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置换内胆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69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置换内胆蒸煮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具体的说就是一种新型的烹调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众多的蒸煮锅,基本上是采用内胆与锅体一体化,当烹调食物(如粉、面等)时,通常得借助其他烹调工具进行处理,当遇见重大烹调活动时,这种低效的烹调局限性将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进行。同时这种蒸煮锅也存在着清洁不便的状况。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达到高效、易清洁的目的。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包括锅体、内胆、密封圈、保温锅盖,其特征在于锅体的外壁为中间罐充有保温层的复合层,在锅体上方设有一个可移动的保温锅盖,锅体底部安装有加热器、进水管、出水管,锅体内壁上设有水位计、一圈承托架。锅体的外壁采用罐充有保温层的复合层,可避免操作者被烫伤,同时可以避免锅体内的热量流失,达到节能功效;可移动保温锅盖可避免锅体内热量过快流失,提高食物的烹调效果。安装在锅体底部的加热器可采用燃气加热器,也可以采用电加热器。不使用时,将锅体内的存水从出水管拍出,可以减少加热器表面水垢的形成,从而间接提闻本实用新型的热效率。内胆底部及内壁上设有煮孔,外壁设有一圈坎肩,在坎肩下方、内胆外壁呈紧套有密封圈,坎肩的外径略小于锅体内径,内胆的外径略小于承托架内径,密封圈外径大于承托架内径。煮孔的大小、形状和分布情况根据所需烹调食物的类别设置。密封圈采用具有弹性的耐热材料制成,如耐热橡胶等。使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内胆通过坎肩、承托架、密封圈架设在锅体内部,水位计调节锅体内进水深度,并通过煮孔浸没到内胆内部,当加热器加热锅体内的水时,内胆外的热水通过煮孔与内胆内的水形成热力循环,达到加热、煮熟内胆内盛放的食物。同时采用弹性的密封圈可以减少热量的漏失及减小烹调时的震动。食物可以在内胆里直接烹调,提高了每次食物的烹调能力;当食物烹调完毕,则可以通过及时更换内胆来提高烹调效率。由于食物不与加热设备直接接触,避免食物烧焦,影响口味;同时由于内胆为独立的可分离式,实现便于清洁的目的。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清洁。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析图;图2是图I中A部分的结构剖析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锅体的结构剖析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胆的结构剖析图;图5是图4中B部分的结构剖析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内胆底部及内壁上煮孔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锅体,2、内胆,3、密封圈,4、保温锅盖,5、水,11、加热器,12、水位计,13、承托架,14、保温层,15、进水管,16、出水管,21、煮孔,22、坎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I至图6所示,工作时,内胆⑵通过坎肩(22)、承托架(13)、密封圈(3)架设在锅体(I)内部,将可置换内胆蒸煮锅的进水管(15)接入市政自来水(6)管网,水位计
(12)调节锅体⑴内水(6)深度,并通过煮孔(21)浸没到内胆(2)内部,当加热器(11)加热锅体⑴内的水时,内胆⑵外的热水(5)通过煮孔(21)与内胆⑵内的水(5)形成热力循环,达到加热、煮熟内胆⑵内盛放的食物。当食物烹调完毕,则可以通过及时更换内胆(2)进行下一道食物的烹调。
权利要求1.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包括锅体⑴、内胆⑵、密封圈⑶、保温锅盖⑷,其特征在于锅体(I)的外壁为中间罐充有保温层(14)的复合层,在锅体(I)上方设有一个可移动的保温锅盖(4),锅体⑴底部安装有加热器(11)、进水管(15)、出水管(16),锅体⑴内壁上设有水位计(12)、一圈承托架(1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其特征在于内胆(2)底部及内壁上设有煮孔(21),外壁设有一圈坎肩(22),在坎肩(22)下方、内胆(2)外壁呈紧套有密封圈(3),坎肩(22)的外径略小于锅体⑴内径,内胆⑵的外径略小于承托架(13)内径,密封圈(3)外径大于承托架(13)内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置换内胆蒸煮锅,包括锅体、内胆、密封圈、保温锅盖,其特征是锅体的外壁为中间罐充有保温层的复合层,锅体底部安装有加热器、进水管和出水管,锅体内壁设有水位计和一圈承托架;内胆底部及内壁上设有煮孔,外壁设有一圈坎肩,在坎肩下方、内胆外壁呈紧套有密封圈。工作时,内胆通过坎肩、承托架、密封圈架设在锅体内部,水位计调节锅体内进水深度,并通过煮孔浸没到内胆内部,当加热器加热锅体内的水时,内胆外的热水通过煮孔与内胆内的水形成热力循环,达到加热、煮熟内胆内盛放的食物。本实用新型实现烹调器具安全、高效、易清洁。
文档编号A47J36/26GK202698812SQ20122035820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0日
发明者周灼文 申请人:周灼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