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属于电压力锅的密封性能控制技术的改进。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压力锅,如图3所示,最常见的是用钢圈4焊接在钢盖I内侧,再将密封圈3套入钢圈4固定在钢盖I内侧(钢圈作为密封圈固定的支架)。在生产过程中,因钢圈折弯成形和焊接等工艺参数的公差累积,会造成钢圈生产成组件后,钢圈变形、支架焊接脚高低不平等因素,从而导致锅盖盖入锅体后,密封圈与内胆配合尺寸不稳合,出现漏气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以便安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锅体密封,提高电压力锅的安全、可靠性。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包括钢盖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外圆周边设置扣耳,钢盖内环侧壁设置与扣耳形状相对应的通孔,密封圈扣耳穿过钢盖内侧通孔,将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钢盖内侧。进一步地,所述的密封圈外圆周边设置的扣耳数量为3 6个。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扣耳为圆锥形或者T字形。进一步地,所述钢盖内环侧壁设置的通孔为圆形通孔或者矩形通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密封圈扣耳与钢盖内侧的通孔配合,将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钢盖内侧,密封圈在钢盖内侧的安装位置准确、稳定,优化了生产工艺、减少钢圈支架,达到安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锅体密封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安全、可靠性。
图I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电压力锅钢圈支架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钢盖I和密封圈3,密封圈3外圆周边设置5个圆锥形扣耳2,钢盖I内环侧壁设置与扣耳2—一对应的通孔6,所述通孔6由冲压而成,安装时,将密封圈3的扣耳2 —一塞入钢盖I周边通孔6,密封圈3即可固定安装在钢盖I内侧。[0014]当需要清洗时,只需直接将密封圈扣耳2从钢盖内侧通孔6拉出, 即可将密封圈3从钢盖I内侧卸下。
权利要求1.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包括钢盖(I)和密封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3)外圆周边设置扣耳(2),钢盖(I)内环侧壁设置与扣耳(2)相对应的通孔(6),密封圈扣耳(2)穿过钢盖内侧通孔(6),将密封圈(3)固定安装在钢盖(I)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密封圈(3)外圆周边设置的扣耳(2)数量为3 6个。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扣耳(2)为圆锥形或者T字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钢盖(I)内环侧壁设置的通孔(6)为圆形通孔或者矩形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压力锅密封圈的安装结构,包括钢盖和密封圈,其特征在于,密封圈外圆周边设置扣耳,钢盖内环侧壁设置与扣耳形状相对应的通孔,密封圈扣耳穿过钢盖内侧通孔,将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钢盖内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密封圈扣耳与钢盖内侧的通孔配合,将密封圈固定安装在钢盖内侧,密封圈在钢盖内侧的安装位置准确、稳定,优化了生产工艺、减少钢圈支架,达到安装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和增强锅体密封的目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压力锅的安全、可靠性。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2553518SQ201220236738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4日
发明者胡兆伦 申请人:胡兆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