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头筷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1135阅读:8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头筷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餐的筷子。
技术背景目前,大部分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用餐所使用的筷子都是由一头是方形,一头是圆形,中间由方形逐渐向圆形变化的,材质是由竹、木或其他材料构成的两根棍状物组成的。这种流传了几千年,中国人常用的用餐工具,随着人们对卫生知识的了解和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在目前,人们还是习惯于家庭式的聚餐,而不习惯分餐制的情况下,显示出了其不足的一面。即用传统形式的筷子,采用家庭式的聚餐方式,在公用筷与私用筷不分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又由于使用传统形式的筷子用餐,必须使筷子头部保持平齐。因此,在实际生活用餐中,人们会经常采用与桌面、 盘或碗边等物接触的方法,使筷子头部保持平齐。这又极易使筷子头部接触到病毒和细菌,从而,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为此,有人发明了一种“双头筷子”,如公开号为CN 101385605A。该双头筷子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关键在于公筷段与私筷段的横截面的形状不同。使用这种双头筷子虽然能够达到公用筷与私用筷分开使用,减少病毒、细菌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在使用这种双头筷子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公筷段与私筷段经常相互转换方向的问题,且每次转换方向后,两根筷子的头部经常出现不平齐现象。而要使筷子的头部保持平齐,就必须经常采用与桌面、盘、碗边等物接触的方法使筷子头部保持平齐。而这又使筷子头部容易接触到病毒和细菌。2、受传统筷子的影响,该双头筷子整体效果不美观。在制造上,矩形结构相对于圆形结构制造难度相对增大。为此,该双头筷子还应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为了使人们在保持传统的用餐方式下,尽量减少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形成良好的卫生用餐习惯,保证身体健康。为了克服公开号为CN 101385605A“双头筷子”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头的筷子。它可以在人们吃饭用餐时,简单地改变一下用餐方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细菌的感染和传播。本实用新型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将普通筷子的尾部适当加长,由方形逐渐向圆形变化。形成两端是圆形的两个头,中间是方形的一种棍状物。在中间的方形部分设计有一凹坑,在里面镶嵌有磁铁。将筷子两个头的部分,分别制成不同的颜色。或者将筷子由中间分成两部分,分别制成不同的颜色。也可在筷子的两边加上明显不同的两种装饰物。 使用这种双头筷子,当人们采用传统的聚餐方式用餐时,用餐人改变一下用餐习惯,采用不直接用筷子夹菜放入口中,而是采取用同一种颜色筷子的一头,将夹起来的菜先放在自己的盘中。在将手中的筷子转动180度,用另一种颜色筷子的一头,从自己的盘中加上菜,然后直接放入口中。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采用双头筷子用餐时,在不改变用餐习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病毒和细菌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使人们用餐时更卫生、更安全。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主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头部(1)、头部(2)与中间部分(3)组成一种棍状物,且由中间方形部分逐渐向两头圆 形部分过渡。在这种棍状物中间部分(3)上有一凹坑, 里面镶嵌磁铁(4)。同时在这种棍状物的两边分别加装上两种明显不同的装饰物(5)。在图3和图4所示的另一实施例中,头部(1)、头部(2)与中间部分(3)组成一种棍状物,且由中间方形部分逐渐向两头圆形部分过渡。在这种棍状物中间部分(3)上有一凹坑,里面镶嵌磁铁(4)。同时,这种棍状物被制成,由中间开始分成两种不同的颜色。或者将筷子的两个头部(1)、(2)分别制成不同的颜色。采用上述实用新型做成的筷子,由于中间镶嵌有磁铁,因此,能使筷子的头部始终保持一致。又由于筷子头部两边被加装上明显不同的两种装饰物(5),或被制成了明显不同的颜色。因此,当人们采用传统的聚餐方式用餐时,大家统一规定用筷子上同一种装饰物的一头部(或某同一种颜色的一头部),用来夹菜或食物并先放在自己的盘中或碗里,然后各自将自己的筷子转动180度,用筷子另一种装饰物的一头部(或另一种颜色的一头部), 从自己的盘中(或碗里)夹上菜或食物,直接放入口中。
权利要求1. 一种双头筷子,其特征是两端是圆形的两个头部,中间方形部分有一凹坑,在里面镶嵌有磁铁,且两端圆形的两个头部分别制作成不同的颜色。
专利摘要一种双头筷子,其特征是两端是圆形的两个头部,中间方形部分有一凹坑,在里面镶嵌有磁铁,且两端圆形的两个头部分别制作成不同的颜色。采用这种双头筷子用餐的效果是,在人们不改变聚餐习惯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交叉感染和传播。使人们用餐时更卫生、更安全。
文档编号A47G21/10GK202168694SQ20112001932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6日
发明者贾悦, 贾晨光 申请人:贾悦, 贾晨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