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84阅读:15448来源:国知局
铜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铜锅,包括铜质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镶嵌有铁皮;所述铁皮开有用于分解应力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圆圈。所述铁皮为圆形。所述铁皮的直径为所述锅体口径的1/2,所述圆圈的直径为所述铁皮直径的1/2。所述锅体为平底锅或者圆底锅。通孔的直径为0.8~1.2mm,优选为1.0mm。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加热快、节省能源、安全性高的特点。
【专利说明】铜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锅具,尤其涉及一种铜锅。
【背景技术】
[0002]锅,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最为普遍的炊具,按照材质,可以分为铁锅、铝锅、不粘锅、不锈钢和砂锅,其中铁锅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同时也是最为安全的一种,但是容易生锈,不宜盛装食物过夜;铝锅,具有局域热分布优良、锅体较轻的特点,但是使用时铝会大量溶出,长期食铝过多,会加速人体衰老,同时也不宜用于高温煎炒菜,高温时金属铲在炒菜时与铝锅碰撞、摩擦都有可能使铝成分释放出来,另外铝锅也不能装强酸强碱的菜肴,如腌制食品。不粘锅是一种近些年制造出的新产品,其是在普通铁锅的内层涂有全氟辛酸铵,该物质是一种人工制造的含氟聚合酸,由于其高度的稳定性,不易和食物产生粘连而作为不粘锅涂层必用的生产材料,这种不粘涂层其实是一层薄膜,厚度在0.2mm左右,如果干烧或者油温达到300°C以上,该层薄膜就可能收到破坏,一般而言,烧菜时,温度不会达到260°C,但如果烹制煎炸食品,油温就可能超过260°C,因此在烹制煎、炸食品时,尽量避免使用不粘锅。同时,使用不粘锅炒菜,不能使用铁铲,以防破坏不粘涂层。对于不锈钢锅,制成的器皿美观耐用,但不合格的不锈钢锅会存在安全隐患。不锈钢锅一般为铬超标,六价铬被列为对人体有危害的化学物质之一,是国际公认的致癌金属物之一。同时,其并非完全不会生锈,若长期接触酸、碱类物质,也会起化学反应,故而不锈钢锅不应长时间盛放盐、酱油、菜汤等,也不宜用以煎熬中药。砂锅,在过去被公认为是无毒的餐具,但近年来也有使用中毒的报告。据专家说,有些瓷器餐具的漂亮外衣(釉)中含有铅,如果烧瓷器时温度不够或者涂釉配料不符合标准,就可能会使锅含有较多的铅。国家质检部门在抽检中发现部分陶瓷锅产品铅、镉溶出量超标。长期使用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身体健康。以上各种锅,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加热速率都不够快。另外,对于铝锅和砂锅都不适宜于电磁炉上的使用。

【发明内容】
`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铜锅,具有加热快、节省能源、安全性高的特点。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铜锅,包括铜质的锅体,所述锅体底部镶嵌有铁皮;所述铁皮开有用于分解应力的通孔;所述通孔形成一个圆圈。
[0005]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铁皮的形状为圆形。
[0006]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铁皮的直径为所述锅体口径的1/2,所述圆圈的直径为所述铁皮直径的1/2。
[0007]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锅体为平底锅。
[0008]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锅体为圆底锅。
[0009]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孔的直径为0.8^1.2mm。[0010]对于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通孔的直径为1.0_。
[0011]通过采用导热率高达393.5W/ (M.K)、电阻率仅为1.67-1.68/Ω.MX 10_8的铜质材质作为锅体,为了满足在电磁炉上产生热效应,从而在铜质锅体的底部紧密的镶嵌一块铁片,目的在于使得电磁炉产生的电磁感应转化成热能;同时在所述铁片上开有的通孔,目的在于解决在电磁炉上受热不均的问题,即用于分解应力。
[0012]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I)导热快;
[0014](2)节省能源、绿色环保;
[0015](3)安全性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锅在实施例中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铜锅,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I底部镶嵌有铁皮2,所述铁皮2开有用于分解应力的通孔3,所述通孔3组成一个圆圈4,目的在于有效的分解应力,解决受热均匀的问题。所述 锅体I为铜质的,其导热率高达393.5W/(M.K),提高了导热性能。同时为了满足能在电磁炉上进行使用,则在所述锅体I底部紧密的镶嵌一块铁皮2,所述铁皮2为圆形,该圆形的直径为所述锅体I 口径的1/2,所述圆圈4的直径为所述铁皮2直径的1/2。同时,所述通孔3的直径为0.8"!.2mm,最好为1.0mm。使用的锅体I可以是平底锅,也可以是圆底锅,图1显不的是平底锅。
[0019]本实用新型采用铜作为锅体I的材质,目的在于提高热导率,但是对于使用在电磁炉上锅体I而言,由于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转化成热能,但是如果换成铜质的锅体1,则不具备磁感应,从而则不会在电磁炉上产生发热升温的现象。为了解决此问题,从而在所述锅体I底部安装上具备电磁感的铁皮2,同时利用铜质的延展性,结合机械的冷压精加工技艺,现将所述锅体底部内压进直径为150mm、深Imm的凹陷,继而将同等大小、厚度的铁皮镶嵌至所述凹陷内,然后将所述铁皮边缘接触部位进行挤压稳固,使得锅体I内外同在同一圆心轴线上相对挤压,使其平整、牢实。但是简单的将铁皮2镶嵌至所述锅体I的底部还不够,因为在电磁炉上受热过程中,总是分崩离析、“暴跳”散落,原因就在于铜金属的膨胀系数(17.(Vf1X I(Te)与铁金属的膨胀系数(11.76/1(1X161)悬殊而产生受热不均,导致冲撞的结果。为解决这一问题,在铁片2上开启直径75mm的“应力分解圈”,圈缘开钻直径Imm的小孔20— 30个,调剂了铜铁金属的膨胀率“速率”和“应力方向”,从而使镶嵌于锅体I底部的铁片2牢固地“紧贴”在锅体I的底上“融为一体”,把从电磁炉(灶)上因电磁感应转化的热能几乎全部及时地传导到锅底及整个锅体,达到铜锅在电磁炉(灶)上加热,烹煮食品的目的。
[002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铜锅,包括铜质的锅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底部镶嵌有铁皮(2 );所述铁皮(2)开有用于分解应力的通孔(3);所述通孔(3 )形成一个圆圈(4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皮(2)的形状为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铁皮(2)的直径为所述锅体(I) 口径的1/2 ;所述圆圈(4)的直径为所述铁皮(2)直径的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为平底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I)为圆底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直径为0.8?1.2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铜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3)的直径为1.0mm。
【文档编号】A47J27/00GK203407876SQ201320347180
【公开日】2014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18日
【发明者】马永玉, 杨德昌, 马绍锐 申请人:会泽铜宝斋工艺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