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结构的蒸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59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改进结构的蒸锅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包括:一底座、数道蒸笼、数道蒸盘架、及一盖体;其中,底座上端周边能配合跨设置入蒸笼,蒸笼的内侧底部能跨设置入蒸盘架,蒸笼的内部相应两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通道,且每一层蒸笼的两侧蒸汽通道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并在缺口的上端扣设一遮挡件,自底座产生的蒸汽由缺口进入,位于靠上一层的蒸笼上端周边能配合覆设一盖体;组成的蒸锅组体在蒸熟食材时,由底座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蒸笼两侧的蒸汽通道预留的缺口进入,对相应层次蒸笼内的食材作均匀的蒸熟,每一层蒸笼内的食材由分别引入的蒸汽循环加热,同时防止不同层蒸笼内的食材味道发生混淆。
【专利说明】改进结构的蒸锅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蒸锅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能同时防止不同层笼体内的食材味道混淆的改进结构的蒸锅。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用于蒸熟各种食材的蒸笼具有相当多的组体形态,其中如:多层的铝质笼体依序堆叠而成的组体,其在每一层的笼体靠下部位贯穿多个透气孔,并在多层笼体的下端跨设一可盛装入水的容器,容器中的水经外界加热形成滚沸的蒸汽,并沿着堆叠起的数道蒸笼由下而上经由每一层蒸笼上的透气孔进入相应层次的笼体内部,将放置其间的食物用热气蒸熟。
[0003]上述这种蒸笼在使用时确实可达到预期的蒸熟置放其间的食材,但该种形态的蒸锅底部容器产生的蒸汽是由下往上直接沿着每一层笼体中的透气孔进入蒸笼内,来对每一层笼体内的食材予以蒸熟,使得最靠下层的笼体中放置的食材较易蒸熟,且接触靠下层笼体的食材底部易存有过熟或受到蒸汽直接接触形成的湿烂,以致影响到食材的外观及上下层的食材味道也发生彼此混淆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其可避免蒸汽直接接触食材底部,并使每一层笼体内的食材在蒸炊时是以分别引入的蒸汽作循环加热,将食材蒸熟、同时能防止不同层笼体内的食材味道发生混淆。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用于蒸炊各式食材的蒸锅组体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数道蒸笼、数道蒸盘架、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周边能配合跨设置入所述蒸笼,所述蒸笼的内侧底部能跨设置入所述蒸盘架,所述蒸笼的内部相应两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通道,且每一层所述蒸笼的两侧蒸汽通道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并在所述缺口的上端扣设一遮挡件,自所述底座产生的蒸汽由所述缺口进入,位于靠上一层的所述蒸笼上端周边能配合覆设一盖体;组成的所述蒸锅组体在蒸熟食材时,由所述底座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所述蒸笼两侧的蒸汽通道预留的缺口进入,对相应层次所述蒸笼内的食材作均匀的蒸熟,每一层所述蒸笼内的食材由分别弓I入的蒸汽循环加热。
[0006]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上端周边环设有能让所述蒸笼平稳置入的凹置区域。
[0007]所述蒸笼内侧底部的周边形成一凹置区域,以利所述蒸盘架底部朝下延伸出的凸缘框跨入,且所述蒸笼周边凹设由能集中蒸汽的凝结水的凹置区域。
[0008]所述蒸盘架的表层面形成多道的凸肋条,并在所述蒸盘架的上端预设部位凸设一提把。
[0009]每一层所述蒸笼的相应两侧朝外延伸有凸部,以利堆叠在上一层蒸笼的跨置及手部的握持。
[0010]所述盖体在预设部位设有一泄汽孔。
[0011]位于每一层所述蒸笼内部两侧的蒸汽通道中凹设的缺口必须呈交错方位设置,使自所述底座引入的蒸汽以对角吹入相应层次的蒸笼内对食材作均匀加热。
[0012]所述蒸盘架为四周呈透空状的中空蒸架,位于所述中空蒸架底部朝下延伸的凸缘框能对应跨入所述蒸笼内侧底部的凹置区域。
[00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用于蒸炊各式食材的蒸锅组体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数道蒸笼、数道蒸盘架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周边能配合跨设置入所述蒸笼,所述蒸笼的内侧底部能跨设置入所述蒸盘架,所述蒸笼的内部靠后一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导管,且每一层所述蒸笼的靠后该侧蒸汽导管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自所述底座产生的蒸汽由所述缺口引入,另在靠上一层的所述蒸笼上端周边覆设一盖体;组成的所述蒸锅组体在蒸熟食材时,由所述底座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所述蒸笼靠后一侧的蒸汽导管预留的缺口引入,对相应层次所述蒸笼内的食材作均匀的蒸熟,每一层所述蒸笼内的食材由分别引入的蒸汽循环加热。
[0014]其中,所述蒸笼位于邻靠所述蒸汽导管的一侧周边设有泄汽孔。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每一道堆叠起的蒸笼是通过分别独立进入笼体内部的蒸汽来对每一层次蒸笼内的食材循环加热,均匀的蒸熟食材,避免蒸汽直接接触于食材底部,同时防止不同层笼体内的食材味道发生混淆。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构件分解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组体外观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组体正向截面图;
[0019]图4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组体侧向截面图;
[0020]图5是本实用新型蒸锅单一层次的构件分解图;
[0021]图6是本实用新型蒸锅上下层次的构件分解图;
[0022]图7是本实用新型蒸锅多层次的构件分解图;
[0023]图8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另一实施形态构件分解图;
[0024]图9是本实用新型蒸锅的另一实施形态组体正向截面图;
[0025]图10是本实用新蒸锅的第三实施形态构件分解图;
[0026]图11是本实用新蒸锅的第三实施形态组体俯视图;
[0027]图12是本实用新蒸锅的第三实施形态组体前视截面图;
[0028]图13是本实用新蒸锅的第三实施形态组体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30]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如图1所示,用于蒸炊各式食材的蒸锅组体6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1、数道蒸笼2、数道蒸盘架3及一盖体5。其中:
[0031]一底座1,其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在底座I的前侧层面延伸设置一定时旋钮11,并在底座I的上端周边环设有凹置区域12 (如图3所示)。
[0032]数道蒸笼2,其是依据底座I的周边形态制成的形态相符的中空笼体,在蒸笼2的内侧底部周边形成一凹置区域21 (如图3所示),并在蒸笼2的内部相应两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通道22 (在此是以三道作为实施)。每一层蒸笼2两侧的蒸汽通道22的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 221,并在缺口 221的上端扣设一遮挡件222,要说明的是,每一道蒸笼2两侧蒸汽通道22所凹设的缺口 221的方位都不一样,以利于引自底座I的蒸汽能分别吹入每一层蒸笼2。同时位于每一层蒸笼2内部两侧的蒸汽通道22中凹设的缺口 221必须呈交错方位设置,以利于从底座I引入的蒸汽是以对角吹入相应层次的蒸笼2内对食材作均匀加热,另外,在每一层蒸笼2的两侧相应朝外延伸有凸部23,以利于跨置堆叠在上一层蒸笼2上及手部的握持,在蒸笼2周边凹设的凹置区域21,可用于集中蒸炊食材引入的蒸汽凝结成的水。
[0033]数道蒸盘架3,是依据蒸笼2的内部周边制成的形态相符的放置食材的架体,蒸盘架3的底部朝下延伸出一截凸缘框31 (本实施例是以周边均设有凸缘框作为实施),并在蒸盘架3的表层面形成多道的凸肋条32 (如图3所示),一并在蒸盘架3的上端预设部位凸设一提把33。
[0034]一盖体5,是依据蒸笼2的上端周边制成的形态相符的覆设部件,在盖体5的预设部位设有一泄汽孔51,并在盖体5上端凸设一提把52。
[0035]将上述底座1、数道蒸笼2、数道蒸盘架3及盖体5组装的过程如图3、图4所示,第一步骤:是将每一蒸盘架3底部朝下延伸的凸缘框31跨入蒸笼2内侧周边的凹置区域21 ;第二步骤:将置入蒸盘架3的第一层蒸笼2对应跨设在底座I的上端周边凹置区域12 ;第三步骤:再将其他层次的蒸笼2依序堆叠架设在相邻层次的蒸笼2上端周边;第四步骤:将一盖体5覆设在最上一层蒸笼2的上端周边,由此,组成一蒸锅组体6 (如图2所示)。
[0036]利用组成的蒸锅组体6蒸熟食材时,如图4所示,将底座I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7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蒸笼2两侧的蒸汽通道22预留的缺口 221引入,将相应层次蒸笼2内的食材均匀的蒸熟,使得每一层蒸笼2内的食材是由分别引入的蒸汽7进行循环受热,由此可防止不同层蒸笼2内的食材味道发生混淆。
[0037]前述组成的蒸锅组体6可依据蒸炊食材所需架设为单一层次的蒸笼2 (如图5所示),或架设为上、下层次的蒸笼2 (如图6所示),或架设为多层的蒸笼2 (如图7所示)。且每一层的蒸笼2位于内部两侧形成的蒸汽通道22中凹设的缺口 221呈独立形态,使得架设在底座I上端的单层或上下层或多层蒸笼不需考虑顺序,即使蒸笼2互换也不影响内部两侧蒸汽通道22的相通形态。
[0038]而当蒸锅组体6中要蒸炊的食材过长(如:玉米之类),则可将原先置入蒸笼2内侧底部的蒸盘架3视使用所需取下,并更换上四周呈透空状的中空蒸架4 (如图8、图9所示),并使中空蒸架4位于底部朝下延伸的凸缘框41对应跨入蒸笼2内侧底部的凹置区域21,在此必须保留靠下层的蒸盘架3,并取下第二、三层的蒸盘架,以允许较长食材置入靠下层的蒸盘架3,并贯穿于第二、三层的中空蒸架4的透空区域42,以配合每一层蒸笼2内分别引入的蒸汽对食材作均匀的循环加热。
[0039]对本实用新型另一形态的蒸锅组体6’(如图10所示)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1、数道蒸笼2、数道蒸盘架3及一盖体5。其中,上述形态的蒸锅组件大部分与图1的组件相同,差异在于:允许蒸盘架3置入的蒸笼2在内部靠后一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导管24,并使每一层蒸笼2的靠后该侧蒸汽导管24必须在其中一道凹设一缺口 241,而每一层蒸笼2内部的蒸汽导管24所凹设的缺口 241位置都不一样,以利引自底座I的蒸汽能分别吹入每一层蒸笼2,蒸笼2位于邻靠蒸汽导管24的一侧周边还设有泄汽孔25 (如图10、图13所示)。
[0040]上述底座1、数道蒸笼2、数道蒸盘架3及盖体5的组装实施如图11、图12所示,底座I上端周边可配合跨设放入蒸笼2,在蒸笼2的内侧底部则允许置入蒸盘架3,而蒸笼2内部靠后一侧形成的蒸汽导管24其中一道凹设的缺口 241则可使从底座I中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由缺口 241引入,另在靠上一层的蒸笼2上端周边配合覆设一盖体5,使组成的蒸锅组体6’在蒸熟食材时(如图12、图13所示),能使底座I中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蒸笼2靠后一侧的蒸汽导管24预留的缺口 241引入,以将相应层次蒸笼2内的食材均匀的蒸熟,使得每一层蒸笼2内的食材是由分别引入的蒸汽作循环加热,同时防止不同层蒸笼内的食材味道发生混淆。
[0041]上述蒸锅组体6’在使用上也可如图1所示的蒸锅组体6—样,根据蒸炊食材所需,架设为单一层次的蒸笼2、或架设为上、下层次的蒸笼2、或架设为多层的蒸笼2,且每一层蒸笼2位于内部靠后一侧形成的蒸汽导管24中凹设的缺口 241呈独立形态,使得架设在底座I上端的单层或上下层或多层蒸笼2不需考虑顺序,即使蒸笼2互换也不影响内部靠后一侧蒸汽导管24的相通形态。
[0042]且该形态的蒸锅组体6’在对较长食材(如:玉米之类)蒸炊时,也可将原先置入蒸笼2内侧底部的蒸盘架3视使用所需取下,并更换上四周呈透空状的中空蒸架4 (如图8、图9所示),在此必须保留靠下层的蒸盘架3,以允许较长食材置入靠下层的蒸盘架3、并贯穿于第二、三层的中空蒸架4的透空区域42,来配合每一层蒸笼2内分别引入的蒸汽对该食材作均匀的循环加热。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用于蒸炊各式食材的蒸锅组体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数道蒸笼、数道蒸盘架、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端周边能配合跨设置入所述蒸笼,所述蒸笼的内侧底部能跨设置入所述蒸盘架,所述蒸笼的内部相应两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通道,且每一层所述蒸笼的两侧蒸汽通道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并在所述缺口的上端扣设一遮挡件,自所述底座产生的蒸汽由所述缺口进入,位于靠上一层的所述蒸笼上端周边能配合覆设一盖体; 组成的所述蒸锅组体在蒸熟食材时,由所述底座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所述蒸笼两侧的蒸汽通道预留的缺口进入,对相应层次所述蒸笼内的食材作均匀的蒸熟,每一层所述蒸笼内的食材由分别弓I入的蒸汽循环加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端周边环设有能让所述蒸笼平稳置入的凹置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内侧底部的周边形成一凹置区域,以利所述蒸盘架底部朝下延伸出的凸缘框跨入,且所述蒸笼周边凹设由能集中蒸汽的凝结水的凹置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架的表层面形成多道的凸肋条,并在所述蒸盘架的上端预设部位凸设一提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所述蒸笼的相应两侧朝外延伸有凸部,以利堆叠在上一层蒸笼的跨置及手部的握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在预设部位设有一泄汽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位于每一层所述蒸笼内部两侧的蒸汽通道中凹设的缺口必须呈交错方位设置,使自所述底座引入的蒸汽以对角吹入相应层次的蒸笼内对食材作均匀加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盘架为四周呈透空状的中空蒸架,位于所述中空蒸架底部朝下延伸的凸缘框能对应跨入所述蒸笼内侧底部的凹置区域。
9.一种改进结构的蒸锅,用于蒸炊各式食材的蒸锅组体包括:一内部结合有加热单元及控制开关的底座、数道蒸笼、数道蒸盘架及一盖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上端周边能配合跨设置入所述蒸笼,所述蒸笼的内侧底部能跨设置入所述蒸盘架,所述蒸笼的内部靠后一侧形成至少一道或一道以上的蒸汽导管,且每一层所述蒸笼的靠后该侧蒸汽导管其中一道必须凹设一缺口,自所述底座产生的蒸汽由所述缺口引入,另在靠上一层的所述蒸笼上端周边覆设一盖体; 组成的所述蒸锅组体在蒸熟食材时,由所述底座中的加热单元产生的蒸汽沿着堆叠而上的每一层所述蒸笼靠后一侧的蒸汽导管预留的缺口引入,对相应层次所述蒸笼内的食材作均匀的蒸熟,每一层所述蒸笼内的食材由分别弓I入的蒸汽循环加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改进结构的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笼位于邻靠所述蒸汽导管的一侧周边设有泄汽孔。
【文档编号】A47J27/05GK203506373SQ201320563142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1日
【发明者】林裕原 申请人:大统营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