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斗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6693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斗茶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斗茶的斗茶器。
背景技术
斗茶,顾名思义,就是比赛茶的好坏,是民间的风俗之一,有比技巧、斗输赢的特点,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斗茶文化源于唐代而盛于宋代,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一般茶友斗茶时需要通过专门的储茶罐带上自己的茶叶,斗茶内容包括茶叶的芳香度、茶汤香醇度等内容,茶叶的芳香度的比较一般称为闻香,闻香是将待比较的茶叶冲泡 ·成茶汤之后倒入无盖的闻香杯中,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将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出,并使双手掌心握住杯体并使杯体旋转,以使茶香散发。茶汤香醇度指茶叶经过泡制之后的茶汤的香醇程度,茶汤一般是通过专用的品茶杯盛放,此阶段为品茶。由此可以看出储茶罐、闻香杯和品茶杯为不同的容器,而闻香杯和品茶杯由于无盖,因为不能不密封,无法作为储茶罐使用,而储茶罐又不适合作为闻香杯和品茶杯使用,因而在斗茶的过程中就需要同时准备用于盛放茶叶的茶叶罐、闻香杯以及用于盛放茶汤的品茶杯,这就使得斗茶器具的携带很不方便。因此,如何能够简化斗茶器具,以使得一种斗茶器具可以同时实现盛放茶叶、闻香、品茶的功能,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斗茶器,以实现一种斗茶器可以同时满足盛放茶叶、闻香和品茶的需要,实现一器多用,从而简化斗茶器具,方便携带。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斗茶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开口下端设置有收口结构;端盖,所述端盖的外侧设置有端帽,内侧设置有可塞入罐体的内塞,所述内塞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收口结构实现密封的密封环,所述端盖的边缘覆盖所述罐体的开口边缘。优选的,所述罐体为陶瓷罐体、紫砂罐体或者有色玻璃罐体;所述端盖为陶瓷端盖、紫砂端盖或者有色玻璃端盖,且所述罐体和端盖为同种材质的罐体和端盖。优选的,所述罐体为陶瓷罐体、紫砂罐体、或者有色玻璃罐体;所述端盖为陶瓷端盖、紫砂端盖或者有色玻璃端盖,且所述罐体和端盖为不同材质的罐体和端盖。优选的,所述罐体的底端边缘部位设置有支撑环。优选的,所述支撑环的直径由靠近所述罐体底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优选的,所述密封环为硅胶密封环。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体外侧的防护套,且所述防护套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罐体与所述端盖组合后的整体高度。[0017]本实用新型中的斗茶器,包括罐体和端盖,端盖与罐体配合的部位设置有伸入罐体的内塞,且内塞上设置有密封环,因此可以实现斗茶器的端盖与罐体的密封,而茶叶罐的要求就是要对茶叶进行密封,以利于茶叶香气的保留,因而该种斗茶器可以进行茶叶的盛放,同时打开端盖即可作为闻香杯来使用,即闻香过程可以在该斗茶器中进行,另外罐体可以作为品茶的容器,将放入罐体的茶叶进行冲泡,或者直接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该斗茶器中进行品尝,该斗茶器即成为品茶杯,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斗茶器可以将茶叶盛放、闻香和品茶的功能集于一身,简化了斗茶器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斗茶文化的发展。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茶器的整体示意图;·[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茶器罐体和端盖的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斗茶器,可以实现一种斗茶器同时具备茶叶盛放、闻香和品茶的功能。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请同时参考图I和图2,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茶器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斗茶器罐体和端盖的拆解示意图。本实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斗茶器包括罐体5,该罐体5的开口端设置有收口结构;端盖2,端盖2的外侧设置有端帽1,本实施例中的端盖2的外侧是指端盖2与罐体5组合之后,端盖2露在罐体5外面的一侧,另一侧称为内侧,端帽I是用于将端盖2提起以打开斗茶器的,端盖2的内侧设置有塞入罐体5的内塞4,该内塞4上套设有用于与上述收口结构实现密封的密封环3,可以直接将密封环3套设在内塞4上,也可以事先在内塞4上设置好密封环槽,然后将密封环3套设在密封环槽内,端盖2在与罐体5组合之后其边缘与罐体5的开口边缘平齐或者可以覆盖罐体5的开口边缘。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斗茶器,包括罐体5和端盖2,端盖2与罐体5配合的部位设置有伸入罐体5的内塞4,且内塞4上设置有密封环3,因此可以实现斗茶器的端盖2与罐体5的密封,而茶叶罐的要求就是要对茶叶进行密封,以利于茶叶香气的保留,因而该种斗茶器可以进行茶叶的盛放,同时打开端盖2即可作为闻香杯来使用,即闻香过程可以在该斗茶器中进行,另外罐体5可以作为品茶的容器,将放入罐体5的茶叶进行冲泡,或者直接将泡好的茶汤倒入该斗茶器中进行品尝,该斗茶器即成为品茶杯,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斗茶器可以将茶叶盛放、闻香和品茶的功能集于一身,简化了斗茶器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斗茶文化的发展。由于该斗茶器可以作为茶叶的盛放器皿,而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最好避免阳光的照射,因此,为了避免阳光的照射,本实施 例中的罐体5优选的为陶瓷罐体、紫砂罐体、或者有色玻璃罐体;端盖2优选的为陶瓷端盖、紫砂端盖或有色玻璃端盖,并且罐体5和端盖2为同种材质的罐体和端盖,当然,罐体5和端盖2在不要求统一的情况下,上述罐体5和端盖2还可以为任意搭配的组合,即罐体5和端盖2可以为不同材质的罐体和端盖。采用这些材料制成的罐体5和端盖2,不仅可以避免阳光对茶叶的照射,而且在斗茶器作为品茶杯时,还可以有效的隔热,不至于使罐体5过烫而无法品茶。当然,还包括其他材料的罐体5和端盖2可以实现上述目的,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使斗茶器能够稳定的放置于桌面或其他平面物体上,本实施例中的罐体5的底端边缘部位设置有支撑环6,即罐体5的底部不与桌面接触,只有支撑环6与桌面接触。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将支撑环6设置成为直径由靠近罐体5底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变大的形式,这样使得斗茶器的整体更加稳定。本实施例中的密封环3优选的为硅胶密封环,当然,还可以有其他无毒无味的软质密封环可以实现密封功能,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定。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防止罐体5和端盖2的表面磨损,影响斗茶器的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还在罐体5的外侧设置了防护套,并且该防护套的长度不小于罐体5和端盖2组合后的整体高度。为了便于观察茶叶的成色,上述实施例中的罐体5也可采用透明玻璃,但是由于茶叶存放不宜在阳光下长时间照射,因此还需将防护套套装于罐体5上,避免茶叶变质。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斗茶器包括 罐体(5),所述罐体(5)的开口下端设置有收口结构; 端盖(2),所述端盖(2)的外侧设置有端帽(1),内侧设置有可塞入罐体的内塞(4),所述内塞(4)上套设有用于与所述收口结构实现密封的密封环(3),所述端盖(2)的边缘覆盖所述罐体(5)的开口边缘。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为陶瓷罐体、紫砂罐体或者有色玻璃罐体;所述端盖(2)为陶瓷端盖、紫砂端盖或者有色玻璃端盖,且所述罐体(5)和端盖(2)为同种材质的罐体和端盖。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为陶瓷罐体、紫砂罐体或者有色玻璃罐体;所述端盖(2)为陶瓷端盖、紫砂端盖或者有色玻璃端盖,且所述罐体(5)和端盖(2)为不同材质的罐体和端盖。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5)的底端边缘部位设置有支撑环(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环(6)的直径由靠近所述罐体(5)底端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增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3)为硅胶密封环。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斗茶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罐体外侧的防护套,且所述防护套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罐体(5)与所述端盖(2)组合后的整体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斗茶器,包括罐体和端盖,罐体的开口下端设置有收口结构,端盖的外侧设置有端帽,内侧设置有可塞入罐体的内塞,内塞上套设有用于与收口结构实现密封的密封环,端盖的边缘覆盖罐体的开口边缘。由于端盖与罐体配合的部位设置有伸入罐体的内塞,内塞上设置有密封环,因此可以实现斗茶器的端盖与罐体的密封,而茶叶罐的要求就是要对茶叶进行密封,以保留茶叶的香气,因而该种斗茶器可以进行茶叶的盛放,同时掀开端盖即可作为闻香杯使用,闻香可以在该斗茶器中进行,另外罐体还可以作为品茶的容器,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斗茶器可以将茶叶盛放、闻香和品茶的功能集于一身,简化了斗茶器具的复杂程度,有利于斗茶文化的发展。
文档编号A47G19/16GK202751133SQ201220288569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5日
发明者张兴荣 申请人:张兴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