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3879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餐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ー种日常生活用品,特别是一种餐盘。
背景技术
目前,在学校食堂或者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等地方就餐时为了方便,都会配置ー个餐盘。目前的餐盘一般设置有2-4个凹槽,分别用于盛放饭、菜以及搁放装汤的碗。这种餐盘存在以下缺点一是如果要加饭或者加菜,就得端着整个餐盘去食堂窗ロ,这样的话既麻烦,而且食用后的餐盘狼藉的样子很不雅观,ニ是凹槽过少,如果菜比较多的话,不同的菜只能混在一起,影响口味,三是用于搁放装汤的碗的凹槽很浅,一般为Icm左右,碗很容易从餐盘掉落,造成浪费同时影响食堂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加饭加菜且能将各种菜分开盛放的新型餐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餐盘,包括盘面和盘底,所述盘面和盘底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盘面和盘底的间隔为l-2cm,在所述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五个凹槽,在所述盘面和盘底的一侧开设有ー个长度为10-15cm的开ロ,ー个加餐皿通过所述开ロ插入所述空腔,且所述加餐皿的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开ロ的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凹槽为五个,且其中ー个凹槽为放碗凹槽,其深度为2-4cm。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增设了加餐皿,要加菜或者加饭时,只需要拿着加餐皿去就可以了,很方便且不影响雅观,同时将加餐皿放置于空腔内,不会占用其他空间,不影响餐盘的正常使用;将加餐皿的ー边设置得较长,防止加餐皿全部滑入空腔,使得加餐皿拿取非常方便;设置多个凹槽,利于将菜分开,保证不同菜的口味,同时将用于放碗的凹槽设置得较深,防止碗滑落,非常方便实用。

图I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为盘面,2为盘底,3为盛饭凹槽,4为第一盛菜凹槽,5为第二盛菜凹槽,6为第三盛菜凹槽,7为放碗凹槽,8为开ロ,9为加餐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歩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I[0012]如图I所示,一种餐盘,包括盘面I和盘底2,所述盘面I和盘底2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盘面I和盘底2的间隔为1cm,在所述盘面I上设置有五个凹槽,分别为盛放凹槽3、第一盛菜凹槽4、第二盛菜凹槽5、第三盛菜凹槽6和放碗凹槽7,其中放碗凹槽7的深度为2cm,在所述盘面I和盘底2的一侧开设有一个长度为IOcm的开口 8,还设置一个加餐皿9,所述加餐皿9的主体为正方形,边长为9cm,其中一边向两端各延长了 2cm,即该边总长为13cm,加餐皿9通过开口 8插入所述空腔。由于增设了加餐皿9,要加菜或者加饭时,只需要拿着加餐皿9去就可以了,很方便且不影响雅观,同时将加餐皿9放置于空腔内,不会占用其他空间,不影响餐盘的正常使用;将加餐皿9的一边设置得较长,防止加餐皿9全部滑入空腔,使得加餐皿9拿取非常方 便;设置多个凹槽,利于将菜分开,保证不同菜的口味,同时将用于放碗的凹槽设置得较深,防止碗滑落,非常方便实用。实施例2盘面I和盘底2的间隔为2cm,开口 8的长度为15cm,加餐皿9的主体为正方形,边长为14cm,其中一边向两端各延长了 2cm,即该边总长为18cm,放碗凹槽7的深度为4cm,其余与实施例I相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餐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盘面和盘底,所述盘面和盘底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盘面和盘底的间隔为l-2cm,在所述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五个凹槽,在所述盘面和盘底的ー侧开设有ー个长度为10-15cm的开ロ,还包括ー个加餐皿,所述加餐皿通过所述开ロ插入所述空腔,且所述加餐皿的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开ロ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餐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为五个,且其中一个凹槽为放碗凹槽,其深度为2-4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餐盘,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包括盘面和盘底,所述盘面和盘底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所述盘面和盘底的间隔为1-2cm,在所述盘面上设置有至少五个凹槽,在所述盘面和盘底的一侧开设有一个长度为10-15cm的开口,加餐皿通过所述开口插入所述空腔,且所述加餐皿的一边的长度大于所述开口的长度;由于增设了加餐皿,要加菜或者加饭时,只需要拿着加餐皿去就可以了,很方便且不影响雅观,同时将加餐皿放置于空腔内,不影响餐盘的正常使用;将加餐皿的一边设置得较长,防止加餐皿全部滑入空腔,使得加餐皿拿取非常方便;设置多个凹槽,利于将菜分开,保证不同菜的口味,同时将用于放碗的凹槽设置得较深,防止碗滑落,非常方便实用。
文档编号A47G19/02GK202408133SQ20112048360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9日
发明者李 杰 申请人:山东科技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