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闭容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44512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密闭容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密闭容器,能够使盖相对于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并且能够使得盖即使被容器主体的内压推压也不会卸下。通过组入到盖(3)的钩(13)从容器主体(1)的钩承受部(37)卸下的锁定解除动作,而能够将盖(3)通过直线移动从容器主体(1)拔出。另外,盖(3)具有:对连通容器主体(1)内与大气之间的连通路(47)进行开闭的阀;以及将锁定解除动作转换为阀的开阀动作的连动机构。若在钩(13)卡挂到钩承受部(37)的状态下内压上升而超过大气压,则该钩(13)由于克服该内压而引起姿势变化。钩(13)在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也不卡挂于盖(3)的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在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在从钩承受部(37)卸下之前也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
【专利说明】密闭容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密闭容器。
【背景技术】
[0002]一般而言,密闭容器具备容器主体、以及将该容器主体的口部密封的盖。盖能够装拆从而易于向容器主体收纳内装物。作为其装拆构造采用螺纹。为了在带有盖的状态下能够将内装物从容器主体内注入到杯子等中,使得用于注入内装物的流路与盖内部相通。为了闭合该流路而提高密闭容器内的密闭性,在盖上设置有阀以及用于打开阀的操作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0003]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8 - 179071号公报
[0004]采用螺纹式的盖时,螺纹部的清扫性不好。另外,由于需要多次旋转来卸下盖,所以麻烦。若使盖为能够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的构造,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
[0005]然而,在例如壶那样在容器主体装有热的内装物的情况下,与大气隔绝的容器主体的内压上升。在使盖为能够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的构造的情况下,需要实现为即使盖被内压推压也不会脱落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000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使盖能够相对于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并且即使盖被容器主体的内压推压也不会脱落。
[0007]为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人研究采用如下构造:一种密闭容器,具备:容器主体以及将该容器主体的口部密封的盖,在该密闭容器中,通过使组入到上述盖的钩从上述容器主体的钩承受部卸下的锁定解除动作,而能够将上述盖通过直线移动从上述容器主体拔出。利用该盖的装拆/锁定构造,能够使盖相对于容器主体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并且即使盖被容器主体的内压推压,只要不进行锁定解除动作盖就无法从容器主体卸下。
[0008]然而,进行试制时,在容器主体装有热的内装物并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当卸下盖时,在钩从钩承受部拔出之后,盖可能立即由于超过大气压的容器主体的内压而迅速被推出,或者附着于容器主体的内壁面的内装物可能随着减压的吹出流而飞出。内压高是指飞出的内装物也是热的,若不防止上述情况,则在安全上不优选采用上述构造。此外,若研究现有的螺纹式的情况,则需要时间旋转盖来解除螺合,在此期间从螺纹压与根底的间隙进行减压然后盖卸下,所以无法预见上述情况。此外,在如壶那样将热饮料作为内装物的情况下,其温度为65°C?100°C。在普通的密闭性能的情况下,若超过6小时,则内装物的温度下降,所以内压不会造成问题,若在该条件下确保安全性,则是实用的。
[0009]因此,在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上述盖的装拆/锁定构造与如下构造,在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危险状态下,能够使利用了该内压的静止阶梯状部与钩卡挂,由此,能够防止盖的迅速推出、内装物的飞出,上述构造是指:若在上述钩卡挂到上述钩承受部的状态下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上升而超过大气压,则该钩克服该内压而引起姿势变化,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上述钩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也不卡挂于上述盖的静止阶梯状部的姿势,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上述钩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在从上述钩承受部卸下之前也卡挂于上述静止阶梯状部的姿势。
[0010]具体而言,所述钩具有:卡挂于上述钩承受部的钩部;以及将为了进行上述锁定解除动作而赋予的操作力传递到上述钩部的操作传递部,上述钩部具有卡挂于上述静止阶梯状部的卡合端,上述操作传递部与上述钩部可以由允许该操作传递部相对于钩承受部倾斜的摆动轴与轴承部来连结。在该情况下,该密闭容器能够避免克服内压的钩中的卡挂于钩承受部的钩部的姿势变化,利用操作传递部的倾斜来实现卡合端与静止阶梯状部的卡挂,利用静止阶梯状部直接阻止该钩部的锁定解除动作。
[0011]更优选,上述摆动轴与上述轴承部允许上述操作传递部与上述钩部的相对滑动,上述操作传递部具有夹持于其与上述钩部之间的施力弹簧,当上述钩进行锁定解除动作时,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上述操作传递部与上述钩部基于上述施力弹簧的阻力而连动,在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上述操作传递部相对于上述钩部滑动,从而上述施力弹簧蓄积势能,若不对上述操作传递部赋予操作力,则基于该蓄积势能,该操作传递部恢复到滑动前的位置。在该情况下,当为了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而钩部的卡合端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时,仅操作传递部滑动,所以能够在滑动行程中防止卡挂的状态下的强行的锁定解除操作,能够防止钩的损伤。另外,若使用者停止锁定解除操作,则不对操作传递部赋予操作力,操作传递部基于施力弹簧的反弹自然返回到滑动前的位置,所以不妨碍下次的锁定解除操作。
[0012]更优选,上述盖具有:对连通上述容器主体内与大气之间的连通路进行开闭的阀;以及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将上述操作传递部相对于卡挂于上述静止阶梯状部的上述钩部滑动的运动转换为上述阀的开阀动作,从上述阀打开后的上述连通路释放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若持续赋予上述操作传递部操作力,则能够减压到大气压。在该情况下,能够利用操作传递部的滑动打开阀,将容器主体内减压到大气压。由此,成为钩的姿势变化复原,所述卡合端不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的状态,所以一旦使用者停止锁定解除操作,则操作传递部利用上述施力弹簧恢复。然后,若使用者再次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则此次卡合端不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所以钩部从钩承受部卸下,能拔出盖。
[0013]如上所述,在利用操作传递部的倾斜来实现卡合端与静止阶梯状部的卡挂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除钩以外的盖部分的上升。
[0014]例如可以形成为,若在上述钩部卡挂于上述钩承受部的状态下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持续上升而超过大气压,则除上述钩部以外的盖部分上升从而上述操作传递部倾斜,上述静止阶梯状部接近上述卡合端。该例适用如下情况:利用盖部分的上升来使静止阶梯状部接近钩部的卡合端,所以在希望避免钩部的倾斜使朝钩承受部的卡挂稳定时优选。
[0015]另外可以形成为,若在上述钩部卡挂于上述钩承受部的状态下上述容器主体的内压持续上升而超过大气压,则除上述钩部以外的盖部分的上端面与该钩部接触从而被上述内压推压的该盖部分的上升被阻止,该钩部朝锁定解除动作的方向偏移,从而上述静止阶梯状部与上述卡合端对置,该盖部分上升。该例能够通过盖部分的上端面与钩部接触来阻止因容器主体的内压上升而使盖从容器主体浮起的情况。因此,即使内压上升密闭容器的美观也不会恶化。当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时,处于该阻止状态,所以能够利用锁定解除动作将该上端面与钩部的接触解除,允许盖部分的上升而实现静止阶梯状部与卡合端的卡挂。
[001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采用上述结构,使盖能够相对于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通过直线动作而装拆,并且通过钩和钩承受部能够避免盖由于容器主体的内压而卸下,即使如此,在内压高的危险状态下,也能阻止盖的锁定解除,能够防止盖迅速压出、内装物的飞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中,(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的钩的作用图,(b)是示出在上述(a)的状态下钩的锁定解除动作与阀的开阀动作的连动的作用图,(C)是示出从上述(b)的状态开始容器主体的内压变为大气压的状态的作用图。
[0018]图2是以容器主体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示出图1的密闭容器的整体结构的纵剖侧视图。
[0019]图3是与图2相同的状态下的纵剖主视图。
[0020]图4是图1的密闭容器的分解立体图。
[0021]图5是图2的盖的分解立体图。
[0022]图6是图2的栓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0023]图7中,(a)是示出图2时的齿条部与齿轮的关系的俯视图,(b)是示出图1的(b)时的齿条部与齿轮的关系的俯视图。
[0024]图8中,Ca)是示出在图`1的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钩的锁定中的作用图,(b)是示出从上述(a)开始钩从钩承受部脱离的状态的作用图。
[0025]图9中,Ca)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的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的钩的作用图,(b)是示出从上述(a)的状态开始钩的锁定解除动作进行的状况的作用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I…容器主体;2…口部;3…盖;4…绝热容器;6…注入口 ;11...流路;12…操作杆;13...钩;15…钩复位弹簧;17...阀杆;18…阀杆引导部;19...阀芯;20...阀座;27...钩弓丨导部;31…推压面;32…齿条部;36...钩部;37…钩承受部;38…操作传递部;39...操作部件;40…施力弹簧;41…支承弹簧;42…摆动轴;43…轴承部;47…连通路;48…卡合端;49…静止阶梯状部;50…角部;51…抵接面;52…上端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密闭容器进行说明。如图
2、图3所示,该密闭容器具备容器主体1、以及将该容器主体I的口部2密封的盖3。
[0029]容器主体I是指至少包括盛放内装物的容器的、除密闭容器的盖以外的部分。作为容器主体1,除图示那样的壶以外,例如还列举有保温杯、饭盒的装汤容器等。如图2~图4所示,容器主体I具有具备作为内装物的供水口的口部2的绝热容器4、以及覆盖于绝热容器4的肩部的肩罩部件5。作为绝热容器4例如能够使用不锈钢制的真空双重容器、暖水瓶等。代替绝热容器4,可以采用不具有真空层、绝热部件等绝热单元的刚性容器。肩罩部件5具有内装物的注入口 6和把手7。
[0030]如图2、图4、图5所示,盖3形成为将栓单元8与顶罩9组合而得的构造,其中,上述栓单元8通过直线移动从口部2相对于绝热容器4拔出插入,上述顶罩9覆盖于栓单元
8。图中用单点划线描绘直线移动方向。单点划线处于与绝热容器4的截面呈圆形状的内周面相同的轴线上。如图2、图3、图5所示,栓单元8具有:与绝热容器4的内周密接的栓衬垫10 ;从绝热容器4内到注入口 6连通的流路11 ;对流路11进行开闭的阀;在注入内装物时使用的操作杆12 ;钩13、13 ;齿轮14 ;钩复位弹簧15、15 ;以及杆复位弹簧16。
[0031]如图2、图3、图6所示,上述阀包括:阀杆17、在轴向上引导阀杆17的阀杆引导部18、阀芯19、阀座20、阀簧21、阀杆弹簧22、阀簧按压部23以及阀杆弹簧按压部24。阀杆引导部18、阀座20、流路11形成于一体的下筒部件25。阀簧21夹设于阀簧按压部23与下筒部件25的上表面之间。阀杆弹簧按压部24与阀杆弹簧22夹设于下筒部件25的下表面与阀芯19之间。当阀簧21、阀杆弹簧22为自然长时,阀杆17处于待机位置,阀芯19与阀座20密接,从而上述阀形成为关闭状态。若使用者按压操作杆12的把手7侧,则能够利用倾斜的操作杆12按压阀杆17的头部。由此,被按压头部的阀杆17沿轴向下降。在阀杆17下降中,卡定于阀杆17的阀簧按压部23 —起下降而压缩阀簧21,另外,卡定于阀杆17的阀杆弹簧按压部24、被阀杆弹簧按压部24按压的阀杆弹簧22、阀芯19也一起下降。若阀芯19下降则从阀座20脱离,从而上述阀形成为打开状态。若使用者放开操作杆12,则利用杆复位弹簧16使操作杆12返回到待机位置,阀杆17从阀簧按压部23受到阀簧21的弹性回复力而上升,恢复到待机位置,由此,上述阀形成为关闭状态。
[0032]如图2、图5、图6所示,轴承部26、钩引导部27、弹簧承受部28以及齿轮14的旋转支承部29形成于一体的栓罩部件30的上表面,其中,上述轴承部26支承操作杆12的摆动轴,上述钩引导部27在与阀杆引导部18成直角的进退方向上引导钩13,上述弹簧承受部28与钩13 —起保持钩复位弹簧15、15。
[0033]如图5所示,钩13具有推压面31与齿条部32。若将图6所示的栓罩部件30与下筒部件25如图5所示那样卡合,进而将顶罩9覆盖于栓罩部件30进行螺纹固定,则如图2?图4所示那样成为组入了钩13等的盖3。如图3、图4所示,在顶罩9的上表面形成有凹孔33,其中,上述凹孔33用于实施对钩13的推压面31进行按压的锁定解除操作。
[0034]如图3、图4所示,肩罩部件5具有供顶罩9的后方突出部34嵌合的缺欠部35、与供钩13的钩部36沿上述直线方向卡挂的钩承受部37。
[0035]如图3、图5所示,钩13具有上述钩部36、以及将为了进行锁定解除动作而赋予推压面31的操作力传递到钩部36的操作传递部38。操作传递部38由如下部件构成:具有推压面31以及齿条部32的操作部件39、在进退方向上夹持于操作部件39与钩部36之间的施力弹簧40、以及从下方支承操作传递部38的支承弹簧41。操作传递部38与钩部36由摆动轴42与轴承部43连结。
[0036]操作部件39具有保持钩复位弹簧15的弹簧承受部44。钩复位弹簧15为螺旋弹簧。施力弹簧40通过将螺旋弹簧的轴线方向朝向进退方向、将弹簧一端部与钩部36的弹簧保持部嵌合、且将弹簧另一端部与操作部件39的弹簧保持部嵌合而被夹持。支承弹簧41将板簧的两侧插入到操作部件39的插入部,此时,支承弹簧41的孔与操作部件39的钩状部嵌合,由此保持于操作部件39。
[0037]摆动轴42成为沿着与进退方向成直角的方向。轴承部43的短轴长度与近似圆轴状的摆动轴42的外径相当,长轴形成为沿着进退方向的长孔状。因此,摆动轴42与轴承部43允许操作传递部38相对于钩承受部37以及钩部36倾斜,还允许操作传递部38与钩部36在进退方向上相对滑动。
[0038]将盖3绕直线方向的方向作为后方突出部34与缺欠部35配合的方向,若将盖3的栓单元8侧从口部2沿上述直线方向插入,则在顶盖9载置于肩罩部件5之前,钩部36的锥形的滑动面45与钩承受部37抵接,从而基于此时的进退方向的分力而施力弹簧40、钩复位弹簧15被压缩。若在插入进一步进行中钩部36变得比钩承受部37低,则钩13通过施力弹簧40、钩复位弹簧15的弹性回复而进出,钩部36位于钩承受部37的下方。由此,通过钩部36与钩承受部37,盖3形成为锁定于容器主体I的状态。在其插入期间,如图7的
(a)、(b)所示那样,通过齿条部32、32与齿轮14,两钩13、13成为同步的进退运动。
[0039]在如图3所示那样盖3锁定于容器主体I的状态下,如图2所示那样流路11的出口路46与注入口 6连通。S卩,流路11与注入口 6相连,由此形成全长遍及容器主体I内与大气之间的连通路47。只要不按压操作杆12,上述阀就在流路11的入口关闭连通路47。连通路47形成为用于在按压操作杆12而打开上述阀的状态下将该密闭容器整体朝注入口6侧倾斜而将内装物从容器主体I内朝杯子等外部注入的流路。
[0040]如在图8的(a)中放大示出的那样,在容器主体I的内压(绝热容器4内的压力)为大气压的状态,并且钩部36位于钩承受部37的下方并卡挂于钩承受部37的锁定状态下,钩部36被图5所示的摆动轴42、轴承部43以及施力弹簧40支承为不相对于操作传递部38倾斜,即使如图8的(a)、(b)的箭头F所示那样使用者进行按压推压面31的锁定解除操作,钩13的最低部即卡合端48也被支承弹簧41以及钩复位弹簧15支承为不相对于钩引导部27低于规定的高度。从推压面31赋予操作传递部38的操作力对钩复位弹簧15进行压缩,并经由施力弹簧40而传递到钩部36。施力弹簧40不过于被压缩,操作传递部38与钩部36基于施力弹簧40的阻力而连动,如图8的(b)所示那样钩部36后退直到钩部36从钩承受部37卸下。由此,能够将盖3通过沿着上述直线方向的直线移动而从容器主体I拔出。这样,即使钩13进行锁定解除动作,钩13也被支承弹簧41以及钩复位弹簧15支承为不相对于钩引导部27低于规定的高度,因此保持为不卡挂于盖3的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此外,必然也在该锁定解除动作期间,两钩13、13形成为同步动作。
[0041]另一方面,在钩部36位于钩承受部37的下方并卡挂于钩承受部37的锁定状态下,若容器主体I的内压上升而超过大气压,则如图1的(a)中放大示出的那样,钩13通过克服该内压而引起姿势变化。即,引起除卡挂于钩承受部37的钩13以外的盖3部分的上升。通过该盖3部分的上升,夹设在操作传递部38与盖3部分之间的钩复位弹簧15在与操作部件39相反的一侧被抬起,支承弹簧45向下侧被压缩,所以摆动轴42相对于轴承部43稍微滑动,操作传递部38相对于钩承受部37倾斜。即使操作传递部38这样倾斜,钩部36由于与钩承受部37面接触,所以几乎不会倾斜。该盖3部分的上升与操作传递部38的倾斜随着内压上升而变大,随着内压减少而变小。另外,通过盖3部分的上升,静止阶梯状部49接近卡合端48。在容器主体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盖3部分的上升、操作传递部38的倾斜持续进行直到卡合端48与静止阶梯状部49在进退方向上对置为止。只要容器主体I的内压不下降,就无法引起盖3部分的下降,支承弹簧41、钩复位弹簧15无法弹性回复。因此,在容器主体I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即使钩13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在钩部36从钩承受部37脱离之前,钩部36的卡合端48也在进退方向上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这样,该密闭容器能够避免克服内压的钩13中的卡挂于钩承受部37的钩部36的姿势变化,利用操作传递部38的倾斜来实现卡合端48与静止阶梯状部49的卡挂,利用静止阶梯状部49直接阻止该钩部36的锁定解除动作。
[0042]若使用者从图1的(a)的状态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则钩部36的合端48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摆动轴42在轴承部43沿进退方向滑动,操作传递部38相对于钩部36沿进退方向滑动。在其滑动中,操作传递部38朝停止的钩部36压缩施力弹簧40。因此,施力弹簧40蓄积势能。因此,若不对操作传递部38赋予操作力,则基于该蓄积势能操作传递部38恢复到滑动前的图1的(a)的位置。这样,该密闭容器在卡合端48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时,仅操作传递部38滑动,所以能够在滑动行程中防止卡挂的状态下的强行的锁定解除操作,能够防止钩13的损伤。另外,若使用者停止锁定解除操作,则操作传递部38自然返回到滑动前的位置,所以不妨碍下次的锁定解除操作。
[0043]即使操作传递部38滑动,在容器主体I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支承弹簧41、钩复位弹簧15也无法弹性回复,轴承部43从下侧支承摆动轴42,所以如图1的
(b)所示那样操作传递部38的倾斜变小,但是钩13依然保持钩部36的卡合端48在进退方向上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
[0044]如图1的(a)、(b)所示,盖3具有将上述锁定解除动作转换为上述阀的开阀动作的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包括操作杆12与钩13,将相对于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的钩部36滑动的操作传递部38的连动转化为上述阀的开阀动作。滑动的操作传递部38的角部50与操作杆12的锥形的抵接面51接触而产生向下的分力。该分力沿轴向压下操作杆12,经由操作杆12传递到阀杆17的分力压缩阀簧21,与此相随阀杆17沿轴向下降,阀芯19从阀座20脱离,从而上述阀打开。若上述阀打开,则容器主体I的内压能够从图2的连通路47释放。此外,在作用于阀芯19的绝热容器4的内压比阀杆弹簧22的弹力强的情况下,仅阀杆17下降,内压从在阀芯19与阀杆17之间产生的间隙释放,若作用于阀芯19的内压比阀杆弹簧22的弹力弱,则阀芯19下降,内压也从在阀芯19与阀座20之间产生的间隙释放。
[0045]如图1的(a)所示,当盖3被锁定而上述阀关闭时,角部50在抵接面51的附近待机。在其待机时,角部50与抵接面51之间的进退方向上的距离明显比钩承受部37与钩部36的进退方向的卡挂量小。若使用者按压推压面31而开始锁定解除操作,则角部50开始迅速按压操作杆12。即使如图1的(b)所示那样将操作传递部38按压到极限,角部50也持续按压抵接面51,所以上述阀也持续打开。因此,若持续对操作传递部38赋予操作力,则能够将图1的(a)所示的容器主体I的内压如图1的(c)所示那样减压到大气压。由此,通过如图1的(b)所示那样将操作杆12按压到角部50,图1的(a)的除钩13以外的盖3部分下降,引起支承弹簧41、钩复位弹簧15的弹性回复,钩13返回到卡合端48不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的状态。若使用者在图1的(c)的状态下暂时停止锁定解除操作,则使操作传递部38利用施力弹簧40而恢复到图8的(a)的位置。然后,若使用者重新进行锁定解除操作,则这次卡合端48不卡挂于静止阶梯状部49,所以钩部36从钩承受部37脱离,能够拔出盖3。此外,附着于连通路47的比上述阀靠大气侧的一侧的内装物朝大气释放热量而冷却,所以即使在减压中飞出也不会有危险性。附着于绝热容器4的内壁面的内装物即使进入到连通路47,也由于连通路47在接触到大气之前复杂弯曲,所以能够被连通路47的壁面捕捉,而不必担心在减压中从连通路47飞出。
[0046]如上所述,该密闭容器能够将盖3相对于容器主体I通过直线动作装拆,并且通过钩13与钩承受部37能够避免盖3因容器主体I的内压而卸下,这样,也能够在内压高的危险的状态下阻止盖3的锁定解除,防止盖3的迅速推出、内装物的飞出。另外,在该密闭容器中,图2所示的连通路47以及上述阀兼用于释放内压、与注入内装物,所以能够防止盖3的构造复杂化。另外,对于该密闭容器而言,如图1的(a)、(b)所示那样由锁定盖3所需的钩13、与注入内装物所需的操作杆12构成连动机构,所以不将转换专用的其它部件组入到盖3,而能够由此防止盖3的构造复杂化。
[0047]基于图9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如图9的(a)所示,若在钩部36卡挂于钩承受部37的状态下容器主体I的内压上升持续进行而超过大气压,则除钩13以外的盖3部分的上端面52与钩部36接触,从而阻止盖3部分上升。静止阶梯状部49位于比上端面52低的凹处的内侧。卡合端48与其和上端面52的接触面紧密连结。因此,当容器主体I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时,钩部36在锁定解除动作方向上偏移,从而如图9的(b)所示那样卡合端48进入到凹处内,与此相随引起被内压推压的盖3部分的迅速上升,静止阶梯状部49与卡合端48在进退方向上对置。因此,即使如图9的(a)所示那样容器主体I的内压上升,顶罩9也不从肩罩部件5浮起,内压上升中的密闭容器使用状态的美观不会恶化。
[004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阀杆与阀芯独立的例子,但是阀杆与阀芯也可以一体。示出内装物流路用的阀与减压用的阀的兼用例子,但是也可以独立设置减压用的阀。例如专利文献I那样能够在阀杆中通过减压用的阀的阀杆、压力释放路,在由钩按压内装物流路用的阀杆或者操作杆之前,按压减压用的阀杆,然后按压内装物流路用的阀杆或者操作杆。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钩经由操作杆而按压阀杆,但是在为兼用例的情况下,钩能够直接按压阀杆。例如在将操作杆12的摆动轴的高度设定为更高的情况下,将阀杆17进一步向上方延长,若将由抵接面51按压的角部50相当位置设置于阀杆17,则钩13能够直接按压阀杆17。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还包含基于权利要求书的记载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密闭容器,具备:容器主体(1)以及将该容器主体(1)的口部(2)密封的盖(3), 该密闭容器的特征在于, 通过使组入到所述盖(3)的钩(13)从所述容器主体(1)的钩承受部(37)卸下的锁定解除动作,而能够将所述盖(3)通过直线移动从所述容器主体(1)拔出, 若在所述钩(13)卡挂到所述钩承受部(37)的状态下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上升并超过大气压,则该钩(13)由于克服该内压而引起姿势变化, 在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所述钩(13)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也不卡挂于所述盖(3)的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在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所述钩(13)保持为即使进行锁定解除动作在从所述钩承受部(37)卸下之前也卡挂于所述静止阶梯状部(49)的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钩(13)具有:卡挂于所述钩承受部(37)的钩部(36);以及将为了进行所述锁定解除动作而赋予的操作力传递到所述钩部(36)的操作传递部(38), 所述钩部(36 )具有卡挂于所述静止阶梯状部(49 )的卡合端(48 ), 所述操作传递部(38 )与所述钩部(36 )由允许该操作传递部(38 )相对于所述钩承受部(37)倾斜的摆动轴(42)与轴承部(43)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摆动轴(42)与所述轴承部(43)允许所述操作传递部(38)与所述钩部(36)的相对滑动, 所述操作传递部(38)具有夹持于其与所述钩部(36)之间的施力弹簧(40), 当对所述钩(13)进行锁定解除动作时,在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为大气压的状态下,所述操作传递部(38)与所述钩部(36)基于所述施力弹簧(40)的阻力而连动,在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超过大气压一定以上的状态下,所述操作传递部(38 )相对于所述钩部(36)滑动,从而所述施力弹簧(40)蓄积势能,若不对所述操作传递部(38)赋予操作力,则基于该蓄积势能使该操作传递部(38)恢复到滑动前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3)具有:对连通所述容器主体(1)内与大气之间的连通路(47)进行开闭的阀;以及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将所述操作传递部(38)相对于卡挂于所述静止阶梯状部(49)的所述钩部(36)滑动的运动转换为所述阀的开阀动作, 从所述阀打开后的所述连通路(47)释放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若持续对所述操作传递部(38)赋予操作力,则能够减压到大气压。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若在所述钩部(36)卡挂于所述钩承受部(37)的状态下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超过大气压后继续上升,则除所述钩部(36)以外的盖(3)部分上升,从而所述操作传递部(38)倾斜,所述静止阶梯状部(49)接近所述卡合端(48)。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密闭容器,其特征在于, 若在所述钩部(36)卡挂于所述钩承受部(37)的状态下所述容器主体(1)的内压超过大气压后继续上升,则除所述钩部(36)以外的盖(3)部分的上端面(52)与该钩部(36)接触,从而阻止被所述内压推压的该盖(3)部分的上升,该钩部(36)朝进行锁定解除动作的方向偏移,从而所述静止 阶梯状部(49 )与所述卡合端(48 )对置,该盖(3 )部分上升。
【文档编号】A47J41/00GK203662598SQ201320724561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5日
【发明者】江木功平 申请人:象印魔法瓶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