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951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羽绒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外观美观、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要 求越来越高,包括床上用品,特别是睡觉用的被子。目前被子的种类繁多,有羽绒被、蚕丝被、棉花被等,由于羽绒被的保温性能好、而且质地轻盈,倍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市售的羽绒被都是在两层面层之间缝制出数个小格,将羽绒塞进去,缝制线两边的位置没有羽绒,保温性能不好,影响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观美观、保暖效果好的羽绒被。所述的一种羽绒被,包括通过周边缝合连接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填充设置羽绒填充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间隔设置纵横交错的立体衬条,所述的空腔由立体衬条分隔成若干小格,所述的羽绒填充物填充在小格内。所述的一种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衬条一边与表面面层缝制连接、另一边与底面面层缝制连接。所述的一种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衬条厚度为O. 5-3. 5cm。上述的一种羽绒被,包括通过周边缝合连接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填充设置羽绒填充物,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间隔设置纵横交错的立体衬条,所述的空腔由立体衬条分隔成若干小格,所述的羽绒填充物填充在小格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由立体衬条将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分别若干小格,羽绒填充物填充进去之后,由于立体衬条的作用,羽绒填充物能充满小格四周,上下表面面层之间有一定的厚度,避免了直接粘合,提高保温性能,而且外观美观,不会出现直接缝合形成的凹面,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表面面层,2-羽绒填充物,3-底面面层,4-立体衬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羽绒被,包括通过周边缝合连接的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所述的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填充设置羽绒填充物2,为了避免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直接缝合,羽绒填充物2不能到缝合处的边沿,热量易流失,特别是冬天,保温效果不好,本实用新型在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之间间隔设置纵横交错的立体衬条4,将空腔分隔成若干小格,所述的羽绒填充物2填充在小格内,所述的立体衬条4 一边与表面面层I缝制连接、另一边与底面面层3缝制连接,所述的立体衬条4厚度为O. 5-3. 5cm,最厚不超过羽绒被本身的厚度。本实用新型由立体衬条将表面面层 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分别若干小格,羽绒填充物填充进去之后,由于立体衬条的作用,羽绒填充物能充满小格四周,上下表面面层之间有一定的厚度,避免了直接粘合,提高保温性能,而且外观美观,不会出现直接缝合形成的凹面,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权利要求1.一种羽绒被,包括通过周边缝合连接的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所述的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填充设置羽绒填充物(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面层(I)和底面面层(3)之间间隔设置纵横交错的立体衬条(4),所述的空腔由立体衬条(4)分隔成若干小格,所述的羽绒填充物(2)填充在小格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衬条(4)一边与表面面层(I)缝制连接、另一边与底面面层(3)缝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羽绒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衬条(4)厚度为O.5-3. 5cm。
专利摘要一种羽绒被,属于生活日用品技术领域。它包括通过周边缝合连接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的空腔内填充设置羽绒填充物,所述的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间隔设置纵横交错的立体衬条,所述的空腔由立体衬条分隔成若干小格,所述的羽绒填充物填充在小格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由立体衬条将表面面层和底面面层之间形成的空腔分别若干小格,羽绒填充物填充进去之后,由于立体衬条的作用,羽绒填充物能充满小格四周,上下表面面层之间有一定的厚度,避免了直接粘合,提高保温性能,而且外观美观,不会出现直接缝合形成的凹面,得到消费者的喜爱。
文档编号A47G9/00GK202567414SQ20122024587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29日
发明者陈世荣 申请人:陈世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