅,包括一锅盖本体,特点是所述锅盖本体包括一盖圈和一透明的盖体,在盖圈上设置有一用于供汤汁和固体物一并流出的一豁口和用于供汤汁流出而对固体物阻挡的由一组过滤孔构成过滤区,在盖圈的外壁上构成有第一、第二密封体,豁口、过滤区和第一密封体三者彼此相间隔,盖圈的上沿构成为盖圈法兰边,在该盖圈法兰边的内壁设置有盖体嵌置槽,所述的透明的盖体的盖体边缘嵌入于盖体嵌置槽内。优点当要使汤汁及固体物一同引出时,则由豁口引出;当仅需使汤汁引出时则由过滤区的一组过滤孔引出,并且将固体物阻挡在锅内;当要密封时,则由第一密封体配合第三密封体密封,能体现锅盖分别起到所需的作用。提供的锅体能保障锅盖的作用的体现。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1675739SQ20102017392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9日
发明者金钟文 申请人:常熟卡斯玛因厨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