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0485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属于日常生活用品领域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中有约1/4-1/3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目前睡眠时使用的枕头上有调节枕头高度、角度的装置,如此前专利ZL201020220457. 0发明的一种枕头的高低调节座,虽然可以调节枕头头部枕区和颈部枕区的高度和角度,但是不具备让使用人在仰卧位和侧卧位因需要不同高度、角度而分别调节高度、角度的功能。使用此前的可调节枕头及枕头调节装置,不能让不同体形的使用人在不同硬度的床垫上、在仰卧位或者侧卧位时对所枕部位分别灵活调节高度、角度,而不能使使用人的头、颈部在不同条件下都基本保持直立平视时的生理曲度状态或者非常舒服,导致长时间在不适卧位颈部关节位置失衡,韧带、肌群压应 力改变而引起的退行性病变。
发明内容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解决了从前的枕头调节装置,不能让不同体形的使用人在不同硬度的床垫上,无论仰卧位还是侧卧位,可以分别调节高度、角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让绝大多数使用人在不同硬度的床垫上、在仰卧位和侧卧位可以分别调节各部位的高度、角度,让使用人的头、颈部基本保持直立平视时的生理曲度状态。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以人性化的设计,把枕头按纵方向划分为3个区域,在每个区域的底部或者中间夹层设置一个本区域的高度、角度调节板,这3个区域的高度、角度调节板设置在I个整体式底座或者3个分体式底座上,中间由高度、角度调节板及底座相对应部位上的若干个可作上下移动的调节件连接。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有I个整体式底座时,其与枕头相对应部分的面积为枕头的70% -130% ;如果有3个分体式底座时,每个分体式底座各部位的面积为枕头的1/3±30%,3个分体式底座上面可以有相互连接的装置;每个高度、角度调节板各部位的面积为枕头的1/3±30% ;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和底座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一,可选择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及底座位置相对应的至少2个对边上设置相对方向翻起的挡板,挡板上有相反方向的锯齿式调节件;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和底座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二,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四角处及底座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螺旋式调节件,每组螺旋式调节件由I个调节螺母和I个调节螺杆组成;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和底座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三,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四角处及底座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椎式调节件,每组椎式调节件由I个倒锥形凹槽和I个锥形插卡组成;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和底座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四,可选择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及底座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数组槽卡式调节件,每组槽卡式调节件由I个凹槽、I个凸柱和数个调节垫组成。[0006]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面有按枕头纵方向划分的3个区域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其中间l/3±120mm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为仰卧位时所枕部位,两边各l/3±60mm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为侧卧位时所枕部位,使用时通过对连接各部位高度、角度调节板和底座相对应的调节件调节高度,按需要来改变各部位高度、角度调节板的高度和纵横方向的角度,则相应改变了上边枕头各部位的高度、角度,让使用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型或者床垫的软硬度来灵活调节仰卧位和侧卧位时的高度、角度,使头、颈部可以基本保持直立平视时的生理曲度状态或者感觉非常舒适,避免睡眠时长时间头、颈部关节位置失衡,韧带、肌群压应力改变引起的劳损,而有效预防颈椎病,对改善全人类的健康生活方式及预防常见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本实用新型性能优越,使用方法简单,实用性强,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使用效果。

图I.是本实用新型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设置I个整体式底座时的斜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设置3个分体式底座时的斜视图。图中[I]为高度、角度调节板;[2a]为整体式底座;[2b]为分体式底座;[3]为档板;[la]为在高度、角度调节板及底座相对应部位设置4组调节件时的大致位置;[lb]为在高度、角度调节板两对边及底座相对应部位设置2组槽卡式调节件时的大致位置;[lc]为设置2组锯齿式调节件时在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大致位置;[Id]为设置4组锯齿式调节件时在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大致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不止于这些方式。本实用新型中描述人体方位的词语为解剖学常用方位术语。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的设计是把枕头按纵方向划分为三个部分,中间l/3±120mm部分设计为仰卧位时所枕部位,是在仰卧位时支撑头部后侧和颈部后侧的部分;两边各l/3±60mm部分设计为侧卧位时所枕部位,是在侧卧位时支撑头部外侧和颈部外侧的部分;在与枕头这三部分相对应部位的底部或者中间夹层各设置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用于调节相对应部分头部枕区和颈部枕区的高度,并且这3个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设置在I个整体式底座[2a]或者3个分体式底座[2b]上,中间由高度、角度调节板[I]及底座[2a]或者[2b]相对应部位上的若干个可作上下移动的调节件连接。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有I个整体式底座[2a]时,其与枕头相对应部分的面积为枕头的70%-130%;如果有3个分体式底座[2b]时,每个分体式底座[2b]的面积为枕头的1/3±30%,3个分体式底座[2b]上面可以有相互连接的装置;每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的面积为枕头的1/3 ±30 %。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一,可选择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至少2个对边上设置相对方向翻起的挡板[3],以高度、角度调节板上的档板正好能够嵌入底座上的档板内为最好,在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至少两对边挡板相邻部位,设置2组[lc]或者4组[Id]呈相反方向的锯齿式调节件,并且底座挡板上的锯齿式调节件水平齿面朝上,高度、角度调节板挡板上的锯齿式调节件水平齿面朝下,调节时用薄板类物品把相咬合的锯齿分开即可进行上下调节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二,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I]四角[la]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螺旋式调节件,每组螺旋式调节件由I个调节螺母和I个调节螺杆组成,调节时将螺杆按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即可调节对应部位的高度。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三,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I]四角[la]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椎式调节件,每组椎式调节件由I个内有数个锥槽的锥形凹槽和I个中间有两倍锥齿缝隙的锥形插卡组成,调节时将锥形插卡中间的缝隙夹紧,即可和锥形凹槽分离,再按需要上下调节即可。 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四,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I]四角[la]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槽卡式调节件,每组槽卡式调节件由I个凹槽、I个凸柱和数个调节垫组成;也可以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两对边[lb]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2组槽卡式调节件,每组槽卡式调节件由I个凹槽、I个凸柱和数个调节垫组成。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的底座和高度、角度调节板,以及调节件,都可以使用优质无毒的塑料制作,也可以使用其它无毒的材料制作。可以选择适合调节的枕头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配合使用,效果最好。在使用时,可以把枕头底部和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上面用符合食品包装标准的粘合剂粘接在一起,也可以采用榫接或者直接用枕头套装在一起使用。因为一般枕头都是软质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弹性,不影响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灵活调节。为了避免头颈部被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的硬质材料碰伤,可以在调节座的四周或者和底面粘贴一层薄海绵。还可以在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中放入医师开具的具有熏蒸作用的中药方剂。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在调节的时候,使用上述四种调节方式中任何一种,都可以按需要对中间仰卧位和两边侧卧位的高度、角度分别进行调节,采用4组调节件时,可以对枕头纵方向、横方向的角度都能调节。如果对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增加相同高度,则相应增加了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如果对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减少相同高度,则相应减少了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如果对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沿枕头的纵方向的两侧调节的高度不同或者只调节一侧,则相应改变了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和横方向的角度;如果对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沿枕头的横方向的两侧调节的高度不同或者只调节一侧,则相应改变了中间仰卧位部分的高度和枕头纵方向的角度。枕头两边侧卧位部分的高度、角度调节板的调节方法和中间仰卧位部分的调节方法相同。这样设计,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可以让使用人根据自己的体形、床垫的硬度和不同的卧姿对枕头各部位的高度、角度灵活调节,使使用人的头、颈部可以基本保持直立平视时的生理曲度状态,而有效预防颈椎病的形 成。
权利要求1.一种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有用于调节头部枕区和颈部枕区高度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面有按枕头纵方向划分的3个区域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设置在I个整体式底座[2a]或者3个分体式底座[2b]上,中间由高度、角度调节板[I]及底座[2a]或者[2b]相对应部位上的若干个可作上下移动的调节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有I个整体式底座[2a]时,其与枕头相对应部分的面积为枕头的70% -130% ;如果有3个分体式底座[2b]时,每个底座[2b]各部位的面积为枕头的1/3±30%,3个分体式底座[2b]上面可以有相互连接的装置;每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各部位的面积为枕头的1/3±30%。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一,可选择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至少2个对边上设置相对方向翻起的挡板[3],挡板上有相反方向的锯齿式调节件。
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二,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I]四角[la]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螺旋式调节件,每组螺旋式调节件由I个调节螺母和I个调节螺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三,可选择在每一个靠近高度、角度调节板[I]四角[la]处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至少4组椎式调节件,每组椎式调节件由I个倒锥形凹槽和I个锥形插卡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其特征在于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上的高度、角度调节板[I]和底座[2a]或者[2b]连接并调节的方式之四,可选择在每一个高度、角度调节板[I]及底座[2a]或者[2b]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数组槽卡式调节件,每组槽卡式调节件由I个凹槽、I个凸柱和数个调节垫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枕头高度、角度调节座,解决了从前枕头上使用的高度、角度调节装置,不能在仰卧位和侧卧位时分别调节各部位的高度和角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可以让使用人灵活调节枕头各部位的高度、角度,使头、颈部可以基本保持直立平视时的生理曲度状态,而有效预防颈椎病。
文档编号A47G9/10GK202504868SQ20122014324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6日
发明者王德生 申请人:阳谷诺康日用保健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