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日化洗涤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衣物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羽绒是长在鸭、鹅的腹部,成芦花朵状的绒毛,是一种动物性蛋白质纤维,其比棉花(植物性纤维素)保温性高,且羽绒球状纤维上密布千万个三角形的细小气孔,能随气温变化而收缩膨胀,产生调温功能,可吸收人体散发流动的热气,隔绝外界冷空气的入侵。在棉花、蚕丝、羊毛和羽绒四大天然保暖材料中,羽绒的保暖性能最佳,因此羽绒被广泛地应用于制作羽绒服、羽绒被等保温衣物。由于蚕丝、羊毛和羽绒属于天然蛋白质纤维,均不耐酸碱,若使用肥皂和普通洗衣粉清洗,因其都具有较强的碱性,易破坏纤维表面的保护膜,并会渗入纤维内部,使蚕丝、羊毛和羽绒失去原有的柔润、弹性和光泽,变得干燥、发硬、枯脆、老化,缩短羽绒衣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清洗羽绒衣物需要选用专用的清洗剂。
中国专利CN101985584B公开了一种丝毛衣物洗涤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水、脂肪醇聚氧乙烯(9)醚、脂肪醇聚氧乙烯(7)醚、十二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两性咪唑啉、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椰子油酸二乙醇酰胺、香精、乙二胺四乙酸和氯化钠组成,其中壬基酚聚氧乙烯(10)醚因其降解性差,已陆续被很多国家禁用。
中国专利申请CN104312762A公开了羽绒洗涤剂,由三乙醇胺、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松香酸聚氧乙烯酯、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月桂酸钠、十二烷基三甲基硫酸铵、过硫酸钠、N-辛基异噻唑啉酮、苯基硅油、氨甲基丙醇、吗啉、碳酸氢钠、茶多酚、乙烯基三甲基硅烷、聚异丁烯、聚乙烯吡咯烷酮、二聚酸、马来酸酐改性聚乙烯。但该羽绒清洗剂配方复杂在实际生产中较难推广应用。
目前仍缺乏一种可以同时用于蚕丝、羊毛或丝毛结合或羽绒衣物清洗的清洗剂,减少对蛋白纤维的破坏,同时具有优良的洁净效果和保护调理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羽绒衣物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羽绒衣物清洗剂,包括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5~1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10%、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3~6%、抑菌剂1.5~3%、螯合剂1~3%、柠檬酸钠0.5~2%、柠檬酸1~3%、防腐剂1~2%和水53~70%。
优选的,所述的羽绒衣物清洗剂由以下组分及其质量百分比组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6.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5%、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4.5%、抑菌剂2.25%、螯合剂2%、柠檬酸钠1.25%、柠檬酸2%、防腐剂1.5%和水61.5%。
优选的,所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
优选的,所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优选的,所述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
优选的,所述的抑菌剂由松油醇和γ-松油烯按质量比2:3组成。
优选的,所述的螯合剂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再优选的,所述的防腐剂为硼砂。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羽绒衣物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向水中边搅拌边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抑菌剂、螯合剂和防腐剂,搅拌均匀;加入柠檬酸钠和柠檬酸搅拌均匀,即得。
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CAS号:1338-43-8;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AS号:25155-30-0;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CAS号:86243-76-7;松油醇CAS号:8000-41-7;γ-松油烯CAS号:99-85-4;乙二胺四乙酸二钠CAS号:139-33-3;柠檬酸钠CAS号:68-04-2;柠檬酸CAS号:77-92-9;硼砂CAS号:1303-96-4。
本发明中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是一种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均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分别呈现阳和阴离子性,常与阴、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并用,其配伍性能良好,刺激性小,易溶于水,对酸碱稳定,能显著提高洗涤类产品的柔软、调理和低温稳定性。在洗涤过程中,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快速渗透乳化,配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快速高效去除多种污垢;另外配方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会随洗涤环境pH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偏酸性的环境里,表现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加去静电、柔顺的效果,而在中性或偏碱性的环境中,则能很好的配合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发挥清洗性能,同时能很好的除去静电及减少静电的产生,带来柔顺的效果。
松油醇和γ-松油烯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阻止细菌滋生过多危害健康。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螯合剂具有广泛地配位功能,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用于络合金属离子。
硼砂又称四硼酸钠,是非常重要的含硼矿物及硼化合物,具有广泛地用途,可用作清洁剂、杀虫剂,也可用于配置缓冲溶液和制取其它硼化合物等。
本发明配伍合理、科学,各组分相互配合、协同作用,使该清洗剂在保证羽绒衣物质感的基础上具有很好的清洗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在于:柠檬酸钠和柠檬酸复配组成温和的缓冲体系,使清洗剂体系的pH值与人体皮肤接近,性能温和,可减少对蛋白纤维的破坏,同时具有优良的去污、除菌和抗静电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例证的目的,绝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3,对比例1-2
表1列出了本发明实施例1-3和对比例1-2羽绒衣物清洗剂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羽绒衣物清洗剂的组分及质量百分比
对比例1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不含两性表面活性剂,增加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含量。
对比例2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抑菌剂由松油醇和γ-松油烯按质量比1:1组成。
实施例2羽绒衣物清洗剂的制备方法:向水中边搅拌边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抑菌剂、螯合剂和防腐剂,搅拌均匀;加入柠檬酸钠和柠檬酸搅拌均匀,即得。
实施例1、实施例3和对比例1-2羽绒衣物清洗剂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2类似。
产品性能评价测试
试验例1:本发明用于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清洁效果试验
根据GB/T13174-2008《衣料用洗涤剂去污力及循环性能的测定》中测定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清洗剂的清洁效果,如表2所示。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羽绒清洗剂的清洁效果
由表2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3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清洁效果好,对附着于羽绒、丝绸上的污垢、油脂等有良好的洗涤效果,其中实施例2的清洁效果最佳,炭黑、蛋白和皮脂比值最高,说明实施例2各原料和配比的协同作用最好,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对比例1的清洁效果比实施例1-3差,说明本发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复配使用具有很好的清洁效果。
试验例2:本发明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抗菌、抑菌试验。
根据QB/T2738-2012《日化产品抗菌抑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中的模拟法测定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抗菌效果(作用时间20min,作用浓度1:100)。
表3实施例和对比例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抗菌效果
表4实施例和对比例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抑菌效果
由表3和表4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较对比例2对于大肠埃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和抑菌率高,说明本发明抑菌剂由松油醇和γ-松油烯按质量比2:3组成具有更好的杀菌效果。
试验例3:本发明羽绒清洗剂的抗静电性能试验
根据GB/T16801-1997《织物调理剂抗静电性能的测定》测定本发明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的清洗剂的抗静电效果,结果如表5所示。
表5实施例和对比例羽绒衣物清洗剂的抗静电效果(静电电压降幅%)
由表5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3抗静电效果好,纯毛织物样板和真丝织物样板经实施例2羽绒衣物清洗剂处理前后静电电压降幅达45%以上,经实施例1和实施例3羽绒衣物清洗剂处理前后静电电压降幅达到35%以上,均明显优于对比例1,说明本发明羽绒清洗剂对于蚕丝、羊毛和羽绒有很好的保护护理、调理作用,其中尤其以实施例2清洗剂处理后的静电电压降幅最高,抗静电效果最好。说明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椰油酰胺基丙基甜菜碱结合其他原料复配使用对于本发明对于蚕丝、羊毛和羽绒的护理效果具有很好的作用。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