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090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湿两用吸尘器,尤其是具有独立的电机冷却风道的干湿两用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吸尘器产品,多数是通过吸尘器外盖部件的延伸壁与底座部件延伸壁,将吸尘器内部空间分隔为两部分。一部分空间作为冷却风入通道,另一部分作为冷却出风通道。外盖具有入风口和出风口。电机工作时吸尘器外部空气从外盖部件的入风口进入,经过冷却风通道到达电机内部,由电机排出再经过冷却风出风通道到达电机外部。这样虽然可以达到的冷却效果,但电机所产生的噪声会通过入风口和出风口直接辐射出去,部分噪声也会透过外盖部件向扩散,同时这种风道往往存在挡风结构影响冷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独立的风道减少电机向外部辐射的噪声。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包括集尘桶、吸尘动力部,所述吸尘动力部置于所述集尘桶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动力部包括底座、吸尘风道蜗盖、电机、电机罩、夕卜罩,电机包括中轴,夕卜罩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电机罩位于吸尘风道蜗盖与外罩之间,电机罩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具有竖直向下的开口形成第二进风口,弯折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电机罩圆形开口。优选的,电机罩置于吸尘风道蜗盖上与吸尘风道蜗盖形成一个密闭风道。优选的,密闭风道包括进风通道、电机室、出风通道。优选的,弯折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电机罩圆形开口。优选的,出风通道连通电机室排风口与第二出风口。优选的,出风通道为弧形。优选的,第二出风口径向中线与电机室排风口径向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一夹角。
优选的,电机室上方具依次为电机罩和外罩。优选的,密闭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优选的,所述第二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进风口。上述干湿吸尘器在运行时电机所产生的噪声经过电机罩弯折部进风通道传递时经过至少一次折射衰减,弯折部的开口竖直向下使部分噪声向下定向传播,并且开口低于外罩的入风口噪声由弯折部开口传递到电机外部时经过至少一次折射后衰减,同样的电机室排风口与第二排风口之间存在弧形出风通道噪声经过时经过至少一次折射衰减。电机室与外部空间隔有电机罩、外罩,噪声透过两层阻隔传递到外部空间相对于现有的单层阻隔结构有所降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干湿吸尘器侧视图图2是除去外罩动力部视图图3是动力部沿B-B剖面视图图4是电机罩示意图图5是吸尘风道蜗盖示意图图6是动力部沿C-C剖面视图图7是动力部横截面示意图图8是除去外罩动力部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所示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包括吸尘动力部1,集尘桶2,吸尘动力部I置于集尘桶2上部,吸尘动力部顶端设有把手3。参照图2和图3所示吸尘动力部包括底座10、外罩11、电机罩13、吸尘风道蜗盖
14、电机15。电机具有中轴151、冷却风叶152,冷却风叶152位于电机中轴151上端。外罩11置于底座10上形成空腔4,外罩11下部边缘设有第一进风口 111和第一出风口 112,第一进风口 111和第一出风口 112分别与空腔连通4。参照图2和图3所示吸尘风道蜗盖14置于底座10上与底座10形成吸尘风道5,该吸尘风道5具有吸尘风入口 101,吸尘风叶153置于电机中轴151底端,电机罩13置于吸尘风道蜗盖14上形成密闭风道16(参照图6),密闭风道16包括电机室6、水平进风道137、竖直进风道138、和弧形出风通道8 (参照图5),密闭风道16内部空间通过电机罩13与空腔4分隔,并通过第二进风口 136和第二出风口 9与空腔4连通。电机室6由吸尘风道蜗盖14的环形壁141和电机罩13的向下延伸壁139围成,电机15置于电机室6中心,中轴151贯穿底部圆孔7,电机上部与圆形开口 134连接。电机室6上部设有电机罩13和外罩11,电机室6下部设有吸尘风道蜗盖14和底座10,噪声透过零件向上传播时穿过电机罩13噪声产生一次衰减,经过外罩11产生第二次衰减。参照图2- 4所示电机罩13为一体注塑件,外缘设有外壁132、凹槽结构133和凸部130。电机罩13设有圆形开口 134,圆形开口 134径向外侧设有弓形内壁135,弓形内壁135—端与外壁132连接。圆形开口 134沿中轴151向上、径向向外形成弯折部131,弯折部131底部设有第二进风口 136并与圆形开口 134连通,第二进风口 136的高度低于第一进风口 111。弯折部131具有水平进风道137和竖直进风道138,噪声传播时在水平风道137和竖直风道138连接处产生一次折射衰减并沿竖直风道138向下传播,同时由于弯折部131第二进风口 136水平高度低于第一进风口 111声波经第二出风口 135至第一出风口时产生第二次折射衰减。参照图5所示吸尘风道蜗盖14外围高于中心区域形成导风槽142,导风槽142始于斜面143终止于排风管144。导风槽142具有两个向内凹陷的空间形成豁口 145,导风槽142设有筋140,筋140延伸至豁口 145两侧。吸尘风道蜗盖14中心区域设有半圆形壁146和弓形壁147,半圆形壁146两侧设有挡板148,挡板148径向向外延伸至道风槽内壁149与筋140连接,两挡板148间形成弧形出风通道8。参照图5和图6所示本方案装配后筋140、半圆形壁146、挡板148嵌入电机罩凹槽结构133内。吸尘风道蜗盖14弓形壁147置于弓形内壁135内侧,弓形壁147开口形成电机室排风口 61。弧形出风通道8环绕电机室6,导风槽豁口 145与电机罩凸部130形成第二出风口 9,弧形出风通道8连通电机室排风口 61和第二出风口 9。噪声经弧形出风通8道向外传播时经过至少一次折射衰减。参照图6和图7第二出风口 9径向中线与电机室排风口 61径向中线在水平方向投影的夹角为a。参照图3和图6所示电机15运行时吸尘气流经吸尘风入口 101吸入吸尘风叶153然后进入吸尘风道5,最终通过排风管排144到吸尘器外部。同时电机中轴151末端冷却风叶152旋转在空腔4内部产生负压,冷却电机的空气经第一进风口 111吸入空腔4,由第二进风口 136进入竖直风道138和水平风道137,随后通过圆形开口 134和冷却风叶152进入电机15内部,然后经电机室排风口 61进入弧形出风通道8,最终通过第二出风口 9和第一出风口 112进入外部空间,上述过程中冷却空气经电机外罩11上的第一进风口 111通过第二进风口 136进入密闭风道16,经第二出风口 9排出密闭风道16。电机室与外部空间隔有电机罩、外罩,噪声透过两层阻隔传递到外部空间产生衰减,同道的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向外传播时要经过至少一次折射衰减。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吸尘器噪声下降3-4分贝。上述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均可作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包括:集尘桶、吸尘动力部,所述吸尘动力部置于所述集尘桶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动力部包括底座、吸尘风道蜗盖、电机、电机罩、外罩,电机包括中轴,夕卜罩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电机罩位于吸尘风道蜗盖与外罩之间,电机罩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具有竖直向下的开口形成第二进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罩置于吸尘风道蜗盖上与吸尘风道蜗盖形成一个密闭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风道包括进风通道、电机室、出风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弯折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电机罩圆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属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连通电机室排风口与第二出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通道为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径向中线与电机室排风口径向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形成一夹角。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室上方具依次为电机罩和外罩。
9.根据权利要求2至8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闭风道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10.根据权利 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风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第一进风口。
专利摘要一种干湿两用吸尘器,包括集尘桶、吸尘动力部,所述吸尘动力部置于集尘桶上部,吸尘动力部包括底座、吸尘风道蜗盖、电机、电机罩、外罩,电机包括中轴,外罩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电机罩位于吸尘风道蜗盖与外罩之间,电机罩包括至少一个弯折部,弯折部具有竖直向下的开口形成第二进风口,弯折部连通第二进风口和电机罩圆形开口,吸尘风道蜗盖与电机罩形成独立的风道具有更好的隔音效果,电机罩上的弯折部使噪声在传播过程中衰减,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文档编号A47L5/12GK202908619SQ20122046742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汪波 申请人:天佑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