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杯的止水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320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泡茶杯的止水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关于泡茶杯或泡咖啡杯的零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止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泡茶杯结构设计中,一般会运用止水球配合止水环的构造,其中止水球为圆球状造形,因此为逹成水阀的有效止水与出水,必需增加许多结构件来导引止水球,做上下的活动控制,这样的设置,不仅结构变得复杂,成本较高,且止水球容易因水的波动或人为震动,而产生密合不佳的情形发生。此外,由于止水球本身有纵向高度,要容纳止水球及止水环的空间,泡茶杯的滤网因此必须向上凸起,造成零件成本增加,在功能上也存在泡茶空间减少,以及清洁不易的缺
点ο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的泡茶杯水阀结构,简化止水阀的结构,以及有效减少结构零组件所占用的空间,大副降低制造困难度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泡茶杯的止水体,该止水体系装设于泡茶杯本体底部通孔处上方,为软质可挠性构件,止水体上方为圆形薄片状,止水体下方则一体延伸出一轮廓略小于上方薄片部的凸出部,中央下方设有一通孔或盲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配合传统的开启阀盖机制,可在止水体底部连接一升降装置或连杆,顶开止水体,进而开启水阀。本实用新型的止水体配合泡茶杯本体底部通孔的轴心处,由底部一体向下延伸一个轮廓略小于顶面之圆形凸出部,此于凸出部形成较厚的强度,使止水体能承受相当的水压,不虞被水压变形冲垮;承上此凸出部上方则形成薄片部,当承受水压时,能与泡茶杯本体底部吸附密合,进而逹到止水效果;而通孔或盲孔,借以固定泡茶杯的推动组件。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较为简单且占用空间小的的止水阀结构,能够达到较好的使用效果,并大副降低制造困难度与生产成本;并且本实用新型较易于清洗,提高产品使用的卫生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运用于泡茶杯的剖面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运用于泡茶杯的底部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止水体(11)薄片部[0014](12)凸出部(14)泡茶杯本体
(13)固定部 (15)通孔 (17)连杆 (19)导沟糟。(16)过滤网(18)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是应用于泡茶杯的设计,泡茶杯本体14底部设有一通孔15,同时上方设有一过漏网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止水体10,则利用固定部13固定于连杆17的一侧,止水体10的凸出部12则对准通孔15的轴心置于其上方。泡茶杯本体14底部靠近边缘处,设有一凸出的导柱18,导柱18与通孔15之间设有一个由两支凸出肋所形成的导沟糟19,当泡茶杯本体14置于其它杯子上方时,下方杯子将推动连杆17的右侧往上移动至触及顶点,随即连杆17将如杆杆旋转,顺着导沟糟将止水体10向上推动。如
图1及图2中,本实用新型的止水体10为软性可挠性构件,具备弯曲变形的能力;该止水体10配合泡茶杯本体底部通孔15的轴心处,由底部一体向下延伸一个轮廓略小于顶面的圆形凸出部12,此凸出部12形成较厚的强度,使止水体能承受相当之水压,因而不用担心会被水压变形冲垮。承上此凸出部12上方则形成薄片部11,薄片部11因较为柔弱,承受水压时即贴紧泡茶杯本体14的底部,达到止漏效果。本实用新型配合传统的开启阀盖机制,可在止水体底部连接一升降装置或连杆, 顶开止水体,进而开启水阀。本实用新型的止水体10顶面为平面片状造形,可大幅改善一般泡茶杯采用止水球、止水阀,以及连动装置所组成的水阀结构,所存在的结构占用空间,零件多且复杂,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由于结构较为简单,亦较易于清洗,提高产品使用的卫生性。
权利要求1. 一种泡茶杯的止水体,其特征在于该止水体为软质可挠性构件,止水体上方为圆形薄片状,止水体下方则一体延伸出一轮廓略小于上方薄片部的凸出部,中央下方设有一通孔或盲孔。
专利摘要一种泡茶杯的止水体,能提供一种简化的泡茶杯水阀结构,有效减少结构零组件所占用的空间,大副降低制造困难度与生产成本。该止水体上方为圆形薄片状,利用水压能与泡茶杯底部形成密合止水的功效,止水体下方则一体延伸出一轮廓略小于上方薄片部的凸出部,借此増强厚度,使足以阻挡水压。止水体中央下方设有一通孔或盲孔,借以固定泡茶杯的推动组件。
文档编号A47G19/16GK201958437SQ20112000392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7日
发明者罗文信 申请人:罗文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