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5768阅读:1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具体涉及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水壶已经成为广泛使用的家用电器,并且微电脑型的因为能够采用智能控制加热深受市场欢迎,但市场上微电脑电水壶的单片机控制电路板工作电源供应均由产品内部的电源降压供给单片机控制电路,并且同单片机控制电路一起均安装于底座下部,由于此类家用电器在加热过程产生的高温和水蒸气环境及水沸腾时可能溢出壶体,从而流入底座内让上述电路受潮影响,造成控制电路板的电子配件受热受湿受潮容易老化,对使用寿命和安全危险造成极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控制电路上置于产品底座上部的立柱内,再由遥控器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实现智能连接,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及质量经久耐用,降低成本,元件耐用、环保、节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包括电水壶本体、底座、控制电路、遥控器,所述电水壶本体放置于底座上,该电水壶本体内固定安装有一发热体,所述控制电路安装于一中空的立柱内,该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电性连接,遥控器和控制电路无线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降压整流电路、控制器,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 其输出端与发热体、控制器分别相连,所述降压整流电路和发热体之间设有一第一电子开关,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该第一电子开关相连,该控制器上还电性连接一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遥控器设有与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相匹配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控制器和遥控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实现通讯。优选地,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为红外收发模块。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优选地,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一与第一电子开关电性连接的加热器连接件,所述电水壶本体的下端设有与该加热器连接件相匹配的发热体连接件,发热体通过该发热体连接件和加热器连接件的配合电性连接于降压整流电路上。优选地,所述发热体为高效电热式不锈钢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立柱内的水泵,所述水泵的电源端与降压整流电路相连,所述底座上设有一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水件,该出水件上设有一与电水壶本体上端开口相匹配的出水口,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道与该出水口相连,出水口连接于电水壶本体上端开口以为电水壶本体补水。[0012]优选地,降压整流电路和水泵之间设有一第二电子开关,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该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均为三极管、MOS管、光电隔离器或继电器中的任一种。本实用新型所阐述的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上置于产品底座上部的立柱内,再由遥控器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实现智能连接,从而将带有220V电源的降压整流电路及控制器远离高温及湿度环境和溢水受潮影响,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及质量经久耐用,降低成本,元件耐用、环保、节能,而且底座可以做的更薄、更美观;同时通过水泵为电水壶本体供水,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的电路原理图。其中:1、底座;11、加热器连接件;12、进水口 ;2、电水壶本体;21、上端开口 ;3、立柱;4、水泵;41、电子开关;5、控制电路;51、降压整流电路;52、控制器;521、无线收发模块;6、出水件;61、出水口 ;7、遥控器;8、发热体;81、电子开关;9、市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做进一步描述,以便于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思想。如图1和2所示,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包括电水壶本体2、底座
1、控制电路5、遥 控器7,电水壶本体2放置于底座上,该电水壶本体2内固定安装有一发热体8,控制电路5安装于一中空的立柱3内,该立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I上,控制电路5的输入端与市电9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8电性连接,遥控器7和控制电路5无线连接。具体地,控制电路5包括降压整流电路51、控制器52,降压整流电路51的输入端与市电9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8、控制器52分别相连,降压整流电路51和发热体8之间设有一电子开关81,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该电子开关81相连,该控制器52上还电性连接一无线收发模块521,所述遥控器设有与无线收发模块521相匹配的无线收发模块(未示出),控制器52和遥控器7通过无线收发模块521和遥控器7的无线收发模块实现通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无线收发模块521和遥控器7的无线收发模块均采用红外收发模块,当然也可以通过射频、WIFI等实现通讯,控制器52优选单片机。底座I上固定设置有一与电子开关81电性连接的加热器连接件11,电水壶本体2的下端设有与该加热器连接件11相匹配的发热体连接件(未示出),发热体8通过该发热体连接件和加热器连接件11的配合电性连接于降压整流电路51上,其中,发热体8为高效电热式不锈钢盘。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为电水壶本体2提供了供水装置,具体是在立柱3内设置一水泵4,水泵4的电源端与降压整流电路51相连,底座I上设有一进水口 12,该进水口 12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4的输入端相连,立柱3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水件6,该出水件6上设有一与电水壶本体2上端开口 21相匹配的出水口 61,水泵4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道与该出水口 61相连,出水口 61连接于电水壶本体2上端开口 21以为电水壶本体2补水,出水件6可以与立柱3手动螺栓连接,或者按压时连接。降压整流电路51和水泵4之间设有一电子开关41,控制器52的输出端与该电子开关41电性连接,电子开关81和电子开关41均为三极管、MOS管、光电隔离器或继电器中的任一种。遥控器7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对发热体8和水泵4的工作进行控制,当然,在电水壶本体2中还可以安装一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控制器52将电水壶本体2内的水温传送至遥控器7进行显示,从而便于对发热体8进行控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变形,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变形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 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电水壶本体、底座、控制电路、遥控器,所述电水壶本体放置于底座上,该电水壶本体内固定安装有一发热体,所述控制电路安装于一中空的立柱内,该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电性连接,遥控器和控制电路无线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降压整流电路、控制器,所述降压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控制器分别相连,所述降压整流电路和发热体之间设有一第一电子开关,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该第一电子开关相连,该控制器上还电性连接一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遥控器设有与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相匹配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控制器和遥控器通过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实现通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为红外收发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固定设置有一与第一电子开关电性连接的加热器连接件,所述电水壶本体的下端设有与该加热器连接件相匹配的发热体连接件,发热体通过该发热体连接件和加热器连接件的配合电性连接于降压整流电路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高效电热式不锈钢盘。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进一步包括一设置于立柱内的水泵,所述水泵的电源端与降压整流电路相连,所述底座上设有一进水口,该进水口通过进水管道与水泵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立柱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水件,该出水件上设有一与电水壶本体上端开口相匹配的出水口,所述水泵的输出端通过出水管 道与该出水口相连,出水口连接于电水壶本体上端开口以为电水壶本体补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降压整流电路和水泵之间设有一第二电子开关,控制器的输出端与该第二电子开关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和第二电子开关均为三极管、MOS管、光电隔离器或继电器中的任一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控制电路上置的微电脑电水壶,其包括电水壶本体、底座、控制电路、遥控器,所述电水壶本体放置于底座上,该电水壶本体内固定安装有一发热体,所述控制电路安装于一中空的立柱内,该立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控制电路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其输出端与发热体电性连接,遥控器和控制电路无线连接。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上置于产品底座上部的立柱内,再由遥控器通过无线与控制电路实现智能连接,从而将带有220V电源的降压整流电路及控制器远离高温及湿度环境和溢水受潮影响,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及质量经久耐用,降低成本,元件耐用、环保、节能,而且底座可以做的更薄、更美观;同时通过水泵为电水壶本体供水,使用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A47J36/00GK203106778SQ20132004758
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
发明者陈克平 申请人:陈克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