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机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964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茶机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机基座。
背景技术
专利号为ZL200520121505.X,申请日为2005年12月四目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泡茶机的翻转机构,包括传动马达以及与机壳相连接的支承架,所述的支承架位于泡茶机的茶室外侧;传动马达的传动轴透过支承架和泡茶机的茶室侧壁与夹持架的侧壁相连接。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翻转机构存在如下不足该翻转机构需要支承架,使其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不方便取出储茶壶,且储茶壶不能当成茶杯,只能用给茶杯倒茶水; 该翻转机构不适合在全自动智能茶机上使用。专利号为ZL200420071469.6,申请日为2004年07月12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泡茶机,包括装有电热丝的储水壶以及茶杯,所述的茶杯设有接水嘴;该茶杯装在夹持架中,此夹持架为卧置的U形,其内腔顶壁固定有弹簧片,茶杯装入其中能露出接水嘴;所述的夹持架连接有翻转机构,该翻转机构由传动马达驱动;所述的储水壶还连接有水泵,与水泵连接的出水管的出水口设置在接水嘴的上方;按钮开关闭合后,由固化有程序的CPU发出指令至功放管驱动水泵以及传动马达,CPU能控制水泵的泵水时间,以及传动马达在水泵泵水后延时偏转、偏转角度和复位。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翻转机构存在如下不足该翻转机构需要支承架,使其结构复杂,体积偏大;不方便取出储茶壶,且储茶壶不能当成茶杯使用,只能用给茶杯倒茶水;该翻转机构不适合在全自动智能茶机上使用; 可能出现储茶壶中茶水倒不完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根据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成本低、取放茶杯方便、适合多个茶杯自动倒出茶水、且适合用于全自动智能茶机上的翻转机构的茶机基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茶机基座,包括基座、转盘、茶杯托和茶杯,所述茶杯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慢速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摇臂、立柱、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滑架,所述摇臂驱动所述滑架沿着所述立柱做往复运动,所述滑架上还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铰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磁铁相配合的铁块。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升降机构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底面或者侧面上。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减少所述顶杆的行程,并使所述升降机构的放置位置更加灵活。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旋转杆与所述顶杆铰接处设置有扭簧II。这样设置的优点是所述旋转杆不会在所述顶杆上随意旋转,保证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的所述铁块向上运动时能够完全的与所述茶杯托相接触。[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是永磁同步慢速电机及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使得设置在所述茶杯托上的所述茶杯可以缓慢地翻转 90°,所述茶杯中的水缓慢地全部倒出;由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自动实现了对所述转盘上全部所述茶杯的依次倒水,这样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占的空间更少;由于所述茶杯底端面的所述磁铁与所述铁块之间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取放所述茶杯。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全自动智能茶机的茶机基座中的茶杯托翻转机构部分的设计。一种茶机基座,包括基座、转盘、茶杯托和茶杯,所述茶杯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茶杯托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铁相配合的铁块,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所述电机为永磁同步慢速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摇臂、立柱、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滑架,所述摇臂驱动所述滑架沿着所述立柱做往复运动,所述滑架上还设置有顶杆。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茶杯托上设置有挂片,所述转盘上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中设置有与所述挂片相配合的挂钩,所述挂钩和所述转盘通过复位弹簧相连接。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利用所述挂钩将所述茶杯托的一端钩住,使所述茶杯底部的所述磁铁的吸力不致在取出所述茶杯时,将所述茶杯托翻转。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茶杯托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设置有使所述茶杯托复位的扭簧I。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机是永磁同步慢速电机及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使得设置在所述茶杯托上的所述茶杯可以缓慢地翻转 90°,所述茶杯中的茶水缓慢地全部倒出;由于所述升降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自动实现了对所述转盘上全部所述茶杯的依次倒水,这样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占的空间更少;由于设置有钩住所述茶杯托的相互配合的所述挂钩和所述挂片,所以在取出所述茶杯时,所述茶杯底部的所述磁铁的吸力不致将所述茶杯托翻转,可以很方便的取放所述茶杯。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全自动智能茶机的茶机基座中的茶杯托翻转机构部分的设计。一种茶机基座,包括基座、转盘、茶杯托和茶杯,所述茶杯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茶杯托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铁相配合的铁块,所述转盘上设置有推拉式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中活动设置有伸缩杆,所述茶杯托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相对应的挡块。这样设置的优点是利用所述伸缩杆伸出时与正在旋转的所述茶杯托上的所述挡块形成相对运动,推动所述挡块而使得所述茶杯托在所述转盘上翻转。(所述转盘处于旋转状态,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挡块上活动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相对应的拉钩,所述拉钩与所述挡块连接处设置有扭簧,所述转盘上开有与所述拉钩相配合的凹槽。这样设置的目的是利用所述拉钩将所述茶杯托拉住,使所述茶杯底部的所述磁铁的吸力不致在取出所述茶杯时,将所述茶杯托翻转。更进一步地,本技术方案中所述茶杯托与所述转盘的连接处设置有使所述茶杯托复位的扭簧I。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且通过所述伸缩杆与活动设置在处于旋转状态下的转盘上的所述茶杯托形成的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茶杯托在所述转盘上翻转,实现将所述茶杯中茶水缓慢地全部倒出;由于活动设置在所述驱动线圈中的所述伸缩杆和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所述驱动线圈,且通过所述转盘的转动自动实现了对所述转盘上全部所述茶杯的依次倒水,这样就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简单,成本更低,占的空间更少;由于设置有钩住所述茶杯托的相互配合的所述拉钩和所述凹槽,所以可以很方便的取放所述茶杯。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是针对全自动智能茶机的茶机基座中的茶杯托翻转机构部分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的其它有益效果,还将在具体实施例中进一步说明。
图1为茶机基座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中Al的局部放大图;图1-2为图1中Bl的局部放大图;图2为茶机基座第一种实施方式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茶机基座第二种实施方式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茶杯托的示意图;图6为茶机基座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茶机基座第三种实施方式翻转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茶机基座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的局部右视图放大图;图9-1是图9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各部分结构的标注说明1-基座、2-转盘、21-限位块II、22-复位弹簧、23-导轨、231-挂钩、24-电磁铁、 241-伸缩杆、25-凹槽、3-茶杯托、31-茶杯、311-磁铁、32-扭簧1、321_限位块1、33_挂片、34-挡块、341-拉钩、342-扭簧、343-限位块VI、4-升降机构、41-电机、411-输出轴、 42-摇臂、43-滑架、431-水平槽、4311-顶杆、4312-限位块III、4313_限位块IV、432_立柱、433-固定架、434-下限位开关、5-旋转杆、51-铁块、52-扭簧II、521-限位块V。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部分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可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机基座,其包括基座1、转盘2、 茶杯托3、茶杯31和控制电路,所述茶杯31叠放在所述茶杯托3上,所述茶杯31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311,所述茶杯托3两对应侧面的端部设置有凸轴,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轴相配合的两个孔(图中无示出),两个所述孔中设置有装配弹簧(图中无示出),所述茶杯托3与所述转盘2可以是另外的连接方式。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4和控制所述电机41停止转动的下限位开关434。如图3所示,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电机41、摇臂42、立柱432、滑架43、顶杆4311, 所述电机41为永磁同步慢速电机,转速大概为6r/min,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411与所述摇臂42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立柱432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所述滑架43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432上,所述滑架43可以沿着所述立柱432上下滑动,所述立柱432的上端设置有固定所述立柱432上端的固定架433。所述滑架43上设置有水平槽431 (所述水平槽431 与所述滑架43是一体成型的,或者是分体的),所述摇臂42的另一端活动设置在所述水平槽431中,所述水平槽431的作用是将所述摇臂42的旋转运动转变成所述滑架43的直线运动。所述滑架43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顶杆4311。所述升降机构4可以是其他结构,例如可以参照本人在2010年8月17日申请的中国发明专利,其名称为茶机,其专利号为 201010256065. 4,也可以参照本人在2010年8月17日申请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名称为茶机,其专利号为201020294836. 4。如图2所示,所述顶杆4311上铰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5可以做旋转运动,所述旋转杆5的上端设置有铁块51,所述铁块51与所述茶杯托3的底端面相对应,并且与所述磁铁311相互配合设置。如图1-1所示,所述茶杯托3上的所述凸轴上设置有扭簧I 32,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 32首端的限位块II 21,所述茶杯托3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 32尾端的限位块I 321。如图1-2所示,所述顶杆4311与所述旋转杆5在铰接处设置有扭簧II 52,所述顶杆4311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I 52尾端的限位块1114312,所述旋转杆5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I 52首端的限位块V 521,所述顶杆4311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旋转杆5的限位块 IV4313。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用户需要喝茶时,就接通烧水泡茶的电源,并将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 上(根据喝茶的人数对应放置所述茶杯31)。当烧水和洗茶完毕时,控制电路就接通所述转盘2的电机及相关电路的电源,所述转盘2开始转动,所述转盘2上与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感应所述茶杯托3位置的感应装置,同时也设置有感应是否有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的感应装置。只有当所述转盘2上的感应装置感应到了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并且所述茶杯托3上放置了所述茶杯31时,所述控制电路切断所述转盘2电机的电源,并开启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处的电磁阀。所述泡茶杯中第一次的洗茶水流入所述茶杯31中(用于清洗所述茶杯31和温热所述茶杯31),当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时间到了预设时间(在流量确定的情况下,茶水流入所述茶杯31中的体积为一杯时,所需要的时间)时,所述电磁阀闭合,并且控制电路接通所述电机41的电源。所述电机41的输出轴411开始以6r/min的速度开始旋转,并带动所述摇臂42做 360°的旋转。同时,所述摇臂42在所述水平槽431中的一端压迫所述水平槽431的上凸缘表面,即所述滑架43受到一个向上的压迫力,从而使所述滑架43沿着所述立柱432向上运动。固定在所述滑架43上端的所述顶杆4311和连接在所述顶杆4311上的所述旋转杆 5也向上运动,随着所述旋转杆5向上运动,固定在所述旋转杆5上的铁块51与所述磁铁311相互吸住,这样所述茶杯托3就夹在所述磁铁311与所述铁块51之间,即所述茶杯托3 与所述茶杯31不会相互分离。所述顶杆4311继续带着所述旋转杆5向上运动,所述旋转杆5顶着所述茶杯托3,使所述茶杯托3以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轴为轴线做旋转运动。当所述滑架向上运动至最高位置时,所述茶杯托3和所述茶杯31也旋转了 90°,同时所述茶杯 31中的茶水也倒进了所述转盘2中的蓄水池中(根据需要可以设置所述茶杯31向左或向右或向前或向后倒茶水),所述蓄水池中的茶水将被引流向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的废水池中(或者当所述蓄水池中的茶水有一定量时,用户取出蓄水池并将其内的茶水倒掉。)。所述电机41继续旋转(所述电机41旋转一周,所述滑架43来回上下运动一个循环),所述摇臂42在所述水平槽431中的一端压迫所述水平槽431的下凸缘表面,即所述滑架43受到一个向下的压迫力,从而使所述滑架43沿着所述立柱432向下运动。固定在所述滑架43上端的所述顶杆4311和连接在所述顶杆4311上的所述旋转杆5也向下运动, 使所述茶杯托3以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轴为轴线做旋转运动,直至回到初始状态。当所述滑架43向下移动到最低点时,触动下限位开关434,所述电机41完成了一周的旋转,所述控制电路切断所述电机41的电源,接通所述转盘2的电机电源及相关电路的电源。所述转盘2开始转动,所述转盘2上的感应装置继续感应是否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的下方,并且所述茶杯托3上是否放置了所述茶杯31,如果没有感应到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或者没有感应到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所述转盘2继续旋转。直至感应到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的下方,且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所述升降机构4再次重复上述的步骤。冲洗完全部所述茶杯31后,所述泡茶杯开始泡茶,泡茶完毕,所述电磁阀开启(因为冲洗所述茶杯31时,所述茶杯托3会停在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处,且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泡茶完毕控制电路就开启所述电磁阀),一杯茶水倒完,所述转盘2开始旋转,依次给剩下的全部所述茶杯31倒茶水,当所述转盘2转了一周(即给全部所述茶杯31 倒完茶水)时,自动停止转动,用户端走装满茶水的所述茶杯31。具体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机构4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1上,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工作原理和步骤相同,该实施例优于实施例一的是所述升降机构4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1的底面(或者侧面)上,使得所述顶杆4311的行程减少了,节省了所述茶机基座的空间,设计也更灵活多样。具体实施例三如图6、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机基座,该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铁块51固定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这样就不需要设置所述旋转杆5 了, 所述磁块311与所述铁块51相互吸引。(由于所述铁块51固定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在用户端走所述茶杯31时,将使所述茶杯托3的一端跟着被拉起,所以需要一个钩住所述茶杯托3的装置。)同时,所述茶杯托3上固定设置有挂片33,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导轨23,所述导轨23中设置有与所述挂片33相配合的挂钩231,所述挂钩231能在所述导轨23中做水平移动,所述挂钩231和所述转盘2通过复位弹簧22相连接。[0051]该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和过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6所示,所述顶杆4311 首先要顶开所述挂钩231,所述挂钩231沿着所述导轨23运动,即所述挂钩231不再钩住所述挂片33,所述挂钩231不再钩住所述茶杯托31。所述顶杆4311顶开了所述挂钩231后, 继续往上运动并直接顶起所述茶杯托3,使所述茶杯31中用于冲洗所述茶杯31的茶水倒出。当所述顶杆4311向下运动至所述挂钩231的下方的时候,所述挂钩231在所述复位弹簧22的作用下沿着所述导轨23运动至重新钩住所述挂片33。在用户端走倒了茶水的所述茶杯31时,需要克服所述磁铁311与所述铁块51的吸力。具体实施例四如图5、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机基座,其包括基座1、转盘2、 茶杯托3、茶杯31和控制电路,所述茶杯31叠放在所述茶杯托3上,所述茶杯31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311,所述茶杯托31上固定有所述铁块51,所述磁块311与所述铁块51相互吸引,所述茶杯托3两对应侧面的端部设置有凸轴,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轴相配合的两个孔(图中无示出),两个所述孔中设置有装配弹簧(图中无示出),所述茶杯托3与所述转盘2可以是另外的连接方式。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推拉式电磁铁M,所述电磁铁M 中活动设置有伸缩杆M1,所述伸缩杆241可以在所述电磁铁M中做水平移动(所述电磁铁对在得电时,所述伸缩杆Ml弹出;所述电磁铁对在失电时,所述伸缩杆Ml缩回)。所述茶杯托3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241相对应的挡块34。如图9所示,所述挡块34上铰接有拉钩341,所述拉钩341伸出所述挡块34的部分与所述伸缩杆241对应,所述拉钩341与所述挡块34铰接处设置有扭簧342,所述扭簧 342的作用是使所述拉钩341在被所述伸缩杆241顶开时能够复位。所述转盘2上开有与所述拉钩341相配合的凹槽25。如图9-1所示,所述扭簧34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拉钩341的侧面,所述挡块34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342另一端的限位块VI343。如图1-1所示,所述茶杯托3上的所述凸轴上设置有扭簧I 32,所述转盘2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 32首端的限位块1121,所述茶杯托3上设置有限制所述扭簧I 32尾端的限位块I 321。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和原理如下用户需要喝茶时,就接通烧水泡茶的电源,并将所述茶杯31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 31上(根据喝茶的人数对应放置所述茶杯31)。当烧水和洗茶完毕,控制电路就接通所述转盘2的电机及相关电路的电源,所述转盘2开始转动,所述转盘2上与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感应所述茶杯托3位置的感应装置,同时也设置有感应是否有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的感应装置。只有当所述转盘2上的感应装置感应到了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并且所述茶杯托3上放置了所述茶杯31时, 所述控制电路开启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处的电磁阀。所述泡茶杯中第一次的洗茶水流入所述茶杯31中(用于冲洗所述茶杯31和温热所述茶杯31),当所述电磁阀的开启时间到了预设时间(在流量确定的情况下,茶水流入所述茶杯31中的体积为一杯时,所需要的时间)时,所述电磁阀闭合,并且控制电路给所述电磁铁M中的线圈通电。所述线圈通电后,在所述线圈中产生的一个磁力推动所述伸缩杆M1,在此力的作用下,所述伸缩杆241被推出,当所述转盘2转动到所述伸缩杆Ml的位置时,所述伸缩杆 241首先将所述拉钩341从所述凹槽25中拨出,所述拉钩341不再钩住所述凹槽25,即所述茶杯托3不再被钩在所述转盘2上。所述伸缩杆241拨开所述拉钩341后,由于所述转盘2还要继续转动,所述伸缩杆241继续伸出,所述转盘2还要带着铰接在其上的所述茶杯托3转动,即固定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的所述挡块34也一起继续转动,所述伸缩杆241 继续抵住所述挡块34,使所述茶杯托3慢慢地向上翻转。此时,所述伸缩杆Ml继续抵住所述挡块34,并且在所述挡块34上滑动。由于所述茶杯托3是铰接在所述转盘2上的,所述茶杯托3与所述伸缩杆241之间形成相对运动,使得所述茶杯托3以设置在其上的所述凸轴为轴线做旋转运动。同时所述转盘2继续旋转,所述茶杯托3也继续旋转,直至所述茶杯托3旋转了 90°,使所述茶杯31将其内的茶水倒出。这时所述转盘2在没有任何阻力的情况下继续旋转,直至感应到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的下方,且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再重复上述步骤。当剩下的全部所述茶杯31被冲洗完后,所述控制电路切断所述电磁铁M中线圈的电源,所述伸缩杆241缩回到所述电磁铁M中。(或者在每次所述茶杯31倒完茶水后, 所述控制电路切断所述电磁铁M中线圈的电源,所述伸缩杆Ml缩回到所述电磁铁M中。 当下一次感应到有所述茶杯托3运动到了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的下方,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且所述茶杯31需要冲洗时,所述控制电路再接通所述线圈的电源,如此反复,直至剩下的全部所述茶杯31被冲洗完)。所述泡茶杯开始泡茶,泡茶完毕,所述电磁阀开启(因为冲洗所述茶杯31时,所述茶杯托3会停在所述泡茶杯的出水口处,且所述茶杯31放置在所述茶杯托3上,泡茶完毕控制电路就开启所述电磁阀),一杯茶水倒完,所述转盘2开始旋转,依次给剩下的全部所述茶杯31倒茶水,当所述转盘2转了一周(即给全部所述茶杯31倒完茶水)时,自动停止转动,用户端走装满茶水的所述茶杯31。本实施例不能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例如能实现所述茶杯托3在所述转盘 2上翻转的连接方式都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其他的一些升降机构能实现与所述升降机构 4相同功能的都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
权利要求1.一种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转盘O)、茶杯托C3)和茶杯(31),所述茶杯(31)的底端设置有磁铁(311),所述茶杯托C3)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 上,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G),所述升降机构(4)包括电机(41)、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Gll)相连接的摇臂(42)、立柱032)、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43 上的滑架(43),所述摇臂0 驱动所述滑架沿着所述立柱(43 做往复运动,所述滑架上还设置有顶杆(4311),所述顶杆0311)的上端铰接有旋转杆(5),所述旋转杆( 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磁铁(311)相配合的铁块(5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倾斜设置在所述基座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 与所述顶杆 (4311)铰接处设置有扭簧II (52)。
4.一种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转盘O)、茶杯托C3)和茶杯(31),所述茶杯(31)的底端设置有磁铁(311),所述茶杯托C3)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 上,所述茶杯托C3)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铁(311)相配合的铁块(51),所述基座(1)上设置有升降机构G),所述升降机构⑷包括电机(41)、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Gll)相连接的摇臂(42)、立柱032)、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43 上的滑架(43),所述摇臂0 驱动所述滑架(43)沿着所述立柱(43 做往复运动,所述滑架上还设置有顶杆03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托C3)上固定设置有挂片 (33),所述转盘( 上设置有导轨(23),所述导轨中设置有与所述挂片(3 相配合的挂钩031),所述挂钩(231)和所述转盘( 通过复位弹簧0 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托C3)与所述转盘(2) 的连接处设置有使所述茶杯托C3)复位的扭簧1(32)。
7.—种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转盘0)、茶杯托C3)和茶杯(31),所述茶杯(31)的底端面设置有磁铁(311),所述茶杯托C3)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 上,所述茶杯托C3)上设置有与所述磁铁(311)相配合的铁块(51),所述转盘( 上设置有推拉式电磁铁(M)、所述电磁铁04)中活动设置有伸缩杆041),所述茶杯托C3)上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Ml)相对应的挡块(3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块(34)上活动设置有与所述伸缩杆(Ml)相对应的拉钩(341),所述拉钩(341)与所述挡块(34)的连接处设置有扭簧 (342),所述转盘( 上开有与所述拉钩(341)相配合的凹槽05)。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茶机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杯托C3)与所述转盘(2) 的连接处设置有使所述茶杯托C3)复位的扭簧1(3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机基座,旨在提供一种成本低、取放茶杯方便、适合多个茶杯自动倒出茶水、且适合用于全自动智能茶机上的翻转机构的茶机基座。该基座包括基座、转盘、茶杯托和茶杯,所述茶杯的底端设置有磁铁,所述茶杯托活动设置在所述转盘上,所述基座上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的摇臂、立柱、滑动设置在所述立柱上的滑架,所述摇臂驱动所述滑架沿着所述立柱做往复运动,所述滑架上还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上端铰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上固定设置有与所述磁铁相配合的铁块。
文档编号A47J31/44GK201929727SQ20102061878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2日
发明者张北, 陈华金 申请人:晶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