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挂物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246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挂物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品,具体地涉及一种挂物架。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出现了各种挂物装置。然而,现有的挂物装置。大多只能沿墙面横向或竖向设置,其占用的墙面积大,空间利用效率不高,且大多只有一种使用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挂物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挂物的本体,其一端至少具有一第一卡接部以及一第二卡接部;和—用于固定本体的座体,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在挂物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一定位部配合,第二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二定位部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使用状态为平展使用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还设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的座体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还设有第三定位部;在挂物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本体的第三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一定位部配合,第二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三定位部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使用状态为倾斜使用状态。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需要事先设定。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凹槽,所述的座体具有和该凹槽配合的卡舌,在挂物架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本体的凹槽和座体的卡舌配合。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三使用状态为收叠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本体为长方体形,其设有复数个用于挂物的孔。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凹槽沿长度方向延伸,其本体设有凹槽的一侧,其边缘向本体的两面凸起。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分别为一金属柱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座体包括一左座体和一右座体,左座体和右座体为一体形成或是两片单独件;左、右座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形成一侧开口,在侧开口处左、右座体分别向内凸起形成一卡舌;在容纳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一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该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和侧开口为一体;下开口的一侧, 即左、右座体的连接处形成一卡阶;在容纳腔中部设有一第一柱体,在座体容纳腔的上方靠近开口处设有第二柱体。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左座体和右座体之间的内侧分别设有垫片。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一端的一侧边向内凹形成一第一卡接部,另一侧边向外凸出形成一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还形成一第三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之间,以及第三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都为圆弧过渡。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座体固定到墙体上的固定件。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挂物架,其包括一用于挂物的本体以及一用于固定本体的座体,本体上具有多个卡接部、座体上具有多个定位部,通过卡接部和定位部的不同配合,可以实现挂物架的不同状态。另外,该本体上还具有一凹槽,座体上具有一凸条,在凹槽和凸条配合时,本体竖放在座体上,减少占地空间。本实用新型可固定于墙体等处用于挂衣物等物品,与墙面垂直,提高了墙面的利用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有3种使用状态,方便用户,提高产品的吸引力。且状态转换无需将本体抽离座体即可完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挂物架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竖直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挂物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平放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挂物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45度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座体的底视图(局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参照图1至图4,一种挂物架,包括一固定件1、一座体 2以及一用于挂物的本体3。该固定件1用于将座体2固定到墙上。该座体2为扁平的盒体形,竖直设置。其包括一左座体21和一右座体22,左座体 21和右座体22为一体形成或是两片单独件。左、右座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形成一侧开口 28,在侧开口 28处左、右座体分别向内凸起形成卡舌211以及卡舌221。在容纳腔的上方和下方(即座体2的顶面和底面)远离墙体的一侧分别形成一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该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和侧开口为一体。下开口的内侧缘,即左、右座体的连接处形成一卡阶23,该卡阶即为第一定位部。在容纳腔中部设有一第一柱体24, 该柱体即为第三定位部,在座体容纳腔的上方靠近开口 28处设有第二柱体25,该柱体25即为第二定位部。在左座体21和右座体22的内侧,还分别设有垫片27和26。该本体3为长方体形,其设有复数个挂物孔31,这些挂物孔31可用于挂衣架等物, 本体3的一端为圆弧形,另一端的一侧边向内凹形成一凹陷,该凹陷即为第一卡接部32,另一侧边向外凸出形成一第二卡接部36,第一卡接部32和第二卡接部36之间还形成一第三卡接部34.第一卡接部32和第三卡接部34之间为圆弧过渡33,第三卡接部34和第二卡接部36之间为圆弧过渡35。在第二卡接部36的一侧,沿侧边37的两面分别设有一卡槽 38,该卡槽38起于靠近卡接部36处,终于离本体3的另一端约2/5全长处,该处为凹槽端
4点381,该凹槽端点381高于该凹槽周围。该侧边37向本体的前后两面分别凸起,以更好地卡接于座体的卡舌内侧。参见图1,首先将座体2用固定件1固定到墙体上。如挂物架不用时,可将本体3 从上至下插入座体的容纳腔内,座体的卡舌211和221分别插入本体两面的卡槽38内,由于凹槽端点381对卡舌211和221的竖向阻挡,本体3竖直地挂于座体2上。参见图2,需要本体3平放以挂物时,先将本体3向上提,到一定程度之后顺时针旋转,使第一卡接部32抵靠于座体的卡阶23上,第二卡接部36抵靠于柱体25上。垫片26 和27可以减少本体3插入于容纳腔部分的活动空间,使本体3更稳定。参见图3,需要本体3四十五度倾斜放置时,从图2状态,本体3逆时针旋转,到一定程度之后使第三卡接部34抵靠于座体的卡阶23上,第二卡接部36抵靠于柱体24上。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权利要求1.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用于挂物的本体,其一端至少具有一第一卡接部以及一第二卡接部;和一用于固定本体的座体,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在挂物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一定位部配合,第二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二定位部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设有一第三卡接部;所述的座体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设有一第三定位部;在挂物架处于第二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本体的第三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一定位部配合, 第二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三定位部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具有一凹槽,所述的座体具有和该凹槽配合的卡舌,在挂物架处于第三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本体的凹槽和座体的卡舌配合。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为长方体形,其设有复数个用于挂物的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凹槽沿长度方向延伸,其本体设有凹槽的一侧,其边缘向本体的两面凸起。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定位部和第三定位部分别为一金属柱体。
7.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为竖直设置的盒体形,其包括一左座体和一右座体,左座体和右座体为一体形成或是两片单独件;左、右座体之间形成一容纳腔;该容纳腔向远离墙体的一侧形成一侧开口,在侧开口处左、右座体分别向内凸起形成一卡舌;在容纳腔的上方和下方分别形成一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该上开口以及一下开口和侧开口为一体;下开口的一侧,即左、右座体的连接处形成一卡阶;在容纳腔中部设有一第一柱体,在座体容纳腔的上方靠近开口处设有第二柱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左座体和右座体之间的内侧分别设有垫片。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一端的一侧边向内凹形成一第一卡接部,另一侧边向外凸出形成一第二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还形成一第三卡接部;第一卡接部和第三卡接部之间,以及第三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都为圆弧过渡。
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挂物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用于将所述座体固定到墙体上的固定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挂物架,其包括一用于挂物的本体,其一端至少具有一第一卡接部以及一第二卡接部;和一用于固定本体的座体,其具有至少一第一定位部以及一第二定位部,其中在挂物架处于第一使用状态的位置,所述的本体的第一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一定位部配合,第二卡接部和座体的第二定位部配合。本体上具有多个卡接部、座体上具有多个定位部,通过卡接部和定位部的不同配合,可以实现挂物架的不同状态。
文档编号A47G29/00GK202184585SQ20112028066
公开日2012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日
发明者吴哲彦 申请人:福建省漳平木村林产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