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品冲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692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饮品冲泡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品冲泡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市面上的一般机台式冲泡机,大约分为二种,一是咖啡冲泡机,一是茶叶冲泡机。因咖啡与茶叶二者的汤汁口感不同,故冲泡过程也不相同。其中咖啡冲泡机是以咖啡粉末冲泡,所以只需一次冲程即可完成,而茶叶冲泡机是以茶叶为主,如果以不同段的冲程而相同浸泡的时间来说,初期茶汁会比较浓郁,然后再越来越淡,但这其中还牵扯到浸泡中茶叶是否已释味出较佳的口感问题,所以茶叶冲泡机的冲程是要很多段冲程来完成的。目前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459518号“高压冲茶装置”,该专利案所述的装置上设有一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锅炉,且所述本体在一定位置上嵌扣有一容器,所述容器可借由一管路与锅炉相连通,且所述容器中置放有一滤篮,所述滤篮的底面设有多数个细微小孔。使用时,可将适量经研磨成粉末状的茶叶放置在滤篮中,并注入适量的热水,再将盛放滤篮的容器嵌扣在本体上,使所述容器呈封闭状后,将锅炉中经加压后的热水,以一定的速率经管路冲向容器,使热水可均勻且迅速通过在滤篮的茶叶粉末,再使其从容器中流出来, 如此,即可在极短时间完成冲泡工作,又可将茶叶中的精华萃取出来,更能展现茶叶原来的风味。上述冲茶装置是利用热水及蒸气进行加热,在时间及水量并没有作控制及调整, 因此浓度品质相较之下难以掌控。再有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C69834号“咖啡机”,包含一机壳中的容水内胆,所述容水内胆内部还包含一螺旋状金属加热管以及一加热器;一安装于机壳顶部的水箱以及一位于机壳底部的电控组;若干管路通连于水箱、电控组以及容水内胆,借由电控组的控制, 达到补充容水内胆适量水、水加热以及冲泡咖啡等基本目的。上述咖啡机是利用螺旋状金属加热管进行间接加热,所述加热管的管径小,使用久了容易因为水的加热产生水垢,而堵塞所述加热管,又因加热管的管径小无法清理,一般使用者不是送修,即是丢弃,容易造成浪费。有鉴于现有咖啡机及茶叶冲泡装置结构设计上未臻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失及不便,本设计人深入构思,积极研究改良试做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控制饮品浓度且容易清理的饮品冲泡机,以方便使用,同时还能节省成本、减少占用空间。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饮品冲泡机,包括 一机台,包含有一主进水管路及一马达,所述马达连接所述主进水管路,所述主进
3水管路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路、一第二进水管路及一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一流量计;一第一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一加热锅炉,所述第一加热锅炉内部设置有一间接加热管及一第一加热器,所述间接加热管贯穿所述第一加热锅炉且互不相通,所述第一加热锅炉连结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间接加热管连结所述第二进水管路,所述间接加热管依
序连接有一第一出水管路及一第一蒸煮头;一第二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二加热锅炉,所述第二加热锅炉连结所述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二加热锅炉依序设有一第二加热器、一第二出水管路及一第二蒸煮头,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二流量计;一第三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三出水管路及一冲泡筒,所述第三出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三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加热锅炉。所述第一加热锅炉还设有一水位探针及一蒸气出口。所述第二加热锅炉还设有一温度控制器。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饮品冲泡机具有如下特点1.本实用新型饮品冲泡机上设置的流量控制器可以控制热水的流量,从而方便控制饮品的浓度。2.将本实用新型饮品冲泡机的第一冲泡单元、第二冲泡单元及第三冲泡单元设置在同一机台上,将两锅炉设在同一机台上,三者共用机台壳体、进水管路、电器线路等零件, 以节省成本。3.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安装三台冲泡机,非常节省空间。4.三机一体可提高机台的质感,使用上更为方便。5.本实用新型饮品冲泡机的间接加热管管径较大,不会影响热交换速率,而且方便水垢的清洗,可以延长机台的使用寿命。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立体图;[002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26]其中[0027]1机台11主进水管路[0028]12马达13第--进水管路[0029]14第二进水管路15第三三进水管路[0030]16电磁阀17第--流量计[0031]2第一冲泡单元21第--加热锅炉[0032]211水位探针212蒸气出口[0033]22间接加热管23第--加热器[0034]24第一出水管路25第--蒸煮头[0035]3第二冲泡单元31第:二加热锅炉[0036]311温度控制器[0037]32第二加热器33第:二出水管路[0038] 34第二蒸煮头35第二二流量计[0039] 4第三冲泡单元41第三三出水管足[0040] 42冲泡筒43第三三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饮品冲泡机,包括有一机台1、一第一冲泡单元2、一第二冲泡单元3及一第三冲泡单元4,其中机台1,包含有一主进水管路11及一马达12,所述马达12连接所述主进水管路 11,该主进水管路11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路13、一第二进水管路14及一第三进水管路15, 所述第一进水管路13上装设有一电磁阀16,所述第二进水管路14上装设有一第一流量计 17。第一冲泡单元2,包含一第一加热锅炉21,该第一加热锅炉21内部设置有一间接加热管22及一第一加热器23,间接加热管22贯穿第一加热锅炉21且互不相通,第一加热锅炉21连结第一进水管路13,间接加热管22连结第二进水管路14,间接加热管22依序连接有一第一出水管路M及一第一蒸煮头25 ;第一加热锅炉21进一步设有一水位探针211 及一蒸气出口 212。第二冲泡单元3,包含一第二加热锅炉31,该第二加热锅炉31连结第三进水管路 15,第二加热锅炉31依序设有一第二加热器32、一第二出水管路33及一第二蒸煮头34,且第二出水管路33上装设有一第二流量计35,第二加热锅炉31进一步设有温度控制器311。第三冲泡单元4,包含一第三出水管路41及一冲泡筒42,第三出水管路41上装设有一第三流量计43,第三出水管路41连通第二加热锅炉31。操作时,利用马达12将冷水抽入主进水管路11,再由主进水管路11进入第一进水管路13、第二进水管路14及第三进水管路15,后续过程如下列所述A.第一冲泡单元2用以冲煮咖啡,当主进水管路11的冷水由第一进水管路13进入第一加热锅炉21,由第一加热器23进行加热,而第一加热锅炉21还设有水位探针211以使第一加热锅炉21的水量控制在七至八分满,当水沸腾所产生的蒸气则由第一加热锅炉 21上方的蒸气出口 212排出;当冷水由第二进水管路14进入间接加热管22,再由第一加热锅炉21内的热水进行隔水加热,使所述热水温度达到冲煮咖啡的最佳温度,后由第一出水管路M经过一第一流量计25送至第一蒸煮头25以冲泡及释出咖啡。B.第二冲泡单元3用以冲煮茶叶,当主进水管路11的冷水由第二进水管路14进入第二加热锅炉31,由第二加热器32进行加热,再由温度控制器311控制热水的温度,后由第二出水管路33经过第二流量计35送至第二蒸煮头34以冲泡茶叶及茶水的释出。C.第三冲泡单元4设有一大容量的冲泡筒42,用以冲煮茶叶,所述第三冲泡单元 4与第二冲泡单元3共用第二加热锅炉31,所以当第二加热锅炉31的热水由第三出水管路 41经过第三流量计43送至大容量冲泡筒42时,可以冲泡大量茶叶,释出大量茶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将第一冲泡单元2、第二冲泡单元3及第三冲泡单元4结合于同一机台1,使三组第一冲泡单元2、第二冲泡单元3及第三冲泡单元4可共用一组机台壳体、进水管、出水管、电器线路等零件,可以有效节省成本及空间,使用上更为方便有效率,尤其本创作的大容量冲泡筒42冲泡空间大,茶叶容易泡开,使茶水释出可以更加快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最佳实施例,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替换,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饮品冲泡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机台,包含有一主进水管路及一马达,所述马达连接所述主进水管路,所述主进水管路连接有一第一进水管路、一第二进水管路及一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一进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电磁阀,所述第二进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一流量计;一第一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一加热锅炉,所述第一加热锅炉内部设置有一间接加热管及一第一加热器,所述间接加热管贯穿所述第一加热锅炉且互不相通,所述第一加热锅炉连结所述第一进水管路,所述间接加热管连结所述第二进水管路,所述间接加热管依序连接有一第一出水管路及一第一蒸煮头;一第二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二加热锅炉,所述第二加热锅炉连结所述第三进水管路,所述第二加热锅炉依序设有一第二加热器、一第二出水管路及一第二蒸煮头,所述第二出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二流量计;一第三冲泡单元,包含一第三出水管路及一冲泡筒,所述第三出水管路上装设有一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三出水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加热锅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冲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锅炉还设有一水位探针及一蒸气出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饮品冲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热锅炉还设有一温度控制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饮品冲泡机,包括有一机台、一第一冲泡单元、一第二冲泡单元及一第三冲泡单元,借由第一冲泡单元、第二冲泡单元及第三冲泡单元结合于同一机台,使三者可共用一组机台壳体、进水管、出水管、电器线路等零件,可以有效节省成本及空间,使用上更为方便有效。
文档编号A47J31/00GK202036027SQ20112007502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杨彦彬 申请人:谊丰精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