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备该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9989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备该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备该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了用于电动吸尘器的多种旋风式分离装置乃至集尘装置。例如有(日本)特开2010-119623号公报(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25299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实愿昭53-152396号((日本)实开昭55-68553)的微型薄膜(专利文献3)中所记载的装置。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具备捕获收集容器,该捕获收集容器具有大 致圆筒状的内周面,在捕获收集容器内具备能旋转的压缩部件。在该旋风式分离装置中,作为除尘动作,利用电动机使压缩部件进行旋转。作为I次除尘动作,压缩部件旋转数秒时间。如果压缩部件旋转,则堆积于捕获收集容器内的垃圾被螺旋状曲面向下方引导,被压缩于捕获收集容器的底部。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电动吸尘器的旋风集尘室中,在旋风分离筒锥形部的中途设有伞状部,但不是对堆积的垃圾进行压缩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构成中,在集尘室的下端设有底盖。当丢弃堆积的垃圾时,敞开底盖。通过敞开底盖,使集尘室内的垃圾随着重力而自然落下。在该构成中,因为不压缩垃圾,所以有时会出现在比预定位置靠上挂住垃圾,或者垃圾仍然堆积高的位置的情况。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集尘装置中,在圆筒状的主体内具有大的空间,因此,在堆积的垃圾为少量的情况下,垃圾会在主体内狂乱地飞舞。现有技术文献_7] 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0-119623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_25299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实愿昭53-152396号((日本)实开昭55-68553)的微型薄


实用新型内容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旋风式分离装置中,压缩部件的下部为称为“旋转轴部”的一定直径的圆柱状部件。旋转轴部的下端抵接于捕获收集容器的下端。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利用压缩部件压缩垃圾,所以垃圾所聚积的位置为一定,也避免垃圾在捕获收集容器内狂乱地飞舞。但是,在被压缩的垃圾作用要膨胀的力,所以成为垃圾被按压在捕获收集容器的内周面的状态。在专利文献I的构成中,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在要采用敞开下侧的底盖而使垃圾自然落下的方式的情况下,垃圾在捕获收集容器内被压缩,所以即使将捕获收集容器的底盖敞开,垃圾也有时会被夹在捕获收集容器的内周面与旋转轴部之间而难以落下。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在捕获收集容器内压缩垃圾并且当底盖敞开时垃圾可顺利地被丢弃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和电动吸尘器。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旋风式分离装置具备捕获收集容器,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底部开口,在外壁的中途具有以到达上述内周面的方式贯通的空气流入口 ;底盖,其打开关闭自如,封闭上述底部;压缩部件,其配置于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内部,能以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上述内周面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过滤器,其在上述压缩部件的上侧配置于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中心部。在该旋风式分离装置中,使从上述空气流入口吸入的空气沿着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上述内周面旋转后经由上述过滤器排出,由此在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底部捕获收集上述空气所包含的第I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并且在上述过滤器中捕获收集比上述第I尺寸小的第2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上述压缩部件具备圆板部,其与上述底盖离开地配置;旋转轴部,其从上述圆板部沿着上述中心轴朝向上述底盖延伸;以及螺旋状突出部,其以卷绕在上述压缩部件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上述旋转轴部具有第I部分,其与上述底盖离开地配置;以及第2部分,其位于比上述第I部分靠近上述底盖,且直径比上述第I部分小。上述螺旋状突出部配置于上述第I部分的外周面。实用新型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能降低垃圾被夹在捕获收集容器的内周面与旋转轴部之间而难以落下的概率,所以能提供在捕获收集容器内压缩垃圾并且当底盖敞开时垃圾会顺利地被丢弃的旋风式分离装置。

图1是内置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的示意图,也是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的下部的分解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内筒的、带过滤器的状态的侧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的、敞开底盖的状态的截面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第I变形例的侧面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第2变形例的侧面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第3变形例的侧面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第4变形例的侧面图。[0029]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所包含的压缩部件的第5变形例的侧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I)参照图1 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I的旋风式分离装置101进行说明。旋风式分离装置101用于例如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201。电动吸尘器201具备吸尘器主体1、吸气口部2、连接管3、连接软管4、以及操作手柄5。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安装于吸尘器主体I。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具备把持部6。用户抓住把持部6将其拿起,由此从吸尘器主体I取出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图2中表示所取出的旋风式分离装置101的截面图。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具备形成吸尘器主体I的外壳的一部分的上外壳部10、上部过滤器单元13、捕获收集容器11、内筒12、压缩部件23、气流连接部7、除尘驱动部15、以及底盖16。图3中表示将旋风式分离装置101的下部的主要部分分解的状态。在图2、图3中,为了表示内筒12的结构,表示将安装于内筒12的外周面的网状过滤器拆卸的状态。如图4所示,本来在内筒12的外周面安装有网状的过滤器12f。本实施方式的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具备捕获收集容器11,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llr,底部Ilb开口,在外壁的中途具有以到达内周面Ilr的方式贯通的空气流入口7a ;底盖16,其打开关闭自如,封闭底部Ilb ;压缩部件23,其配置于捕获收集容器11的内部,能以捕获收集容器11的内周面Ilr的中心轴Ilc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过滤器12f,其在压缩部件23的上侧配置于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中心部。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在使从空气流入口 7a吸入的空气沿着捕获收集容器11的内周面Ilr旋转后经由过滤器12f排出,由此在捕获收集容器11的底部Ilb捕获收集上述空气所包含的第I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并且在过滤器12f中捕获收集比上述第I尺寸小的第2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进一步在位于上部过滤器单元13的内部的未图示的过滤器中捕获收集比上述第2尺寸小的第3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压缩部件23具备圆板部23d,其与底盖16离开地配置;旋转轴部23b,其从圆板部23d沿着中心轴Ilc朝向底盖16延伸;以及螺旋状突出部23a,其以卷绕在压缩部件23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旋转轴部23b具有第I部分231,其与底盖16离开地配置;以及第2部分232,其位于比第I部分231靠近底盖16,具有比第I部分231小的直径。螺旋状突出部23a配置于第I部分231的外周面。图5中表示将压缩部件23单独地取出的状态。除尘驱动部15包含用于使压缩部件23旋转的电动机。旋风式分离装置101每当由用户进行使电动吸尘器201的工作状态停止的操作时,使除尘驱动部15工作,使压缩部件23持续旋转一定时间。一定时间例如是约8秒钟。在压缩部件23中,圆板部23d的上侧为圆筒部23c。本实施方式表示螺旋状突出部23a仅设于比圆板部23d靠下的部分,而没有设于圆筒部23c的外周面的方式,但是螺旋状突出部23a也可以连续地设置到圆筒部23c的外周面。优选捕获收集容器11是透明的。这是因为如果是透明的,则能通过目视确认堆积于内部的垃圾的量。优选旋转轴部23b的内部为空洞,下端开口。这是因为如果旋转轴部23b的下端开口,则如后所述,能在底盖16敞开时排出由上部过滤器单元13等捕获收集的垃圾。从外侧朝向内侧通过设置于内筒12的过滤器12f的空气经由上部过滤器单元13被排出。关于垃圾的大小,在称为“第I尺寸”、“第2尺寸”、“第3尺寸”的情况下,并非仅指垃圾的直径为特定的数值,也意味着垃圾的直径分别进入到一定的数值范围。图6表示为了排出垃圾而敞开底盖16的状态的截面图。当敞开底盖16时,不仅是在捕获收集容器11的底部Ilb堆积于旋转轴部23b的周围的垃圾,而且堆积于旋转轴部23b的内部的垃圾也通过自然落下而被排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轴部23b具备靠近底盖16直径变细的第2部分232,在第2部分232的外面没有配置螺旋状突出部23a,所以在捕获收集容器11的底盖16附近,旋转轴部23b与内周面Ilr之间的半径方向的间隙变大。其结果,能降低垃圾被夹于捕获收集容器的内周面与旋转轴部之间而难以落下的概率。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旋风式分离装置101中,被引导到比圆板部23d靠下侧的垃圾由旋转轴部23b的外侧的螺旋状突出部23a进一步朝向底部Ilb引导。这样,被引导到底部Ilb而堆积的捕获收集容器内的垃圾由于伴随旋转轴部23b的旋转的螺旋状突出部23a的旋转而被压缩。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旋风式分离装置101能作为在捕获收集容器内压缩垃圾并且当底盖敞开时将垃圾顺利地丢弃的旋风式分离装置。此外,如图7 图9所示,第2部分232可以包含随着远离第I部分231而直径变细的锥状部分。所谓第2部分232包含锥状部分可以如图7所示,第2部分232的整体是锥状,也可以如图8、图9所示,第2部分232的一部分是锥状。图7 图9所示的毕竟是第2部分232的形状的变形例示,但并不限局限于这些形状。这样,只要第2部分232为包含随着远离第I部分231而直径变细的锥状部分的构成,则在与捕获收集容器11的内周面Ilr之间堆积的垃圾难以被挂住,容易自然落下。因此,当底盖敞开时,垃圾会更顺利地被丢弃。此外,如图10、图11所示,第2部分232也可以随着远离第I部分231而直径分段地变细。这样,如果第2部分232为随着远离第I部分231而直径台分段地变细的构成,则在与捕获收集容器11的内周面Ilr之间堆积的垃圾难以被挂住,容易自然落下。因此,当底盖敞开时,垃圾会更顺利地被丢弃。(实施方式2)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2的电动吸尘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是图1所示的电动吸尘器201。该电动吸尘器具备作为实施方式I及其变形例说明的任一旋风式分离装置。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实现在捕获收集容器内压缩垃圾并且当底盖敞开时垃圾会顺利地被丢弃的电动吸尘器。此外,本次公开的上述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是由上述的说明,而由请求保护的范围表示,包含与请求保护的范围等同的意思和范围内的所有的变更。工业上的可利用件本实用新型能用于旋风式分离装置和具备该旋风式分离装置的电动吸尘器。附图标记说明[0049]I吸尘器主体;2吸气口部;3连接管;4连接软管;5操作手柄;6把持部;7气流连接部;7a空气流入口 ; 10上外壳部;11捕获收集容器;IIb (捕获收集容器的)底部;IIc中心轴;llr内周面;12内筒;12f过滤器;13上部过滤器单元;15除尘驱动部;16底盖;23压缩部件;23a螺旋状突出部;23b旋转轴部;23c圆筒部;23d圆板部;101旋风式分离装置;201电动吸尘器;231 (旋转轴部的)第I部分;232(旋转轴部的)第2部分。
权利要求1.一种旋风式分离装置,具备 捕获收集容器(11),其具有大致圆筒状的内周面(Ilr),底部(Ilb)开口,在外壁的中途具有以到达上述内周面的方式贯通的空气流入口(7a); 底盖(16),其打开关闭自如,封闭上述底部; 压缩部件(23),其配置于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内部,能以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上述内周面的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以及 过滤器(12f),其在上述压缩部件的上侧配置于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中心部, 在上述旋风式分离装置中,使从上述空气流入口吸入的空气沿着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上述内周面旋转后经由上述过滤器排出,由此在上述捕获收集容器的底部捕获收集上述空气所包含的第I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并且在上述过滤器中捕获收集比上述第I尺寸小的第2尺寸的捕获收集对象物, 上述压缩部件具备 圆板部(23d),其与上述底盖离开地配置; 旋转轴部(23b),其从上述圆板部沿着上述中心轴朝向上述底盖延伸;以及 螺旋状突出部(23a),其以卷绕在上述压缩部件的外周面的方式设置, 上述旋转轴部具有第I部分(231),其与上述底盖离开地配置;以及第2部分(232),其位于比上述第I部分靠近上述底盖,且直径比上述第I部分小, 上述螺旋状突出部配置于上述第I部分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上述第2部分包含随着远离上述第I部分而直径变细的锥状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上述第2部分随着远离上述第I部分而直径分段地变细。
4.一种电动吸尘器,其具备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旋风式分离装置。
专利摘要旋风式分离装置(101)具备捕获收集容器(11)、底盖(16)、能旋转的压缩部件(23)以及配置于压缩部件(23)的上侧的过滤器。从空气流入口(7a)吸入的空气在沿着内周面(11r)旋转后经由过滤器被排出。压缩部件(23)具备圆板部(23d),其与底盖(16)离开地配置;旋转轴部(23b),其从圆板部(23d)朝向底盖(16)延伸;以及螺旋状突出部(23a),其设于压缩部件(23)的外周面。旋转轴部(23b)具有与底盖(16)离开地配置的第1部分(231)和直径更小的第2部分(232)。螺旋状突出部(23a)配置于第1部分(231)的外周面。
文档编号A47L9/16GK202821203SQ20122036710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8日
发明者儿玉健次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