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476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煮饭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过热蒸汽的煮饭器。
背景技术
对于煮饭器,在要求米饭的良好味道的同时,还要求缩短煮饭过程所需的时间、SP煮饭时间。 在此,所谓的“煮饭过程”以预热过程(也称为吸水过程)、升温过程、沸腾维持过程、焖蒸过程为主由4个过程构成。预热过程是下述这样的过程将米浸在温度比米的糊化开始温度(大约60度)低的水中,使米预先吸水。升温过程是使锅内的水的温度上升至沸腾状态(大约100°C )的过程。沸腾维持过程是这样的过程维持锅内的水的沸腾状态,使米中的淀粉糊化,将糊化度提高至50% 80%左右。焖蒸过程是这样的过程利用余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将米的糊化度提高至接近100%。作为甜味成分的葡萄糖越多,米饭的味道越好。葡萄糖是通过米中含有的酶使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水解而产生的。越是延长预热过程的时间来使米充分吸水,就能够产生越多的葡萄糖。以往,为了缩短煮饭时间而缩短所述预热过程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导致葡萄糖的产生減少,因此米饭的味道变差。此外,通常米的糊化度越高,米饭的味道越好。因此,进行所述焖蒸过程。在该焖蒸过程中,由于是锅内几乎没有水的状态,因此锅内的米饭容易烧糊。此外,锅内的米饭的上表面经由该米饭的上方空间被加热,与此相对,米饭的另一面经由锅被加热。因此,容易产生只有米饭的上表面干燥等夹生现象(炊きムラ)。因此,在仅通过感应加热线圈对锅进行加热的煮饭器中,需要以低火力来长时间加热,以防止米饭烧糊,并防止产生夹生现象。如果缩短该焖蒸过程的时间,则当然会导致味道变差。S卩,缩短煮饭时间和改善米饭的味道是折衷的关系。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4308号公报)公开了改善该课题的煮饭器。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ー种具备过热蒸汽供给部的煮饭器,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从锅的开ロ部向锅内供给超过100°C的过热蒸汽。根据专利文献I的煮饭器,通过从锅的开ロ部向锅内供给过热蒸汽,能够防止只有米饭的上表面干燥,并且,能够抑制米饭烧糊,将更多的热量施加至米饭。由此,能够改善米饭的味道,而无需延长焖蒸过程所需的时间。或者,能够缩短焖蒸过程所需的时间而不会导致米饭的味道变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144308号公报近年来,通过煮饭器进行蒸煮的被煮物不但有白米,还有糙米、发芽糙米或杂谷米等,变得多祥化。因此,煮饭器一般构成为能够从白米模式、糙米模式、白米(松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使得能够以适合这些被煮物的煮饭顺序来煮饭。可是,在使用专利文献I的煮饭器ー边向锅内供给过热蒸汽ー边煮糙米时,煮出来的饭有青气、ロ感较硬且干巴巴、甜味较少且淡而无味。此外,在使用专利文献I的煮饭器一边向锅内供给过热蒸汽ー边煮发芽糙米时,煮出来的米饭稍有青气、发粘、淡而无味且太软。即,通过专利文献I的煮饭器,无法根据多种煮饭模式来改善它们的味道。并且,当然也无法缩短煮饭时间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所述课题,提供ー种下述这样的煮饭器能够根据多种煮饭模式来进ー步改善被煮物的味道或缩短煮饭时间。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以下这样构成。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所述煮饭器包括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锅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过热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过热蒸汽;锅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的温度;煮饭模式选择部,其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以及煮饭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和所述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动作,执行煮饭过程,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构成为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所述煮饭控制部使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根据本发明的煮饭器,由于使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因此,能够根据煮饭模式将最佳温度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由此,能够使被煮物的味道更加良好而无需延长煮饭时间,或能够缩短煮饭时间而不会导致被煮物的味道变差。


图I是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盖主体的局部剖切状态的俯视图。标号说明I :煮饭器主体;Ia :锅收纳部;2 :锅;3 :盖主体;3A :铰链轴;4:内盖;5 :水槽;6 :水槽加热线圈;7 :水槽温度传感器;8 :锅底加热单元(锅加热装置);9 :锅温度传感器(锅温度检测部);
10 :蒸汽筒;11,14,19,20 :垫片;12 :内盖温度传感器(内盖温度检测部);13 :内盖 加热线圈(内盖加热装置);15 :过热蒸汽供给部;16:蒸汽导入管;17 :过热蒸汽排出管;18 :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21 :显示部;22 :操作部;23 :煮饭控制部。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发明人们为了解决上述以往的技术课题,经过认真研究,其结果是得到了以下的认识。专利文献I那样的以往的煮饭器所具备的过热蒸汽供给部构成为将特定温度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这是因为,根据防止米饭烧糊和干燥这样的观点,只要能够将特定温度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即可。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根据白米模式、糙米模式、白米(松软)模式等煮饭模式,存在最佳的过热蒸汽的温度。例如发现在煮饭模式为白米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200°C,能够实现味道的提升和煮饭时间的缩短,并且还能够实现香气的提升。具体而言,发现通过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使得热量传递至米饭的中间,并且使得米饭的表面形成覆盖层,即使冷却也不会使水分蒸发,不容易变硬。此外发现与将13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的情况相比,通过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使得提升香气的吡嗪增加20%,导致气味变差的己醛减少35%。此外发现通过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还能够在焖蒸过程中促进葡萄糖的产生。即,米中的淀粉水解而成为低聚糖(2 10个葡萄糖结合而成的糖的总称),并且该低聚糖水解而产生葡萄糖。在以往的煮饭器中,从淀粉至葡萄糖的水解全部在预热过程中进行。与此相対,由于在焖蒸过程中是水已经被米饭吸收的状态,因此通过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能够对米饭进行直接加热,能够使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即,能够在预热过程中使米中的淀粉水解为低聚糖,在焖蒸过程中使低聚糖水解为葡萄糖。由此,能够缩短预热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从而缩短煮饭时间,而不会降低葡萄糖的产生量。例如,当没有向锅内供给过热蒸汽的情况下的煮饭时间为56分钟时,通过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内,能够将煮饭时间缩短至44分钟。并且确认到在例如利用200°C的感应加热线圈、而不是200°C的过热蒸汽来加热米饭的情况下,无法得到上述效果。此外,在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50°C的情况下,煮好的米饭稍微有青气,甜味较少,并且偏硬。此外,即使延长向锅内供给150°C的过热蒸汽的时间,煮出的米饭的味道也无法比向锅内供给200°C的过热蒸汽时的米饭更好。即,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为了得到上述效果,使用过热蒸汽作为加热源、和该过热蒸汽的温度是很重要的。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在例如煮饭模式为发芽糙米的情况下,通过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50°C,能够煮成直到米的中心都比较松软,并且,能够减少气味较差的发芽糙米所特有的气味,而无需延长煮饭时间。并且,在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200°C的情况下,煮好的米饭中发芽糙米所特有的气味较强,并且煮好的米饭较硬。即,并不是过热蒸汽的温度越高就越能实现味道的提升和煮饭时间的缩短。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发现在例如煮饭模式为什锦饭模式(炊き込みコース)的情况下,通过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30°C,能够不减少料材的香味而煮出饭粒均衡性和膨胀性良好、且总体松软的米饭,而无需延长煮饭时间。并且,在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 为200°C的情况下,煮好的米饭会产生酱油烧糊般的气味,并且饭粒坚硬。此外,在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50°C的情况下,煮好的米饭减少了料材的香味,饭粒均衡性较差,饭粒中间偏硬。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基于这些发现,想到了以下的本发明。根据本发明的第I方式,提供一种煮饭器,所述煮饭器包括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锅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过热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过热蒸汽;锅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的温度;煮饭模式选择部,其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以及煮饭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和所述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动作,执行煮饭过程,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构成为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所述煮饭控制部使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式,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第I方式所述的煮饭器所述煮饭控制部以与利用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时间,使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所述过热蒸汽。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式,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第I或第2方式所述的煮饭器所述煮饭控制部根据煮饭量来调整与利用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所述过热蒸汽的温度。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式,提供一种下述这样的第I 3方式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煮饭器所述煮饭控制部根据煮饭量来调整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过热蒸汽的时间。以下,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本发明并不受本实施方式的限定。《实施方式》利用图I或图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示意剖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盖主体的局部剖切状态的俯视图。如图I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包括大致有底筒状的煮饭器主体1,其在内部形成有锅收纳部Ia ;和锅2,其收纳于锅收纳部la,用来装盛米和水。煮饭器主体I的上部安装有盖主体3,该盖主体3能够对煮饭器主体I的上部开ロ部进行开闭。在盖主体3的内侧(覆盖锅2的开ロ部的ー侧)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安装有大致圆盘状的内盖4,该内盖4能够封闭锅2的上部开ロ部。煮饭器主体I的锅收 纳部Ia由上框Ib和线圈基座Ic构成。上框Ib具备筒状部分lba,其配置成相对于所收纳的锅2的侧壁空出预定的间隙;和凸缘部lbb,其从筒状部分Iba的上部向外方突出,并与煮饭器主体I的上部开ロ部的内周部嵌合。此外,在凸缘部Ibb上形成有用来收纳水槽5的水槽收纳部lbc。水槽5是有底筒状的容器,其装盛用于产生蒸汽的水。在水槽收纳部Ibc的外周面安装有用于对水槽5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水槽加热线圈6。通过由水槽加热线圈6对水槽5进行加热,使水槽5内的水沸腾,从而产生大约100°C的蒸汽。此外,在水槽收纳部Ibc的侧部设有开ロ。在该开ロ部分,以能够与收纳在水槽收纳部Ibc中的水槽5的侧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有水槽温度传感器7,该水槽温度传感器7用来測定水槽5的温度。线圈基座Ic与锅2的下部的形状对应地形成为有底筒状,线圈基座Ic的上部安装于上框Ib的筒状部分Iba的下端部。在线圈基座Ic的外周面安装有锅底加热单元8,该锅底加热单元8是对锅2进行加热(感应加热)的锅加热装置的ー个示例。锅底加热单元8由底内加热线圈8a和底外加热线圈8b构成。底内加热线圈8a以隔着线圈基座Ic与锅2的底部的中央部周围对置的方式配置。底外加热线圈Sb以隔着线圈基座Ic与锅2的底部的角部对置的方式配置。在线圈基座Ic的底部的中央部分设有开ロ。在该开ロ部分,以能够与收纳于锅收纳部Ia中的锅2的底部抵接的方式配置有锅温度传感器9,该锅温度传感器9是用来測定锅2的温度的锅温度检测部的ー个示例。由于锅2的温度与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大致相同,因此,通过由锅温度传感器9对锅2的温度进行检测,能够知道锅2内的被煮物的温度。盖主体3具备铰链轴3A。铰链轴3A是盖主体3的开闭轴,该铰链轴3A的两端部以能够自如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煮饭器主体I的上框lb。贯通孔3c以沿着盖主体3的厚度方向贯穿该盖主体3的中央部附近的方式设置于盖主体3,蒸汽筒10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贯通孔3c中。在蒸汽筒10的顶壁及底壁设有蒸汽逸出孔10a、10b,以便能够将锅2内的多余蒸汽排出至煮饭器的外部。在盖主体3的内盖4侧的贯通孔3c的周围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1。垫片11设置成在将内盖4安装于盖主体3吋,垫片11与设置在内盖4上的蒸汽逸出孔4a的周围紧密贴合。此外,在盖主体3上安装有内盖温度传感器12,该内盖温度传感器12是对内盖4的温度进行检测的内盖温度检测部的ー个示例。在盖主体3的底壁3b的内表面(盖主体内側)安装有内盖加热线圈13,该内盖加热线圈13是对内盖4进行感应加热的内盖加热装置的ー个示例。内盖4由能够进行感应加热的不锈钢等金属构成。在内盖4的外周部的靠锅2侧的面上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4。垫片14被设置成在盖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锅2的缘部紧密贴合。
此外,在盖主体3的内部安装有过热蒸汽供给部15,该过热蒸汽供给部15用于将超过1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2内。过热蒸汽供给部15以下述方式构成使水槽5中产生的约100°C的蒸汽过热,能够产生两种以上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在过热蒸汽供给部15上连接有蒸汽导入管16和过热蒸汽排出管17。此外,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与过热蒸汽供给部15抵接,该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是对利用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的过热蒸汽的温度进行检测的过热蒸汽温度检测部的ー个示例。蒸汽导入管16被设置成在盖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水槽5内连通,并将水槽5内产生的蒸汽导向过热蒸汽供给部15。在蒸汽导入管16的水槽5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垫片19。垫片19被设置成在盖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水槽5的缘部紧密贴合。过热蒸汽排出管17被设置成在盖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通过设置于内盖4的过热蒸汽供给孔4b与锅2内连通,并将由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的过热蒸汽导入锅2内。 在过热蒸汽排出管17的锅2侧的端部安装有环状的垫片20。垫片20被设置成在盖主体3处于关闭状态时与内盖4的过热蒸汽供给孔4b的周围紧密贴合。此外,在盖主体3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煮饭模式、煮饭时间等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21 ;和操作部22,该操作部22是能够从白米模式、糙米模式、白米(松软)模式等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的煮饭模式选择部的ー个示例。操作部22由煮饭开始按钮等多个按钮构成,以便除了选择煮饭模式以外还能够指示煮饭开始、取消、预约等的执行。使用者能够ー边參照显示部21上的显示内容、ー边利用操作部22来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并指示开始煮饭。在煮饭器主体I的内部安装有煮饭控制部23。煮饭控制部23具备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多个用于煮米饭的煮饭顺序。在此,所谓“煮饭顺序”是指这样的煮饭过程由以预热、升温、維持沸腾、焖蒸为主的四个过程构成,并在依次进行各过程时,在各过程中预先确定了通电时间、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输出等。各煮饭顺序分别与多个煮饭模式中的一个对应。煮饭控制部23根据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和各温度传感器7、9以及12的检测温度,对各部分和各装置的驱动进行控制,执行煮饭过程。此外,煮饭控制部23根据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和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的检测温度,使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与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下面的表I示出了各煮饭模式中的过热蒸汽的温度以及供给时间的设定例。表I
煮饭模式[过热蒸汽
___T投入时间
白米200°C4分钟
糙米200°C3分钟
发芽糙米150°C4分钟
什锦饭I=13(TC]I分钟下面,对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由使用者将在锅2内盛有米和水的锅2置入锅收纳部la,同时将盛有水的水槽5置入水槽收纳部Ibc。然后,在使用者利用操作部22选择了煮饭模式之后,在指示了煮饭开始时,根据煮饭控制部23的控制开始煮饭过程。当煮饭过程开始时,首先开始预热过程。预热过程为下述这样的过程将米浸入温度比糊化温度低的水中,使米预先吸水,以便能够在以后的过程中使米充分糊化至米的中心部。在该预热过程中,煮饭控制部23根据锅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来控制锅底加热单元8的锅加热动作,使得在使锅2内的水的温度升温至米开始糊化的温度(大约60°C)附近之后维持该升温后的温度。由此,促进了米吸水。此外,在该预热过程中,煮饭控制部23驱动水槽加热线圈6来对水槽5内的水进行预热。当从预热过程开始经过了与所述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地预先设定的时间后,转移至升温过程。升温过程是以大火对锅2快速加热以使锅2内的水成为沸腾状态(大约100°C )的过程。在该升温过程中,煮饭控制部23控制锅底加热单元8,以对锅2快速加热,使锅2内的水成为沸腾状态。通过实施升温过程,当锅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成为大约100°C时,转移至沸腾维持过程。该升温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根据煮饭量(锅2中装盛的被煮物的量)等而不同。因此,能够根据升温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来自动判定煮饭量。例如,可通过调查从锅温度传感器9的检测温度成为80°C时至内盖温度传感器12的检测温度成为80°C为止的时间差,来自动判定煮饭量。沸腾维持过程是这样的过程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使米中的淀粉糊化,并将糊化度提高至50% 80%左右。在该沸腾维持过程中,煮饭控制部23控制锅底加热单元8和内盖加热线圈13,以维持锅2内的水的沸腾状态。更具体而言,煮饭控制部23进行以一定时间间隔反复锅底加热单元8和内盖加热线圈13的驱动(0N)、停止驱动(OFF)的占空控制,对锅2进行间歇加热。在沸腾维持过程中,由于使水连续沸腾,因此大量产生大约100°C的蒸汽。该蒸汽通过内盖4的蒸汽逸出孔4a和蒸汽筒10的蒸汽逸出孔10a、10b被排出至煮饭器的外部。由此,当锅2内几乎所有的水都消失时,锅2的底面的温度上升至水的沸点以上。当锅温度传感器9检测到锅2的底面的温度达到沸点以上(例如130°C )时,转移至焖蒸过程。焖蒸过程是利用余热使多余的水分蒸发以将米的糊化度提高至100%附近的过程。在该焖蒸过程中,煮饭控制部23对锅底加热单元8和内盖加热线圈13进行控制,以便每当锅2的温度下降至一定温度以下时对锅2进行加热。更具体而言,煮饭控制部23与沸腾维持过程相同地进行以一定的时间间隔反复锅底加热单元8和内盖加热线圈13的驱动(0N)、停止驱动(OFF)的占空控制,以对锅2进行间歇加热。此外,煮饭控制部23驱动水槽加热线圈6,使水槽5内的水沸腾,以产生蒸汽。并且,煮饭控制部23驱动过热蒸汽供给部15,使通过蒸汽导入管16导入过热蒸汽供给部15的蒸汽过热,并基于过热蒸汽温度传感器18的检测温度,产生与利用选择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例如,在煮饭模式为白米的情况下,煮饭控制部23使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200°C的过热蒸汽。此 夕卜,例如,在煮饭模式为发芽糙米的情况下,煮饭控制部23使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150°C的过热蒸汽。利用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的过热蒸汽通过过热蒸汽排出管17和内盖4的过热蒸汽供给孔4b被供给至锅2内。从开始焖蒸过程开始,当经过了根据煮饭量预先设定的时间后,结束焖蒸过程(即,结束煮饭过程)。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煮饭器,由于使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与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因此,能够根据煮饭模式将最佳温度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2内。由此,能够使被煮物的味道更好,同时能够缩短煮饭时间。例如,在煮饭模式为白米的情况下,通过如前述那样将200°C的过热蒸汽供给至锅2内,能够实现味道的提升和煮饭时间的缩短,并且还能够实现香气的提升。此外,在煮饭模式为发芽糙米的情况下,通过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50°C,能够煮成至米的中心都较松软,并且,能够减少气味较差的发芽糙米所特有的气味,而无需延长煮饭时间。此外,在煮饭模式为什锦饭模式的情况下,通过将过热蒸汽的温度设定为130°C,能够不减少料材的香味而煮出饭粒均衡性和膨胀性良好、且总体松软的米饭,而无需延长煮饭时间。
并且,优选使过热蒸汽的供给时间根据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来变化。例如,在煮饭模式为什锦饭模式的情况下,如果将130°C的过热蒸汽的供给时间设定为与白米模式相同的4分钟,则该过热蒸汽会将料材的香味从锅内挤出至煮饭器的外部,从而減少料材的香味。此外,在煮饭模式为白米模式的情况下,如果使200°C的过热蒸汽的供给时间超过4分钟,则会使供给至米饭的热量过多而导致米饭的表面干燥,使味道变差。因此,优选的是,煮饭控制部23以与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时间使过热蒸汽供给部15产生过热蒸汽。由此,能够以与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最佳时间将过热蒸汽供给至锅2内,从而能够实现味道的提升和煮饭时间的缩短。此外,优选根据煮饭量来调整过热蒸汽的温度和供给时间。例如在煮饭量较少的情况下,从过热蒸汽供给部15至米饭上表面的距离变长。在该情况下,过热蒸汽到达米饭上表面时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施加至米饭的热量減少。其结果是,热量不足,导致米饭的味道变差。此外,也无法实现煮饭时间的缩短。因此,优选使煮饭控制部23根据煮饭量来调整与利用操作部22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过热蒸汽的温度。此外,优选使煮饭控制部23根据煮饭量来调整过热蒸汽供给部15向锅2内供给过热蒸汽的时间。由此,能够根据煮饭量使施加至米饭的热量最优,能够实现味道的提升和煮饭时间的缩短。并且,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多种方式来实施。例如,在上述内容中,在煮饭器主体I中设置水槽5,过热蒸汽供给部15使水槽5内产生的蒸汽过热来产生过热蒸汽,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将锅2内产生的蒸汽导入过热蒸汽供给部15,使该蒸汽过热,由此来产生过热蒸汽。即,煮饭器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只要是具有过热蒸汽供给部的煮饭器即可。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的煮饭器能够根据多种煮饭模式使被煮物的味道更好,或者缩短煮饭时间,因此,作为家庭用和营业用煮饭器等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煮饭器,其特征在干, 所述煮饭器包括 锅,其收纳于煮饭器主体的内部; 锅加热装置,其对所述锅进行加热; 过热蒸汽供给部,其向所述锅内供给过热蒸汽; 锅温度检测部,其检测所述锅的温度; 煮饭模式选择部,其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以及煮饭控制部,其根据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和所述锅温度检测部的 检测温度来控制所述加热装置的加热动作,执行煮饭过程, 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构成为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 所述煮饭控制部使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煮饭控制部以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时间,使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所述过热蒸汽。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煮饭控制部根据煮饭量来调整与通过所述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所述过热蒸汽的温度。
4.根据权利要求I 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煮饭器,其中, 所述煮饭控制部根据煮饭量来调整所述过热蒸汽供给部向所述锅内供给所述过热蒸汽的时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煮饭器,其能够根据多种煮饭模式使被煮物的味道更好,或缩短煮饭时间。本发明的煮饭器包括锅加热装置,其对锅进行加热;过热蒸汽供给部,其向锅内供给过热蒸汽;锅温度检测部,其检测锅的温度;煮饭模式选择部,其能够从多个煮饭模式中选择特定的煮饭模式;以及煮饭控制部,其根据通过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和锅温度检测部的检测温度来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动作,过热蒸汽供给部构成为能够产生两种以上的不同温度的过热蒸汽,煮饭控制部使过热蒸汽供给部产生与通过煮饭模式选择部选择的煮饭模式相对应的温度的过热蒸汽。
文档编号A47J27/00GK102648819SQ20121004481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8日
发明者三村雅代, 中西清芽, 佐野正人, 冈本贤治, 品部晃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