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荷叶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818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荷叶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碗,尤 其涉及一种荷叶碗。
背景技术
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尤其在餐饮行业,成为必需品。然而目前市面上的形状比较单一,因为考虑到碗要长期保持重心,因此很难设计新型碗。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较佳保持重心、方便使用的荷叶碗。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荷叶碗包括碗身以及固定在该碗身底部的圆形碗托,该碗身包括第一弧形部、第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以及圆形碗底,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碗壁,该碗壁固定于该碗底的周边形成该碗身,第二弧形部与第三弧形部的形状相同,该第一弧形部的最大弧长小于第二、第三弧形部的最大弧长,该碗托与该碗底偏心,且该碗托的圆心与该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荷叶碗的优点在于虽然由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的碗壁左右不对称,碗壁的重心与碗底的圆心不在不同一直线上,但是碗托的圆心与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在碗身设计成荷叶形状的同时,能较佳保持重心,防止在使用时打翻,从而既美观又方便使用。

图I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荷叶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的俯视图。主要符号说明弧形部I、第一半圆部2、第二半圆部5、圆形碗底3、碗身6、碗托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请一并参阅图I及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提供的荷叶碗的结构示意图。荷叶碗包括碗身6以及固定在该碗身6底部的圆形碗托4,碗身6包括第一弧形部I、第二弧形部2、第三弧形部5以及圆形碗底3,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1、2、5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碗壁,该碗壁固定于碗底3的周边形成碗身6。第二弧形部2与第三弧形部5的形状相同,该第一弧形部I的最大弧长小于第二、第三弧形部2、5的最大弧长,碗托4与碗底3偏心,且碗托4的圆心与该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因此,虽然由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1、2、5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的碗壁左右不对称,其重心与碗底3的圆心不在不同一直线上,但是碗托4的圆心与该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在碗身6设计成荷叶形状的同时,能较佳保持重心,防止在使用时打翻,从而既美观又方便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荷叶碗,其包括碗身以及固定在该碗身底部的圆形碗托,其特征在于,该碗身包括第一弧形部、第 二弧形部、第三弧形部以及圆形碗底,三个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碗壁,该碗壁固定于该碗底的周边形成该碗身,第二弧形部与第三弧形部的形状相同,该第一弧形部的最大弧长小于第二、第三弧形部的最大弧长,该碗托与该碗底偏心,且该碗托的圆心与该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荷叶碗,其包括碗身以及固定在碗身底部的圆形碗托,碗身包括圆形碗底以及三个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碗壁,碗壁固定于碗底的周边形成该碗身,第二、第三弧形部的形状相同,第一弧形部的最大弧长小于第二、第三弧形部的最大弧长,碗托与碗底偏心且碗托的圆心与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荷叶碗的优点在于虽然由第一、第二、第三弧形部首尾依次相接形成的碗壁左右不对称,碗壁的重心与碗底的圆心不在不同一直线上,但是碗托的圆心与荷叶碗的重心位于同一直线上,因而,在碗身设计成荷叶形状的同时,能较佳保持重心,防止在使用时打翻,从而既美观又方便使用。
文档编号A47G19/02GK202751123SQ20122032742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6日
发明者束小龙, 束从轩, 汪庆凯, 李新林, 解平, 汪鎏阳, 束文, 张琼, 王永新, 解景春, 王道存, 王元容, 周颜, 陈健, 李健 申请人:肥西老母鸡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