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烫茶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4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烫茶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烫茶杯,包括杯体、杯盖、防烫圈,所述的防烫圈由左半圈和右半圈组成,左半圈和右半圈的一端凸设有上下两个卡棱,另一端凹设有与两个卡棱相对应的两个卡槽,左半圈的卡棱对应卡入右半圈的卡槽,左半圈和右半圈以卡扣连接方式组成的防烫圈安装在杯体外围中上部上,防烫圈内侧中间设有内侧凹槽,使防烫圈大面积与杯体隔离,形成真空。防烫圈在其外侧壁布满防滑小凸点,以防止茶杯的脱落手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普通茶杯盛放热水时烫手易滑的问题,提供的防烫茶杯结构新颖,成本低,防烫效果好。
【专利说明】一种防烫茶杯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杯,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防烫茶杯。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茶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少的生活用品,普通茶杯的杯体一般都是圆柱型,材料为金属,塑料,在茶杯里倒入热水时,杯内的热量会迅速传递到杯壁,非常烫手,不便端持。现在的市面上,保温杯非常普遍,保温杯既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防烫手的作用,但是保温杯成本高。市场上还有一种茶杯也设有防烫圈,但是大多数都是硅胶材料做成,直接套在杯体外面,这种防烫效果差,还存在烫手的情形,同时高温使硅胶发出难闻的刺鼻气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烫效果好,成本低,防滑的茶杯。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防烫茶杯,包括杯体、杯盖、防烫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烫圈由左半圈和右半圈组成,左半圈和右半圈的一端凸设有上下两个卡棱,另一端凹设有与两个卡棱相对应的两个卡槽,左半圈的卡棱对应卡入右半圈的卡槽,左半圈和右半圈以卡扣连接方式组成的防烫圈安装在杯体外围中上部上,防烫圈内侧中间设有内侧凹槽,使防烫圈大面积与杯体隔离,形成真空,从而切断了杯体产生的热量向防烫圈传递,防烫圈的材料为高硬度塑料。
[0006]为了更好的防滑,所述防烫圈外侧壁布满防滑小凸点。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解决了普通茶杯盛放热水时烫手易滑的问题,提供的防烫茶杯结构新颖,成本低,防烫效果好,此实用新型实用性强,适合广泛推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防烫圈结构示意图。
[0010]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的名称为:
[0011]1-杯体,2-杯盖,3-防烫圈,4-左半圈,5-右半圈,6-卡棱,7-卡槽,8-内侧凹槽,9-小凸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仅限于此。[0013]实施例
[0014]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烫茶杯,包括杯体1、杯盖2、防烫圈3,所述的防烫圈3由左半圈4和右半圈5组成,左半圈4和右半圈5的一端凸设有上下两个卡棱6,另一端凹设有与两个卡棱6相对应的两个卡槽7,左半圈4的卡棱6对应卡入右半圈5的卡槽7,左半圈4和右半圈5以卡扣连接方式组成的防烫圈3安装在杯体I外围中上部上,防烫圈3内侧中间设有内侧凹槽8,使防烫圈3的中间与杯体I不接触,形成真空,从而切断了杯体I产生的热量向防烫圈3传递,防烫圈3的材料为高硬度塑料。防烫圈3在其外侧壁布满防滑小凸点9,以防止茶杯的脱落手中。
[0015]以上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式,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烫茶杯,包括杯体(I)、杯盖(2)、防烫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烫圈(3)由左半圈(4)和右半圈(5)组成,左半圈(4)和右半圈(5)的一端凸设有上下两个卡棱(6),另一端凹设有与两个卡棱(6)相对应的两个卡槽(7),左半圈(4)的卡棱(6)对应卡入右半圈(5)的卡槽(7),左半圈(4)和右半圈(5)以卡扣连接方式组成的防烫圈(3)安装在杯体⑴外围中上部上,防烫圈⑶内侧中间设有内侧凹槽(8),使防烫圈(3)大面积与杯体(I)隔离,形成真空,防烫圈(3)的材料为高硬度塑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烫茶杯,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烫圈(3)外侧壁布满防滑小凸点(9)。
【文档编号】A47G19/22GK203633900SQ201320343760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7日
【发明者】张 杰 申请人:张 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