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5300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巾,具体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
背景技术
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性病变,好发于面部及胸背部,以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为特征。其病因与雄性激素、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管的过度角化、腺管内痤疮丙酸杆菌移生、炎性介质及炎症有关。痤疮可分为寻常痤疮、聚合性痤疮、婴儿痤疮、药物性痤疮及接触性痤疮等。其中,寻常痤疮(俗称青春痘)最为常见。据调查,12 24岁青少年寻常痤疮的发病率高达85%,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
现有技术下,治疗痤疮的药物可分为内服药与外用药两大类。分析比较各种内服药与外用药的配方组成,结合多名皮肤科专家及发明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外用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包括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副作用小等。近一步分析比较目前已公布的治疗痤疮的外用药专利文献,如中国专利号为CN99112948. 2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治疗痤疮的复合制剂,是由甲硝唑粉、新诺明粉、氯霉素粉、水杨酸粉、苯海拉明粉组成,用高级脂肪醇调和制成膏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痤疮,还可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月旨溢性皮炎、异位性皮炎、手足股癣、毛囊炎、扁平疣等疾病。中国专利号为CN200610080043. O的发明专利公布了痤疮敌酉了是由95%乙醇500晕升,加入丙三醇133晕升,再加入冰片10克、水杨酸粉10克、氯霉素粉10克、溶解后即成。用棉签蘸药液涂患处,每日2-3次。中国专利号为CN200610016162. X公布了一种以氯柳酊、甲硝唑片剂、盐酸林可霉素针剂治疗座疮外用药及其制作方法,它的制作方法是通过预处理,包括配方,粉碎;合成;包括混合,搅拌。制成的药物外观状态呈乳白色液体状。每次使用前需充分摇匀,在充分清洗脸部皮肤后,擦拭治疗患部。以上三项专利药物的不足之处是药物组成多、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且在临床应用中疗效不确切,副作用较多。另一不足之处在于,目前各种外用药物均以液体形式应用于临床,患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药液易外漏污染衣物造成浪费;需配合各种规格的棉签使用,极不便利;患部用药量难以把握等。以上操作的复杂性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即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生产成本低,便于使用的治疗痤疮的外用药物湿巾。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包括湿巾载体,湿巾载体上喷淋有药液,所述药液的成分包括每IOOml 70-75%酒精中含有氯霉素粉2-5g,乙酰水杨酸粉l-2g,甘油5-10ml,呋喃西林粉O. 015-0. 03g。
湿巾载体为长6 IOcm,宽3 6cm大小的无纺布或棉片,所述外用药液湿巾外侧
封装有铝箔纸复合包装袋。外用药液湿巾以60-120片的规格分装于圆柱状或方形抽筒中。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其药液配方为氯霉素粉2_5g,乙酰水杨酸粉l_2g,甘油5-10ml,呋喃西林粉O. 015-0. 03g,70-75%酒精100ml。本药液的配制方法为将各药物按以上比例充分混合,配制成淡黄色透明液体,味苦。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独创性的将乙酰水杨酸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与现已公布的多种治疗痤疮药物专利中使用的水杨酸不同的是,乙酰水杨酸在保留水杨酸药用价值的同时,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强,更有利于外用治疗痤疮。独创性的应用呋喃西林。呋喃西林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经长期临 床实践证明,呋喃西林与氯霉素、乙酰水杨酸等联合应用,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痤疮,特别是寻常痤疮。药物载体形式及包装分为两种形式1、将该药液通过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均匀喷淋于长6 IOcm,宽3 6cm大小无纺布或棉片上,自动折叠包装机折叠后封装于招箔纸复合包装袋中,每个包装袋中只含有一片药物湿巾。2、将均匀浸泡药液的无纺布湿巾以60-120片的规格分装于圆柱状或方形抽筒中。使用时将包装袋撕开或将抽筒顶盖打开,用镊子直接取出一片后即可涂于患部,每日3-6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本发明的药物湿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发明利用各种药物的相互协同配合,具有抗菌消炎,调节皮脂分泌,改善皮肤代谢等功效。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对痤疮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显著,即可消除痤疮又可祛除痘印,并且可改善患者皮肤色素沉着,有去色斑的功效。本药物擦片可长期使用,无副作用,安全性高。2、本发明独创性的将乙酰水杨酸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与现已公布的多种治疗痤疮药物专利中使用的水杨酸不同的是,乙酰水杨酸在保留水杨酸药用价值的同时,副作用更少,安全性更强,更有利于外用治疗痤疮。另外,本发明独创性的将呋喃西林应用于痤疮的治疗中。呋喃西林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有抑制作用。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呋喃西林与氯霉素、乙酰水杨酸等联合应用,可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痤疮,特别是寻常痤疮。3、本发明药物组成简单,原材料及生产成本低,便于转化为产品进行大规模生产推向市场,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巨大的经济效益。4、本发明以药物擦片的形式加工生产,方便储存、运输和携带。且便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简单快捷,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外用药物的使用要求。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I :将氯霉素粉2g,乙酰水杨酸粉lg,甘油5ml,呋喃西林粉O. 015g,加入IOOml 75 %酒精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淡黄色透明药液。将上述药液通过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均匀喷淋于长6cm,宽3cm大小无纺布、吸水纸或棉片上,自动折叠包装机折叠后封装于铝箔纸复合包装袋中,每个包装袋中只含有一片药液擦片。实施例2 :将氯霉素粉3g,乙酰水杨酸粉2g,甘油8ml,呋喃西林粉O. 02g,加入IOOml 70 %酒精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淡黄色透明药液。将上述各实施例药液通过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均匀喷淋于长10cm,宽6cm大小无纺布、吸水纸或棉片上,自动折叠包装机折叠后封装于铝箔纸复合包装袋中,每个包装袋中只含有一片药液擦片。实施例3 :将氯霉素粉5g,乙酰水杨酸粉2g,甘油10ml,呋喃西林粉O. 03g,加入IOOml 75 %酒精中,充分混合均匀制成淡黄色透明药液。将均匀浸泡上述药液的无纺布、吸水纸或棉质药液擦片以60-120片的规格分装于圆柱状或方形抽筒中。 使用时将包装袋撕开或将抽筒顶盖打开,用镊子直接取出一片后即可涂于患部,每日3-6次,方便快捷,安全有效。将上述实施例应用于临床,其能够有效治疗痤疮,以下通过对两组寻常痤疮患者的对比治疗观察,证明了本发明药液湿巾可有效的治疗痤疮,且安全,无副作用。实验如下I.纳入标准97例寻常痤疮患者均来源于我处门诊患者,其中男54例,女43例,平均年龄23. 8岁。实验组49例中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24. 3±6. 5)岁;皮损数目(37. 5±9. 8)个。对照组48例中男25例,女23例;平均年龄(22. 6±5. 8)岁;皮损数目(36.4±10. I)个。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皮损数目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05),具有可比性。育龄妇女在治疗期间必须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2.排除标准对实验所用药物或成分过敏者;治疗前2周内局部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及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者;治疗前I个月内系统使用过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等影响疗效判断的药物者;妊娠期、哺乳期或在治疗期间计划妊娠的妇女;高血脂、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实验室检查异常者;不能遵医嘱配合治疗者。3.治疗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者按I : 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每日外用本发明药液湿巾3次,每次间隔8小时,对照组患者每日外用2次O. 05%异维A酸凝胶,两次间隔12小时。治疗时间均为8周。4.疗效观察和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及用药后2、4、8周由专人负责分别计数非炎性皮损(黑头粉刺和白头粉刺)和炎性皮损(丘疹、脓疱)的数目及其总数。以治疗前皮损数目为基础值,治疗结束时计算疗效指数,疗效指数=(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X100%。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皮损基本消退,痛痒感消失,疗效指数>90%;显效为皮损明显消退,痛痒感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89%;进步为皮损有所消退,痛痒感减轻,疗效指数20% 59% ;无效为皮损消退很少或皮损无明显改变甚至加重,痛痒感未减轻或加剧,疗效指数< 20%。痊愈与显效病例合并为有效病例。5.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每次随访时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的时间、表现严重程度及转归。受试者因不良反应退出观察不计入疗效统计,但计入不良反应发生率。6.统计学方法组间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7.结果7. I 一般情况共入选寻常痤疮患者97例,其中实验组49例,对照组48例。实验组有2例失访;对照组有3例失访。实际完成全程治疗的患者92例,其中实验组47例,对照组45例。7. 2临床疗效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皮损数目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实验组皮损数目治疗前(37. 5±9.8)个,治 疗8周后减少到(7. 5±7.8)个;对照组皮损数目(36. 4±10. I)个,治疗8周后减少到(14. 7±10. 3)个。两组患者的有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均逐步提高,尤以实验组更为显著。治疗2周后, 实验组有效率为19. 1%略高于对照组的
11.1%,但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4周后,实验组的有效率达到5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 3% (P < O. 05);治疗结束时,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9. 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 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05)。见表I。7. 3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8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任何的全身不良反应。对照组中部分患者的局部不良反应大多为轻度的干燥等症状,可自行缓解。表I两组寻常痤疮患者治疗2、4、8周后疗效比较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包括湿巾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巾载体上喷淋有药液,所述药液的成分包括 每IOOml 70-75%酒精中含有氯霉素粉2-5g,こ酰水杨酸粉l_2g,甘油5_10ml,呋喃西林粉 0. 015-0. 03g。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湿巾载体为长6 IOcm,宽3 6cm大小的无纺布或棉片,所述外用药液湿巾外侧封装有招箔纸复合包装袋。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用药液湿巾以60-120片的规格分装于圆柱状或方形抽筒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巾,具体是提供一种治疗痤疮的外用药液湿巾。其包括湿巾载体,所述的湿巾载体上喷淋有药液,所述药液的成分包括每100ml70-75%酒精中含有氯霉素粉2-5g,乙酰水杨酸粉1-2g,甘油5-10ml,呋喃西林粉0.015-0.03g。本发明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少,生产成本低,便于使用的特点。
文档编号A47K10/16GK102846639SQ2012103279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0日
发明者王亚寒 申请人:王亚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