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清理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8603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清理的炒锅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清理的炒锅。
背景技术
炒制小型干货,例如带皮花生、茶叶等等时,由于其自身重量很小,或静电的原因,碎屑、残渣及灰尘等物质常容易逗留在锅内,这样会降低炒制的产品的纯净度,影响产品质量,如果在每次炒完后都专门的清洁锅,又会降低生产效率,增加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开发了一种自动清理的炒锅,包括半圆形的锅,所述锅的内壁光滑呈流线型,所述锅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圆形支架,圆形支架的下端具有多个支脚,所述锅坐于底座之上,所述锅的中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锅的底端中心连接到电机,所述转轴的上端两侧对称的固定设有带圆弧弧度的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与锅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叶片与锅相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密度的弹力棉,所述叶片的上端与锅的上沿齐平,所述锅的上沿均布有四个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嘴朝向锅的内壁,四个喷头共同连接到水管。所述喷头的旁边还设有微型风扇。所述转轴可拆卸。所述叶片侧面的弹力棉可拆卸。所述锅的外壁两侧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清理炒锅内壁残留的碎屑、残渣及灰尘等物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更易于
理解、掌握。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清理的炒锅,包括半圆形的锅I,所述锅I的内壁光滑呈流线型,所述锅I的底部设有底座2,所述底座2包括圆形支架,圆形支架的下端具有多个支脚,所述锅I坐于底座2之上,所述锅I的中间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的下端穿过锅I的底端中心连接到电机4,所述转轴3的上端两侧对称的固定设有带圆弧弧度的叶片5,所述叶片5的一侧与锅I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叶片5与锅I相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密度的弹力棉,所述叶片5的上端与锅I的上沿齐平,所述锅I的上沿均布有四个喷头6,所述喷头6的喷嘴朝向锅的内壁,四个喷头6共同连接到水管7。所述喷头的旁边还设有微型风扇8。所述转轴3可拆卸。所述叶片侧面的弹力棉6可拆卸。所述锅I的外壁两侧设有把手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自动清理炒锅内壁残留的碎屑、残渣及灰尘等物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最后应当说明的是,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专利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专利的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专利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专利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权利要求1.自动清理的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半圆形的锅,所述锅的内壁光滑呈流线型,所述锅的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圆形支架,圆形支架的下端具有多个支脚,所述锅坐于底座之上,所述锅的中间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穿过锅的底端中心连接到电机,所述转轴的上端两侧对称的固定设有带圆弧弧度的叶片,所述叶片的一侧与锅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叶片与锅相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密度的弹力棉,所述叶片的上端与锅的上沿齐平,所述锅的上沿均布有四个喷头,所述喷头的喷嘴朝向锅的内壁,四个喷头共同连接到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的旁边还设有微型风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可拆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清理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侧面的弹力棉可拆卸。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 动清理的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的外壁两侧设有把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清理的炒锅,包括半圆形的锅,锅的内壁光滑呈流线型,锅的底部设有底座,底座包括圆形支架,圆形支架的下端具有多个支脚,锅坐于底座之上,锅的中间设有转轴,转轴的下端穿过锅的底端中心连接到电机,转轴的上端两侧对称的固定设有带圆弧弧度的叶片,叶片的一侧与锅的内壁相贴合,叶片与锅相贴合的侧面设有高密度的弹力棉,叶片的上端与锅的上沿齐平,锅的上沿均布有四个喷头,喷头的喷嘴朝向锅的内壁,四个喷头共同连接到水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清理炒锅内壁残留的碎屑、残渣及灰尘等物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136955SQ2013201445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8日
发明者杨忠义 申请人:杨忠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