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组合地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29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组合地垫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垫,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组合地垫。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证书号第M292983号专利案所揭露的组合地垫,是透过该地垫的一个具有一个第一结合块、一个第二结合块、一个第三结合块,及一个第四结合块的第一结合单元,及多个分别具有一个鸠尾块、一个第一鸠尾槽及一个第二鸠尾槽的第二结合单元的结构设计,其中,该第一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块、第二结合块、第三结合块,及第四结合块,可以彼此互相配合卡嵌,所述第二结合单元的鸠尾块可卡嵌于该第一鸠尾槽或该第二鸠尾槽,来将多个小覆盖面积的地垫组合成一块大覆盖面积的地垫,但受限于该第一结合单元 的所述结合块无法卡嵌于该第二结合单元的鸠尾槽,而不能灵活地让该等地垫以错开排列方式来组合成符合所要覆盖地域的形状。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同长宽比与可随意错开组合的多功能组合地垫。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包含一个本体、一个组合单元及一个结合单元。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本体包括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个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间的第一侧面、一个邻近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三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侧面的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连接该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间。该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间。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块、该第二侧面邻近于该第三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块、该第三侧面邻近于该第四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块,及该第四侧面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块。该组合单元还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邻近于该第四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槽、该第二侧面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槽、该第三侧面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槽,及该第四侧面邻近于该第三侧面的一端部的组合槽。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结合单元包括介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多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多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可为该第一结合块或该第二结合块。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组合单元的该组合槽可供该组合块或该结合单元的第二结合块卡嵌,该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槽可供该第一结合块卡嵌,且该结合单元的第二结合槽可供该第二结合块或该组合单元的组合块卡嵌。[0009]较佳地,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矩形。较佳地,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长宽比为四比三。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三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以及分别介于该第二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且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为该第一结合块。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正方形。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且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为该第一结合块。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上的结合单元,在每一个第一结合块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槽间,以及在该组合槽与相邻的第一结合块间,分别还包括一组的该第一结合槽与该第一结合块。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上的结合单元,在每一个第一结合块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槽间,以及在该组合槽与相邻的第一结合块间,分别还包括多组的该第一结合槽与该第一结合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多块组合地垫组合时,因为所述组合块不但可卡嵌于所述组合槽,也可卡嵌于该结合单元的第二结合槽,所以所述组合地垫不但可以以长边对长边及短边对短边的正常组合方式,或是以短边对长边方式和错开方式将所述组合地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来适应所要覆盖地域不同形状的需求。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说明四块组合地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图2是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多块组合地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图3是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多块组合地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图4是类似图1的视图,说明四块正方型组合地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组合地垫的一个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本体I、一个组合单元2及一个结合单元3。[0023]本实施例的本体I包括一个第一表面1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11的第二表面
12、一个连接于该第一表面11与该第二表面12间的第一侧面13、一个邻近该第一侧面13的第二侧面14、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13的第三侧面15,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侧面14的第四侧面16。该第一侧面13连接该第二侧面14与第四侧面16间。该第三侧面15连接该第二侧面14与第四侧面16间。该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为四比三的长宽比的矩形。本实施例的组合单元2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13邻近于该第二侧面14的一个端部组合块21、该第二侧面14邻近于该第三侧面15的一个端部组合块21、该第三侧面15邻近于该第四侧面16的一个端部组合块21,及该第四侧面16邻近于该第一侧面13的一个端部的组合块21。该组合单元2还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13邻近于该第四侧面16的一个端部组合槽22、该第二侧面14邻近于该第一侧面13的一个端部组合槽22、该第三侧面15邻近于该第二侧面14的一个端部组合槽22,及该第四侧面16邻近于该第三侧面15的一个端部的组合槽22。 本实施例的结合单元3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13及该第三侧面15的组合块21与组合槽22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31、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32、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33,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34,该结合单元3还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二侧面14及该第四侧面16的组合块21与组合槽22间的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31、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32、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33,及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34,且在每一个侧面13、14、15、16是以从该组合块21开始至该组合槽22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31、该第一结合块32、该第二结合槽33、该第二结合块34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22为该第一结合块32。本实施例的该组合单元2的该组合槽22可供该组合块21或该结合单元3的第二结合块34卡嵌,该结合单元3的第一结合槽31可供该第一结合块32卡嵌,且该结合单元3的第二结合槽33可供该第二结合块34或该组合单元2的组合块21卡嵌。因此在多块组合地垫组合时,因为该等组合块21不但可卡嵌于所述组合槽22,也可卡嵌于该结合单元3的第二结合槽33,所以所述组合地垫可以以长边对长边(该第一侧面13对该第三侧面15)及短边对短边(该第二侧面14对该第四侧面16)的正常组合方式,或是以短边对长边(该第一侧面13或第三侧面15对该第二侧面14或该第四侧面16)方式将所述组合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以上方式为所述组合块21分别卡嵌于所述该组合槽22、所述第一结合块32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结合槽31,且所述第二结合块34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二结合槽33。所述组合地垫也可以以错开方式,也就是所述组合块21可分别卡嵌于所述该第二结合槽33、所述组合槽22可分别供所述第二结合块34卡嵌、所述第一结合块32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一结合槽31,且所述第二结合块34分别卡嵌于所述第二结合槽33,将所述组合垫组合成一大张垫子。参阅图3,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多功能组合地垫的每一侧面13、14、15、16的结合单元3在每一个第一结合块32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槽33间,以及在该组合槽22与相邻的第一结合块32间,分别可以还包括一组的该第一结合槽31与该第一结合块32。以上该结合单元3的结构变化可以使得错开组合的两块多功能组合垫,能以不同于如图2的组合地垫的相对错开的组合级距来组合,也就是增加错开组合的级距,故可增加该多功能组合地垫的组合自由度。更佳地,该本体I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的长宽比可设计制造成三比一或四比一。亦或是该本体I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为正方形(见图4),该结合单元I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13、该第二侧面14、该第三侧面15及该第四侧面16的组合块21与组合槽22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31、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32、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33,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34,且在每一个侧面 13、14、15、16是以从该组合块21开始至该组合槽22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31、该第一结合块32、该第二结合槽33、该第二结合块34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且不同长度的所述侧面分别具有不同数目的该第一结合槽31、第一结合块32、第二结合槽33,及第二结合块34,最后邻近该组合槽22为该第一结合块32。且更进一步利用将不同长宽比的组合地垫及前段所述的组合方式,来组合成欲覆盖地域的形状的一大张完整的垫子,又该组合垫的材质为EVA泡棉(Ethylene-vinyl acetate foam),适用于居家、运动场及不同工作场合,能使在组合后的垫子上活动的人感到舒适,且能提供安全防护,故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组合地垫,包含一个本体,该本体包括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个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间的第一侧面、一个邻近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三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侧面的第四侧面,该第一侧面连接该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间,该第三侧面连接该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间,其特征在于 该多功能组合地垫还包含一个组合单元及一个结合单元,该组合单元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块、该第二侧面邻近于该第三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块、该第三侧面邻近于该第四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块,及该第四侧面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块,该组合单元还包括多个分别位于该第一侧面邻近于该第四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槽、该第二侧面邻近于该第一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槽、该第三侧面邻近于该第二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槽,及该第四侧面邻近于该第三侧面的一个端部的组合槽,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多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多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且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 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可为该第一结合块或该第二结合块,该组合单元的该组合槽可供该组合块或该结合单元的第二结合块卡嵌,该结合单元的第一结合槽可供该第一结合块卡嵌,且该结合单元的第二结合槽可供该第二结合块或该组合单元的组合块卡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的长宽比为四比三。
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三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以及分别介于该第二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三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二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且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为该第一结合块。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为正方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四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块、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三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且在每一个侧面是以从该组合块开始至该组合槽依序为该第一结合槽、该第一结合块、该第二结合槽、该第二结合块后,再依着同样顺序的重复排列方式来排列,最后邻近该组合槽为该第一结合块。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上的结合单元,在每一个第一结合块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槽间,以及在该组合槽与相邻的第一结合块间,分别还包括一组的该第一结合槽与该第一结合块。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功能组合地垫,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该第二侧面、该第三侧面,及该第四侧面上的结合单元,在每一个第一结合块与相邻的第二结合槽间,以及在该组合槽与相邻的第一结合块间,分别还包括多组的该第一结合槽与该第一结合块。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组合地垫,包含一个本体、一个组合单元及一个结合单元。该本体包括一个第一表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表面的第二表面、一个连接于该第一表面与该第二表面间的第一侧面、一个邻近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三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侧面的第四侧面。该组合单元包括分别位于该等侧面的相反两个端部的一个组合块及一个组合槽。该结合单元包括分别介于所述侧面的组合块与组合槽间的多个呈梯型的第一结合槽、多个呈梯型的第二结合块、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槽,及多个呈倾斜平行四边形的第二结合块。
文档编号A47G27/02GK202723474SQ2012203748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李文生 申请人:镕利兴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